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柄大明-第8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秀英,秀英,你怎么,就这样去了啊!”朱元璋只感觉到了一股悲愤,这么多年来,一件件的事情,浮现在眼前。

当初,被郭子兴关到了牢里,是马秀英,怀揣大饼去看他,为了让他吃到热大饼,马秀英刚烙好,就放到了胸前,把前胸都烫伤了,却从未改变过。

之后,四处征战,马秀英一直都在他的身边,默默地奉献着。

最后,当了皇上,马秀英成了皇后,按说,该过上好日子了,但是,大明朝由于国库还很空虚,马秀英的生活依旧简朴,就连布匹,都是马秀英在宫中自己织的。

一生勤劳,到头来,还是一闭眼,什么都没有带走。

看着皇上大哭,下面的人,哭得更起劲了。

朱元璋在泪眼之中,向下看了一眼,首先看到的,就是温太医。

“温太医,皇后娘娘到底是怎么殡天的?”朱元璋向温太医问道。

温太医一听,顿时心中一惊,今日,本来是李太医当值,但是,李太医家中临时有事,于是,温太医就替了他一晚上,谁知,却赶上了这件事。

温太医后悔极了,早知道,说什么也不换。

当温太医接到了宫女的消息,急匆匆地赶到的时候,只是按了按脉,确定了马皇后已经殡天了,根本就没有做别的事,他哪里能将马皇后翻来覆去地看个清楚,确定究竟是怎么死的。

因此,皇上的问话,温太医无法回答上来,只能说道:“启禀皇上,皇后娘娘久病成宿,昨晚,身体终于抵抗不住邪气入侵…”

“放屁!”温太医的话还没有说完,朱元璋就动怒了:“什么叫做久病成宿?皇后的身体,一直都是好端端的。你,你这个庸医,来人啊…将温太医给我拖下去,赐死!”

所有的人都愣住了,皇上这个时候,似乎突然变成了一个人一样。

护卫没有愣住,上前将温太医拖了出去。

哭声停止了一下,跟着,又开始了放声大哭。

“秀英,你在阳间的病,这些太医们没有给你治好,只能让他们到阴间,再给你去治了,朕还得多给你送几个太医下去,你说,李太医,刘太医这些人,能在阴间治好你的病吗?”朱元璋声音不大,仿佛在和马秀英唠家常一样。

“你们这些奴才,也得跟着下去,来人,立刻就把他们赐死!”朱元璋说完,扭过头来,望着这些哭哭啼啼的下人,立刻说道:“秀英,秀英去了那边,一个人还孤单得很,你们都照顾惯了秀英,去了那里,也得忠心照顾。”

太监和宫女们,哭声震天,他们没有想到,这么快,自己的命运,就到来了。

这些太监和宫女们哭哭啼啼地被押了出去,朱元璋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对马秀英说道:“秀英,这下,我心里舒服多了,你在那边,也有人照顾了。”

此时,朱元璋并不知道,他的性格中暴戾的一面,终于开始出现了,被压制了很久的这种性格,由于马秀英的死,爆发了出来。

用活人殉葬,这种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商周时代,奴隶社会,殉葬制度最为发达,最多的,一次殉葬有数千人。

而到了汉朝的时候,殉葬制度逐渐变弱,而到了唐宋时期,用活人来殉葬,几乎就没有了,就连宋高宗赵构,驾崩之后,才有两人殉葬。这种最悲惨的制度,几乎就消失了。

可惜,到了蒙古人统治中原之后,自认为是黄金族,而汉人都是下等人,蒙古贵族死后,用汉人来殉葬的事情开始普遍。

赶走了蒙古人,汉人重新坐上了皇位,本来,这种制度可以继续按照唐宋时期,逐渐消除。

但是,朱元璋开了个恶例。

马皇后一死,朱元璋就命令二十多人殉葬,包括太医,太监,宫女,他丝毫没有觉察到这样的错误。

整个大明朝,在马皇后的殡天之后,开始出现了转折。

“皇上今日,还不来上朝吗?”在宫门外,等候了很久的百官,看到天色大亮,宫门依旧紧闭,不由得问道。

“看来,今日又白来了。”又一个官员说道,刚刚说完,就感觉到自己说错了话,赶紧捂住了自己的嘴。

刘基在百官之中,不由得摇了摇头,皇后殡天,举国悲哀,但是,作为皇上,还是要理朝政的,这几日来,已经有一大堆的事务,等着皇上处理了,皇上一直这般下去,也不是办法啊。

看来,该去劝劝皇上了,刘基在心中想到,虽然刘基知道,在皇上心情不好的时候,过去劝阻的危险非常大,但是,为了大明朝的未来,刘基必须要这么做。

百官正扭头要走,却听到身后的宫门开了。

“上朝。”里面的太监大喊一声。

百官们赶紧回过头来,整了整自己的衣冠,迈过了宫门。

皇上终于上朝了!

大殿上,朱元璋静静地坐在那里,本来,以前的时候,是等着百官都站立,准备好了之后,皇上才从后面出来的。重要人物,永远是最后上场。

但是现在,朱元璋却已经提前坐在了那里,似乎就在等着他们一样。

百官于是都变得不安起来。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百官们跪了下来,像以前一样,给皇上跪拜,请安。

一般来说,百官们说完了这句话,皇上就该答“众爱卿平身”了。

但是今日,皇上却并没有说话,于是,百官们只得继续停留在那里,低着头,心中都在纳闷,怎么回事?

“一个人,再怎么被别人喊万岁,千岁,人,总是要走的啊。”朱元璋在龙椅上,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来:“你们都起来吧。”

朱元璋的话里面,充满了没落。

众百官面面相觑,知道皇上今日的心情不怎么好,站了起来,谁也不敢多发言。万一说错了话,被国王派去侍奉皇后娘娘,那就麻烦了。

“皇后走了,朕非常悲痛。”朱元璋说道:“不过,人终究是要走的,刘基,皇后的陵墓,准备好了吗?”

朱元璋在登基之后,就和其他的帝王一样,开始建造陵墓,每个皇帝都想长生不老,但是事实上,每一个皇帝,都会死的。

本来,朱元璋的陵墓,是归李善长建造的,之后,当李善长失势之后,就归刘基监督建造了。

听到皇上的问话,刘基说道:“启禀皇上,陵墓的地方,在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茅山西侧,东毗中山陵,南临梅花山,风水宝地,有龙脉之所在,那里也是您卿典的陵墓所在,到现在为止,已经建造了十五年,陵墓主体已经完工,只差地面上的建筑。”

“礼部,择一良日,将皇后,葬于陵墓之中,皇后跟随朕一生,一直都很勤俭,现在,这个葬礼,朕要办得规格高一些。”朱元璋说道。

“是,微臣遵旨。”礼部尚书赶紧站出来说道。

“皇后谥号孝慈。”朱元璋又继续说道:“命在外驻守的几个皇子,都回来,给皇后办丧事。”

朱元璋的几个皇子,都被封为了王,除了秦王和燕王之外,还有周王。

只要一被封王,那就需要立刻离开应天,到自己的封地去,若没有重大的事情,没有皇上的命令,是不能回到应天来的。所以,在这个时候,朱元璋的这些儿子们,都在外面。

听到朱元璋说,叫这些皇子们都回来,这也是符合情理之事。

不过,在刘基的感觉中,皇上叫这些皇子前来,恐怕,还有别的事情啊,比如,太子之事,是不是该在现在有个结果了?

今日皇上如此悲痛,显然不是向皇上提这件事的时候,干脆,等到皇子到来之前再说吧,从传令,到皇子到来,至少也得半个月。

驿卒们从应天出发,快马加鞭,向着四方跑去,他们去传皇上的圣旨,召集皇子们前来。

天上的信鸽,在快速飞过,相比信使,信鸽的速度要快得多。而且,这次是紧急情况,所以,先后有三只信鸽,飞上了天空,飞往寒冷的北方。

皇后殡天,皇子回应天,这些事情,都算是国家的大事了。在应天的韩娥,接到了这些情报之后,立刻就意识到了会发生更多的事情,因此,将这些情况,紧急地发往了北方。

第1151章事有蹊跷

今年的春天,来得似乎很晚,北方还笼罩在一片冰天雪地之中。

这个时候,也无法种庄稼,运河冰封,也没有商贸往来,一般的百姓,都改成了一日吃两顿饭,吃了饭,往太阳底下一坐,就是一天。

没有人忙碌。

大都的外面,也是相同的景象,原野上,白皑皑一片。

而在这空旷的原野上,一支军队,却在急速地奔跑着,他们都是骑兵,战马呼出了白气,马背上的骑兵,也面色红润。

“前面五百步,准备射击。”一个声音响起,稚嫩之中,带着更多的成熟。

这是一员小将,看模样,也就十四五岁的样子,穿着盔甲,头顶上的红缨,随风飘扬,他的手里,拿着和其他人相同的一杆火器。

听到他的命令,其他的人,都在奔跑的战马上,将自己背上的火器拿下来,然后,只用一只手拉着马的缰绳,另一只胳膊,将火器平举。

他们不停地向前冲锋着,五百步的距离,很快就靠近到了二三百步。

突然,前面的空地上,窜出了一大群的动物来,鸡,兔子,野狗,也有稍大些的野猪,甚至还有两头鹿。

它们刚刚从笼子里被放出来,出于动物的直觉,就发现了自己处于危险之中,于是,不用人催促,四散跑开,用足了全力。

“砰,砰砰。”火器声不断地响起,这些四散奔跑的动物,被快速冲来的骑兵,纷纷干掉。

很快,火器声就停止了,骑兵们的战马慢了下来,开始用套马绳将那地上的猎物套起,用马拖着走。

那小将也慢了下来,对这次的狩猎,还算是感觉到过瘾。

“燕王殿下,您的火器,已经炼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这小将旁边,一个人说道。

这员小将,就是名义上朱元璋的三子,现在驻守在大都的燕王,朱棣。

朱棣听到旁边人的话,说道:“常聚大叔,可惜我们不能到草原上,去追着蒙古人打啊,现在,只打这些猎物,真是不解意思。”

这身边的将领,就是大都驻守的军队首领,常聚。

虽然朱棣是燕王,但是,非常敬重身边的人,这个常聚是一直跟随陈风的将领,自从陈风走后,朱棣就一口一个常聚大叔,叫得亲切,开始的时候,常聚坚决不同意朱棣这么叫自己,后来,叫得次数多了,常聚也没脾气了。

“燕王殿下,只要打仗,就会有伤亡,现在,蒙古人不来捣乱,我大明朝的边界安定,正是我大明朝的福气啊。”常聚说道:“我们不畏惧战争,但是,我们更爱好和平。”

常聚年纪大了,对于很多问题,想得更透彻,以前跟随陈王爷打仗,一直都避免伤亡,现在,他更加明白,每一个士兵的生命,都是宝贵的,他们的身后,都有一个沉甸甸的家庭。

可惜,年龄上小得多的朱棣,并不能深刻地领会这句话。

因此,听到常聚这么说,他只是随口点点头:“嗯,是,知道了,常聚大叔教训得对。”

“燕王殿下,现在,已经是下午了,我们回去吧。”常聚向朱棣说道。

“好,传令,急行军,直奔大营,今天的晚餐,就是这些猎物。”朱棣说道。

这些猎物,本来是他们抓起来,然后关到笼子里的,就等着这个时候,放出来当作作战目标,这是朱棣跟蒙古人学来的,没有对手,训练没意思,而要是真的找蒙古人去,又太远了。所以,只能这么做。

猎物都被打死了,带回去,当作晚餐。

“是。”常聚说道。

出发之前,常聚就得到过指示,要完全忠心于这个燕王朱棣,而对于这个朱棣的身份,常聚也只敢在心里面猜想一下,王爷可不是吃亏的主,这个朱棣,能够得到王爷的完全信任,那自然是有原因的。

这支军队,快速地转向,一阵风地向着大都城而去。

军队与一辆马车偶遇,没有多在意,就从马车的旁边,一哄而去。

待到这支军队都走了,马车的帘子撩开,里面,露出了一张绝世的容颜来。

“丽珍妹妹,现在,棣儿是越来越有王者的风范了。”一个声音说道。

“是啊,蓝姐姐,可惜,现在也无法跟棣儿相认,不过,能这样看着他,我已经很欣慰了。”又一个声音说道。

这马车里的两人,就是蓝玉寒跟李丽珍。

天寒地冻,四周无人,得知这次朱棣又带着人马出来训练,李丽珍终于忍不住了,想看看自己的棣儿。

于是,蓝玉寒带着她,出了城,装作探亲的样子,在远处,看了看朱棣。

其实,看的只是个背影而已,李丽珍却一直都在注视着,她太想念自己的儿子了。

蓝玉寒知道李丽珍的这种感觉,为了陈风,李丽珍付出得太多了。

所以,蓝玉寒才会带着李丽珍出来。

朱棣,此时已经成为了一员合格的领兵元帅,这是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