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8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真是……”吴为终于放心了,却无法形容对王贤的感受,“可怕。”

“你害怕么?”王贤看着他。

“我又不是大人的敌人,干嘛要害怕。”吴为笑道。

“那不就结了。”王贤耸耸肩膀,转身下了水楼。

望着他的背影,吴为心里暗叹,希望永远是这样。赶紧快步追上去,“大人,你不能说走就走,这是护卫安全的大忌。”

“你好像很懂的样子。”王贤笑道:“我看你不该当书吏,应该去当锦衣卫。”

“大人说笑了,我就是瞎琢磨而已。”吴为面色变了变,好在火把摇曳,谁也看不清。

不过是去卖个粮,自然不用所有的大户都出动,杨员外和王员外等人,就留在富阳县里。

四更天,几位饱受失眠折磨的员外,终于不需要再勉强自己了。他们知道了粮船被扣消息,连夜聚往李家别业……虽然李员外进去了,但就像王贤说的,李家的地位不会动摇。因为李家的支柱是那两位在外做官的大老爷,灵魂则是住在环山乡的老爷子。

李寓一脸忧色地等候诸位叔伯,众人商量了好一阵,最后的结果是——赶紧报告诸位老爷子去吧!

李寓一边暗骂这帮家伙不济事,一边让人备马,赶往环山乡的李家庄园。

见到他爷爷时,李老爷子正在打太极拳,这套拳法据说是张三丰所创,反正李老爷子打了十几年,是越活越精神。

老爷子看到孙子来了,却仍耐心打完一路拳法,才缓缓收招,闭目片刻,方问道:“子里,什么事?”

“爷爷,快救救我爹。”李寓扑通跪下道:“他被抓进大牢了!”

“啊?”老爷子瞠目结舌,仙风道骨登时荡然无存,“你爹他怎么了?”

“昨天夜里,我爹想把粮食运往淳安出售,谁知被巡检司在富春江上,以贩私盐的罪名扣下了。”李寓赶忙答道。

“魏源这个混账!”老爷子大怒道:“敢栽赃我李家!看他怎么跟我交代!”说着对小妾下令道:“把官服找出来,给老夫穿上!”又对管家下令道:“快备轿,老夫要去县衙!”

李老爷子的大儿子是从四品布政使参议,父以子荣,老爷子也得了个朝列大夫的荣衔,得赐绯袍乌纱。为此,他还专门订做了一顶绿呢大轿,没事儿就穿上官服,坐着大轿,县城乡下转一圈。

此刻要去衙门兴师问罪,这身行头还真派上用场了。知县才坐蓝呢轿子,穿青色官袍,气势上完全不是对手!

果然,到了县衙门口,凭这顶轿子,就畅通无阻,一直抬到县丞衙里才落下。

下来轿,看到堂前悬挂的匾额上,写着‘县丞衙’三个字,李老爷子怒道,“老夫要见的是大老爷,不是二老爷。”

“老封君真不巧,”蒋县丞走出来,笑着行礼道:“大老爷今早去杭州了。”

“去杭州干什么?”李老爷子皱眉道。

“是郑方伯叫他去的。”蒋县丞微笑道:“省里要派他为粮米委员,到湖广去买粮。”

“这么说,一时半会儿回不来了?”李老爷子咽口唾沫道。

“可不。”蒋县丞点头笑道:“最少俩月。”

第一百二十三章无计可施

“俩月?”李老爷子一愣道:“那这俩月,富阳县谁管事?”

“当然是下官署理政务了。”蒋县丞笑道:“老爷子快里面请,外面说话成何体统。”

李老爷子跟着蒋县丞进了衙厅,当仁不让地坐了正位,待差役上茶后,方缓缓道:“二老爷管事儿更好,我那不肖子的事儿,二老爷知道了吧?”

“正要派人去通知老爷子,”蒋县丞轻声道:“昨夜巡检司从李员外的船上,搜出私盐若干……”

“他是不可能贩私盐的!”李老爷子用拐棍重重捶着地砖道:“我们李家是什么样的人家?岂会干那种下三滥的事儿。”

“下官也是不信的。”蒋县丞点头笑道:“所以令牢头优待员外,等知县大人回来,我也会为员外说情的。”

蒋县丞说得热情,李老爷子却不喜反怒道:“何必这么麻烦,二老爷下令放人不就结了。”

“对不住老封君,本官没这个权力,”蒋县丞两手一摊道:“按朝廷规定,上司暂离不超过三个月,署事者不能擅决刑狱。大老爷两个月就回转,所以下官无权放人。”

“别跟我说这些虚头巴脑的!你要是想放人,肯定有办法!”李老爷子像一头愤怒的老狮子,朝蒋县丞咆哮道:“老夫就问你一句话,放还是不放!”

蒋县丞被喷了一脸唾沫星子,好在他还有些唾面自干的修养。在李老爷子的逼视下,他轻吁口气道:“老封君,你打算和大老爷不死不休么?”

“呃……”李老爷子闻言气焰一窒,半晌方叹口气道:“把富阳折腾个稀巴烂,他魏源可以换个地方做官,残局还得我们收拾。”

蒋县丞听了心中冷笑,都这时候了,还不忘给自己脸上贴金。面上却一脸笑容道:“老爷子果然深明大义,下官也会帮着劝劝大老爷,咱们官绅捐弃前嫌,以和为贵!还富阳一片安宁。”

“正是此理。”李老爷子颔首道:“这下可以我儿出来了吧?”

“唉,老封君,怎么也得先让大老爷消气吧……”蒋县丞压低声音道:“说实在的,员外这一代,不如老爷子们多矣。他们干的那些事儿,实在太缺德了。大老爷整治他们一下,也是情理之中的。”

“他们干了什么?”李老爷子开始装傻充愣。

“老爷子还不知道?”蒋县丞便将大户们为了制造富阳缺粮局面,买通盐运司,将富阳百姓的救命粮,扣在浒墅关之事,原原本本讲给他听。

李老爷子先来一句,“此事听来颇为荒谬。”顿一下道:“若是真的,那杨简这厮罪该万死!”再顿一下,又道:“但我儿绝对没有参与其中。”

“我也相信是这样,可李员外深夜运粮出境,就难以自证了。”蒋县丞叹气道。

“这也是老夫此来的第二件事,”李老爷子道:“之前各县缺粮,禁止粮食外运,倒也情有可原。但现在本县已经不缺粮了,我们应该有权处置自己的粮食了吧。”

“有道理,”蒋县丞点头道:“下官会写信给大老爷,请示一下,看看是不是取消禁令。”

“你……”李老爷子见他又打太极,气不打一处来道:“不用什么都请示吧!”

“兹事体大。”蒋县丞道,“不用再劳烦老爷子往衙门跑了,一有消息,下官就让人去报信。”

不管李老爷子如何发飙,蒋县丞都客客气气,恭恭敬敬,在疾风暴雨下巍然不动。直到老爷子体力不支,说不出话来,他才将老人家扶出衙厅,送到轿子上。

看着轿子终于离开县丞衙,蒋县丞终于松了口气。魏知县出去躲清静,却让他应付这些老不死,实在是太折磨人了。

不过蒋县丞甘之如饴,因为眼下大局已定,魏知县将成为这次救灾的大赢家。自己这个县丞,虽然没有什么大功劳,但也算兢兢业业、没有差错,事后论功行赏,升个知县是没问题的。

老爷子们在蒋县丞这里碰了软钉子,又找不到魏知县,一气之下,竟结伴到杭州去告状。哪料到迎接他们的,是虞知府的一顿夹枪夹棒。这帮老头子真是老糊涂,也不想想魏知县是替谁在养活灾民。正因为富阳县起了模范带头作用,其余各县才不好做得太过分,虞知府才能全力修筑海塘,不至于为救灾之事焦头烂额。虞知府对魏知县有多感激,就对这些和他作对的大户有多反感。一些话魏知县不敢说,虞知府这个正四品知府却没有顾忌。

他对这些老头子道:“尔等深受国恩,不思报效,反而于大灾之年囤积居奇,意在趁机掠夺民田。为了制造缺粮局面,尔等竟买通盐运司,将官府所买之粮扣在浒墅关,逼迫县官签订城下之盟!此等行径,与国贼何异?”

“这是污蔑,一派污蔑!”老头子们自然不肯承认:“我们不过是家境殷实,看着饥荒将至,才变卖家产买下些粮食,一来为了养活族人,二来也可赈济百姓。怎么能说是囤积居奇呢?至于买通盐运司之事,更是无稽之谈,我们一辈子没出过杭州,谁认识苏州那边的人,太爷说我们勾结,请拿出证据来,否则我们就到藩台衙门说理去!”

“不用去藩台衙门,咱们直接去京师就行!”虞知府的声调严厉无比:“当今永乐陛下爱民如子、嫉恶如仇,若知道此事,必然派锦衣卫严查,到时候孰是孰非,必可水落石出!”

“……”老头子们登时没了气焰,是啊,人家四品知府,已经有直奏之权了,真要是把他惹火了,一本捅到朝廷去,那麻烦可就大了。老头子们只好硬着头皮道:“如今富阳有湖广之粮了,我们手里的粮食就多余了,县里却不许运到各县去,这不是见死不救么?”

“当初,别的县不许往富阳卖粮的时候,本府没有说话。”虞知府却淡淡道:“如今富阳县不许往别的县卖粮,本府自然也无话可说。”顿一下道:“何况省里已经委员往湖广去买粮,各县的压力一下小了很多,总能周济过来……”

“……”老头子们彻底无语,他们终于也尝到了官官相护的滋味,垂头丧气从知府衙门出来,他们甚至没勇气再去藩台衙门告状,因为极可能又是一番自取其辱。

回去富阳的船上,老头子们都很沮丧,他们终于明白自己已经人心尽失,败局已定,再无翻盘的可能……

“要不,老哥写信给李参议和李寺丞,让他们想想办法?”王老爷子小声道。

“你怎么不写信给你儿子?”李老爷子瞪他一眼。

“我儿子官儿太小,说话不顶事儿。”王老爷子小意道。

“我儿子对付个魏源自然没问题,”李老爷子倒驴不倒架,闷声道:“但你没听虞知府说,闹大了他会告御状,到时候如何收场?”

“是啊,是啊。”众老爷子纷纷附和道:“不就是担心这事儿么?”

“那么说,和解?”于老爷子闷声道。

“嗯,和解。”老爷子们对这个词很满意,他们本来想说‘投降’的。

“但魏知县去湖广了,找不到他怎么和解?”杨老爷子道。

“不用非得见到他才能和解。”于老爷子道:“能让王贤点头,也是一样的。”

“不错。”李老爷子深表赞同道:“咱们就是太忽视这小子,没把他拉到咱们这边,才导致今天这个局面。”

“是啊,本来他是土生土长的富阳人,应该跟咱们一起对付县令的。”王老爷子道:“却让他一心一意帮着魏知县和咱们作对,实在是不应该。”

“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于老爷子奇怪道:“我们又没得罪过他。”

“我们没得罪过,但我们的孙子得罪过。”王老爷子道:“年初,我听说王贤夺魁上元诗会,觉着甚是奇怪。记得我那不成器的孙子,当晚也在西湖,便问他当时是什么情形,谁知那小子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在我追问之下,他才说了实话,原来他们一帮子同窗,曾在那天晚上作弄过王贤!”

接着,便将那晚的情形,大概讲给众人听,诸位老爷子闻言大怒:“刁月娥这个贱人!引着小畜生们不学好,真是该死!”

把责任全推给可怜的刁小姐,老爷子们心情好多了,李老爷子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小兔崽子们惹的祸,让他们去跟王典史道歉,让王典史出气!”

“这不合适吧,怎么也是秀才相公……”杨老爷子小声道。

“他们老子爹都被关起来了,当儿子的还顾得上那许多?”于老爷子的孙子,已经去了山东,因此说话格外有力,“古人有割股救父,也不要他们割股,难道连点脸面都不肯放下么!”

“也是。”众老爷子觉着有理,便定下此事。

富阳县学里,秀才公们一起打了个寒噤……

第一百二十四章王四爷

大老爷去湖广买粮,大户们都歇了菜,老百姓忙着养蚕,衙门里清清静静。对忙了一个春天的富阳县官差们来说,这个四月不要太惬意。

但王贤除外……

因为知县不在,主簿停职,县里的大事小情,便都落在蒋县丞和他这个署理典史身上。蒋县丞要在衙门坐镇、主管行政,至于治安刑狱这些棘手的破事儿,统统都归王贤管。

没办法,谁让他现在是典史。典史和典吏虽然只差一横,但一个是官,一个是吏,完全两码事。

虽然典史只是个不入流的杂职官,但你要是因此瞧不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是全县最强力的一个官职了——典史掌司奸盗、察狱囚、典录簿,一县的保人、线人、公人都归他管!

所谓保人,就是乡下的里长、甲首,城厢的坊长、街正。此外,水上渔户还有澳主,山里采矿的有矿主,养蜂的有棚长、采茶的有寮长……在太祖皇帝的设计中,他的国家就是一个组织严密、各司其职的准军事化集体。尽管到了如今永乐皇帝当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