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基督教崇拜神学-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宗教改革对圣礼不同的见解,特别关乎圣餐,天主教认为:“这是我的身体”,就是我的身体,变成了耶稣的身体和血,喝了以后就是喝了这血,葡萄汁成了血。天主教是变体论,路德却不同认为你吃的不是耶稣的身体,你吃的是面包,但耶稣与面包在一起,在你 吃的时候,与你同在,领受福份,是同体论,耶稣同这些食物进入你的身体。慈运理认为是记念耶稣,重点是记念耶稣,是象征论,饼与酒象征耶稣的血与身体。耶稣和身体的血是红色,喝葡萄汁最好是红的。
加尔文认定走奥古斯丁的路线,圣餐最重要的是神的道,用看得见的东西表明出来,重在神的道的传扬,就有能力,所以叫做能力论。
这是三个改教家的见解,天主教是继续变体论的层面,又加上祭物性的献上,就是耶稣自己,所以特别注重弥撒。不信主的人,两种原因:1)尊崇自己的独特性;2)把那些没有没有信的排在救恩之外。
教义上的事情,关于祷告的事情,在整个归正神学的祷告,是绝对是续接力,内里,感动感想。
归正神学或宗教改革的焦点:把神的道成为敬拜的中心,也成为讲道的中心,特别注重诗篇、朗诵、唱诗,就起办法回到教会的单纯思想。
英国安利甘教会,本质上是天主教,但因国王亨利八婚后无子,就是娶了皇后的使女,因此与教庭闹翻,是民族主义,不受政权影响,所以就脱离教皇。基辅教会的运动是民族主义的运动,但其中很重要的因素,根据什么更新?是根据改革宗思想。最重要的贡献,在当时在敬拜上几乎与天主教完全相似,有一件事很特别,天主教的礼仪一定是用拉丁文,1)造成神秘性,2)也是一个控制性。只有懂得拉丁文才可以用,单单神父可以作,好管理。有一个特别的意义在里面,到了英国全部用英文,造成一种平民化。
改革宗思想在清教徒里特别明显,这些人特别仁慈,生活上圣洁。拉丁文有它的美,有神秘性意义,用拉丁文祷告。从前有一个天主教神父到了广西,以前是天主教教区,几万人都信天主教,中国解放后才是无神论。他不知道如何找天主教徒,他站在十字路口,用拉丁文背主祷文,有好多人就跑来了,都会背。中文也有其神秘性的意义在里面,白话就丢去了,英文有几百种翻译,就没有多大意义。中文只有和合本。
当代的敬拜,从美国敬拜开始,17…18世纪英国移民到美国,开始是殖民主义形态的生活。教会很明显受这种神学思想的影响。
1)、英国的安利甘教会
2)、极端清正教:完全拒绝任何礼仪。
3)、受加尔文思想的影响:以神的道为中心,整个宗教礼仪也以神的道为中心而发展出来,原则上美国开始敬拜的方式很不错。
在教会敬拜神学的进展过程中,开始有失去平衡的现象,比较注重社会需要与改革,都会成了社会道德的堡垒。教会的信息平民化,有意无意中间,就形成了平素化,教会也成了文化的一个得力工具。接下来,因为道德的败落,有一些复兴的渴望,在开拓的先驱之时,崇拜的地方不固定,除非一些很敬虔的拓荒者,先建礼拜堂,后建家。礼拜堂与学校连在一起,老师是牧师或师母,教会成了社会最重要的动力与保护者。在好的方面,教会成了道德的堡垒,其信息是离开罪恶。坏的方面,就是特别虚假,继续犯罪,礼拜天做礼拜不是好现象,离开悔改的复兴现象。悔改是刺激人的感情,教会彼此之间竞争,教会的悔改成了娱乐性的,更符合人心。
美国教会到今天的病症,就是有作秀的东西,教会很明显地分了许多阶级,再加上拓荒的交通不方便,就形成了各种独立的教会。最后,教会成了有钱的、穷人、职业的独立存在。
直到19世纪结束时,有两种现象:就是两种复兴运动。
1) 以神的道为中心的运动:约翰卫斯理。
2) 以情感与以人为中心的的复兴工作。代表人芬尼。我们作了我们应当作的,神会复兴教会。他本身是个律师,在无形中,就变成了一个方程式:祷告—宣传—组织—复兴,当时就有祷告运动,造成教会的复兴运动。
直到19世纪结束,20世纪开始,有一群常常被有遗忘的人,包括黑人,开始了五旬节教会运动,强调圣灵的恩赐与工作,开始脱离传统教会。他们有很多创意性和随意性,认为圣灵的工作自由的运行,表现在敬拜上也是如此。最大的贡献有两个:
1)让很多人参与敬拜的事。平信徒,凡是被圣灵充满的人都可以讲道。再不断地追求圣灵充满,再讲道。有病的人,祷告就好,每个人都参与。
2)发现属灵的恩赐可以去追求,不只是神给而已,在许多事上很活跃,发展特别快。到最后美国的现象,自由精神,有非常新的气氛。多元性,多群族性,多文化性。造成美国精神的特征:开放性。
到最后,就讲到宣教区的敬拜工作,当宣教士出去后,不单把道的种子,文化,以及文化里的好的坏的一同带去,因此有三种特殊的现象:
1) 对文化完全地抗拒:
2) 对文化完全地吸收:
3) 对文化完全地适应:
第四章  归正神学敬拜的主要命题

敬拜与敬拜的行为:敬拜先从社会学与文化学来了解,再从宗教来讲,最后讲到神学性的了解。
1、从社会与文化来了解:实在来说,所有的信仰有社会和文化的能力,弥6:6…8。宗教在社会与文化上的意义,神向人所要的,神到底喜悦什么?神真正所要的是在我们心里告诉我们,人应当行善、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这不是单单给基督徒的,乃是给所有的人的,人的心灵深处渴望这些,这是敬拜的出发点。
2、宗教上的了解:在任何宗教的仪式中,都会慷慨运用产业问题。在敬拜上很敢用钱,所有殿宇要花很多钱来盖。
3、心理学上:道德的需求,对人的慷慨,表明对神的敬畏。学习神的榜样,凡有宗教或宗教礼仪的东西,一定花很多钱。钱花了,在社会上流通。替代在文化里,宗教行为是应该的,叫这个人快乐,叫别人享乐。在宗教的需求上,撒15:22,凡有宗教的人,在他的心灵深处知道他的犯罪感,用这些东西买赎他的平安,敬拜成了一种心灵的救赎。
4、在神学上则不同,神学是一切道德论的基础,不在乎人怎么样,乃在乎忠于神的启示。在神学上讲敬拜时,一定以神的的启示为中心。
神的道在敬拜生活上的意义:
就是神借着他的首富为指示我们,敬拜以后如何生活。因为在归正神学里,敬拜不单是一个行为,乃是一种生活,一定要有生活的指导。西3:15…16
敬拜生活的表现:不是单单在礼拜天的表现,乃是在生活上。有基督的平安保护,管理我们,就可以有感恩的心,追求把基督的道理丰丰富富地存在心里。在艺术生活上显明神的善与良,听道以后,彼此教导,劝戒和影响。在每一件事上奉耶稣的名,活出基督。在我们的生活上,不单是敬拜行为,乃是敬拜的生活。
第四章    归正信仰崇拜的形式与内容
一、宗教改革后的更新反应
很明显,任何一个制度都有规则,都有治死性或呆板性态度,我们盼望任何一个行动都有回应,但任何即刻的回应如果不照规矩程序,不但没有帮助,还会消耗力量,在破坏上很容易,批评别人,厌烦已有的东西,建不起新的东西。更新与革命不同,在革命里,先把命革了,把事情搞倒了。其假设旧的制度倒下来,新的一定好,新的东西原则上是如此。香蕉,是树?是草?不同的方面,还有一个重要原则,草如果开花结果,其生命就结束了。竹子是草,开花就死了。根据这个原则,香蕉是草,如何再结果?再施点肥,也不会结果。把旧的砍掉,再生长起来,就可以结果。根据这个原则,木瓜是草是树?
革命是把旧的制度推翻,新的一定起来,历史让我们看到,新的不一定会比旧的好,除非革命有革命和理念。一般来说,社会改革,我们不盼望革命,乃是盼望更新,问题就是在此。当教会在天主教制度下死气沉沉时,有改革运动起来,病根原则,以圣经为基础的改革原则。在改革运动每个人,保守是右,激进是左,这是有原因的,为何如此?因为法国革命,国会中保守的在右边,激进的在左边,从那时起,就用左右来判定。用到历史上的分辨。
在宗教改革时,右派保守的是路德,能够不改的最好都不改,德国人最怕变动,很保守,今天在德国也是如此。(奔驰,什么不变,只有机器在变,变了可能人就不喜欢了。机器变了,人会喜欢。英法的车常常变。)最后不得不变一点,是右派车。
宗教改革的左派是慈运理,凡是天主教的都不对,受洗了要再洗一次,叫做重洗派。我已经受洗,再洗一次又如何?他的洗礼叫做入会礼,而不是圣经礼,再转会再洗,干净一点,当然可以!为了不叫人误会,行坚振礼,或交接礼,在众人面前有交接。所以极左的认为再洗一次才干净一点,也没有错!加尔文比较文明(人文性),他认为不在乎这些,改不改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在里面的,只要合乎圣经的,就可以施行。不合圣经的最好不施行。
原因是更新运动,比较温和性。在宗教仪式上当有些态度。从形式上来说崇拜仪式有导向的敬拜,这个领导并不一定准许随便参与性的,但有领导性,叫作什么就作什么,重点在于次序。
一些礼仪时的礼文,就是在礼仪时当讲的话。在所有教会中都有祷告文,祷告程序,口气、话语都写在那里,一般都是非常优美的话,还是随便讲的。这些礼文是导向性的,在长老会有规定的礼文,让你照此读下来,不盼望你死板读出读出来要有生命化,把死了文字成为活的福份,因为其本身就是活的福份。读礼文时要小心,把它读活了。
牧师照礼文讲道,会背,背到……就完了,这个没有意思。如果好好读,就有生命在你里面。如果不照此,有时会忘记,或失去文字的神秘能力。在任何一个宗教里,礼仪的文字都很重要,人常受文字控制,在教育学里常用。
小孩子打仗,点名,画红线……晚上就会把红线擦掉。记下来的东西不舒服。主日学,你作好事就给个心,记号有能力在里面。
道士赶鬼,是用福,文字很特殊,用文字要照规矩和礼文,盼望用活的心态。每个教会都不同,礼仪里所用的声音要注意,有两种:
阴森坟墓的声音,或尊敬的声音。回教徒祷告的声音,练到一定程度,其回音可以把人崇拜中。早期教会有这种教导,这声音如钟声一般圆淳;讲台上的声音象守棱的声音一样,就变成了阴凉,上帝,我爱你!
归正神学的回应:在敬拜里,归正神学特别要求所用文字是一般所能懂的文字,文字不当是宗教的文字,乃是平民的文字。这种敬拜就变成了群体性的敬拜,是个整体,身体性的敬拜。不是你一个人,乃是带领很多人敬拜。所唱的诗歌要注意,在敬拜里的诗歌,诗歌如何唱,有些礼拜堂在敬拜之先练诗,因为那是大家一同敬拜,每一个人都要开口,如果他不开口,他没有声音,会点头,说阿们。诗歌把大家的心态聚在一起。
你的敬拜要有余音,就是要有回音。敬拜的回音要在一至七天整个礼拜中,有一种回味,不是一时性,乃是深入影响你的生命与生活。借两个方面:讲道和诗歌。不是单单音乐,借诗歌,诗学的好,写的好,唱的好,整个礼拜都受到影响,也会影响这个人的生命。
闽南三百首影响教会,诗歌本的好处:
1、 唱的诗是传统的诗歌,是东西方都会唱的诗
2、 内容和其神学特别好
3、 诗歌的韵易记。
所有在闽南的基督徒,做礼拜,三年,这些诗歌全都会背。讲道时,配合诗歌配得好,那些诗歌整个礼拜都在脑海里。这是宗教改革的影响。
改革宗敬拜神学的内容:(敬拜神学的要素)
仍然有一个传统有一个特殊性。
1、呼召:同时有肯定,长老会除了呼召敬拜神,还加上一句:“我们在这里聚会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愿平安从父上帝并我主耶稣基督归与你们!”
2、祷告:要很短,绝对不可以长,公众祷告不可超过二十句不要把公众的事在众人面前讲,这就变成了私事,要讲有代表性的。
3、群众的参与:唱诗、颂赞
4、公众的祷告:包含两方面:一定认罪,一定要有赦罪的应许,和神的接纳。神应许我们凡到神面前来的,认罪的人,神都收纳并赦免。
5、读经:启应,神对人说话。
6、信仰宣告:使徒信经、尼西亚信经、阿他拿修信经,整个教会对传统纯正信仰的宣告。正统信仰的五要决:一神,二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