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王-第6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一个残疾人;怎么能种十几亩地?”范睢惊讶地问道;在国内;他可是看多了因为受伤而退役的士卒;日子过得甚是凄凉。

“咱们征东府对这些伤兵都是有着系统的照庆的;像王瘸子这样的伤残军人;大都聚集在一起;构成一个村子;大家组成互助组;地方官府也会在农忙季节组织人手去帮他们种地;所以他并不吃力;听说他还娶了一个匈奴女人当老婆。小日子过得美滋滋的哟!”

“我刚刚听说这位小老板还是四海商贸的股东?”范睢有些不理解地放下筷子;”四海商贸如今是可是与我们大秦的雍秦商会相比美的商界大鳄;这位面馆小老板哪来这么钱入股?”

步兵笑了笑;”范相可能有所不知;我们征东军的士兵伤残抚恤虽然很多;但对于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这些人来说;钱总是用一个少一个嘛;总有用完的时候;所以征东府出了一条法令;在退役士兵自愿的基础之上;他们的抚恤金将会被兵部集中起来;入股到四海商贸;然后每年给他们分红;在我们兵部;有一个专门处理此事的衙门。”

范睢微微点头;或者步兵自己都没有意识到;今天带范睢出来随意地走一走;瞧一瞧;便会让范睢瞧见了不少征东军的虚实;不仅是军队上的;还有政策上的。

范睢作为秦国的首辅;看问题自然与步兵的角度不一样;很多在步兵眼中很寻常的东西;在范睢这里;就大不一样了。

首先是军队的纪律。征东军人的自律让范睢暗自心惊;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在这些事情上是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来的;平素休沐之时;都自觉地保持着相应的军纪;那么在军队之中时就更不用说了。

其二;征东军对士兵伤残战死之后的政策;可谓是一路包干到家;不是发一笔银子了事;而是一直会负责到底;不要小看这件事;这会对政府的财力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在秦国;范睢很清楚;那就是一次性的抚恤;而且还不多;士兵们还不见得能全部拿到手。

第三;就是征东府运送物资的快捷。现在征东军大军在外;可是像王瘸子这样的小店;居然也可以让四海商贸的商队给他托运东西;这说明四海商贸在物资的输送方面完全是行有余力。

范睢在心里对比了一下;不胜惊骇地发现;大秦居然处处落在下风。一念及此;这碗香喷喷的带着异域风情的羊杂碎面;便显得无滋无味了。

“可是如此一来;征东府的财力怎么吃得消呢?”范睢摇头道。”据我所知;你们的军饷可也是各国之中最高的;而且高出的不是一星半点儿;你们拿来养二十万军队的军饷;在我们大秦;可以养上六十万军队。”

“士兵打仗;拿得那是卖命钱;焉能不高一点!”步兵淡淡地道:”不过有一点范相可真是说对了;咱们的财力却是吃紧;说直白一点;咱们征东府一直便欠钱;欠着大商户的钱;欠着治下老百姓的钱;每年还了旧钱借新钱。”

“是你们的那个债卷?”范睢点头表示知晓。”听说还付给百姓利息?”

“自然;不然下一年谁还借给你?”步兵呵呵笑道。

“可那都是你们征东府治下子民呢!”范睢道。

“那又如何;他们可是交了赋税的;借钱自然是要付利息的嘛!”步兵很是自然地道。转过头;向王瘸子喊道:”瘸子;再给我加点汤!”

“来罗!”王瘸子以极快的速度出现在步兵面前;一碗热腾腾的汤倒进了步兵的碗里;里头还夹着海量的羊杂碎。

“我说王瘸子;你这样做生意的话;迟早要破产哦!”步兵点了点碗里的羊杂碎;”这玩意儿在积石城不值钱;但你千里迢迢地运到这里来;可就值老价了。”

“这不是步将军您嘛;你一年能有几回来吃吃我的羊杂面啊!”王瘸子呵呵笑道:”步将军;问你打听一件事;不知道方不方便说?”

“说呗;你可是跟着都督很早的那批人;打过渔阳之战吧;冲着这个;能告诉你的;我自然都会告诉你啊!”步兵笑道。

“这个;我是问问债卷的问题;去年我买了一百两银子的债卷;当时说得是一年一分的保底利息;如果年成好;还会上浮;今年咱们灭东胡;打得齐人十几万大军灰飞烟灭;现在又将秦人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这年息是不是会加一点点?”王瘸子兴奋得两眼放光。”这些天咱们那边的人可都在兴致勃勃地说着这事呢;都估摸着今年肯定要比往年高一些。”

一说到钱的问题;步兵的脸可就垮了下来;”王瘸子;我看你就钻到钱眼儿里去了;打东胡;咱们没捞着钱;灭齐人;那银子也还没到手;现在与秦人又打起来;这银子水一般地淌出去;却还没有收回来几个;能给你保底就不错了;你还想多弄几个;没见着都督为这事儿;头发都愁白了吗?”

“不会吧!”王瘸子眨巴着眼睛;”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这一百两银子本钱俺也不要了。”

“放屁;都督还赖账不成。”步兵一拍桌子;”王瘸子;少不了你的那一份;滚回去做你的生意吧!”

“步将军别生气;谁再跟我说这事儿;我拿汤泼他脸。”王瘸子立马后退;离步兵远远的。

从王瘸子店子里出来;范睢看着那仍然排得长长的军人队伍;感慨地道:”步将军;一百两银子;对这位小老板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吧!”

“差不多是倾家之资吧!”步兵点头道:”他的抚恤金拿去了入了股;每年赚的钱也不多;这一百两银子于他而言;不少了。”

“可他刚刚眼睛都没有眨一下就说不要了。”范睢感慨地道;”想不到高都督如此得人心。”

步兵呵呵一笑;”这在我们征东府区域之内可太普遍了;不过都督什么时候都不会亏了老百姓们的钱的。”

“今年还这笔钱很困难?”

“不错。”步兵坦然道:”连年打仗;光出不进;财力的确是困难了一些;不过活人岂能让尿憋死;总是会想出办法来的。”

范睢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蓟城;王宫;刚刚从积石城过来的王武嫡站在了高远的面前;那一张几乎成了他一贯表情的苦瓜脸似乎要滴出水来;箕张着双手;几乎是在咆哮着:”都督;没钱了;真没钱了;田大公子田二公子送来的银子;在我这里打了一个圈;便呼拉一下没有了;这仗;不能打下去了。”

“你今年刚刚接手了两百万两的现银;还没有过夜;就开始叫穷;王武嫡;你太过分了吧?”高远冷哼道。

“都督;整个征东府从积石城迁来;这得要钱吧;咱们征东府马上要立国;这可是一笔大开销啊;两百两银子;能填上这个窟窿就不错了;他们根本就不能算数啊。”王武嫡连连摇头;”这是大事;当前唯一的大事;所以这笔银子;啥也不能动。”

他突然凑近高远;”都督;要么咱们派人再去勒索勒索二位田公子?”

“你打出吧!”高远没好气地道:”可不能涸泽而渔;咱们要给他时间搜刮;你将他逼得狠了;给你赖帐怎么办?现在他们都还要面皮;要是真不要脸了;咱可一分钱都弄不到;到时候;又要出动军队去收帐。”

“都督说得是。可是都督;这到了年底了;马上又要兑换去年的债卷;我来之前和四海商贸合计了一下;银子缺口大着呢!”

“差多少?”

“五十万两左右!”王武嫡道。”旧帐不清;便难以借新帐啊!”

“你放心;过两天;我一定还能给你弄个一百来万两过来。”高远胸有成竹地笑道:”还差的部分;你就自己想办法;对了;可以去积石郡找吴郡守吗?他家可是万贯家财呢?其它的大商人;咱们可以借嘛!”

“又是借;可这都是要还的;还得加上利息!”

“只要能借得到就好。”高远一拍手;无所谓地道:”总是能还清的。”

第九百二十一章:煌煌汉威(45)

王武嫡所说的五十万两;自然不是征东府发行债卷的本金;而是单指利息;实际上;一年期限到了之后;只是有很少一部人取回本金;更多的人则是拿回利息;本金则再次购买下一期的债卷;有的甚至连本带利再次投入;这几年下来;但凡买了征东府发行的债卷的人都是尝到了甜头;用征东府的信用作保证;一年下来;稳稳的包赚不赔。是以王武嫡以往年的经验算下来;缺口也不过只在五十万两左右。

但换而言之;今年发地债卷的规模只怕要再次扩大;再能应付这一年所需;作为户部尚书;精通财计的王武嫡;自然很清楚这里头的风险;债卷滚雪球一般的越来越大;即便不还本金;光是利息也是一大笔开销;而要维持住征东府的信用;便需要征东军不断地扩张;不断地打胜仗;所以一般来说;王武嫡在兵部要求扩军;要求增大武备的生产;贮存;以及研发新武器之上;还是较为大方的;抱怨归抱怨;真要拿钱时;却是从不手软。

一听高远说能再给他弄来一两百万两银子;王武嫡顿时两眼放光;对两只一只倒吊着的眉毛;这一刻立时向上扬了起来;眉飞色舞地道:”如果都督真能弄来;那今年这个年便好过了。支付了债卷利息;再加上年关之时的各类开销;今年便至少能弄一个收支平衡;不会亏损了。”

“其实咱们征东府立国之事;倒也可以简约一些;不必太铺张浪费;你一向号称自己是铁公鸡;这一次不妨再发扬一把;能不花的;尽量不花。”高远笑道。

“那可不行!”一向吝啬的王武嫡这一次却是一反常态;”都督;这是大事;压倒一切的大事;啥都能节约;在这上面;却一点也不能节药;这可是一国之体面;还有您的威严;不能让人看了笑话去。这钱;我本来就是已经准备好了的。既然都督说还有这么一大笔银子入帐;那还可以宽绰一些。”

看到王武嫡这只铁公鸡都大方起来;高远想俭约一点的想法;算是破产了;摇摇头;不再说话;什么时候形式主义;看来都是需要的。

第二天的谈判便显得顺利多了;范睢认为摸准了征东府的脉络;高远作为当世军事大家;不会不知道洚城对于秦军的重要性;他应当很清楚;秦军是无论如何也不肯将洚城送给征东府的;他狮子大开口;无非就是想在别处敲诈到一些好处而已;而这个好处;无外乎就是钱而已。

所以当他再一次坐到了高远的对面的时候;胸有成竹地开出了新的条件;除了第一次谈判承诺的土地之外;另外再补偿征东府一百万两现银。而条件就是双方签定和平条约;互不侵犯;而九原郡的征东军;则必须立即撤出九原郡;不能在九原境内留下一兵一卒;同时山南郡城驻军不得超过五千人;而作为对应条件;秦国在九原郡驻军也不会超过五千人。

范睢没有提起征东军在九原掠走的那数万秦国百姓;高远好像也完全忘记了这件事;双方在气氛友好的条件之下;签定了这份协议。

拿着这份协议;范睢心中却并不轻松;条约的签定;并不代表着双方就此平安无事;相反;这一次他来蓟城;所见所闻;让他更是肯定了高远的雄心;作为这片大陆之上的后起之秀;高远与秦国在最终目标之上是完全冲突的;终有一天;双方必然兵戎相见;在战场之上一决高下;现在双方只不过都是力有未逮;所以只能相互妥协。

范睢现在已经深深地认识到;征东府必然会成为秦国将来最为强劲的对手;而征东军所实行的政策;在范睢看来;比之秦国要先进许多;只不过他虽然明白这一点;却不代表着秦人便能跟着对方的步伐走;高远所带领的征东府;是一股新生的势力;他们敢于打破一切旧的桎梏;在一张白纸一样的基础之上;重新构建属于他们的独特秩序;而秦国则不然;立国数百年;根深蒂固的利益集团;已经与秦国牢牢地捆绑在了一起;李儒的治国之道;只是将双方的利益尽可能地重合在一起;如果秦国也来学征东府的这一套;只怕亡国无日;都不用外人来打;自己国内就要乱才一团了。

双方完成签红的第十天;从凤城方向;十数辆马车在全副武装的秦军士卒的押送之下;驶进了茶店子征东军大营;叶真代表征东军接收了这些马车;没有丝毫的停留;便派出青年近卫军第一师梅华所部押运着这十几辆马车回蓟城。

数天之后;马车出现在高远的面前;一个个箱子被抬了下来;堆到了高远的面前;高远微笑着走到码成一堆的箱子之前;一脚踹过去;最上面的一个箱子跌了下来;哗啦一声;箱盖打开;内里码得整整齐齐的银子从箱子内摔将出来;散落一地。

梅华等一众押送人员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他们接到的命令是一路上不允许有人接近这个箱子;亦不许探查这箱子里装得是什么;原来竟然是一箱箱的银子。十数辆马车;只怕是上百万两银子的数目。哪怕梅华出身富户;此刻也被这些银子晃花了眼。

站在高远身旁的王武嫡;笑得眼睛都眯了起来。他已经接手了蓟城原来的内库;只可惜内里早已经空空如也;如今终于有了一些压库底的银两了。有了钱;心里底气便也足了许多。

银子交接清楚;秦军如约开始了撤退;首先退出的便是凤城;接下来秦军与征东军一进一退;双方配合默契;秦军刚刚退出一个占领的城市;不到一个时辰;征东军的部队便会准备出现;控制住该城。

双方的行动效率都极高;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