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为王-第2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些匠人们都会以优厚的工钱安排进工坊中去。当然;我们这边有些规矩;这些匠人也需得明白;那就是靠技术说话;技术越高;报酬越高。”

说到这里;吴凯看着范登科;笑道:”范大人;你可以优先在最好的地方挑选五百亩土地作为你范氏的产业。”

“不是一户一百亩么?”范登科涩声道。

“你是我积石城长史;岂能同日而语?”吴凯笑道:”再者;那些工匠之中的大匠;想来你是心中有数的;他们每户两百亩。另外;我们会为他们发放恳荒的牲畜;农具;当然;这是要钱的;不过可以先欠着;以后慢慢还。”

“这得需要多少土地?”

“我们这里别的或许少;但就是土地多!”吴凯笑着道。”虽说是生田;但打理上两三年;生田可就变成熟田了;那时候;可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我想;这些工匠们在琅琊劳碌一辈子;也不见得能挣上这笔财产吧?现在只要他们在这里定居下来;便可能瞬间拥有!”

第三百九十四章:土地政策

从积石城到扶风,数百里的路程,即便是快马,一个来回也要数天的功夫,不过对于征东府来说,这个问题极好解决,白羽程在这一段路程之中设置了数个哨卡,每个哨卡里驻有一两名士兵,备置着数匹好马以及饮水食物,一来可以作为驿站使用,二来在这片区域巡逻的哨骑们也有个临时落脚的地方,风雪太大的时候也有个躲风避雨的地方。因为这个,从积石城到扶风的信件,经过数个哨卡的接力狂奔传递,早上出发,晚间时分便能送抵达将军府中。

高远刚刚看完了来自积石城吴凯的奏报,不由哈哈大笑,扬着手中的信纸,对身边的蒋家权道:“蒋先生,来瞧瞧咱们的吴城守,这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啊!”

蒋家权接过信来,浏览一遍,也是点头微笑,“好手段,平素倒是看不出吴大人有这等城府!”

“他哪里是没有本事?”高远笑道:“这家伙从来都没有用心做过官,一门心思都在发家致富,做个土财主之上。”

“现在他大概是想明白了。”蒋家权将信件放在案桌之上,“财富是要有权力来做保证的,没有将军的刀枪,他的财富,转眼之间就会成为别人的盛宴。”

“应当是这样吧,老吴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他去当积石城城守,将他商人的精明与效律与做官结合起来,我相信,积石城那边的发展会让我们瞠目结舌的。”

“那他所请的这些官吏的任命?”蒋家权问道。

“统统都应准。你发文,盖上咱们征东府的大印。”高远微笑道:“以后只要是老吴那里来的人事任命,一概应准,蒋先生,老吴做生意多年,又在官场折腾了这么多年,眼睛毒着啊!”

“这家伙都用得是一些什么人啊。这个郭荃大字不识一个,而且还是一个奴隶,这个唐河是被孙晓临时从四海商贸抓差的,这个范登科更是麻烦,他是夫人家的家奴啊!”

“我们征东府,用人唯才,这个郭荃,能将这么多人调配得井井有条,能让积石城在这种天气之中,还能迅速推进。就是一个很不错的人才,至于范登科么?家奴又怕什么,他马上就不是了。岳父连一万工匠都舍得给我,还舍不得这样一个家奴么!”

蒋家权点头,“那倒也是,回头我就行文,相信这些人拿到了盖着征东府大印的委任状,干劲会更足的。可是将军,吴凯信中所奏请的那个土地分配方案。非同小可啊,如果这些从琅琊来的工匠如此安置的话,那么,原来跟随将军的那些人怎么安排。居里关的工匠马上也要迁移了啊!”

“一体处置!”高远伸手拍了拍挂在墙上的地图,“瞧瞧,长史,这是多么一块广袤的土地啊。别说咱们这点人口,便是再多十倍,也能安置得下啊!土地。这可是最吸引人的东西呢!我家老头子走得早,没给我留别的,就是留了百多亩土地呢!”

“移居积石城的百姓每户分得百亩土地,那这些跟随将军征战沙场的将领们怎么安排呢?还有哪些官员?”蒋家权又问道。

高远沉默了片刻,“长史,你看现在大燕,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富者恒富,穷者愈穷。”

“长史说得不错啊,土地大量被兼并,老百姓失去了土地,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根本,造成了无数的矛盾,当这些矛盾积累到一个临界点时,便会暴发出极大的社会动乱,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会铤而走险,掀翻那些既得利益者,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我们不能走这一条路子。”高远道。

“将军是要抑制土地兼并?”蒋家权惊问道。

“我们现在才多大点势力?”高远含笑反问道:“这个题目太大了一些,我们现在还做不来,不过,在我们的势力范围之内,我们要遏止有权有势者屯集土地,所以,蒋长史,我们要禁止土地的买卖,所有土地,一经分配,便只能归属该人所有,想要变更所权,必须经过官府,这里面所需要的律条,便要麻烦你了。”

“那有些被分配土地者不去种田,便任由他抛荒么?”

“设定一个期限,假如被分配者不去耕作,即收回重新分配。”高远挥了挥手,“凡我麾下官员,所拥有的土地,需得设置一个上限,比方说我,律条中就必须规定,以我的官职能拥有多少土地,多一亩都不行,然后往下依次类推。”

“将军,那这便涉及到一个问题,上位者,手中必然是很宽裕的,他们手中的钱,在这片大陆的其它地方,据我所知,都是拿来买田地的,此条例一出,这些钱可就用不出了,钱堆在那里发霉,也不是一个办法啊?”

“你放心,他们不会让钱发霉的。”高远大笑起来,“钱多了,可以去做生意啊!就像老吴那样,这可比土地来钱快多了。咱们征东府的官员,可以入股四海商贸吗,还怕没有钱赚?对了,说到这里,长史还得多多操心,关于商业征税的问题。以前我们对这一块的征税太低了一些,以后要提高。这些东西我不太懂,你去想辙。”

“将军想将商税提高到什么地步?”

“总之,我们要逐步降低对农民的税收,直至最后不向农民收税。”高远随口一说,却将蒋家权雷得里焦外嫩,这片大陆之上,不管是那个国家,便是秦国,都是依靠对农民的税收来维持国家运转的。

“这,如果这样的话,还有谁会去做生意?”蒋家权瞠目结舌。

“你放心吧,即便是这样,做生意也比种田来钱快得多,更何况,咱们征东府辖下,最大的做生意的商家是谁?是四海商贸,四海商贸是谁的,那就是我们的,只要他们不滋声,其它的谁敢挑头?慢慢的,大家就习惯了,这只是降低了他们聚拢财富的速度,并不会让他们没钱赚的。”高远笑道。“至于四海商贸,咱们只不过是从左口袋里掏到右口袋里了。”

“说起四海商贸,现在他的澎胀速度太快了,将军,他隐隐有变成一头壮硕的怪物的底子了,将来,恐怕有些难以制衡啊!”提起四海商贸,蒋家权却有些担忧起来。

高远微笑道:“这个,蒋长史尽管放心,你之所以有这样的担忧,是因为你是自己人,能看到四海商贸的全貌,在外人看来,四海商贸并不如何显眼,浮在外面的只是冰山一角,而真正的大头却在水下面呢?这水下面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的实力,而这些,却是绝对控制在我们手中的。现在的四海商贸,不仅是我们的财赋来税,更是我们的情报载体,天赐这一年多来,大多数时间就在忙这个事情。随着商贸的迅速渗透,我们的情报网也会很快成形了,这小家伙,着实不错。”

“原来是这样!”蒋家权这才明白,为什么高远一点儿也不担心四海商贸将来店大欺主。这个由曹天成一手打造的家伙,现在已经开始初步显示出他的威力了,等到与吴氏酒坊的合同完成,他借助于这个载体,会更加迅速地澎胀起来。而曹天赐又不动声色地在里面安插大量军法司的成员,就算将来四海商贸里真有什么人想搞点什么事,只怕曹天赐便会让他很快消失。

“初八我准备去积石城一趟,如果有可能,我还会去保康看一看,这一来一去,恐怕就是小一个月,回来之后,征伐东胡大概便要开始了,这段时间,扶风的事情,先生要多多费心了。”

“将军尽管放心就是。朝廷大军已经开始在向辽西分批进发了,估计也就在二三月间,便会征集完成,将军有足够的时间。”

“我会带着夫人一齐去,对外,就说我带着夫人出去游玩了。扶风城内,天赐虽然扫荡了一遍,但总是还有些眼睛的。”顿了一下,高远眯起了眼睛,“东征啊,还真是让人期待的,周渊与宁则诚到底给我准备了一顿什么样的大餐呢?真是有些迫不及待了。”

两人对视一眼,都是笑了起来。

大燕,蓟城,王宫之内。

啪的一声,一枚白子落在棋盘之上,卡断了黑子一条大龙的最后一条生路,燕王姬平袖起了双手,微笑地看着对面的檀锋。“檀将军,你输了!”

檀锋叹气,将手里的围棋子投回棋盒,“王上棋艺精湛,微臣竭尽全力,占了先手之利,却仍是大败亏输,实在是佩服。”

姬平哈哈一笑,笑声之中却是有着无比的苦涩:“在外流亡十余年,整日无所事事,平日时间,倒大都是与围棋为伴,这棋艺倒不是我自夸,倒也还过得去。”

“王上现在不正是苦尽甘来么?大燕在王上的执掌之下,必然会蒸蒸而上,雄霸中原的。”檀锋笑道。

“苦尽甘来么?”姬平笑着将手里的白子投于棋盒之中,“檀将军,接手燕翎卫之后,一切还顺利么?”

“还好,一切顺利,宁大人非常信任属下。”檀锋抬起头,道。

“好,好!”姬平转过头,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东征啊,还真是期待这一天快些来啊!”

檀锋微笑着低下头,脸上笑容却是颇为古怪。

第三百九十五章:平静之中的诡异

吴慈安坐在保康县衙的大堂里,在他的身后,两个扶刀的士兵默默地站在哪里,无论吴慈安走到哪里,这两个人便像是影子一样,即便是晚上睡觉,这两个人也这样扶着刀立在床前,搞得吴慈安是相当的气闷,虽然那些强盗(吴慈安到现在为止还是这样想的)并没有禁止他回家,但是,他却不想将这样两个影子带回去吓着家里人。

家里传来了消息,一切安好,门前有人站岗放哨,没有人闯进去,这让他稍稍安心,保康失守后的第二天,侄子吴刚也回来了,是被那个满脸刀疤的凶恶汉子带回来的,被下了刀的吴刚像个鸡崽子似的被这个家伙拎了回来,素有勇力的吴风在对方面前,毫无招架之功。

这伙自称匈奴公孙部族的强盗让吴慈安感到很是古怪,他们一反匈奴人劫掠之后迅速退走的风格,反而在保康县城驻扎了下来,看样子,竟然是想将保康县据为己有,这不能不让吴慈安大为震惊。

说这伙人不是匈奴人,但他们之中,的确有大量的匈奴人,这一点,吴慈安还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的,他们出现在自己面前的几个首领中,便有数个匈奴人。只有那个看起来负总责的,有一只铁脚的家伙,不像,那家伙的口音倒像邻郡扶风那一带的口音。

他们的构成让吴慈安摸不着头脑,铁脚的好似是领头的,但对于那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却甚是尊敬,一口一个教头,也不知他们是什么关系,那个被叫做教头的女子,极少露面,整日便呆在县衙的后堂,神情也有些抑郁。

除了这些。更让吴慈安震惊的人是这些强盗的纪律,在他的心中,匈奴强盗穷凶极恶,每至一地,必然是鸡犬不留,杀光,烧光,抢光,是他们一向的政策,但这伙人进入到保康之后。军纪森严,别说是抢劫,连小偷小摸也禁绝,一些想趁乱发点小财的那些难民,被这些家伙拿出,当场便是大棍子抽得鲜血淋漓。

保康县被占领的这段日子,却是保康县最平静的日子,这种反差,让吴慈安觉得有些荒谬。

县衙里的衙役捕快们都能照常行动。即便他们仍然佩着刀,带着铁尺锁链,这些强盗们根本不予以理会,保康平静得便像是什么也没有发生。当然,除了那些街上还没有清理干净的血迹。那一晚,抵抗的河间郡兵们要么被杀,要么俘虏。死了的人已经掩埋,但活着的俘虏被押出城后却再也没有回来,不知道去了哪里。

“这些强盗比河间郡兵的军纪还要好!”这是刚刚从街上回来的吴刚向他禀报的。歇了两天的吴刚带着他的县兵们重新上岗了,当然,他们没有被发还武器,每人都手持着一根木棍,司职巡逻。

“城里的百姓反应如何?”吴慈安问道。

“关门闭户了几天,但现在该干什么还干什么,铺子也都开门营业了,那些强盗们进馆子吃饭,还照样付钱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