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__净空法师__第1401-1600集-第28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阿罗汉、辟支佛他们的标准是正觉,我们称小乘;如果他是正等正觉,就是大乘;一乘是无上正等正觉。这样分就很容易清楚,你一点都不会迷惑。在大乘教里面,不要说是一乘,大乘教都是这样的,一切众生皆是父母。你看大乘菩萨戒经,「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菩萨戒经里头;换句话说,任何一个人呼唤你,你都要答应,而且都要恭恭敬敬。在中国周朝,周文王那个时代,距离我们现在三千一百多年,周文王。我们在史书里面看到,文王的母亲(这没有话说,真是圣人)太任,怀孕的时候就胎教。怀孕的时候,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小心谨慎,决定没有负面的,就是不善的这些事情,她都远离。不善的,眼睛不看,耳朵不听,口绝不说,影响胎儿。所以中国典籍上记载的,胎教,这是太任,生下来的小孩就是周文王。
  书上记载,他出生的那天,有一只红色的鸟雀,赤雀,就是红色的一只鸟雀。口里面含著个像我们现在人讲卡片,鸟嘴里面含个卡片。这个鸟飞到周文王的家里面,含著个卡片,卡片留下来,鸟就飞走了。卡片上有字,所以大家说这是圣人出生的瑞相。卡片上写著什么字?第一句说「敬胜怠则吉,怠胜敬则灭」,还满长的。我们今天看到这个,就想到第一句,一切恭敬,你看普贤行愿十大愿王第一个,「礼敬诸佛」。诸佛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不但一切人,一切动物,连蚊虫、蚂蚁都有佛性,你都要对它礼敬。前面跟诸位报告了,树木花草都要对它礼敬,敬!敬的反面是懈怠,懈怠就是不恭敬。如果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我们的敬超过我们的懈怠,大吉大利,果报是吉;如果反过来,我们处事待人接物懈怠,马马虎虎,没有看得很重,没有一点点恭敬的意思,果报是灭,灭亡的灭。
  在处事待人接物,下面两句说得好,「义」,道义,你的道义胜过你的欲望,别人就听你的,就服从你,你能够做一个领导人,秘诀就在此地。你道义看得很重,自己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看得很轻,你就是个很好的领导人。如果反过来,你把你的欲望看得很重,道义看得很轻,果报凶!那是吉利的反面,果报凶。凶到什么程度,就看你做得怎么样,严重的时候是众叛亲离,大家都不理你,没有人愿意跟你往来。为什么?你这个人没有道义,只是自私自利,谁愿意跟你往来?所以古人讲的瑞相,不迷信。
  但是这个鸟含的这个,也是个红色的卡片,叫丹书,上面写的这些字。这是种传说,因为它太远,时间太远了。你看汉朝,《史记》是司马迁作的,司马迁距离周文王是一千多年,大概总是一千二百多年。所以有人说这个传说未必可靠,但是我们不去考证这些,我们觉得这个教诲重要,我们著重它的教诲。这个教诲里,敬太重要了。你看《礼记》第一句话,「曲礼曰,毋不敬」;普贤行愿第一愿,「礼敬诸佛」;我们看佛门许多的忏仪,拜忏的,你看「一切恭敬」、「一心顶礼」,这个句子太多了。学佛、学圣、学贤,从哪里做起?从礼敬做起,对人、对事、对物要有敬意。敬意是真实的,不是虚伪的,所以诚敬。古人讲诚敬是入德之门,你怎样学习,怎样契入道德的境界?你要有诚有敬,诚於中,敬表现在外面,里面真诚,外面自然是恭敬的,这是应当要学习的,这是真实法。
  下面这一句,「以人同法例,如见病人,愿离乖诤」。这一句在现代这个社会里头,我们要特别认真学习,为什么?现在这个社会上疾病太多,各式各种的病都有。病从哪里来的?古人有句话说「病从口入」,你的饮食不小心,贪吃、好吃,吃出病出来。尤其是中国人,喜欢进补,进补不是每个人体质都适应。体质不适应,不能补,你常常补它,毛病就出来了。我在北京遇到刘大夫,刘大夫给我看过几次,一再提醒我,他说法师,你这个身体禁不得补,所有一切补品你都不能用。这也是好事情,为什么?正常!不需要进补是正常,不是因为你某个地方有亏欠、欠缺再要补充,不需要补。
  所以,有许多同学送些补品给我,我不能不收,一定要收。不收他就不好意思了,一定要收。收了怎么办?自己又不能用,我作礼物转供养给别人,为他修福,辗转供养;有些老法师、大德居士他们需要,我就辗转供养了。这些在平日日常生活当中不能不注意,现在的饮食很值得人忧虑。我不看报纸,也没有订报纸,但是我们邻居有。早晨吃了早饭,出来的时候看到报纸还没有收进去,在门口,看了看一个大标题。说瓜子,百分之五十五的瓜子都有毒。让我们想到农历年快到了,年节应酬比较多,这些点心,瓜子、花生总是免不了的。百分之五十五的瓜子有毒,这瓜子还敢买吗?使我们联想到,所有的点心恐怕都靠不住。
  现在做生意的人不像从前,从前做生意的人有道德,纵然为了赚钱,他不害人;现在人不一样,我赚你的钱,我还要害你的命,这个不得了。你吃了这些有毒素的东西,你就会得病,许多像癌症什么的,都从这儿来的,所以现在的饮食要特别小心。早年李老师在的时候,我在国外弘法,每次回去看他,他老人家都叮咛「不要在馆子里吃饭」。这句话至少说了总有十遍以上,我的印象非常深刻。馆子里不干不净,容易生病。
  说这个话都差不多在三十年之前,三十年前那个社会还稍微好一点,现在跟三十年前不一样了。使我们想到古人所讲的损人利己,这句话以前好像是说说,说得太过分了。现在这句话拿到现前的社会,那是完全正确。为自己的利益,不怕别人的伤害,即使他中毒送命了,他也没有放在心上,只要自己的利赚到了。你想你赚的利有几文钱?你一包瓜子卖几个钱?你叫人吃了得病,於心何忍!大概现在没有心了,所以他也就没有忍了;没有心是没有良心,这怎么得了!
  我们看到这么一则新闻,就联想到,过年时候这些东西最好我们都不要,还是一杯清茶供养。古人讲的,「道人来到道人家,一炷清香一盏茶」,这样招待就可以了。我们要考虑到安全、健康,这个重要,这些小节不重要,要照顾大家的身体健康,身心健康,这个重要。所以我觉得过年我们送礼,王老先生印的一本《健康之道》,这个好,做礼物好;另外我们这边有个小册子《延寿药言》,还有个小本子《圣贤是教出来的》。我觉得这三样东西,我们今年过年做礼物送人,比什么都好。不要送点心这些东西,这个东西不太可靠,我们送这三本书,这个真的帮助人身心都健康。
  见到病人,「愿离乖诤」,乖诤,乖是违背法度,诤是争论,这个对於身体最不健康。发脾气,佛门里面讲,「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过去我在新加坡,许哲居士告诉我,发一次脾气大概只有三、五分钟,三天都不能恢复,所以发脾气是最伤人的。你发一顿脾气,伤害别人,我常常讲只有三分,伤害别人;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是七分。谁愿意发脾气?愚痴人!聪明人不干这个傻事。你对别人伤害少,对自己伤害太大了。这个道理你不懂,最伤害身体的就是发怒。又何况常常发怒的人,种地狱因,地狱第一个业因就是瞋恚。贪欲堕饿鬼,愚痴堕畜生,瞋恚堕地狱。所以一个人要想健康长寿,不堕三途,常常保持心平气和,这就是修养。
  办事、对待人,不一定用发脾气才能把事情办好,太少了。真正是个好的领导人,他对他的部属,严厉里面有温厚,让这些部下对你有敬畏。严厉,怕你,又非常感谢你,又非常欢喜你,你就成功了。一味的威严,常常严格要求,动不动就发脾气,你的部属虽然怕你,心不服。这就是《弟子规》说,「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你要从理去服人。理是什么?爱护。
  我在年轻时候,也在政府机关上过班,工作量并不多,事情办完之后看看报纸、看看书。有一天我看到我们那个靠背椅,我就往后倒,椅子前面两只脚就起来了,我们觉得躺在那里很舒服。我的长官从背后来了,拍拍我的肩膀,我一看到他,我就立刻站起来。一句责备没有,告诉我:你这样坐,椅子容易坐坏,如果椅子腿坏了,你就要摔跤。一种关爱的口吻,我一生这个毛病改过来了,从此以后再没有这种坐的姿态了。因为你一想坐这个姿态,立刻就想到他那种爱护你的劝告。成功了!所以不必要马上拍著桌子,瞪著眼,把你教训一顿;他要是教训我一顿,他走了之后,我还是一样翘起来。为什么?不服!所以一个成功的领导人有他的道理。这些地方我们亲身经历的,就从这里学到了。待人总是厚道,常常关爱,关心、爱护,让人家心服口服。
  所以乖诤是致病的根源,这个致不是对治,就是带给你疾病的根源。贪瞋痴叫三毒,内有三毒,外有感染,哪有不生病的道理?内里面三毒除去了,外面虽然有病毒,你不容易感染到。今年世界卫生机构都发表,今年冬天可能有瘟疫,禽流感,估计是很严重。因为从今年的冬季到明年春季,在中国医学里头也有这种说法,冬瘟跟春瘟连在一起,就非常严重。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感染会超过一亿人,全世界,死亡率二分之一;换句话说,这个瘟疫死的人是超过五千万。
  很多人听到这个消息,惊慌!我就告诉他,惊慌就错了。为什么?你一定会感染。为什么?佛经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瘟疫还没有发作,你天天在想,被你想成了,错了。我们要想佛,要想佛陀的教诲,不要去想病。纵然病在我们这个地区爆发了,不去想它,你就不会感染。你相信佛的话,「一切法从心想生」,决定不恐怖、不畏惧。得到,二分之一,还有二分之一不会死亡,还可以能医得好的;只要不惊不怖,保持著心平气和,就不会受感染。
  感染里面,重要的还是在饮食。如果从因果上来讲,杀业太重!吃肉的容易感染,吃素的不容易感染。为什么?长年素食,跟这些动物不结冤仇。这种瘟疫,说老实话,还是这些动物它们那些,佛法讲神识,世间讲灵魂,动物的灵魂它来报仇,它来报怨,它死得不甘心不情愿,这从因果上来看。所以采取素食,那就好多了。
  第八句,「以境成行例,如见涌泉,愿善根无尽等」,这是第八个例子。你在境界里,看到这个境界,回光返照,成就你的功行,你的功夫。举个例子,你看到泉水,泉水从地下慢慢往外面涌,涌泉。看到这个境界,想到自己,想到一切众生,希望一切众生善根就像涌泉一样,不断的往外面显露,不断的增长,善根无尽!所以大乘菩萨,他到哪里学?佛法在哪里?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没有一样不是佛法。涌泉是水,地下水,地下水是干净的,没有染污的。泉水要是多的话,往往形成一个小池塘;如果在高处,会造成小瀑布往下流,常年不断。它是活水,往往在冬天的时候它也不结冰,因为地下是热的,它有温度。你看到这个自然现象,就想到一切众生都有善根。善根就像心地里的泉水一样,希望它也像外面泉水,永无间断的向外流露,成就一切善法。所以会学,六根六尘统统是教材。这就叫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真正《大方广佛华严经》是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人事物,你接触的时候都能够感受,你都懂得善用其心。见到什么都能回光返照,都能够提升自己的境界,都能够让自己的善根发现。
  第九句,「以妄归真例,如见婆罗门,愿离恶等」。古时候的婆罗门教,就是现在兴都教的前身,现在不叫婆罗门,现在叫兴都教。我跟他们往来也很密切。在佛教里面说,他们也实在是了不起,最早讲六道轮回是他们说的。他们的历史说是有一万多年,印度人不重视历史,所以没有详实的记载,代代相传,相传一万多年。在世界上一般学术界,承认它是八千五百年,八千五百年也比佛教的历史早五千年;佛教,世界上承认是两千五百年,所以它比佛教的历史久。
  他们修定,修世间禅定,所以他出不了六道。但是他们的定功可以到非想非非想处天,无色界的顶头。他到那里去再不能向上提升了,於是误会把那个地方当作究竟涅盘,这就是错误;在佛法讲,他把它当作究竟的佛果。但是他是定功支持他的,这个定深。八万大劫之后,他的定力失掉,失掉之后他就往下堕落。这时候他就毁谤圣贤,认为古圣先贤讲有一种大涅盘,不生不灭,我已经证得,为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