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30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拿牛豢上乓追猓殉伞@瞽f的本部精兵,不但经过了多年严格训练,而且还有均田制保障他们的经济基础,还有士爵制这个大画饼吸引,才有了如今这等战力。

而那些归附于他的山西豪强,却没有这等能打恶战苦战的精锐。如果跟着打顺风战,这些武艺不弱,也算有点纪律和勇气的豪强私兵,也能打出一个大捷。可是一旦战场形势逆转,这些家伙立即就露了底儿。

只是一块黄布包头,身上还穿着各色老百姓衣服,大半无甲的豪强私兵,如蚁巢遇水一般,就看见人潮翻翻滚滚地退了下来。一边败退,一边仓惶惊恐的大呼:“忽必烈来了!忽必烈来了!”

其实蒙古援兵到达井陉关的消息,早就由井陉当地的土豪通报到李璮大营了。但是这些土豪同时报告的,还有北明“十万大军”攻占真定城的确凿消息!

因而李璮和随行的唐军高层,全都忽视了蒙古援兵的抵达,认为他们不过是从真定城败退过来的败兵。只要加以痛击,他们一定会弃井陉关窜逃——这也是李璮过分了解蒙古才会得出的结论。蒙古人还有一个中原人不大了解的绝招儿,就是化整为零四散逃跑。在平原上,蒙古人要跑的话,那是很难到的……

不过现在,需要逃跑的却是李璮了。唐军的左翼已经崩溃,其他地方的部队也纷纷退了下来。整个战线上,就只看见蒙古军的攻击队伍,在向前涌动!

李璮麾下的亲兵在他坐镇的山头下面排成一条人线,人人横刀出鞘,阻挡着败退下来的溃兵。大队大队的败兵溃退下,就在他们面前被阻拦。几个穿着绸缎衣服和皮甲的山西土豪失魂落魄的被捉了出来,按在地上就砍了脑袋。饶是如此,溃兵还是越来越多,到了此地,没有退路,又无力再回去和蒙古人作战,只是哭天喊地。

“皇上!忽必烈来了,蒙古鞑子兵打来了,鞑子兵太多了,挡不住啊!”

“皇上,您就可怜可怜咱们吧,咱们都是寻常的汉儿啊,哪儿打得过那么多蒙古鞑子?”

“皇上,下旨撤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李璮只是在山头上闭目不语,留得青山在,就真的不怕没柴烧了?眼下可不是唐元两家在争天下……北边燕云那里还有一个北明呢!

陈德兴明明已经在真定打败了忽必烈,还占据了真定城,现在怎么又让忽必烈的大军出现在井陉关了?难道忽必烈在吃了场惨败丢了真定城后知耻而勇打了个翻身仗把陈德兴从真定城赶走了?

这怎么可能!陈德兴的那些青铜大炮和钢甲兵都是豆腐做的?他们要守城的话,忽必烈就是有十万人拿尸体堆都未必能堆得下来。

而陈德兴只要占据真定城,忽必烈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在井陉关和自己会战!

很显然,是陈德兴在战胜之后放弃了真定城北退,让忽必烈有机会重整旗鼓,调头来和自己决战!

陈德兴是在借刀杀人!

“父皇,退吧……”

李彦简满头满脸都是血的退下来了,身为大唐太子,这位爷也算神勇了,其中指挥军队在前面猛攻,退下来的时候还督军殿后,结果战马被蒙古人射倒,他的脑袋也磕破了,靠着亲兵的死命掩护才退下来的。或许是鬼门关前这一遭让他心有余悸,或许是八万大军崩溃的场面太过于惨烈,让他说话的声音都变得颤抖了。

“父皇,不行了,咱们打败了,快些撤吧,到了娘子关,儿臣舍了命也要守住关隘,咱们大唐还有来日……”

李璮恍若不觉,只是喃喃自语:“还有来日?来日在哪里?在那个什么明洲大陆么……如今唐宋元明,宋是已经烂掉了,蒙元也已经颓势尽显,大概只有忽必烈还在坚持。将来天下,非唐即明,而朕今日这一败,便是大部人马能退回娘子关,便是能守住山西……大唐也没有机会了,将来的天下,看来是要姓陈了!”

“父皇……”李彦简也泪流满面,苦战道,“不会的,咱们大唐不会没有的,便是中原不能立足,儿臣也保着父皇去万里之外再兴我大唐江山!”

李璮叹了口气,摇摇头道:“朕老矣,不离中土了,将来之事就看你和彦国、彦邦的了……你们兄弟素来和睦,只是朕当了皇上才使你们起了嫌隙。现在大唐国运凋零,将来能否再兴就看你们兄弟是否齐心了!”

说着话,李璮仿佛不甘心地又望了一眼战场,才咬钢嚼字般的吐出两个字:“撤吧!”

……

“胜啦,胜啦!”

“长生天保佑蒙古人!”

“薛禅汗万岁,万万岁!”

大唐龙旗向西而退的时候,战场上的蒙古人也从积郁已久的心中,发出了最嘹亮畅快的呐喊。

蒙古大汗兼大元皇帝忽必烈站在井陉关城楼上,望着战场上唐军兵败如山倒场面,忍不住眼泪都要留下来了。现在的局势对蒙元而言,简直能用千钧一发来形容了。李璮在西,已经据住了山西形胜,若是不来井陉关走这一遭,只是据住娘子关做猛虎在山之势,也能让忽必烈吃不了兜着走。而陈德兴在东,不仅占据燕京,而且还在真定、顺德、东平等路裹挟民众,扩充军队。只要往东到了大运河一线,便能南连济南(李彦国部),北接燕云。如此一东一西夹而击之,他忽必烈就算有三头六臂也得乖乖退往河南去!

要真到了那一步,北面是陈李联军好几十万,南面是一堆居心叵测的汉人军阀,内部还有不甘心被忽必烈控制的东道诸王势力。别说是忽必烈了,就是成吉思汗复生,面对这样的局势也只有败亡一途。

而现在李璮已经惨败,便是将来能够卷土重来,眼下也暂时无害于大蒙古了。现在只要回过头去对付陈德兴……也不指望把这个贼子打死,只要能迫其北退燕云。大蒙古就能暂时稳住阵脚,然后用粮食问题困住陈德兴,再招抚中原的汉侯豪强。大蒙古的颓势,未必不能挽回。

“胜了,胜了,大汗,咱们胜了!”

年仅十五岁的娃娃怯薛长安童一边呼喊,一边飞也似的上了城关。刚才他也亲自参加了战斗,畅快的大杀了一波,现在是被忽必烈的贴身怯薛从战场上叫回来的。

看到这个好像自己孩子一样的未成年的怯薛长,忽必烈也饶有兴趣地笑问:“安童,你今日可曾斩杀伪唐的大将?”

安童不知道从哪儿拿出个血淋淋的包袱,打开后双手递在忽必烈面前,“大汗,这是臣在战场上斩杀的伪唐将军……大汗,臣这就再回战场,去替您斩杀李璮这个狗贼!”

“杀李璮?”忽必烈呵呵冷笑,“这可不行啊……杀死李璮便随了陈德兴的愿了!只要这李璮还在,黄河以北的汉地就是国有二主,没准他们这对翁婿就得自相残杀,朕便能从容收拾河南了!安童,去传朕的旨意,叫勇士们只追到娘子关为止。且放李璮一条生路!”

……

“什么?李璮兵败井陉关?什么时候的事情?消息准确么?”

“是三天前的事情,消息千真万确……是属下安排在井陉的眼线报告的。”

井陉之战的消息,终于由天道教在井陉的骨干日夜兼程送到了已经进入大名城的韩安生手中,韩安生不敢耽搁,立即便求见了明王陈德兴。

“据报,李璮此战输得惨烈,从井陉关下一路败逃到娘子关才止住颓势,被蒙古人杀得伏尸数十里,所部精锐尽失,依附他的山西豪杰也星散大半!”

“李璮本人还活着么?”陈德兴面无表情,淡淡动问。

“据说还活着……”

“哦,”陈德兴淡淡应了一声,仿佛有些失望,又仿佛有些担心。“他还活着就好,只要李璮还在,他的大唐终有一个将来的……”

第475章现在是非元即明了

漳水一川浑浊的河水,只是哗啦啦的横在元明两军之间。

陈德兴看着月色下的这河水,还有河对岸蒙古大军的连营,只是摇头苦笑。这忽必烈原来是狗皮膏药的性子,刚刚打完李璮,就又带着七万疲惫之师粘了上来,依着漳水下寨,挡住了陈德兴东去运河之路。

抬眼望去,漳水北岸,蒙古大营,灯火通明,隐约还有蒙古人的欢呼声和汉家儿女的哭喊之音传来!

忽必烈在井陉大捷之后,便是一路抄掠而来——可怜那些没有被某个邪教头子裹挟的汉家百姓,现在又在蒙古的铁蹄和屠刀之下丧生了。

而和蒙古大军夹河对峙的,则是陈德兴所部控制的大名城——就是那座《水浒传》中“城高地险,堑阔濠深;鼓楼雄壮,人物繁华;千百处舞榭歌台,数万座琳宫梵宇;千员猛将统层城,百万黎民居上国”的大宋北京大名府。

这座始建于北宋仁宗朝的雄城分外城内宫,外城周长四十八里,内有宫城周长三里,虽然已经破败了百余年,人口也不及鼎盛时期百余万的二十分之一。但是仍然能从高大坚固的城廓看出昔日的雄伟壮丽。

大名城原本也在史天泽治下,不过却远不及真定城繁荣,居民不过数千户,都聚集在原本的大名宫城以南的大名御街两侧。至于其余的城区,都是一片破败,基本没有什么人烟。直到被陈德兴裹挟的近三十万民众的到来,才让这座昔日富丽繁华的雄城恢复了一些生气。

不过随后挟着井陉大胜的余威,气势汹汹从真定路赶来的蒙古大军,又让整座城市笼罩在一派大战将临的气氛当中。

但是忽必烈并没有因为一场大捷而失去理性,仍然打得非常小心。并没有去攻击有坚城可恃的陈德兴,而是小心翼翼地在大名城东,依着漳水立了硬寨,当起了挡路的恶狗!

至于忽必烈的目的,也是明摆着的。就是不让陈德兴返回燕云,更不让陈德兴在大名府安稳的建立据点。

只要陈德兴的精兵回不了燕云,燕京的明军就无力驱逐占据燕山的末哥所部。而取不下燕山,燕京周遭的农业生产就没有办法恢复——蒙古人随时可以越过燕山各口到燕京周遭和翼东平原上抢上一把!谁还有心思种地?

同时,陈德兴裹挟的三十万民众,就更没有可能投入生产,成为北明政权的钱粮来源了。

如果燕京的五十万人和大名的三十万人都没有办法在来年耕种季节之前安排妥帖,那么陈德兴就得为八十万人一年的口粮操碎心了——现在北方的粮食作物,主要就是麦(大麦、小麦)、高粱、粟(小米)和大豆等等,产量都不是很大。蕃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还在美洲等着大探险家文天祥去发现呢!

所以靠辽东和高丽富余的粮食,根本不可能养活燕京、大名至少八十万人口。

这样一来,北明的粮食短缺就会一直延续到后年。而忽必烈便有了足够的时间整顿中原,联合南朝,改良武器——已经见识过大炮、天雷箭和钢甲威力的忽必烈,现在已经下决心要让大蒙古的勇士也用上13世纪最现代化的武器装备了!

而陈德兴在得知李璮兵败井陉关后,所思所想也起了变化。兵败后的李璮,已经无力越太行而有河北了,甚至连益都老巢都难保全。这河北之地,现在是非元即明。

而此时河北平原上的两大雄城——燕京和大名,都已经在大明牢控之中了。

只要逼退了忽必烈的六七万大军,大明就可以雄踞河北,虎视中原!

陈德兴看着漳水对岸的蒙古军大营,只是出神,半天都没有发出声音。在他身边的郭侃、王陆飞和朱四九等人,同样出神的看着漳水和周遭开阔的平原。可以看出,这三个明军大将,同样心潮澎湃。

东唐兵败已经说明了一点,李璮打不过忽必烈!那么恢复汉土,拯救中原千万汉家百姓的重任,便只有让明王陈德兴来承担了!只要陈德兴能打败忽必烈——这件事情对陈德兴而言好像没有什么难度——那么陈德兴就将是中原之主。

自古,得中原者得天下!

前面突然传来声响,却是三五个正黑旗马甲护卫着杨阿喜策马飞奔过来,几个人身上都是汗水淋漓的,奔到陈德兴跟前才勒住缰绳。杨阿喜翻身下马,单膝落下回报:“大王,臣沿着运河巡了三十里,并未发现有蒙古骑兵活动的迹象。臣还在沿途安排了暗哨,都备了火箭(是用步弓发射的),若是有什么异常,便会发箭示警,大王尽可以放心通行。”

陈德兴是出城来查看地形的,和忽必烈的决战的必须要打了!而且决战不大可能在大名城下爆发,忽必烈不会让他的蒙古勇士来攻城,也不能让陈德兴背城一战。可能爆发会战的区域,就是漳水以南或运河以东。陈德兴今夜出城,就是来看地形的——这年头的地图根本不可信,还是亲眼查看一下叫人放心。

陈德兴应了一声,挥手让杨阿喜退开。然后回头对郭侃、王陆飞和朱四九三人道:“孤王思虑再三,大名府的政务皆由韩安生管,军务便有陆飞来管吧。”

王陆飞是北明陆军骑兵军军将,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