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5337-黄永玉八十-第1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微的差别是更具体的和复杂的,认识和把握有一定的困难。    
    黄永玉先生的艺术,可以说在中国美术界里具有重要的地位,他的绘画的主要特点和他的人一样也是具有多样性,很难用几句话概括他的绘画的特点和成就。他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比如说他在版画内的成就,因为有一系列代表作,其地位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其他数量最多的是水墨画,还有油画、雕塑、设计等等,很难从几个方面用简单的话说清。如果将它分开来谈,水墨画创作可以放在中国画里面,过去,有人提出,黄先生画的不是中国画,黄先生自己也说,谁说我的画是中国画,我跟谁急。这里有一个概念的问题,他用他的表达方式拒绝了别人的概念。在绘画中,他把要表达的东西很清晰地表达出来了,他已经很满足了,他不在乎别人怎样说。如果纠缠于一些概念的问题,很难说清楚。他的水墨画有几个特点:    
    一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语言方式。二是他的画面有其独特的构成方式。三是题材多样。四是画面中有很丰富而有趣的题跋。五是作品表达了一种文学性。    
    这次展览会里还有油画、雕塑、设计等作品,尽管每一个艺术种类之间有差异性,但有一种共同的东西——用他湘西的资源,如用麻袋片等,这种自由朴实的方式是与他的艺术特点相吻合的。他画的猴跟其他人不一样,很自由,抓住了猴的基本特点。要比社会上所谓的“猴王”好得多。     
    这次展览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有一些大幅的作品。这些作品是值得关注的。中国绘画是以幅面小为特点,近年来由于经济的发展,室内空间的扩大,也为大幅作品的产生创造了可能,所以,大幅面的创作越来越大。黄老的这一批大幅作品在中国画里可算是巨幅作品了,基本上都是他75岁以后所作。在中国人的观念里,75岁是进入老年阶段了,可是,黄先生的艺术心态是年轻的。他画这么大的画,有他几十年艺术素养和艺术功底的积累,以深厚的功力来把握这么大的画面。这种宏观的把握与局部的处理,以及整体的构思等等,我认为都是值得去慢慢品味的。


《黄永玉八十》 第三部分10月[广州展](3)

    他的创作过程、结果,他自己的说明和别人的感受,这是两回事,往往很难说清楚他的创作过程是怎么回事,即使他是回答你了,与真实的创作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的。比如说一个写小说的,你问他为什么写这部小说,他也很难说清。正像面对具体作品的时候,我的看法与别人都不同,各人都有不同的感受。    
    采访结束之后,先生坐在贵宾厅休息了一会儿。接下来没有安排什么活动,这个老头是闲不住的,一闲下来就想找点事做。先生看到茶几下面散放了很多卵形石子,觉得很有趣,从中寻找一些形状特别的石头,根据其形状特点,在上面或画动物,或画人物。这些石子并非什么奇形怪石,都是一些很普通的石头,先生寥寥几笔勾画后,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或动物形象便出现在我们面前。先生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信手拈来尽能入画,他的童真心态和那丰富而不拘一格的想象力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这也是人们喜欢他和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原因。    
    先生用石子画了一个一眼睁一眼闭的猫头鹰,又画了一个长满胡子茬、在张嘴大喊的人头像。先生保留了他那一辈老艺术家的很好的习惯,见缝插针,随时随地用笔去画,画他那些想画的东西。手艺人往往是这样,动手是一种工作,也是一种习惯,更是一种乐趣。    
    中午,我们在美术馆内的西餐厅吃西餐。先生比较喜欢吃西餐,这好像和他的湘西出生不吻合。他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于西餐有一些特别的感受,也比较讲究。正吃着,廖冰兄的女儿和黄般若的儿子黄大德来到了餐厅,他们是专程赶过来看先生的。    
    午饭后,3点30分,先生应约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李怀宇的采访。这位记者以前在凤凰卫视工作过,因此也采访过不少先生的老朋友或同辈的文化名人。他最近出版的一本新书中还多次引用了先生的语录。    
    采访期间,澳门书画研究院院长孙蒋涛、澳门书画研究院办公室主任钱春涛(钱松岩先生的外孙女)从珠海过来拜访先生。采访快结束的时候,先生让我们一起看了一张关于快乐的画。另外还有一张书法,上书:“吃饭当思及来处,挟菜要想到周围。”    
    以毛光辉为代表的凤凰一行四人来访。    
    北京的孙世平到。带来两幅先生新画的画,风格与以往不同,是不久前在凤凰画的。先生与我们一起欣赏。先生总是乐意将自己的新作给我们欣赏。    
    晚饭后,我去拜访了画家林墉。偶遇诗人、藏家王锦葵。回来后和先生聊天,不知怎么又说到了那位喜欢拍人的诗人。他说了另外两段故事。    
    一次,先生遇到一个外国人,坐在他的身边。这个外国人有像不断打嗝一样的习惯,而且从嘴里出来的气味很难闻。先生觉得实在受不了,掏出红花油凑在鼻子上闻。没想到那个外国人却闻不了红花油的气味,所以,在闻到这种气味后,立即离先生而去。    
    这次从湘西来广州,一位市里的领导也同车一起过来,就坐在先生的边上。上车后,他就开始不断地拔胡子,把拔下的胡子先集中放到裤子上,然后再拍到地上。先生不太乐意见到这样的习惯和动作,就对他说,不要拔,这个地带很危险,通到肝上,这样拔胡子会得肝癌。那位领导听了之后,立即停手。    
    众人大笑。    
    先生所到之处,总是人来人往。对于我们来说,有许多是不认识的;对于先生来说,也是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一般来说,认识的人往往会带几个不认识的人一同来访。这使我想起当年在亚明先生家里,听亚明先生所说自撰对联——“党政军民来来往往,三教九流进进出出”,可能,天下的名人都是如此。黄先生和亚先生交谊甚深。亚明先生平生最后一次来北京,参加他的画集在北京饭店举行的首发式,其间就是由我带亚先生到万荷堂拜访黄先生的。在万荷堂,他们谈笑风生,如同当年。    
    早餐后,广东美术馆研究部的李萍来电话,要我去馆里对说明牌。我带上小七和老孙,先去美术馆。到了馆里,我们得知香港艺术馆的人已经来了,小七打电话告知黑蛮,让他跟先生说一下。香港艺术馆的馆长一行带来数人,是为了筹备12月在香港的展览而作前期的准备。    
    十多分钟后,先生也到了美术馆,陪他们逐一查看各个展厅。香港艺术馆的工作方法和大陆美术馆不同,他们的计划性强,强调展览的前期策划,所以,各项前期的工作准备都非常细致。这次他们来见先生,主要是了解在广东美术馆展出的展品情况,以便回去调整展品。虽然,他们早已确定了去香港展览的展品的目录,但是,毕竟图片和原作之间的感觉还是有距离,还会涉及到空间、视角、灯光等多方面的因素,即使是相同的一幅作品,在不同的环境下给人的感觉也会不同。所以,实地考察,参考的场馆布展的效果对他们在香港展览的布展工作会有很大帮助。这可以看出香港艺术馆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也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先生八十艺展的重视。另外,他们还有一些其他的事情要和先生商量。


《黄永玉八十》 第三部分10月[广州展](4)

    12点左右,因为下午给先生安排了一个采访,先生决定回到宾馆吃午饭。    
    先生和我们在平台上透了一会儿气,香港艺术馆的几位工作人员又来了,他们为了教育的需要,请先生作画猫头鹰的步骤分解图。    
    美术馆(艺术馆)除了组织展览、进行学术研究等活动外,还承担着向普通市民开展艺术教育的责任。在香港艺术馆的艺术教育工作中,有不定期地组织当地的小朋友学习画画的活动。他们想在先生的香港展览期间向香港的小朋友介绍先生,所以,请先生专门画猫头鹰的步骤分解图。先生用油笔分别在5张白纸上画,第一张只画了一个圆,这是猫头鹰的身体,依次画了眼睛、翅膀、爪子等分解图,只用5幅图片就把整个作画的过程呈现在大家面前,一目了然。这样可以告诉小孩子们,猫头鹰是这样一步一步画成的。    
    上世纪70年代,黄永玉先生应一个朋友的请求画了一幅猫头鹰。后来,他为北京饭店装饰壁画的设计而在成都搜集素材的时候,有人告诉他:“北京美术界出了大事,搞出来一批黑画,其中有一张为北京饭店画的猫头鹰,很恶毒,攻击社会主义。”当时,他不知道批的就是自己所画的猫头鹰,还轻松地说:“嘿!画个猫头鹰算什么呢?我也常画的嘛!”    
    回到北京后,他才知道批的就是他的猫头鹰,其实他并没有为北京饭店画猫头鹰,只是一些人为了批斗他而拿出来的幌子。而且,在中国美术馆的黑画展中众多被批斗的画里,他的猫头鹰的走势是一路飙升,几天的工夫就从开始的第七位升到了第一位,成为黑中之黑。面对别人对他的侮蔑,先生十分坦然。回京当天,他依旧去看摔跤,一边看还一边大叫大喊,就像什么事都没发生。结果第二天,他看摔跤喊叫也成了别人批斗他的一项内容。    
    后来,毛泽东对这场批“黑画”的运动发话了:“国画,大泼墨嘛!怎么能不黑呢?”对先生的那张画也说了一眼开一眼闭是猫头鹰的自然习性。领袖出来讲话了,下面的人自然不好多说什么,这场闹剧也就这样草草收场。此后,先生画猫头鹰就和齐白石画虾、徐悲鸿画马一样,成了他的一个代表性的题材。    
    晚上,我去看一位朋友,没有和先生一起吃晚饭。等回到先生房间的时候,里面已经是一屋子的人,有人来有人走,川流不息。陈岩、柳运宠已经从北京来了,他们被称为“常委”,是先生身边的人。一会儿,一个熟悉的人带演员梁天来访。先生对梁天说:“怎么不给我派一角色,演个军阀也不要化妆。”他们都走后,先生让我们看湖南经济台拍的专题片,他对演员黄湛的表演比较有兴趣。先生比较喜欢和我们一起看录影。他的耳朵有点背,所以,声音开得特别大。他看到高兴的地方,经常和我们讲一些相关的事情,或者我们一起议论一些事情。总之,大家都比较开心。这是他身边围着很多人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他确实给大家带来快乐和愉悦。    
    黄永玉先生是不太喜欢“前言”之类的东西,至少是不重视。但从北京展开始,他都是自己亲笔写几乎是一句话的“前言”。遗憾,没有看到他亲笔写广州展“前言”的情景。这一“前言”就只有下面的几个字:    
    近几年的画,请广东的老朋友们欣赏、指教。    
    黄永玉    
    二○○四年十月廿二日于广州    
    黄永玉八十艺展请柬    
    主办:广东美术馆    
    展期:2004年10月22日…11月14日    
    广东美术馆是按现代多功能目标规划建设的当代型美术博物馆,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国家文化事业机构。它位于美丽的二沙岛,建筑面积两万多平方米,馆内有12个展厅和户外雕塑展示区,可同时或分别举办大型展览和不同题材的展览;具有三百座席、两声道同步传译的现代化多功能学术厅,可用于国际学术交流和影视放送;还有大面积的教育功能区以及配套的综合服务设施。广东美术馆担负着对国家艺术珍品的收藏、研究、展示,开展公民素质教育及对外文化交流,推动当代美术事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具备收藏、研究、陈列展览、教育、交流、服务六大功能。    
    早餐时,广东美术馆的邵山来电话,问要不要准备签到簿。我问先生。先生不假思索就说:“不要。要那个没用,没有地方放。”并说1999年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览的时候,有一位观众问他有没有意见簿。先生对他说:“你好好看展览,提什么意见?”这就是先生的特点,他往往是在谈一个事情的时候,可以联想到另外一个事情,相互印证,以说明其中的道理,通常都很有趣味。    
    早餐后,我先行到美术馆,看看还有没有什么问题。此时馆内已经来了不少观众。大门的两侧摆放了很多花篮。    
    等先生到的时候,人浪开始掀起,一波接一波,由这个厅转到另外一个厅。只看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