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秦剑-第2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子玉想了想道:“继续追击。”

“这个怕不好吧。”手下的副将不解的说道:“人家都已经说了秦国不打算与楚国为敌,如果我们执意追下去,因此引发秦楚之间的战斗,过错可就要归罪楚国了。”

这个道理,作为主将的子玉岂能不知,但他的心理更清楚若现在楚国退兵,可就等于秦楚就要以自己脚下的地方为双方的边界。于是子玉说道:“哼………,本将岂能不知道你们的想法,但你们可曾想过,若此时我们退兵就等于说明今后鄀国的边界就只能到此为止了,现在我们前进一步就等于将来为鄀国挣得更多的地方。”

经过子玉这么一说,其他的将领们自然也就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继续带兵向前追去。

虽然楚国继续向前追去,但是此时的心情却与刚才大不一样了,除了担心因此影响到秦楚之间的关系之外,还有一层意思那就是担心秦军真的会像孟明视说的那样在前面摆开阵势与楚国交战,毕竟斗克的败仗还在那儿,在没有摸清楚秦军底细的情况下,楚军还真有些怵秦国。

就在这种担心之中,楚军又向前走了大约二十里地。

“子玉将军,秦将公孙枝、西乞术等候多时。”子玉抬头一看,只见两边的山上,秦军的旌旗突然从两边升起,左边一位身材魁梧的秦将站在山上对下面的楚军喊道,他的身后一面大旗上写着一个“蹇”字;右面的山上同样也有秦军说的队伍,一杆大旗上写着“公孙”两个字。

“将军,前面就是这个公孙枝伏击的我们。”刚进山被伏击的楚国将士对子玉说道。

还没等子玉看清楚公孙枝的样子,这时在前面的山洼处,一对兵马难住了楚军前进的步伐,领兵的将领竟然是刚刚退走的秦将孟明视。

“这?”

楚国令尹子玉愣住了,他知道前面几波伏击的秦军已经合兵一处,如果楚军再敢前进,接下来就只有战斗了。

继续前进还是就此回去?子玉需要好好考虑考虑了。

第451章 秦楚罢兵

面对秦军的前面、左面、右面三面围攻,楚国不担心才怪。

“子玉将军,秦国一心示好,看来你们楚国是执意要与秦国为敌了。”再次见到子玉,孟明视驾车上前道,“既然楚国步步紧逼,看来秦国也只有与楚国一战了。”

虽然秦军已经担心的要命,但面对楚国的步步紧逼,秦军也只好摆开战斗的架势。

“这个?”子玉语塞,一时间还没有想出如何应付孟明视的问话。

和秦国一样,楚国也不一定非要与秦国展开战斗,之所以一路前行,无非是想多为鄀国占点地方罢了,不曾想秦国却做出了战斗的准备。

既如此,子玉也只好自己找个台阶说道,“孟明视将军错矣,楚国之所以进兵,只是为了能够替鄀国收复更多的土地罢了,并没有要与秦国为敌的意思。”

通过这句话,孟明视也听出了楚国的本意,那就是楚国也不想与秦国为敌,有了这样的心里准备,孟明视拱手道:“既如此,就请子玉将军回吧,他日孟明视有幸定会登门拜访。”

退回?

楚**队已经行至这里,是说退回就退回的吗?

时至今日,要让楚国令尹子玉就这样退回,他确实有些不甘心。此时直接退回不就等于说自己这一趟是白跑了吗?但是望着两边山上的秦军,就算是他不甘心又能怎样呢?人言秦军只有一万兵马,但是从山上的情景来看绝对不止一万那么简单,山前山后都是秦国的兵马,简单从人数来看,至少也应该在一万兵马以上,更何况人家还占着有利的地形,若与秦军交战,山下的楚军明显处于劣势。

哼………,退兵就退兵,我也没打算与你们秦国纠缠下去,不过就算是退兵也得说点什么才是。于是子玉向孟明视道:“孟明视将军,你说秦国不愿意与楚国为敌,那我请问秦国为何还将楚国的斗克将军和息公押在秦国大营之中;若真想与楚国和解,何不将斗克将军与息公送回给楚国呢。”

原本以为子玉会就会直接带兵回去,却不曾想临走前人家给秦国出了这么大的一个难题,这倒是令秦国将士感到非常的吃惊。

孟明视当下就愣住了,想了想还是说不出话来,“这个吗?需要我等向君上禀报之后,才能决定。”

子玉当然知道孟明视作为一个将军哪里能够决定这样重要的事情,不过也就是为了将他一军罢了,“既然将军连此事都不能决定,怎能够显示秦楚两国之间的和解之意。我看是你们秦国嘴上说不准备与楚国为敌,实质上还有其他想法是吧?”

面对子玉的话,孟明视气的连都有些红了,于是说道:“我虽然不能够决定楚国两位将军的命运,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绝对不伤到二位的性命,有朝一日一定会将二人送还给楚国。”

子玉要的就是孟明视的这句话,“好,既如此本将就信你一次,我们就以此为界,划定两国之边境。将军以为如何?你若同意,我便撤兵,你若不容易,楚国也将奉陪到底。”

楚国的这位令尹实在是太精明了,很简单的一句话,顺势又把困难摆在了孟明视的面前。

“这个?”孟明视脸胀红了,如此重要的划界问题,怎会由他一个将军决定。

“鄀将军能够决定,我便下令马上退兵;鄀将军不能决定那我就只好继续进兵,找能够决定此事的人说话。”子玉见状,步步紧逼道。

孟明视脸色铁青,他当然不能让子玉带兵去见国君了,一旦楚军来到了商密城下,就等于突破了秦军最后的防线,他岂能答应。

子玉子啊山下与孟明视交谈的话,山上的公孙枝也听到了,他当然看出了孟明视的为难,于是大声对他喊道,“君上既然让将军来与楚国商谈,你只管表态,将来君上怪罪下来,我们一起承担。”

听到公孙枝的话,孟明视感激的点点头,对子玉说道:“好,本将答应你以此为界,双方各自撤兵。”

听完孟明视的话,子玉拱手道:“好,本相相信将军。”随后子玉挥手对身后的楚国大军大声道:“撤兵…………”

“撤兵…………”孟明视一声令下,秦军向北撤去。

“什么?楚军撤了?”当秦公任好听到楚军撤走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寡人已经做好了殊死一战的准备,没有想到楚**队竟然撤走了,好好好,孟明视将军,快说说你是怎么做到的?”

“这个吗?”孟明视语塞,他不知道该不该把与子玉之间的商定说给国君。

“别这个那个的了,平常大大咧咧的孟明视将军今天怎变得如此扭捏,只管说寡人恕你无罪。”秦公任好豪气的对孟明视说道。

“既然这样,那末将就说了。”于是孟明视便将当天与子玉之间的口头协定情况说与秦公任好。

听完孟明视的话,刚才还非常兴奋的秦公脸色慢慢的沉了下去。“哦,原来是这样,寡人知道了。释放斗克的等二将的事情,你说说也就罢了,也不过就是两个人的事情。但是你作为一个臣子在没有取得君上认可的情况下,怎敢连边境的划界问题擅自做主。你这样说,不就等于是断了秦国今后向南推进的脚步吗?”

很显然,秦公对孟明视擅自做主替秦国划界是有些怨言了。其实就算是秦公不说,孟明视也知道一旦此事做主,今后秦国将会是很被动的,但是当时的情况所限,他不得不替君上做主啊!

见君上对孟明视这种贸然的行为有所不满,公孙枝上前一步道:“君上,与楚国划界这事情也不是孟明视将军一人所为,乃是在场的所有将军一致的意见,请君上明鉴。”

西乞术也跟着说道:“受当时形势所迫,我等与孟明视将军一致商议后,才由他答应楚国子玉的,如若不然双方开战在所难免,孟明视将军在没有取得君上同意的情况下答应楚国也是情非不得已的事情,还请君上明鉴。”

听罢公孙枝、西乞术等人的话,秦公任好默然了一会,他知道在战争来临之际,所有的事情瞬息万变,众将领在没有征得自己同意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情非得己,他能够怪罪当时的将军吗?

想通了这一点,秦公任好转脸笑道:“寡人知道战场上的事情瞬息万变,你等这么做也是情非得己,这也怪寡人没有提前授予你们临机处置的权利。不过也没什么,只要能够退了当下的楚军,就等于是解了秦国之围,寡人高兴还来不及呢。等以后我们的聚集了更多的兵马,再杀过去也不迟吗?寡人就不信一句口头协议就能够挡住我们前进的步伐。来、来、来,诸位将军一起进帐,寡人已经备下酒宴,与诸位将军一起畅饮。”

公孙枝、孟明视、西乞术等人随着秦公一起进入大帐。孟明视心里清楚虽然国君没有怪罪自己,但是他今后做事情需要更加谨慎了,在没有君上同意的情况下,绝对不敢擅自表态了。

既然秦楚已经罢兵,鄀国的事情也该解决了,在子玉的建议下,楚国重新扶持鄀国太子允拓为国君,并将鄀国的都城迁至汉水中部,重新建立国家,史称“上鄀”,原来都城在商密的鄀国就成为“下鄀”了。

第452章 即将到来的风暴

虽然秦楚已经罢兵,但是楚王心中的怨气却一点也没有消沉下去,稍微遇到一点点事情就会爆发成冲天的怒火。

说实话,他怎能不生气呢?

几百年来与楚国关系最好的属国鄀国竟然在不经意之间被从西北过来的秦国给占领了,这就等于是秦国把楔子定在了楚国的北部边境上,让强大的楚国如芒在背。

更可气的是自己派出去抗击秦军的两位将军连同上万的楚军竟然被人家打的是一派涂地,最后连领兵的将军都被人家拿下了。

丢人啊!真的是丢人啊!

一想到这里,楚王就觉着心口痛的厉害!一直以来在大江流域纵横驰骋的楚国咋一遇到西方的秦国,就如此不堪一击呢?

最后楚国为了自身的安危硬是把已经亡国的鄀国太子扶持起来,除了把原来鄀国仅剩的一点土地给了他之外,还从楚国的北边划出了一些土地给了新的鄀国。

这、这、这到底是什么事情吗?楚国这真是吃了亏还要自己往肚子里咽啊!

冤大头,真的是冤大头啊!

作为南方一等一的大国,楚国能不生气吗?楚王的心情能好吗?只要一听到有关秦国的、晋国的以及对楚国不利的消息,他就感到非常的气愤,气就不打一处来。

“大王,奴才听说宋公在晋公生日的时候前往绛都去给重耳祝寿了。”这天楚王正在花园里消气,内侍跑过来对楚王熊恽说道。

本来就已经很气愤的楚王突然听说宋公竟然跑去给晋公重耳祝寿的消息后勃然大怒,“这个子王臣倒是挺有水平的吗,秦晋刚刚在鄀国取得胜利,他转眼就跟着晋国跑了。当年他们跟着孤王的时候,也没有见他们如此孝顺,现在倒好给人家重耳祝寿来了,好乖的儿子啊!来人啦,请令尹来孤王这里。”

宋国是子姓,子王臣乃是宋成公的名字,宋成公本是宋襄公的儿子,这一年也就是三四十岁,相对已经是六十五岁的晋公重耳来说也就是子侄辈,给重耳祝寿也无可厚非。但是在秦岭以南失利的楚王熊恽却不这样认为,在他看来宋公给晋公祝寿,就是为了讨好晋公,有意在疏远楚国。

本来就已经是气的肺都要炸了,现在突然听到这样的消息,能不生气吗?

不一会儿楚国令尹子玉来到了楚王宫,“臣子玉拜见大王。”

“嗯………,请起。”

子玉起身后,楚王道:“宋公王臣前往绛都给重耳祝寿的事情你可知晓?”

“臣也是刚刚听说,不知大王对此事有何明示。”明示的意思就是说看看大王你对这事有没有其他意见和要求。

楚王请子玉过来就是准备说事的,没曾想子玉倒是问起他的意见来,于是反问道,“宋国转向晋国,难道令尹就不说些什么吗?”

从楚王的态度,子玉知道楚王对于宋国已经很不满了,于是说道:“大王,宋公的态度也反映了当今中原形势的变化。”

嗯?

听到子玉的分析,楚王抬起头死死地望着他,“中原诸侯的态度?说说看。”

于是子玉上前一步说道:“本来楚国在泓之战中打败宋国,使得中原诸国看到了继齐桓公之后的楚国具有当霸主的趋势,于是乎中原的曹国、卫国、郑国、蔡国、陈国等等纷纷成为了楚国的盟国;若在此时楚国能够做出一两件震惊中原的事情来,可以说楚国的霸业定矣。”

听完子玉的话,楚王点点头,“当时的楚国确实有这样的趋势。”

“可是随着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周天子蒙难之后,给了晋国重耳勤王的机遇,让原本已经心向楚国的中原诸侯突然意识到原来晋国还可以重新复活过来处理中原的事务。于是乎中原的这些小国家开始不稳当了,心中也开始重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