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宋武大帝-第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道清没有治国的才干,称不上是个有能耐的皇后,但她绝对是一个合格的好妻子,理宗也是好色,老爱弄些美女进宫,她不仅不嫉妒,往往还帮着张罗,是以理宗对她也特别好。全皇后说起这事,谢道清非常高兴,拍着全皇后的小手赞道:“好孩子,真是好孩子,你能如此想就好。”

顿了顿,道:“孩子,你是知道的,皇上自从三个月前离开皇宫,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回宫后只短暂地清醒了一会儿,就一直昏迷不醒,到现在也没有清醒过来。为这事,太医们绞尽脑汁也是没办法,伯母几次真想把他们全部杀了,可仔细想想药医不死病,他们也尽力了,也没什么过错。”

全皇后也不笨,马上问道:“伯母,是不是有办法唤醒皇上?”

谢道清并没有马上回答,凝视了一会儿全皇后才道:“办法倒是有一个,成与不成还不敢肯定。”

全皇后跪下来道:“伯母,你请下旨吧,侄媳就是粉身碎骨也要把皇上唤醒。”

“快起来,快起来,伯母的好侄媳哦。”谢道清双手把全皇后扶起道:“这事其实也不太难,就是时间可能会很长。”

全皇后毅然道:“侄媳生是皇上的人,死是皇上的鬼,不论是刀山还是火海都不惧,要是不能唤醒皇上,侄媳愿意侍候皇上于上天。”

“傻孩子,别说瞎话。”谢道清非常高兴地说:“皇上的身体你是知道的,皇上虽然没有清醒过来,身体却是一天比一天结实,哪里会出什么差错。据常太医说,皇上的身体就是比起太祖皇帝也不差。”

“这都是皇上洪福齐天,伯母悉心照料的结果,侄媳谢过伯母。”全皇后盈盈一福。

“来,坐,孩子。这还不是有你的功劳,你一天到晚衣不解带地侍候着皇上,皇上想不好都不行。”谢道清喊道:“常瑜啊,来,你给皇后说说具体怎么做。”

常瑜进来,施礼道:“臣见过寿和圣福,见过皇后娘娘。”

“免了,免了。直接进入正题吧。皇上都昏迷了几个月,时间不等人,就不用这些虚礼了。”谢道清单刀直入。

“遵旨。”常瑜解说起来:“皇上抱恙,极是奇特,药石针灸皆不济事。臣思之再三,或可用心灵疗法也未可知。所谓心灵灵疗法就是找一个和皇上关系极为密切的人和皇上进行心灵的沟通。皇后母仪天下,是皇上最亲近的人,还请皇后不辞劳苦。”

“常太医,你说吧,我该怎么做。”全皇后也不含糊。

“遵旨。皇上之所以数月不醒,以臣的推测是因为皇上的思维给禁闭在一个幽暗的处所,这就好比一个人进入迷宫找不到出路需要一个人给他指点,指出出路。皇后只要集中精力,与皇上说说知己话,把皇上唤醒即可。”常瑜深入浅出地解释。

全皇后虽无治世之具,也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极为聪明,一点就透,道:“我懂了。春儿,你准备一下,我要化化妆。还有,把我奁子里的东西也拿出来,一并给我戴上。”

第三章 力挽狂澜(上)

“冷啊,好冷,快冷死我了。”

“这又是怎么了,晃来晃去的,好象在坐轿车,就是太慢了点,倒象是坐轿子。”

“这又是哪里?这里的建筑很气派,很有古典气息,这么多的人向我下跪,还叫我皇上,我要给他们说,我不是皇上,你们拍的是什么戏?”

“那个老太婆叫什么来着,我从来没有见过,她硬要当我的伯母。我七十多的人了,她要是我的伯母,不就是上百岁的人了吗?可我没有这样高寿的伯母啊。真是奇了怪了。”

“什么?襄樊失守了。襄樊这名字好熟,好象在哪里听到过。对了,是南宋末年的北方重镇,忽必烈大军南下灭宋就是从这里出发的。他们拍的这出戏肯定是大制作的历史剧,有没有人请我当历史顾问呢?我这种级别的历史顾问是不会出错的。价钱嘛,好商量,不开价就是。看说的,怎么老提钱,一身铜臭,多不风雅。”

“哎哟!我的心好痛,好象给什么尖刺刺伤了,还有一个人影,这人好眼熟,好象在哪里见过,手里拿着一把精致的匕首,匕首上还在滴血。他怎么飞起来了?钻进墙壁了,真想不明白,他怎么会有这种本事。”

“又是那个一心要当我伯母的女人,她又来了,又要说:启儿,你快醒醒,伯母在等着你哦。启儿,伯母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无花糕,松子饼,果子仁。她会做的食物真多,我听着名字就想吃,她只是说说,老是不给我做。要不然,她也不会坐在床边只说话,不去做。”

“是谁在叫?孟郎,孟郎地叫个不停,好象是她的情人,很深情,就是我这个老头子都给她叫得心碎了。她的情人真是好福气。他太不懂得珍惜这份感情了,说不定是个负心郎,这年月就是这样,时兴情人、小蜜、二奶、婚外恋,还要上电视打广告、做节目,公告天下,好象那些事是好了不起似的。女人找老公的条件一串一串的,长得我这种天才都记不住,我这老头子想起我那时代的两个包子可以找一个老婆的纯真爱情就背皮发麻。”(按:两个包子就找一个老婆不是夸张,在我的家乡就有这么一对夫妻。)

“不对,她在叫我,还拉着我的手摇来摇去。不不不,她还趴在我的身上,我能感觉得到她身体的热度,那种热度我记忆犹新,那是我的老伴和我第一次好的时候才有的热力。”一幕幕如真似幻的往事,如电般从李隽心头流过,真实得如同自己亲历,虚幻得不着边际,是真是幻,李隽这个学识渊博的学者都弄不明白。

“不行,我不是负心汉,她不能老在我耳边这么叫,我要跟她说清楚。”李隽突然睁开眼,只见一个极其靓丽的宫装丽人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一双玉手紧紧抓住他的手,螓首靠在他的肩头,乌黑的秀发高高盘起,别着一根金簪,金簪上有一只栩栩如生的蝴蝶,清丽脱俗,气质高贵得如同皇后,让人不敢仰视。

仔细一瞧,丽人一脸的愁容,却强作笑颜,极是戚苦,人见人怜,双眉低垂,喃喃道:“孟郎,孟郎,我是滟儿,你的皇后。我们在月下起过誓的,生死白头,永不相弃,你不能不理我。孟郎,你看,你给我买的簪子,很好看,上面的蝴蝶就跟真的一样,我好喜欢。孟郎,我知道你为了给我买这个簪子给一群流氓打得鼻青脸肿的,你还骗人家说是和侍卫练拳给揍的。你是皇上,侍卫就是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揍你,你的谎言一点也不难猜。不过,人家挺喜欢你这憨憨的谎言。”

李隽奇怪地问道:“你是谁?”

全皇后一惊坐起,吃惊地看着李隽,继而是狂喜,一下子搂着李隽深深一吻,仿佛穿花蝴蝶般快活:“孟郎,孟郎,你醒了,你真的醒了。”不由分说地把李隽搂在怀里,喜极而泣,呜呜地哭了起来,晶莹的眼泪象断线的珍珠落了下来,沾湿了李隽的头发。

李隽的脸给全皇后怒突的胸部磨蹭着,心里生起一种怪怪的感觉,酥酥的,软绵绵的,还有一股热力,顿时欢愉起来,这是一种久违的感觉。

正在李隽不知所措的时候,全皇后清醒过来,冲外面喊道:“快快快,去禀报寿和圣福,皇上醒啦!皇上醒啦!”

※※※

“寿和圣福,臣以为当前局势当以和为上,迁都次之,背城一战为最下。蒙古人与我朝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年,哪次不是胜利而归?漠北之地苦寒不毛之地,没有丝,没有绸,没有绢,没有茶叶,没有银子,他们是给饥饿驱使与我朝作战。”身着紫袍腰悬金带的师臣贾似道振振有词地说出他多次使用过的结论:“只要满足蒙古人的条件,给他们足够的生活用具,每次都会让我们请和,这次也不例外。”

贾似道大奸臣一个,多次出征,与蒙古人作战,却总是失败,但他总是有办法让蒙古人退兵,就是奴颜求和,干的次数多了,只要听说蒙古人打来了,他就老调重调,主张和议,这次也不例外。

贾似道理宗年间因他姐姐贾贵妃得宠而平步青云,位极人臣,权倾朝野,就是当今皇帝度宗赵祺都得让他七分。贾似道享受特别待遇,可以剑履入朝,见了皇帝不拜,还有座位。更夸张的是,皇帝退朝要等他先走,要目送他的背影消失了方能退朝。朝中大臣人人都得惧他九分,凡是贾似道不同意的事情,就是皇帝同意了也没有用。他的提议谁也不敢反对,群臣多有不甘者,也只能是敢怒不敢言,怒视着他。一时间,金殿上静悄悄的,针落可闻。

群臣中有一人鹤立鸡群,身长八尺,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威仪含而不露,正是千古名臣文天祥,越班而出奏道:“寿和圣福,臣以为贾似道所言虚言之言,不可采信。贾似道多次求和,媚事鞑子,实是我大宋朝的卖国奸贼,请寿和圣福下旨,处他以极弄,以正国法。”

贾似道权倾朝野,除了文天祥敢于不买他面子,当面顶撞他以外,谁也没这个胆,就是当今皇上宋度宗也是不敢。

文天祥多次不给他面子,贾似道丢面子丢得麻木了,倒也不怎么当回事,只是例行公事似的狠狠瞪了文天祥两眼,不再言语了,坐在御座旁的锦墩上。

能够不战而退兵,谢道清做梦都想,听贾似道说得极有把握,忍不住心动,道:“贾卿,你有多少把握?”

贾似道于讲和是十讲十和,从来没有失败过,他摸准了蒙古人的脾性,要是不答应,你可以多给好处嘛,贪婪的蒙古人没有不同意的,道:“臣断言,只要朝庭的使者到了蒙古大营,没有不成之理。这次,蒙古人打到家门口了,要的好处应该会多些,臣以为出二十五万两白银,二十五万匹绢帛,也就差不多了。”

二十五万两白银,二十五匹绢帛,这可是个大数目,蒙宋战争进行了数十年,蒙古人就没有提出过这么苛刻的条件,谢道清又肉疼起来了,道:“能不能少点?”

谢道清犹豫了,正好下说词,文天祥忙奏道:“启禀寿和圣福,臣以为鞑子贪得无厌,不可轻信。战而和,和而战,和和战战数十次,到现在仍然是战争不断,都打到家门口来了。臣断言,鞑子这次是志在灭亡我大宋,任何的和谈都无济于事,还请寿和圣福三思。”

“臣以为鞑子进军速度过快,后方不稳定,淮西之地有多处未下,我朝大军仍在抵抗,这严重威胁到了鞑子的后方安全,只要我们在临安不弃不和,召集所有军队打上一仗,鞑子迫于无法补给,必然退兵。”

文天祥话音一落,一个身材高大的武将越班而出,正是当朝名将,素以忠勇出名的张世杰,道:“寿和圣福,履善所言极是。我朝在临安原有四万人马,再有从各地赶来的勤王之师,加起来接近二十万,足以决一死战。”履善是文天祥的字。

第三章 力挽狂澜(下)

张世杰当朝名将,他的话还是很有份量,谢道清不禁有些心动,道:“胜算能有几成?”

张世杰沉思了一下,道:“鞑子势大,胜负之数,臣实难预估。为了安全,臣请寿和圣福,皇后,皇上,皇子,文天百官先期出城,向南转移,臣愿率军背城一战。”

“对。臣也愿意留下来,协助张将军守城,请寿和圣福恩准。”文天祥慷慨陈言。

贾似道暗中冷笑不已:“两个蠢材,老太婆胆子小,经不起吓,你们不说有十成胜算她是不会同意的。”

果如贾似道所料,谢道清道:“既然没有十足的把握,此事就不要谈了,还是讲和吧。贾卿,你说,派谁去合适?”

这可正中贾似道下怀,想也不想道:“履善有骨气,能够庭争折辩,非履善不能完成这一任务。”他这是借蒙古人之刀杀文天祥。

谢道清也觉得这是个非常合适的人选,道:“文卿,国家不幸,遭此大难,还请文卿念在朝庭待你不薄的份上,为朝庭出力。”

文天祥多次给打压、排挤、贬黜,待他恩薄如纸,真正不薄的是那个坐在她身边的贾似道,她说假话也不脸红。

文天祥忠心朝庭,也不会计较这些的,讲和他实是不愿,道:“请问寿和圣福,讲和的条件是什么?”他这是寄希望于谢道清这个小气女人舍不得财物而放弃讲和的打算。

遗憾的是,文天祥失算了,谢道清想了想,道:“随便啦,文卿你看着办吧。岁输钱粮绢帛都没关系,他们要多少给多少,就是称臣也没关系,只要允许保全赵氏宗庙就行了。”

文天祥感到一阵阵寒心,最后努力道:“臣不愤鞑子横行,决不会给鞑子什么过多的好处。”这是在暗示谢道清,他不会满足蒙古人的条件,等于是在告诉谢道清,你派我去讲和,不会得到讲和的结果。

谢道清一时之间没有想到文天祥的真正意思,非常高兴地道:“那敢情好,那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