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王-第4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欲速则不达!”高远却摇摇头;”做这件事;先得沉下心来。”

“是!”范登科恭声应道。

“都督;去库房看看吧;随着我们的冶铁技术的步步提高;现在咱们的兵器却是愈来愈锋利了。”一边的吴凯道。

“好;去瞧瞧!”

距离工坊区里许左右;一排排型一模一样的高大库房巍然耸立;门前;卫兵肃然挺立;每隔一柱香时间;便有一队巡逻兵列着整齐的步伐走过。推开一间库房的大门;一个个巨大的木厢从地上一直码到屋顶;库房的空地之上;有士兵正将一面面巨大的盾牌整齐的放进木厢;装满一个;便钉上木板;抬到一边的垛上。

随手提起一面盾牌;舞动了几下;高远却是咦了一声;”比以前轻了不少?”

“是;都督;随着我们冶铁技术提高;出产的精铁质量也越来越好;以前木盾外包上铁皮;抗打击能力差;更是挡不住骑兵的重武器劈砸;而铁盾又太重;士兵使用极其不便;但现在;用新冶练的精铁打制而成的铁皮覆盖在木盾之上;抗打击能力虽然比铁盾稍差;但胜在轻便;所以现在主要生产这种盾牌。”

精铁;在高远的眼中;就是钢;但现在的这种钢的质量;显然远远不如自己所处那个时代的钢的质量;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面前的这面半个盾;仍然有十余斤重;但比起以前的那些重达数十斤的铁盾;即便是牺牲了少量的防护力量;但却极大的增加了士兵的战力;一入一出之间;却是收获得更多。

这间库房之中;各类盾牌五花八门;有步卒使用的半人盾;有组阵用的大盾;还有骑兵们用的小圆盾;与以前的比起来;在质量上;的确是大有进步。

连接走了几个库房;看到那满满当当的装着武器的库房;高远的心里终于落停了一些;北方集团军一下子陡增了一万五千余士兵;这却是先前没有想到的;以致于北方集团军的武器储备一下子告急;这几个月以来;一直在向那里运送武器;等这些武器抵达先知城;北方集团军才会真拥有一定的实力。

东胡向河套增兵的动作一直没有停止;孙晓面对的压力一天天在增加;自己这里没有增援能派过去;只能在武器之上;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河套争斗战;终于要开始了么?

第五百八十七章:筹钱

“河套要动起来了!”蒋家权拿着来自河套大雁城孙晓的军报,有些兴奋,又有些紧张,外头与燕国保持不叛不打的现状,帮助赵人拿下山南郡,隔绝秦人,与渔阳郡姜新亮私下结盟,不惜以战马与武器来稳住这个亦敌亦友的家伙,而在内里,农商并举,大力发展民生,聚财,积粮,强兵,所为的一切,就是要与东面的这个强敌作生死一搏,胜,则天高海宽,败……呸!蒋家权在心里重重地吐了自己一口唾沫,征东军怎么会败,胜利当然属于我们。

当然,信心归信心,终归还是要回到现实中来的。作为一位谋士,一位首辅,内政外交,该他做的,他都做了,现在就看征东军的军队了。

从现在开始,这场决斗的胜利,已经不在掌握在他的手中,而在前线将士,在那些决死的士兵手中。

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替前线源源不绝的送去粮草,送去兵器,送去士兵。

“早了一点呀!”征东府的都督高远俯身在沙盘前,看着先锋城附近百里的山川地貌,不无遗憾地带,“要是再等上两个月,许原今天种上的粮食可就要收获了,现在,战事一开,这些庄稼只怕就要毁于一旦了,那家伙此时肯定在跳脚呢!”

看到高远平静的波澜不惊的面孔,蒋家权便觉得自己修身养性还不够,自己一大把年纪了,居然还比不了都督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当真是惭愧,不过,这也正是常人与霸主之间的区别吧?

“的确啊,要是撑过了今年,河套那里哪怕还不能做到自给自足,但自身负担一个六成以上的粮食是没有问题的。毁了这一季,我们的收成可就又要晚上一年,户部又要亏空一年啊!”蒋家权点头道。

高远笑了起来,“王武嫡又在你面前哭穷了吧?这一次他又想做什么?”

“王武嫡的意思是与东胡作战,这是国战,所有征东军麾下子民,无论官民,都要一体应对,他想开征战争税。”蒋家权抚着花白的胡须,“不过政事堂觉得兹事体大。不敢轻率下决定,所以还要请都督示下。”

“战争税?”高远摇头道:“万万不可行。”

“这只是权宜之计,都督,王武嫡也是快穷疯了,这一年多来,不断涌入的流民需要安置,武器的打制,庞大的军费,都快要把他压垮了。我们征东府控制区域内农税极低。仅靠商税和四海商贸的收益,完全无法应对这场战事,一直在靠着老底子撑着,王武嫡拆东墙补西墙。头发都急白了。”蒋兴权道:“开征战争税,等击败东胡,再取消,征东府眼下在财力上困难。治下子民,也应当一体承担啊!”

“今日与东胡有战事,你开征战争税。明日与燕国开战,你是不是还要接着征?”高远摇头道:“但凡有什么事都借着这个由头开征新税,那是开了恶劣的先例,此事,绝不可取。”

“如果不能征税,那钱从何来?与东胡之战可是旷日持久,不是一两年就能拿下来的,今年能勉强撑过去,明年呢?”

“只要撑过今年,到了明年,就会好起来了。”高远笑道:“我们开发积石城也已经数年了,当初与百姓议定的三年免税,第一批到明年也就到期,越往后,我们的财赋会越充足,要知道,现在征东府治下,已辖有民众百万,辽西现在还是我们赋税的大头,但到了明年,河间郡便也可以作出贡献了,吴慈安是一个异常称职的官员,我预料着,今年与明年上半年,是我们最为困难的时期,过了这个时限,就会一天比一天好。”

“但这个时间段要如何撑过去呢?”蒋家权愁眉苦脸。

“借!”高远扬了扬眉头。

“借?”

“对,借,向民间借,向商绅借。”高远笑道:“以征东府的名义,发行债卷,许他们三分的利钱,时限为三年。”

“债卷?”

“对,债卷,就是以征东府的信用作为保证,向民间借贷。”高远道。高远简单的向蒋兴权讲了一下什么是债卷,蒋兴权倒也是立即弄懂了这里头的意思,说起来也并不陌生,这个时代,君王向豪富这商人,下头封建领主举债也不是什么希罕事儿,但那都是以个人的名义,这以政府的名义借贷,倒是他听说过的头一遭。

“民众买帐么?”蒋家权有些担心。

“这第一嘛,便要看我征东府辖下民众对我征东府有没有信心,有信心,相信到了来年,可以连本带利拿回去,不相信,你自然是卖不出去的。”高远笑了起来,“第二,就要看你政事堂的办事效率了。”

蒋家权脑子里转了几下,便明白了高远的用意,“我明白了,都督,那一次准备发行多少这种债卷呢?”

“第一次搞嘛,就不要弄多了,搞个一百万两债卷就够了。足以支持半年的战事,加上原来的底子,打一年仗还是撑得住的。”

“那明年这个时候呢?”

“再发现新债嘛!”

“可今年的还没有还呢,又发行新债谁会来买?”

“那就先还旧的,再发新的嘛!”高远一笑道:“明年我们就发个三百万两。不但能连本带信还清今年的,还能结余人一百余万两。”

“三百万两?”蒋家权咽了一口唾沫,现在征东府辖下二郡还带着偌大的草原,岁入也没有三百万两,这数目也太吓人了一点。“这要是到期还不起,可就要崩盘了。到时只怕要引起大乱。”

“只要战事上一切顺利,就不用担心这一点。今年与东胡之战,我们是被动防守,只消守住先锋城,统万城,大雁城即可,到了明年这个时候,反攻的号角就将响起,蒋议政,当我们反攻入辽河东岸的时候,你那三百万俩债卷,我保证会被一抢而空。因为到了那个时候,没有会怀疑我们还不起这笔帐,只怕会买不到这债卷,年息三分,嘿,那里找这样的好事?还有我征东府背书,毫无风险的买卖,谁都会抢着做的。”

“关键还是战场之上啊,打得顺,一切都有,要是打得不顺,那可就有麻烦了。”蒋兴权喃喃地道。

“所以,我准备启程去河套。”高远伸手敲了敲沙盘,“孙晓毕竟没有指挥过这么大的战事,没有我坐镇,只怕他们会手忙脚乱。”

“都督亲去河套,那我这债卷倒肯定是好卖了,谁不知道都督乃军神,百战百胜,从未败过?”蒋家权顿时信心大增。

高远哈哈一笑,“外头以讹传讹也罢了,你居然也信?这世上何乃百战百胜的将军?如果我真是这种人,也不会有从蓟城狼狈而逃,在东胡损兵折将了。这一战,苦得很呢!”

“的确要艰苦一些,我们是以小搏大,但搏下来,那可就是一万利的事情!”蒋家权道。

“这一个阶段,以河套平原为主,但贺兰雄哪里,也要拉开架式,吸引东胡人的兵力,他对面的是阿固部,这个部落与索普有些心结,倒是可以利用一下。”高远道:“牛栏山大营背靠扶风,无论是后勤还是兵员补充,都不愁,但往河套这一路,后勤上便一定要十二万分的小心,一旦出事,便是大祸。”

“此战,非同小可,天成以有一直统筹军队后勤,后来为了避嫌而引退,这一次是不是将他请回来临时帮忙,揽下这一摊子事?”

高远摇头:“既已退开,便不要让他再沾手了,不然徒惹人争议,至于如何做,你与严圣浩,王武嫡商议着办吧!”

“下官明白了。”蒋家权点了点头。“关于银钱,除了债卷,我觉得还可以去向姜新亮借,向子兰去借,想来多少可以借得一些。”

“行,银子嘛,谁也不嫌多,只要能借得到就好!”高远笑道。

后院,叶菁儿眼泪汪汪地替高远收拾着一些贴身的物件,看着她挺着大肚子来来去去,高远也有些不落忍,“菁儿,没什么好担心,你不是说过,我乃百战百胜的将军嘛,用不子多久,我就会回来的。”

叶菁儿转过身,看着高远,“你又再骗我了,东胡可不是一个好对付的敌人,这一去,短时间内哪能回来!”她轻轻地抚着高高隆起的小腹,“我倒不是担心你什么,我只是有些可怜我的孩儿,他出世之时,你肯定是不能在跟前了。”

高远笑着站起来,将叶菁儿轻轻地拥在怀里,“我会用一场场的胜利,送给我们将要出生的孩子作为礼物的。”

“裘医官说,我这一胎,肯定是个男孩。”叶菁儿抬头看着高远,低声道。

高远心里轻笑一声,这个时代,凭着诊脉就能断胎儿男女,自然是用蒙的,左右都有百分之五十的正确率,裘得宝知晓叶菁儿的心思,当然要猜男孩,难不成说是女孩让叶菁儿厌恶他么?

“我已经让张一的老婆翠花进来照顾你,她也算是府里的老人,又生过孩子,有经验,让她来照应你,我放心。”高远笑道。

“嗯!”叶菁儿点点头,“把燕子带上吧!”

“啊?”高远一时没有反应过来。

“把燕子带上吧!”叶菁儿幽幽地道:“她不比菁儿手无缚鸡之力,武功高强,跟在你身边,除了给你当保镖之外,也可以照顾你的生活起居,女人,总是要心细一些。”

第五百八十八章:骑兵学员

积石山下,已经被圈出了一块上百亩的土地,作为征东军事学院骑兵科的教学和训练基地,积石山上骑兵科也修建了专门的训练场,不过大半年的事实证明,除了从小在马背上长大的匈奴人之外,其它人想在贺兰燕规划的这块训练场上完她所设计的训练科目,完全便是做梦,即便是匈奴族学员,在这场场地完成所有科目也极其艰难。

贺兰燕以自己的标准来要求普通的学员,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军事学院设计骑兵科的最基本的目的,却是为了满足精擅于骑兵作战要领并指挥骑兵作战的军官,自然是南辕北辙。

在明白了这一点之后,贺兰燕不得不将她的重心转移到了山下,重新开始了她的老本行,训练最为普通的骑兵,要让她站到课堂里向那些学员剖析骑兵作战的要领,那可是要了她的老命。

为了摆脱征东府军队对匈奴骑兵的过度依赖,新招收的骑兵中匈奴人的比例极少,这个训练场中,除了数十名匈奴骑兵教官外,五百名骑兵,竟然都是中原人,年龄都在十八到二十岁之前,

这个年纪,正是热血奔涌,心志远大的年纪,也正是接受能力更强,不服输,永求上进的年纪。

他们会骑马,但也仅仅是会骑而已。

这些完完全全的菜鸟,便成了贺兰燕的噩梦,要在短时间内将他们训练成高质量的骑兵,在战场之上发挥作用,便成了她日日琢磨的题目。

高远的要求便是,在与东胡人的骑战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