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4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黄淮治理和两京营建工程,是用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债券的抵押就是大明帝国在明洲殖民地的金银收益。明洲金银现在已经成了大明帝国的信誉保证了,因为在天道二年夏季的时候,又有五艘装载了超过两万斤黄金和十万斤白银的“新大陆”级帆船从明洲返回。

与此同时,还有不少佐渡金和石见银(天道元年时发现的)从日本运往明都,用来购买大明帝国的火药武器和南芬钢——日本国内的“天道战争”还在没完没了的持续着。因为大明帝国对日本天道武士的支持并不是非常有利,而且也没有多东日本的镰仓军采取禁运。因此天道武士虽然拥有精良的装备,但是却没有一下压倒镰仓武士的力量。

另外,早些年被陈德兴打发去了吕宋岛的赵与郁,居然也走了狗屎运。他的人在吕宋岛上发现了金矿!

一时间,黄金白银好像潮水一样流向了江都天道庄总行的金库。因此谁也不担心大明帝国会没有钱还债,债券的发现非常顺利。

此外,几年前在“迟约风波”后产生的“股票市场”,在长期低迷之后,到了天道二年,终于迎来了一支看上去很有前途的股票——漕运行股票。始建于隋朝的大运河现在成了这家漕运行的资产!

而大明皇帝陈德兴本人,则成了漕运行最大的股东。漕运行的主业则是修复损坏了几十年(并不是完全损坏,只是中原一段损坏)的大运河,并且负责维护运河,开发运河沿岸的城市,同时收取运河通行费,还要代收商业抽解税。

大运河被陈德兴搞成收费公路了!

不过一条收费的大运河,和北方运河沿岸昔日的繁华,还是让大明东南的投资人相信,投资漕运行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运河变成了稳赚不赔的买卖,而战争到了陈德兴手里,居然也可以投资了!

进攻南番和天竺的战争,现在都变成了江都券业交易所里面可以投资的标的。

当然不是股票,而是战争债券。高息,无担保,而且还有附带收益——附带收益是什么?那是大卖家和几个未来国王的事情,或者是包税权,或者是官职,或者是其他什么好处……

而此次要征伐的是爪哇国和高棉国,都是南番的大国富国,负责进攻高棉的是李彦国的唐军。包括后世越南南方、柬埔寨、老挝南部、泰国东部和马来半岛北部的辽阔土地,都将是未来唐王国的领土——当然地盘得李彦国自己去打,军费得发行债券去筹集。

负责攻打爪哇的是福藩、宋藩和夏藩联军——夏藩就是夏贵的军队,占据淮西的夏贵军是所有南朝藩镇中实力最强的,自然要尽快把他们从淮西弄走,而且还要有个好去处。土地富饶,足够养活一亿多人的爪哇岛就是不二之选。三藩将会联合出兵,战后爪哇岛由夏贵的家族占有,成为夏王国的领土。因此出兵爪哇的所有军费都由夏藩筹集(就是借债),而且夏藩还要负责为宋藩、福藩的天竺征伐提供军粮。

定海码头上,正在排队上船的就是福王陈淮清的军队。赖蛤蟆和泼皮李也在其中。这两位都是自己申请加入福藩远征军的,两人都是最普通的步兵。

其中泼皮李当了弓手——他是混子出身,在杜桥镇上混过弓箭社,原本就能开八斗的步弓,现在又训练了几个月,终于能开一石弓了。

赖蛤蟆当上了刀盾手,这是最危险也是最容易立功的兵种。为此他还把家里的100亩地抵押出去,换了600贯钱,用来给自己添置装备。购买了一副钢甲!

泼皮李和蛤蟆都被编入了号称福藩最精锐的亲卫步兵旅,旅帅名叫陈德安,看名字就知道是陈德兴的堂兄弟了,长相也和陈德兴差不多,又高又大又白,颇是英俊。他还跟着陈德兴打过仗,还读过明军的陆军军校。

现在蛤蟆和泼皮,都在各自的连队里面等着上船,远远见着对方也只能打个眼色,不能说话交谈。

“圣人驾到!”

突然有人大喊起来,然后就看见一队银光闪亮的骑兵飞奔而来,当先两骑分别举着金底日月旗和金底龙旗,后者是大明天子的旗帜。

“万岁!万岁!万万岁!”

正在码头上面等候的将士,全都山呼万岁。赖蛤蟆和泼皮李同时扭头望去,就看见他们大王陈淮清已经在一群门客家臣簇拥下上前去迎接了。所有的门客家臣都单膝跪地,陈淮清却没有跪——他到底是陈德兴的生父,没有儿子跪父亲的道理。

“伯父,”陈德兴在公开场合,一般都称陈淮清为伯父,他看着自己这个体壮如牛,五十多岁都没有一根白头发的亲爹,笑了笑道,“几时可以奏凯?”

陈淮清捏着长髯,看了眼海面上庞大的运输船队——光是三四千石的福船就不下300条,一次可以运送五万陆师南下!而且在淡马锡岛还有南洋舰队主力驻扎,拥有48艘大小战船,拢共装备了一千多门大炮!这样的火力,这样的军力根本不是爪哇岛上的土著能抵挡的。

所以征爪哇的问题,并不是能不能打赢,而是如何善后?

陈淮清没有回答陈德兴的问题,而是冲着左右摆摆手,一堆门客家臣,立即纷纷退开。陈德兴身边的陈千一和杨婆儿也立即退开。

“奏凯当在年内,”陈淮清道,“大军一到,当可奏凯,但是要长治久安……当用何策?”

“可尽屠之?”陈德兴淡淡地道。

“爪哇人多,恐难屠灭。”陈淮清微微摇头。

爪哇岛土地肥沃,粮食亩产一直很高,自然也能养活大量人口。后世那里有一亿多人!现在自然没有那么多,但是三四百万还是有的,是南番地区人口密度最大的国家。

不过也正是因为爪哇岛人口众多,才使得这个岛屿得到了足够的开发,瘴疫之害也不是太严重。如果把土著都杀光了,一时又没有汉人去填补,就怕森林恢复,瘴疫之害也跟着一起恢复了。

陈德兴背着手,在码头附近踱起了步子,陈淮清也立即跟了上去。

“大哥儿的信中说爪哇岛是流行婆罗门教的?”陈德兴缓缓地说道。

说“尽屠”不过是陈德兴在表明自己的愿望,并不一定能做到。就是明军四军部制度的计划,也没有“尽屠”的方案。

所以陈德兴就提出了第二个方案,也是四军部和天道教研究后提出的解决方案——种姓制度!

或者说,是用种姓制度在爪哇岛上实行种族隔离。将绝大多数爪哇土著置于社会的最底层——此时爪哇岛上的情况和三佛齐差不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爪哇民族。上层是天竺来的征服者,都是高等种姓(低等种姓不能从军,也当不了征服者),下层则是爪哇土著。

“婆罗门教?”陈淮清点点头,已经明白了陈德兴的意思。婆罗门教是如何治国,种姓制度是如何运作的,陈淮清早就通过达玛波罗了解的一清二楚——天竺的佛教也是有种姓的!

“汉人的种姓一律是婆罗门,而且是婆罗门中最高的等级。”陈德兴缓缓地交代,“爪哇的婆罗门和刹帝利尽量收为己用,将来可以带他们去天竺,让他们尽可能把贱民带走。”

第701章计生教

四千石载重的大三角桨帆船“海峡”号在南海上犁开了一道白色的浪花,这艘按照后世排水量的标准计算已经超过1000吨的战舰,是南洋舰队中的主力舰之一。和渐渐淘汰桨帆舰,开始大量装备五千石载重的飞剪式帆船的北洋舰队不同,桨帆船是南洋舰队的标配。这是因为赤道无风带的存在,包括麻六甲海峡和爪哇岛附近海域,一直到尚未被发现的大洋洲的北岸,基本上都处于赤道无风带。而这一带又恰好是南洋舰队活动的主要区域,因此南洋舰队就离不开长桨了。

而在南洋舰队的桨帆舰上充当桨手的,全部都是来自三佛齐的奴隶!大明帝国是有奴隶存在的,只是依据《陈礼》禁止汉人为奴,至于其他民族的人民,自然是可以为奴的。

而三佛齐的土著奴隶,肯定是所有被大明这个反动帝国奴役的人们中最不幸的。因为他们是奴隶的奴隶,压迫在他们头上的,不仅仅是来自北方的汉人殖民者,还有来自天竺的雅利安人。而无论是汉人还是天竺雅利安人,都没有把这些底层的土著贱民当人看——这大概就是天竺在历史上一再被外敌征服的原因。外敌打败的不是几千万或是上万万的天竺人,只是几百万天竺雅利安人。先打败他们,再利用他们进行统治,一起压迫底层的土著,那就皆大欢喜了。

“海峡”号桨帆船只有一层长桨,拥有专门的桨手舱,就在甲板下方。桨手舱的出入口全都有两层木门,按照规定不能同时打开。汉人军官并不直接管理奴隶桨手,而是由信奉密教的天竺雅利安人管理。

这些雅利安人都是刹帝利武士,过去是三佛齐国的海军战士,现在则以佣兵的身份为大明海军效力——他们过去的一切特权,全都得到了保留,而且大明海军还会给他们一份相当优厚的薪水。更重要的是,大明海峡总督府将他们这些高种姓的天竺雅利安人当成了人,而把三佛齐土著当猴子。这样的观念,让三佛齐的天竺雅利安人都非常满意。因此这些曾经在三佛齐海军指挥奴隶桨手(当然也是土著奴隶)的刹帝利种姓的武士,现在都卖力的指挥奴隶们划桨。

在四十八根长桨和海风的共同作用下,陈淮清乘坐的“海峡”号桨帆战舰,在海面上以极快的速度飞驰南下。

陈淮清此时坐在“海峡”号上面专门为他设立的国王舱室里面,仔细地看着陈德兴在定海军港里面交给他的一份关于“计划生育”的羊皮纸文件。

“计划生育?”

陈淮清皱了下眉,又是一个他不大明白的新词汇,大概和生孩子有关吧?该不会是嫌他这个亲爹的孩子太多了?的确是多了些,可是那些女人要怀,他又有什么办法?总不能为了不生孩子而只牵手不做活吧?这多没意思啊?想到这里,他都忍不住摇头微微嘲笑了一下自己。然后开始看文件。

“……华夏教化四方,殖民世界之政策,其根本核心,乃是将华夏之血脉文化,广布环球。”

陈淮清松了口气,还好,不是嫌自己孩子多……看来还可以多生几个!回头到了天竺,还要多寻几个达玛波罗这样色技双全的美女才好。

“然,环球之大,终有穷尽。物产之博,终非无限。有穷之地,有限之物,不可养无限之人。若华夏血脉欲多占几分土地、物产,则蛮夷之民将困于土地、物产之不足。人多而地窄,物资不足,民生凋敝,则易生祸乱。欲求长治久安,欲使华夏血脉最大最多分布环球,就必须控制蛮夷之人口,务使其过分膨胀……”

原来是要控制蛮夷人口……这可不容易啊!陈淮清眉头紧皱,继续往下看着。他知道陈德兴不会无缘无故给他这份文件,一定是有了解决的办法。

解决的办法当然不是计划生育委员会。陈淮清要去建立的是一个封建王朝,对基础的控制力是相当有限的,根本不可能用行政的力量去不让人生孩子。

当然也不是死刑毒气室,封建王朝同样干不了这事儿。不过就是在武力征服的时候尽可能多杀一点。但是这招用在天竺恐怕不好使,天竺太大太富裕(按照13世纪的标准,天竺是仅次于中华的富庶之地),而且太容易征服。面对富的流油,又拜倒在自己脚下的城市和国家,没有哪个征服者能挥动屠刀——人家辛辛苦苦来征服,不是为帮助印度人民控制人口,而是为了自己享福的。把奴隶都杀光了,还剥削谁去?

印度阿三被殖民了几千年,人口还能越殖越多,成为世界第一,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所以陈德兴想来想去,也只有借鉴吐蕃人控制人口的办法,利用佛教的出家制度,让一部分人去当和尚和尼姑。虽然陈德兴自己是天道教的教主,但是在天竺却必须大兴佛教。不过不能完全复兴天竺式的佛教,而是要对其进行改良……

正在陈淮清聚精会神的时候,舱门突然被人轻轻地敲响了。陈淮清喊了一声:“进来!”就看见鸠摩智波罗和达玛波罗父女推门进来。

这对僧尼父女就是天竺雅利安人,而“波罗”的意思乃是“护法”,是佛教的护法。天竺的那烂陀寺、超戒寺、飞行寺和大菩提寺,或是由波罗王朝出资修建,或是由波罗王朝资助。波罗王朝的王子、公主出家为僧为尼的也非常之多。而波罗王朝的衰弱,多半也和他们过度迷信佛教有关。太多的波罗王朝一系的天竺雅利安人出家当了和尚,造成波罗王朝的兵源长期不足,自然无力在天竺诸国之战中胜出了。

而且,天竺佛教发展到了波罗王朝时代,已经完全和种姓制度融合在了一起。僧尼大多都来源于高种姓的天竺雅利安人,低种姓的贱民甚至不允许出家。所谓众生平等,在波罗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