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权柄大明-第50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的一件大事,一般来说,会在半年之前就准备了,做好周密的计划,路程如何安排,沿途如何接待,都得准备得妥妥当当,但是现在,却只有短短五日的时间。

五日之前,皇上在大殿上,突然向群臣说道,要去北巡,到大都去看看。

“大都,乃是鞑子伪朝曾经的首都,现在,又是皇弟镇守边疆之重地,防备各方面鞑子的反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朕要去大都看看。”朱元璋说道。

他这话一说完,大殿上,一片寂静。

自从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每日里都要上早朝,群臣们四更天就得起床,五更就得在皇城之外守候着,心中有苦,谁都不敢说。

而现在,刚刚上朝,皇上就这么说,他们的很多人的脑子还不是很清醒。

要是真的清醒了,那应该赶紧庆幸,皇上一走,终于可以轻松几日了,再也不用上早朝了。

可惜,最先说话的是李善长。

李善长听到朱元璋说要去大都,第一个反应就是,不能去!

大都,那可是陈风的地盘,再说,那里有什么好的,时不时地会有蒙古人来骚扰,而且,他在猜测着一个可怕的情况,皇上不会是想迁都到大都去吧?

“皇上,王爷为我朝镇守北边,劳苦功高。皇上派人去慰劳,已经可以显示出皇上的隆恩来了,至于皇上亲自北巡,滋事重大,还请皇上三思!“李善长首先站了出来说道。

看到李善长如此表态,顿时,下面的丞相一派的人,都知道是什么基调了。立刻,兵部尚书也站了出来,说道:“皇上,虽然鞑子的主力,已经被赶走,但是,鞑子在大同,在上都,还有很强大的实力,皇上龙体金贵,不宜涉险,还请皇上慎重。“

这劝阻的话,一说起来,那就不停了,朱元璋看到了两个人都说话了,脸上立刻不悦:“朕还没有那么金贵,当初,朕也是在战场上,拿着武器厮杀过来的,哪怕就是面对数万的鞑子,朕都从来没有怕过,现在,鞑子已经被赶走了,四周国泰民安,朕在自己的国家内走走,又有何危险?难道,还不如当初朕在皇觉寺里面当和尚的时候吗?”

听到朱元璋这么说,顿时,下面还想劝阻的人,顿时就打住了。皇上主意已定,跟着丞相的步调走,那就是顶撞皇上啊,而要是顺从皇上的说法,那又会让丞相不满。

于是,满朝文武,立刻个个都闭上了嘴,谁都不发话。

这种时候,怎么说都是错。

“青田,你给朕说说,朕该不该去啊?”朱元璋看了眼另一侧的刘基,说道。

本来,刘基也是不想说话的。本来,皇上有这种想法,应该先拿给几个重要的人,比如丞相等人,让他们商议之后,再做决定。

而现在,皇上直接抛到了朝堂之上,不给各人准备的时间,现在,又在考验刘基的能力了。

刘基知道,皇上刚刚的话语中,透露出来的,是非去不可了,那么,既然如此,自己也不必再忤逆皇上的说法了。

可惜,这样会得罪了丞相啊。

不过,刘基也知道,自己被皇上提到了中书平章这个职位上来,就是为了在皇上和丞相政见不合的时候,帮助皇上来反驳丞相的。现在,丞相阻止皇上去大都,自己的论调,不会有第二种了。

“皇上,这次北巡,事关重大,需要妥善安排,尤其是,关于走水路还是陆路,一定要选择好。微臣觉得,若是走水路,比较方便,而且,还可以节省开销。”

走水路?走运河?听到刘基的话,顿时,朱元璋眼前一亮。

“爱卿所言甚是,如今天下刚定,百废待兴。凡事当以勤俭为重,朕决定走水路北上,沿途官员,不得前来滋扰。”朱元璋说道。

走陆路,每到一处,当地官员肯定会组织百姓,出来相迎,劳民伤财,倒不如走水路,谁都不打扰,直接就到了大都。

听到了皇上同意了刘基的话,李善长更是不爽,既然皇上非得去大都不可,那自己就不劝阻了,但是,这走陆路和水路上,得和刘基较量一番不可。

“启禀皇上,龙体的安危,关系到我们大明万年的基业,走陆路,尚可以由徐达将军的骑兵护卫,而走水路,我大明水师一直都是羸弱,唯恐中途出现什么意外,无法策应周全。”

李善长觉得,自己的这个理由,是非常充分的。这次,看刘基还怎么反驳1

“李大人此言差矣!怎么能够说我大明水师羸弱?就在我们东面,太湖水师,屡建奇功,战船高大,火力威猛,足能够保护好皇上的周全。”刘基说道。

太湖水师?开什么玩笑!那可是陈王爷手下的军队,怎么会听我们调遣?怎么可以把皇上的安危,交给他们?李善长不由得在心中讥讽,但是,嘴上却说不出来。毕竟,这涉及到了皇上和王爷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宜在朝堂上讨论。

但是,稍后,李善长立刻就猜出了刘基的用意!刘基正是想利用这次皇上出巡这个最正大光明的理由,将皇权伸到陈王爷的军队里去!看太湖水师,是否听皇上的号令!

自己真是愚蠢,还提出这么个问题来,这不是一头钻进刘基的口袋里去吗?

刘基还真是揣摩上意的高手,李善长在心里懊恼,这次和刘基的朝堂之争,自己又输了。

只见朱元璋在龙椅上说道:“对,我大明朝,兵强马壮。太湖水师,乃是我朝第一水师。立刻传朕的旨意,命令太湖水师,五日之内,到应天城外停泊,护送朕去大都。”

五日之内!这日子催得还挺既,太湖水师,恐怕得接到命令之后,日夜赶路,才能够在五日之内赶到吧。这么短的时间,他们根本就耍不出什么花招来。

朱元璋这话一说,下面的群臣,谁还敢表示什么反对意见?皇上在没有拿主意之前,他们还能劝阻一下,若是皇上拿了主意,他们再表示反对,那就是在打皇上脸了。

朱元璋可是草莽出身,他要是眼一红,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前几日,在大殿之上,命令左右,打了一名贪官五十杖,那贪官在打到二十多杖的时候,就已经毙命了,两边行刑的人,还是老老实实将剩下的都打完了。

虽然他们知道,那是皇上在告诫他们,绝对不能贪污。但是,他们也知道,这也是皇上在展示自己的权威,没有人能忤逆他。

其实,这次朱元璋要去大都,不是临时起意,而是有很深的考虑的。北方的大都,是防守鞑子的重点,以后,在徐达的军队实力恢复之后,还要和陈风的军队一起,继续北伐。所以,大都会成为以后的一个北伐的起点,朱元璋要去亲自查看一下,制定以后的北伐策略。

应天虽然是六朝古都,但是,在应天建都的国家,没有一个是长命的,都是短寿的国家,所以,朱元璋对于应天为首都,其实不是很满意,尤其是,按照流传下来的说法,当初秦始皇为了把应天的龙脉挖断,才修了这穿城而过的秦淮河。

朱元璋早就动了迁都的心思,为此,他还派人去过汴梁,当初,北宋最初就定都汴梁。但是,汴梁,开封,这些地方,都容易遭水灾。当初,李思齐掘开了黄河,就将汴梁给淹了。

这些都不合适,那么,将元朝的首都,也就是大都,作为自己的国都,是否合适?朱元璋非常想亲自去看一下。

当然,还有一个小小的,不能说的原因。陈风去高丽接贡女了,那些高丽的女子,也该快到了吧?朱元璋每日里废寝忘食地投入到了他的帝国的治理之中,另一个原因,就是不想面对后宫里的那些嫔妃,他已经没有新鲜感了。

第720章十艘战船

现在,又有了新的理由,正好可以将自己的影响力,加到太湖水师上去。

在陈风率领的军队北进之后,留在平江等地的军队,已经非常地少了。要说最有威力的,不再是骑兵,更不是步兵,而是那水军!那些战船上装备的碗口铳,让朱元璋印象深刻。

这支军队,是陈风一手建立的军队,他们应该知道,他们同样是明朝的军队,应该听从皇上的旨意。

他们也必须听从,不会有别的办法。

正好,现在陈风不在,他们没法请示陈风,而朱元璋给的时间又很紧迫,这个中的奥妙,只有深谙为官之道的人才能够懂得。

朱元璋的圣旨,快马加鞭,当天傍晚,就送到了平江。

接到了这封圣旨,罗贯中立刻知道麻烦大了。

现在,连施耐庵也动身前往了大都,整个江南之地,全部是由罗贯中一个人拿主意的,其余的常遇春等将领,也都到了大都。

能够和罗贯中商量的,也只有太湖水师的首领刘彦昌。

太湖水师的驻地是在太湖之上,但是,此时恰好刘彦昌正在平江协调补给,接到了罗贯中的命令,匆匆地赶到了平江府衙之内。

“刘将军,这次朝廷的圣旨来得非常蹊跷,而且,留给我们的时间,也非常短暂,五日之内,恐怕,我们的战船,今晚做好补给,明日就得出动。”罗贯中说道。

“哼,我们太湖水师,只听王爷的命令,没有王爷的命令,谁都调动不了。”刘彦昌有些气愤地说道。

他朱元璋出巡,管我们太湖水师什么事?现在,整个中原,都是大明朝的土地,他在运河内行走,哪里会有不长眼的水贼去劫道?而且,他们本来就有巢湖水师,根本就不需要己方的力量。

刘彦昌知道,罗贯中心里也清楚,这次,是朱元璋对他们的一次试探啊。

“刘将军,现在,我们太湖水师,必须要出动战船,来为皇上护航,因为,我们现在也是朝廷的兵马啊。”罗贯中说道:“现在,我们没法联系到王爷,即使是联系到了王爷,以王爷的睿智,我们也必须如此去做。”

“好,让我护航也行,那我就出动十条舢板,给他护卫。”刘彦昌说道。

刘彦昌还在生气,在他眼里,那个皇上,还不如陈王爷的一根手指头。

“刘将军,作为大将,你要有大将的眼光,如果你不听皇上的旨意,那么,就会有很多人,在皇上面前说王爷的坏话,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啊。”罗贯中说道:“我们这次,既然接到了皇上的旨意,要把这件事,办得漂亮一些,刘将军,你要是做得不好,会连累王爷的啊。”

刘彦昌心中不爽,不过,他知道,罗大人说的是真话。

“不过,我们太湖水师,最多出动十条战船,其余的,有的在河道里巡逻,有的在海岸线上巡逻,这么短的时间内,只有这十条战船,是随时可以出动的。”刘彦昌说道。

五日之内赶到,除去今日,就剩下四日了,就是当初王爷,也不会制定这么紧张的方案。

“好,那我们就出动十条战船,刘将军,这次护卫皇上去大都的任务,就交给你了,注意,不管你心里是怎么想的,那个人,都是皇上,是九五之尊,是天下的共主,你若有什么委屈,也要都咽到肚子里去,顺利地完成好这次任务,否则,王爷饶不了你。”罗贯中这话说得非常郑重。

“放心吧,罗大人。俺刘彦昌知道轻重。”刘彦昌说道。

一般来说,皇上出巡,那阵势可是相当大的,当初隋炀帝出巡,随行的船只,几乎要将整个运河都塞满了。

这次护皇上北上,只动用了十艘船只,要是皇上自己不准备船只的话,就这十艘,还真是有点寒碜,反正皇上也是要以勤俭治国,这般也说得下去。

反正己方这十艘战船,都是自备粮食和补给的,不让皇上给出一文钱,皇上还能有什么不满的?

恐怕,罗大人也是这个意思吧。

刘彦昌和罗贯中商议妥当,当夜就返回了驻地,准备一夜,第二天,就出发了。

现在,看到了应天城外的景象,刘彦昌脸上露出了微笑。

在应天城外,龙辇慢慢地来到了码头之上。

“皇上,码头到了。”外面,一名太监喊道。

朱元璋下了龙辇,只看到码头上,数条战船整齐地排列着,只是,这数量,是否有些少了?

“恭迎皇上。”刘彦昌已经在码头上等待朱元璋了,看到朱元璋过来,刘彦昌跪下了双膝,向朱元璋说道:“得到皇上谕令,微臣立刻率领十艘战船,从太湖出发,日夜兼程,终于没有误了皇上出发的大事。”

“刘将军,怎么才十艘战船?皇上出巡,需要显示出声势浩大来才行,以扬我天威,太湖水师,战船不下百艘,区区十艘,未免有些太少了吧?”

皇上还没有说话,哪里轮到你一个丞相说话!刘彦昌知道,这发话的就是当朝丞相李善长。当初李善长刚去扬州找陈大人求助的时候,哪里有现在趾高气昂的样子。

“皇上给微臣的旨意里,就是一切以勤俭为主,今天下刚定,百废待兴,各处需要的投入都很大,皇上体恤百姓,天下百姓,都在歌颂皇上的美德,若我太湖水师,倾巢出动,那么,势必会堵塞整个运河,漕运不畅,整个北方,都要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