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奸雄天下-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458章不甘心的李璮

“陈半仙不会来救朕的!”

十月初,太原东门朝曦门城楼上,这声呼喝回荡不定,周遭人等都闭目低头,装作没有听到这话。陈半仙是谁?当然是陈德兴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起于草莽,东唐的文武官员都特别喜欢给人起绰号。不过陈半仙的绰号却不是官员们叫出来的,而是大唐太后灭门师太从普陀山回来后叫起的。

李璮是儒生,一开始没有跟着他妈这样叫,不过现在被困在太原城里已经快十天了,天天在朝曦门城楼上伸长了脖子盼陈德兴的援兵。可是援兵久久不至。蒙古人却开始在太原城外挖长壕要围城了!

长壕围城……这就是长久打算了,若是陈德兴的大军正在南下,忽必烈还不赶紧把太原城外的几万大军调走去决战?这下刚刚被围时还挺笃定的李璮终于沉不住气了。

“他这是要等朕死了再来接管朕的地盘,朕怎么就瞎了眼睛,相信这个奸贼了?”

在李璮看来,蒙元失中原已经定局了,南边的大宋也是一堆枯骨。将来的天下非唐既明。而大唐是正统,走的又是华夏正道,肯定比专门走歪门邪道的北明得民心。得民心自然得天下,所以天下一定是大唐的。除非李璮被忽必烈打死……

他的这种想法,也是众多北地豪强的想法。虽然陈德兴的复周礼,行分封好像比较符合豪强们的利益。但是陈德兴同时也展现出了强烈的对外扩张的倾向,有喊出了“夏君夷民”的口号,这就是要把大伙儿封到海外蛮荒之地去当君王啊!

这实在是有点不能接受了。所以在唐明之间,大家还是比较拥护大唐,所以史天泽、张柔、张荣、李毅奴哥、戴曲薛这些北地汉侯,现在才会和李璮一块儿被蒙古人包围在倒霉的太原城内。

当然,这些跟着李璮一起入太原的原来的北地汉侯,现在的大唐节度使都不是孤身,而是带着他们的军队。合上李璮带来的三卫府兵和三千羽林,再加上这些日子陆陆续续投靠李璮的三晋豪强的兵力。现在太原周遭李璮所掌握的兵力超过了十万!由于兵马太多,潘美所建的太原城都安置不下,还在城池的南北墙外各立一寨作为太原城的两翼。

可是拥有十万大军,明明有一战之力的李璮,却被攻破忻口而下的二十万蒙古大军吓破了胆。不敢出战,还让蒙古人把自己包围了,只知道伸长脖子等好女婿陈德兴来救。

可惜,陈德兴也不是什么好人!压根没有救太原的想法,只是琢磨着把忽必烈打疼,少来惹自己。所以出兵的规模不是很大,忽必烈还能咬着牙不撤太原的围——如果陈德兴动用四万人南下,估计会被蒙古的探马看成八万!这样忽必烈怎么都不敢带六万人去迎战的。

“皇上,咱们不能坐以待毙啊!”

史天泽沉不住气了,陈德兴看来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拼了——他要是不入太原还好,还可以带兵去投陈德兴,大不了改念天道教的经,去外国当国王就是了。可是他现在也被困在了太原城中,哪儿还有出路?

再去投降忽必烈?这事儿可靠不牢,就算忽必烈现在不计较,事后一定秋后算账!

“皇上,咱们跟蒙古人拼了!”史天泽吹着胡子道,“蒙古人没有什么了不起,他们就是骑兵厉害……山西这里也不是骑兵发挥的地盘。”

“对!皇上,不如拼了吧!”

“拼了!拼个鱼死网破!”

“他妈的,这忽必烈不让老子活,老子就是死也要咬下他几块肉!”

“对!和蒙古鞑子拼了!杀一个够本,杀俩赚一个!”

一帮北地汉侯也都是狠人,眼看没了活路都横下条心,纷纷嚷嚷着要拼命。

李璮扭头看看自己老丈人王文统,王文统面色沉静,低声道:“皇上,陈德兴是不会见死不救的!三公主总有办法说服他出兵的。现在的问题是……陈德兴不会真心救援太原。”

“不会真心……”

“对,但是也不会不救!”王文统拈着胡须,“而忽必烈却不敢不重视北明的援军!”

陈德兴可是打死过蒙哥汗,还在辽东一战打垮塔察儿的狠人!哪怕只带一万兵出来,忽必烈也得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去对付。

相比之下李璮就菜多了,当了三十年汉侯也没有什么赫赫战绩,和南宋的交兵也互有胜负。

“好!这是咱们的机会!”李璮跺了跺脚,咬牙道,“拼了!老子跟他们拼了……”

老李突然怒吼:“王文统,把从益都带来的财物都拿出来分给将士,再和他们说,此战要是赢了,老子就封他们当士爵,每人给300亩田庄……各种待遇和北明士爵一样!”

……

真定路,滹沱河。

滹沱河上的几座桥梁,都已经被烧毁了,河北岸的船只都被拖到了南岸。

在靠近真定路城的河岸边上,密密麻麻的蒙古包已经搭起来了。蒙古包周遭也不是用大车围个古列延,而是非常正规的挖了壕沟,建了寨墙,竖起了一个个望楼,甚至好像是炮台一样的夯土堆,上面架设了床子弩和京兆府的工匠们照着前线送来的图样铸造的铜炮!

而在滹沱河的对岸,日月王旗已经在一处高地高高飘扬。高地下方的滹沱河北岸,在距离河滩不足百步的地方,展开了两个步兵方阵,一共六千人,其中大部分人都披着银光闪闪的盔甲持着一丈多长的长枪,排列出了七列横队(就是所谓的方阵),周围还有弓弩手和刀盾手遮护。大阵后方,则是几千没有披甲的北明军步卒正在修筑营垒。还有约两千黑衣骑兵散在大阵和营垒左右。此外在日月王旗所在的高地周围,还有牵着马的银甲骑士。

“大汗,逆明军正在扎营,他们的人数仿佛不到两万,而且还有陈贼的日月王旗……”

担任了万人队长的钮麟,站在一处修建的非常结实的望楼上,遥指着河对岸的军阵,对刚刚到达的忽必烈汗说。

“那是什么甲?怎如此耀眼?”忽必烈一下就被北明军步卒的钢甲给吸引住了。

“似乎是……钢甲!”钮麟道,“那么亮可不像熟铁,肯定也不是熟铁镀银的。”

怯薛长安童提醒忽必烈道:“大汗,有细作报告过,明都府的不少铁匠铺都钢甲出卖,他们称板甲,是用纯钢打造,每副索价1000贯到1500贯……”

“1500贯!?”忽必烈翻了翻眼皮,他娘的这还是甲么?这是在往身上穿金子啊!眼前的6000人中至少有4000人穿着这种亮晶晶的甲,哪怕按照1000贯算,也得要400万贯!

一支几千人的军队就花几万贯买盔甲,这陈德兴也忒豪阔了吧!?

“他哪儿来恁般多的铜?”忽必烈脱口就问。

安童道:“大汗该问他哪儿来那么多的钢!”

忽必烈一愣,细心之下,也觉得有理。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有没有的问题!

一副甲起码30斤重,4000副甲就是12万斤。12万斤的钢!12万斤的铜好弄,12万斤的银也有法子搞到手,哪怕是12万金的金子在窝阔台大汗的时代,和林城的府库中也是有的——和林一度储存着大量劫掠来的金银,但是在乃马真后和贵由统治时期,却把大部分金银挥霍掉了。可12万斤钢……哪怕是大蒙古国,也从来没有储备过如此多的钢!

“他们哪儿来的钢?”忽必烈问。

安童道:“臣问过军中的铁匠。他们认为逆明有一种炼钢秘法,可以一次炼出大量的钢!”

炼钢之术素来是铁匠们梦寐以求的,所以蒙古军中的铁匠猜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炼钢之术……”忽必烈连吸几口凉气儿。蒙古东道的勇士使用的弯刀上都不一定有钢刃!北明居然就把钢打成盔甲穿在身上了,这只能说明他们的钢产量很高,远远超过大元和宋国……

“大汗,要不要派勇士渡河去试探一下?”钮麟望着对岸披钢甲的明军,吞咽了口唾沫,仿佛想要冲过去抢上几副!

“试探?”忽必烈摇摇头,“不用……对峙一阵子再说吧。只要拖过10日,汴梁、洛阳便可尽入吾手,到时候便是不战也可。另外,多派几个千人队绕到敌后去,也别靠近燕京,便在保定路和燕京路南部烧杀一下即可。”

陈德兴的钢甲、大炮虽然很不易对付。但是在部队机动性的问题上,蒙古人还是占了绝对优势。哪怕正面硬扛打不赢,还可以利用骑兵机动与敌周旋,去断个粮道,骚扰一下敌后,迫使敌人退兵什么的。所以忽必烈并没有和陈德兴决战的想法,现在的隔河对峙,不过是在吸引陈德兴的注意力。陈德兴如果要强渡滹沱河,忽必烈还可以再往南退。总之不和陈德兴正面交锋就是了……

第459章决战前夜

“九斿白纛?忽必烈来了?”

滹沱河北岸,陈德兴看着河对岸蒙古大军营中的金顶大帐和九斿白纛,很是惊讶。

“对岸的兵马好像也不少,看营地的规模总有七八万吧(实际上只有六万人)?但是部署却是沿河防守……若是这样对峙到年底也不错。”

他思索着说着,忽必烈的兵马比他多几倍,却摆出一个严防死守的架势,显然没有决战的意思。这仿佛是如了他的意……能把围攻李璮的兵力调出七八万,也算对得起他的这位岳父老泰山了。

“呃……大王,事情恐怕没有那么简单吧,蒙古人的七八万人都是骑兵,正面打不赢还可以绕到咱们背后去烧杀。”

临时兼任着这支南下支队军师的郭侃提醒道。他和蒙古人混久了,又一直在打仗,对蒙古人在战争中常用的各种手段战术,是再了解也不过了。

蒙古人打仗最大的特色是不争一城一地,因为他们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对土地比较漠然,更不喜欢住在城里面。这种观念也被用到了战争中,蒙古人是不会硬着头皮去守守不住的地或城。

蒙古人打仗的第二个特色是“很难抓”,既然不守一城一地,又是马背上的军队,机动性超强。在他们不愿意决战的时候,对手很难迫使他们决战。反之,在他们愿意决战的时候,对手也很难跑掉。

第三个特色则是蒙古的不择手段!杀人放火抢掠都是小儿科了,放瘟疫,掘水坝,屠城市等手段蒙古人可用的比谁都多都好!

“蒙古人的这些手段孤王都知道,孤王已经下令依附我们的保定路、真定路、河间路等地的百姓北迁去燕京路安置了。至于那些据寨死守不理睬我们的,相信小股蒙古骑兵也奈何不了他们。”

保定、真定、河间三个路原来都是大元的地盘,三路地盘上的城池、堡寨对待元明两方的态度也各有不同,有些投降了大明,有些则闭门不出。而陈德兴现在也没功夫去攻城拔寨,更没有余力去守城,于是就命令归附的城镇堡寨里的百姓都退往燕京路。当然,这三路的城镇堡寨中多少都有些存粮,都是要一并带走的。若是顺利退到燕京路,还可以稍微缓解一下燕京的粮食短缺问题。

不过这些人要顺利退走也不容易,因为蒙古人一定会派骑兵在半路拦截的。

“孤王当然不会让百姓单独上路了,等到滹沱河北岸的大营筑好了,孤王就派兵护送。中山府城和庆都县城都归附大明了,聚集在那里的百姓有上万户,过几日就迁他们去涿州城。郭卿,到时候就要辛苦你的银甲旅护送了,孤王再给你配一个炮连和一佐黑骑马队。”

“大王,末将的‘银甲旅’(郭侃部的番号)一走,滹沱河北岸的兵马就只有一万一千人了。这如何使得?对岸的蒙古人可有六万呢!”

陈德兴一摆手,道:“六万又如何?吾有坚垒大炮,不怕守不住。倒是郭卿你可有把握?上万户百姓迁移可瞒不住蒙古人的哨探!”

郭侃眼珠子转了转,已经明白了陈德兴的意图:“大王是要以臣的3000人为饵,钓忽必烈上钩?”

“他会上钩吗?”

郭侃一笑:“如何不会?上万户百姓,两千多副好甲,护军只有3000多人……忽必烈再不来,他还做什么蒙古大汗?这蒙古大汗就是个强盗头子,一个不敢抢劫的强盗头子还有人会跟随?”

陈德兴认真地看着郭侃:“那郭卿你呢?你的3000人能挡住上万甚至几万蒙古马队?”

郭侃挺直了身板,一拱手道:“臣的3000人可当10000怯薛使的,如果抵挡不住?不过……这赏赐不能少了!”

郭侃的兵都是拿钱打仗的佣兵,都是几年乃至十几年养成的习惯,思维和士爵、八旗这样的贵族兵不一样。荣誉、地位、土地什么的,都不是他们想要的。他们想要的,就是真金白银。打仗赚钱,打完了就挥霍,除了一身好装备,几乎都没有什么积蓄。

陈德兴伸出个巴掌,笑道:“每兵先给50贯钱,打完以后再按照脑袋记功,一颗蒙古脑袋值50贯!”

郭侃呵呵笑了笑,好像个精明的商人似的说道:“再加1200副板甲如何?”

陈德兴连连摇头:“那可是120万贯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