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官人-第7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过来看看!”王贤一把把盘子夺过来,果然看到盘中黑色的土壤里,窜出了七八对嫩绿色的小芽,不由欣喜道:“我说什么来着,这个法子肯定能成!”说着拉过顾小怜的手,让她抚摸一下那些嫩芽,开心道:“回头咱们就能吃上自己种的黄瓜了!”

顾小怜小心地抚摸着娇嫩的幼芽,脸上终于不那么红了……

见大人成功地化解了尴尬,戴华凑上来问道:“大人,也不知道外头怎么样了。”

“你都问了我一百遍了。”王贤没好气道:“我又没长翅膀,哪知道外头怎么样了!”说着他气不打一处来道:“不是让你安排好秘密接头吗?怎么就一点消息都传递不进来!”

“东厂这次查得实在太严了……”见自己一张嘴,又成了大人的出气筒,戴华忙小心道:“外头的弟兄们正在想办法……”

“哼……”王贤哼一声道:“指望破鞋扎烂了脚……”

“哎……”戴华心说,我怎么就成了破鞋,不由苦笑道:“当属下没问。”

“问了就是问了,当没问就能没问吗?”王贤发作完了,这才沉声道:“皇帝应该已经醒了……”

“是吗?”戴华有些吃惊地看着王贤。

“如果皇帝已经死了,或者还昏迷着,咱们的日子不会这么太平。”王贤淡淡道:“肯定会有客人上门。但现在没有客人上门,就说明局面没有恶化,不管皇帝恢复了多少意识,但肯定是醒了,才没人敢轻举妄动……”

“原来如此。”戴华咋舌道:“想不到皇帝老儿的命这么硬,这样都能活过来!”说着不无遗憾道:“那胡道士怎么就不把药下重点,让皇帝直接归西了多利索!”

“你是不是被关傻了?”王贤瞪戴华一眼道:“那样气死皇帝的罪名,可就要落到老子头上了!”

“也是……”戴华不好意思地挠着脑袋道:“整天在这小院子里憋着,确实有些傻了。”

王贤倒也不好意思再说戴华什么,他被关了这些天,明显感觉火气大了不少,除了对顾小怜一如既往的温柔,对其余人说话都像吃了炸药一样。

“外面的局面,应该已经控制住了吧……”虽然被王贤训得满头包,戴华还是继续问道。

“应该没有恶化,不然咱们还能安稳住在这里,早就换到诏狱去了。”王贤收敛一下火气,吐出一口浊气道:“吴为他们,应该已经在准备下一步行动了吧。”

“一定的。”戴华点点头,“吴大人又没有被关傻,肯定误不了事……”

说出这有些傻气的一句,戴华心说要糟,这不找着挨骂么?

但王贤只瞥了他一眼,忍住了没骂。让戴华好是庆幸。

王贤所料没差,朱棣苏醒之后,所下的四道旨意,可谓对症下药。先是沧州的蒙古骑兵接到旨意后,马上乖乖交出了河关,然后迅速转移到天津大沽口上船,回了关外。

关外的朵颜部见大明送回了自己的部族,也马上就收兵,几个蒙古王公还装模作样地上表请罪,恭祝皇帝万寿无疆。

二月底,山东方面的局势也明朗了。柳升返回了济南,接替张辅重掌帅印,被摆了一道的英国公,尽管依然保持着国公的优雅气度,但交出帅印后,当日就出了济南,返回北京城。显然一刻都不想在这让自己颜面扫地的伤心处停留。

柳升回到山东,很快重整了军队,挥军济宁。几次交战后,击退了白莲教,救出了被围困的郑和军队和太子殿下,彻底解除了大运河的危机。

不过白莲教也不是一无所获,他们趁机夺取了青州城,重新打通了和胶东的联系,便果断放弃了乐安州,全员退回到青州,背靠着胶州大本营,再无随时被扼杀在外的危机了……而且被朝廷赦免后,佛母也公开露面,约束军队,号召教徒安心生产,争取早日恢复胶东的生机。

魏源、储延等人也在鲁北鲁西南一带打击豪强,将因为战乱无主的荒地重分给农民,提供种子耕牛,大力发展劝农劝桑。

老百姓才不管谁当皇帝,只要能给他们带来安宁,让他们有地种,有饭吃,他们就拥护。随着春耕开始,山东境内彻底熄灭了战火,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热火朝天的劳动景象。

第一千零九十八章时不我待

朱棣的四道旨意,很快便扭转了混乱的局面。

二月底,太子抵达南京。稍早些时候,太孙也从河套返回了宣府,他第一时间就上书皇帝,解释自己被阿鲁台追杀半月,幸得博尔济吉特部接应,才逃得一条性命。但上书之后,等了一个月,也不见有旨意传来,太孙知道回京无望,只好继续踏上漫漫巡边路……

毫无疑问,朱瞻基的心情无比灰暗,之前遇袭,他真的不是在配合王贤,而是确确实实遭遇了阿鲁台部的伏击——唯一隐瞒的是,当时他并不是在巡边,而是为了排解被皇帝遣出京城的郁卒,带了百十名护卫到草原上打猎!

谁知怎么就那么寸,竟然遭遇了阿鲁台的儿子失涅干……这几年随着皇帝衰老,对蒙古各部的打击也没有那么频繁,阿鲁台又贼心复燃,开始偷偷派儿子率领数千骑兵,掠夺边境的村镇。

也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失涅干竟得知大明太孙只带了一点人马,在草原深处打猎。若是能俘虏朱瞻基,可比掠夺几百个村镇还要划算。

当大队的蒙古骑兵出现在太孙殿下的视线中,朱瞻基反应还算迅速,立即率众逃跑,才算没有被当场抓获。但是对方人多势众,阻断了返回宣府的通道,朱瞻基只能狼狈地逃往草原深处,半个月里东躲西藏,都没法甩掉追兵。直到遇到了前来救援的博尔济吉特部……

被博尔济吉特部护送回到宣府,太孙才知道自己离开这段时间,发生了这么多事情……更糟糕的是,皇帝怀疑他配合王贤逼宫,让太孙殿下有口莫辩。毕竟,实在是太巧合了……就连太孙殿下也不相信是巧合,他怀疑有人从中捣鬼,利用自己来实现自保。

只是此刻不是查证的时机,太孙殿下只能收起满腹的疑问,继续西去,距离京城越来越远……

朱瞻基并不知道,他与皇帝的联系,已经被赵王完全切断。他给皇帝的上书,朱棣根本没有看到,朱棣甚至不知道他已经脱险……

西苑,寝宫。

朱棣被金院判从鬼门关拉回来,但半边身子彻底中风瘫痪,一个月来一直躺在床上,脑袋也一阵清醒一阵糊涂,所下的旨意也时常自相矛盾。比如今天还说,要提拔某个官员,明日却又要让人把同一个官员投入诏狱。这种情况下,赵王便当仁不让地成为皇帝的代言人,他有选择地传达皇帝的旨意,按照自己的心意,解释皇帝那些含混不清的话语,轻而易举地就掌握了之前谁都无法染指的至高权力!

如果不是郑和寸步不离守在皇帝身边,赵王甚至可以决定朱棣的生死……

对此,三位大学士忧心忡忡,但赵王以皇帝正在养病,不宜再操劳国事为由,不许他们觐见,他们递上的奏章也被淹没,根本送不到皇帝眼前。三人只好求助于王贵妃,这日在皇帝寝宫外苦等了两个时辰,终于等到了王贵妃的车驾从里头出来。

“娘娘请留步。”金幼孜忙出声引起王贵妃的注意。

王贵妃正心不在焉坐在车里,听到有人叫自己,挑开车帘一看,轻声说道:“原来是三位大学士,不知有何贵干?”她知道皇帝素来倚重三人,便吩咐太监落轿。

“多谢娘娘拨冗。”金幼孜恭声说道:“我等有事关社稷的要事相求。”杨士奇和杨荣也躬身施礼。

“请讲。”王贵妃点点头,她虽然身为贵妃,但朱棣一直不肯将她扶正,在王公大臣的眼中并没有多少地位。此刻见三位大学士如此毕恭毕敬,让王贵妃的虚荣心得到不少满足。甚至都忘了说‘能办到的尽量办,办不到的也无可奈何’之类的套话。

“请娘娘恩准我等面圣。”杨士奇沉声说道。

“这……”王贵妃为难道:“皇上病着呢,有什么事不能缓一缓……”

“娘娘!”金幼孜忍不住粗声道:“皇上醒来已经经月,难道从来没有提过要见我们吗?”

“这……”王贵妃的表情愈加为难,吞吞吐吐,闪闪烁烁。

“娘娘。”杨荣沉声劝道:“臣等身为皇上机辅,本当晨昏面圣,上传下达,这样保证皇上对国政的掌控,防止神器不被野心家觊觎。这是皇上亲自定下的铁则,绝对不能被破坏,一旦破坏,就有窃国的危险啊!”

“不是有赵王替你们上传下达吗?”王贵妃小声说道。

“赵王不是太子,亦非太孙,如今太子太孙皆不在京中,皇上又不见大臣,朝野上下早就人心动摇,风言风语,不忍猝闻啊!”杨士奇叹了口气道。

“他们说什么?”王贵妃脸色发白地问道。

“说,皇上这一病,可能凶多吉少;说,赵王故意阻断皇上与朝臣的联系,有挟天子令诸侯的野心;说,太子和太孙无法回京,都是赵王在从中作梗……”杨荣缓缓说道。

“啊!”王贵妃被吓得面如土色,颤声道:“这么严重?”

“是。长此以往,流言将变成祸乱天下的根源。”杨荣沉声道:“但要消除流言也很简单,只要皇上接见臣等,让天下人知道圣躬无忧,自可正本清源!”

“其实,也不能都怪赵王……”王贵妃咬着嘴唇,下了很大决心才小声道:“是皇上嫌自个儿不雅观,不愿意见大臣……”

“我等自然绝对不会泄露面圣的细节。”杨荣三人赶忙给王贵妃打消疑虑道:“而且也不需要贵妃娘娘劝说皇上什么,只消跟皇上说清楚外界的流言,皇上自有决断!”

“这样啊……”王贵妃心安不少,点点头道:“本宫会找机会跟皇上说说的……”

“请娘娘务必尽快!”金幼孜抓着轿杆,沉声说道。

“本宫知道了……”王贵妃点点头,见三人依然定定望着自己,知道自己不给个准确的答复,他们是不会罢休的。只好叹了口气道:“三天之内,本宫就会找机会跟皇上说。”

三人这才躬身施礼道:“大明的江山社稷,全都系于娘娘一身,娘娘玉成此事,便是社稷之功,必将名垂青史啊!”

“哎……”王贵妃听得心头一热,点头道:“你们等本宫的好消息吧。”说完放下了轿帘。

“臣等恭送娘娘。”三位大学士让到一旁,目送王贵妃远去。

待王贵妃的轿子走远,杨荣突然问道:“指望这妇人,能不能济事?”

“应该可以吧,只是跟皇上提个醒而已。”金幼孜道:“何况王贵妃也不是蠢笨之人,我看她对那‘贤妃’之名挺感兴趣……”

“就怕她不算太蠢,也不算太精明。”杨士奇叹了口气道:“算了,等上三天再说吧。”

“也只能如此了。”两位大学士点点头,便一左一右伴着杨士奇回去内阁。

西苑寝宫,这些天赵王一直在皇帝床前,不分昼夜地侍奉。一直到夜里,伺候皇帝吃了药睡去,才退到外殿,在小太监的侍奉下梳洗宽衣,然后在一张两尺宽的小床上坐下,轻轻捶着自己的肩头,舒缓着一天的劳累。

虽然本身武功不弱,但毕竟养尊处优,这般辛劳之下,赵王殿下还是吃不消。而且既然要做样子,自然不能把自己王府里那些貌美如花、温柔体贴的暖床太监带进宫来侍奉。腰酸背痛时只能亲力亲为了。

胡乱按了按,正准备在小床上睡下,杨太监蹑手蹑脚进来,在赵王耳边说了几句。

赵王登时就睡意全消,一下子坐起来,面沉似水道:“他们想干什么?”

“据给王贵妃抬轿子的小太监说,他们想让贵妃娘娘做说客,帮他们见到皇上。”杨太监说道。

“王贵妃答应了吗?”赵王仰起头来,看着屋顶的雕梁画栋,眼中杀机迸现。

“答应了。”杨太监很肯定道。

“……”赵王盘算良久,最终还是放弃了铤而走险的念头,那样实在太得不偿失。他看看杨太监,低声问道:“他们……许了王贵妃什么好处?”

“好像没什么好处。”杨太监想一想道:“只说这个事儿办成了,她就能名垂青史,成为后人口中的贤妃。”

“呵呵,还真不愧是读书人的领袖呢。”赵王听了,一下子就松弛下去,慵懒地歪在床上道:“以为别人也会像他们一样,稀罕那些虚无缥缈的玩意儿吗?”

“是……”杨太监应一声,想等着赵王发表高见。等来等去,也没听见他再出声,大着胆子一看,原来赵王殿下已经睡着了……

借着灯光,杨太监头一次仔细端详赵王的面容,冠玉一般的肤色,线条优雅的脸型,五官摆得恰到好处,鼻子嘴巴眉毛堪称完美,都像极了已故的徐皇后。只是那双狭长的眼睛,哪怕是闭着,都让人感觉到危险的气息,和他柔和俊美的外表颇不相称。

杨太监再仔细一看,发现赵王的眼角,已经有淡淡的鱼尾纹,鼻翼边沿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