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策-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是了,行明翻过年,就是十一岁了,贵眷世家的女儿,大多都是十一二岁开始说亲了,说个三四年,十五六岁就该出嫁了。

挑女婿相媳妇,就是在世家间的庭会礼宴中进行的。

不多时,大夫人带着贺行晓和昕姐儿,也到了荣寿堂。

贺行晓跟在大夫人后穿了件月白色的襦裙,绞了个齐眉的刘海,腰间垂了一方通透的梅姑献寿玉璧,垂眸凝眉,温顺恭敬的样子,太夫人满意点头,这才是庶女该有的样子。

再看贺行晓身后跟着孙妈妈,太夫人眼里带笑,瞥了眼行昭,招手唤过昕姐儿,行昭与昕娘一左一右扶着太夫人,出了门子。

太夫人一辆马车,大夫人与二夫人一辆,行昭、行明、行晓一辆,仆从妈妈们一辆跟在最后。

马车悠悠然出了九井胡同,过顺真门,九井牌坊,双福大街,再向左拐三百米,就近了。

自那日听太夫人与三夫人交锋后,行昭便日日盘算,到底该怎么样让母亲避开应邑那起子祸事儿。母亲是在正月里去的。大过年里,红彤彤的灯笼,应邑前脚穿着大红色遍地金的云袖袄从母亲房笑意盈盈地里出来,母亲后脚就吞金去了。

母亲走那日,她抱着母亲软软的还带了体温的身子,嚎啕大哭,手里头握着把剪子,要冲出去找人拼命。可是找谁偿命啊,七八岁的小娘子压根不懂母亲怎么一夜间就没了,大红灯笼闪着摇曳的红光,那是母亲没来得及流出的血泪。

马车颠簸,行昭紧咬住牙关,手里头死死掐住裙摆,行明只觉惊奇,往旁推了推行昭:“心里鼓捣啥呢?一路上也不说话。”

行昭被一推,回过神,深吸一口气儿,松了手顺势将裙摆捋平了,一抬首又是笑得弯了眉眼:“无事无事,心里算着该快到了。”

话儿说着,已下了车的莲玉就隔着帘子说:“三位姑娘,我们到了。”

行昭挽着行明下了车,立在灰墙青砖下,这八灯巷里三进的宅子是三爷分家时得的家产。在定京一向寸土寸金,更甭说八灯巷背靠千里山,前面儿是京城地界上顶热闹的宝成大街,旁边儿住的都是些读书的清贵人家。凭贺三爷六品的官儿,想在这儿置出房产,那您请好,在朝堂上再混个几十年,等入相拜阁了来瞧瞧罢。

太夫人一向舍得,舍的越大,得的就越多。

何妈妈穿了件水红色缎金褙子,笑得一脸褶子,大老远就殷勤地迎了过来,重重请了安,连声唤着:“太夫人,您可是来了!夫人要陪着众位太太脱不开身,可从晌午就派奴才来门口候着您呢!”

太夫人也不同她客气,搭在她手上,便过了影壁往里走,问:“几个爷们可都来了?”

“侯爷,二爷三爷在外院和老爷们说着话儿,景大少爷,昀少爷在旁边作陪着,时七爷和小郎君们在花厅里顽。”何妈妈弓身领着,还没等太夫人问就搭话:“托您的福,黎夫人是方才来的,内眷们大多来齐了,应邑长公主赏脸说是午憩之后过来,算着时候也该到了。”

说话间,将到了暖房,三夫人眼尖,喜气洋洋地连忙迎了过来,挽过太夫人胳膊,就招呼着:“娘,您可算是来了,您不来,媳妇可都快慌乱了手脚了!”

三夫人今儿个是主人家,打扮的是富贵逼人的模样,撒金遍地玫红的袄子,泛着碧蓝亮色的蜜蜡点翠儿,襟口的盘扣都是一颗一颗晶莹圆润的珍珠,不像是六品文官的家眷,倒有些像哪家侯府的当家太太。

众夫人听了声儿,便围了上来,互相又是一番恭维行礼。

太夫人笑着只颔着首,捡了几家问候。

黎令清的夫人最后过来,却最熟络,后头跟着个粉雕玉琢的小娘子,一手搂着行昭一手挽着行明,眼神落在行晓身上,直笑说:“到底是老太君会调教人儿,几个姑娘养得跟花骨朵儿似的,衬得我们家七娘灰头扑脸的!”

太夫人将胳膊从三夫人手里不着痕迹地抽开,笑呵呵地搂过那小娘子:“七娘可是我的心肝宝贝,你浑便浑了,只不许说我们七娘!”

黎夫人笑得更欢了,直让七娘去找行昭玩,揽着太夫人就往里间去坐。

三夫人见状,笑了笑,招呼着大夫人与二夫人,又让行晴去牵七娘的手。

行明凑着行昭的耳朵悄悄说:“我瞧着那尊官窑玉青花斛,有点像以前我们家放着的那个…”

行昭心里有事,只抿了抿嘴,没搭腔。重来一世,才发现人情练达皆文章。三房办堂会,请的多是清流读书人家,应往简约质朴上走,才好叫别人忘了你出身显贵的事儿。摆着临安侯府的旧瓷,用着撒金碟碗,周身上下琳琅珠翠,别这边将勋贵家得罪了,清流那边也挨不上好。

嫡女有嫡女的圈子,庶女有庶女的圈子。七娘性子同她娘那样的长袖善舞不像,是个讷言的。行明倒是个会说的,可惜行昭心头有事,七娘说话也只是笑一笑,行晴身子弱很少说话,难免有些气馁,又想着今儿个母亲交代的事儿,不禁面色发红,也坐得端端正正的。

倒是贺行晓和几家的庶出娘子打得火热。

约是未时三刻了,才听外头传来一声:“应邑长公主到!”

不多时,便有一穿着石榴红明凰纹十六幅月华裙,头上插着三支景泰蓝白玉古雕金簪,高高梳了望仙髻,手上坠着个碧玺云纹手钏,妆容精致,眉如青黛,口如绛珠的三十出头妇人形容庄端地进来了,两列人撩开帘子,忽地一阵寒风扑面,让行昭的一颗心凉透了。

“见过应邑长公主。”众人皆是行叩拜礼,口中唱着。

“您可快起了吧!”应邑上前两步,弯下身将太夫人扶起来,这才向众人扫去,眼神在大夫人方氏身上定了定,才说:“都免礼。”

行昭冷冷地看着应邑,忽然想起,若是前世自己当真拿着剪子,把应邑的心口狠狠剥开,她的心究竟是红的呢,还是黑的。

应邑一来,气氛便冷了下来,三夫人见状,忙招呼着人向听音堂去。

几个小娘子落在了后头,行明拿眼瞧着走在最前面的应邑,嘴里嘟囔着:“不是说长公主新寡吗?怎么就敢出来应酬,还穿红,一点也看不出来是刚死了…”

七娘连忙捂住行明的嘴,不叫她说下去。

行昭昂着头,挺直腰板,将手交叠在腹间,粉桃色综裙裹着一圈绣万字福纹的斓边随风而起,眉眼坚定地落在大夫人的身上。母亲既长了张福气相的圆脸,那就不该受这样的苦难,只要您不死,应邑就算是有再大的能耐,也入不了贺家!

求推荐和收藏!下一章小高潮!

第八章堂会(中)

更新时间2013…7…2519:31:41字数:3315

书名由《贺家行昭》改为《嫡策》,谢谢亲们的支持!

听音堂在宅子的东北边,定京官宦人家的房屋格局多是主宅居西北面,中庭是当家夫人或是太夫人的住处,因定京人好听京戏,富贵人家都乐意在宅子里辟个地方当做亲眷宴请听戏的厢房,痴迷的人家甚至还会在家里养个专门的戏班子。

一行人穿过西厢房和花园子,青砖朱漆,苍柏尽染,又有碧湖微漾,绿波逐流。一炷香的功夫,便到了听音堂。听音堂是夫人奶奶们来听戏安置的厢房,几台黑漆楠木卷边八仙桌,每台上供着几支梅花,壁角放着的铜盆里烧着红螺炭,出廊栏杆上垂了厚厚的夹棉竹帘,以作避寒。丫头卷上帘子,便有暖香扑鼻,一派富贵天成。

隔着碧湖,那头搭着个戏台子。

按尊卑辈分落座,应邑长公主理应坐在上首,她却硬拉着贺太夫人并排落座,笑说:“您是和母后一辈儿的人,辈分重着呢,应邑可不敢不尊重!”

太夫人也不甚推脱,笑着握了握应邑的手,便由大夫人与二夫人扶着落了座。

家夫人、奶奶们才依次坐下了,未出嫁的姑娘们围着自家长辈坐,丫鬟们上茶来。

行昭坐在太夫人身边儿,一抬头便正正好看到大夫人的侧面,大夫人正在同黎夫人说着话儿,见母亲微微低了头,眸动含笑,露出一截儿玉白的颈脖,如同一弯明月样美好,行昭便嘴角自然地往上勾了几分,心头有难言的安宁与平静。

戏班子班主垂头恭谨地捧着戏单入内堂,行了个礼,喜气洋洋地十分熟络:“夫人们安好!请夫人们点戏。”

三夫人接过戏单边递给了应邑长公主,边笑着解释:“就劳烦您点第一折戏罢。娘亲自点的鸿云社来唱戏,说是鸿运社新捧了个名角,叫什么柳什么来着。。。”

“柳文怜!擅唱青衣,身段眼神,水袖一抛,啧啧啧,那才叫个惹人怜咧。”二夫人是戏迷,这就接上了话儿。

三夫人就着明锦丝帕笑,忙点着头,又和堂里的夫人奶奶们笑着说:“对对对!还是二嫂晓得行情!我在湖广这么三年啊,听的是川剧,看的是变脸,京戏是个什么味儿,也就只能在梦里品上一品了。昨儿个我馋冰糖肘子不行,托人去老秦记买,谁晓得老秦记早关门大吉了!”

“你且馋吧你,下回聚会,专门订一席的冰糖肘子叫你吃,不吃完可不许走!”凑趣的是贺三爷同科黄家夫人,话音未落,夫人们便笑了起来。

三言两语,就完成了女眷间的拉近关系与裙带之交。

行昭端坐在锦杌上,目不斜视,余光里却有应邑低头耐心看着戏单的样子,同样是侧脸,应邑却像一朵开得极盛的牡丹,鼻梁高挺,嘴唇抿得薄薄的,便显得下巴极尖,眉头已微不可见地蹙了起来。应邑有些不耐烦了,是了,当今太后的嫡出幺女,真正的天潢贵胄,如果今儿贺琰不来,凭三夫人何氏父亲做她长公主长史官的颜面,还请不来她。

果然,应邑抬头轻咳一声,内堂里瞬间静了下来,将戏单放在了桌上,说:“柳文怜唱功长于细腻,情真意切,点一折《红豆传》吧。”

《红豆传》讲的是官家娘子陈红豆,豆蔻年华时恋上府中西席尹先生,两情相悦间,却遭红豆父亲拆散,尹先生独身往北,苦读功名,陈红豆却在父亲安排下成亲生子。尹先生高中归来之时,陈红豆已撒手人寰,化作一缕芳魂,独留尹先生含恨人间。

内堂里带了小娘子来的夫人们,不禁面面相觑,又不敢直言,只好将眼神落在了贺太夫人身上。在有未出阁娘子的场合,约定俗成,这些折子都是不乐意点的,就怕带坏了涉世未深的女儿家。

“欢欢喜喜好过年,这出戏哭哭啼啼的,有些寓意太不好了。要不换出武戏来?敲敲打打的,锣鼓喧天,我这老太婆就喜欢热闹些。”贺太夫人啜了口清茶,放下了天青碧甜釉瓷茶盅,笑盈盈地和应邑打着商量。

应邑面容一红,仿若被戳穿了心事,掩饰般又翻了翻戏单,嘴里边念着:“《巾帼英雄传》、《梨花演义》、《训子》,都是柳文怜的好戏,太夫人您看点哪出好?”

太夫人瞧了眼正襟危坐在下首的三夫人何氏,笑着说:“点出《梨花演义》、再点出《训子》,《梨花演义》叫女儿家们学学英气和正派。《训子》嘛,孝悌和尊重大家都得好好学。长公主,您看可好?”

应邑哪有说不好的,将戏单递给婢子,婢子才走了几步递还给了班主。

三夫人一听,面色顿时有些不好,甚至觉得耳边都有些嘲讽的轻笑声。

《训子》里有庶子忤逆,有嫡母宽厚,嫡母辛辛苦苦供庶子考科举得高中,庶子心怀不轨,最后嫡支落得个家破人亡的境地,连天庭都看不下去了,派了金星下凡来训子。

三夫人强颜欢笑同那班主吩咐:“拿了单子下去吧,好好唱,唱得好,有赏。”

班主高声唱了个喏,便回了戏台后的厢房,不一会儿,便有几个伶人拿着铜锣,唢呐,古琴,花鼓出了来,戏台后的背景也撤换了个浅棕色榆木雕五子登科花样的屏风来。

一声清脆的锣响,好戏正式开始。

第一出唱的是《梨花演义》,柳文怜演的主角儿芳娘,穿着一身桃杏色戏服,眉眼勾得弯弯的,眼波百转千回,就似那碧湖青波,一唱一打之间,带出无尽风流,引人入胜。

如同二夫人那样的戏痴看得都呆了,眼神跟着戏台上的角儿动。

行昭本也乐意看戏,戏中人生,唱念做打,倒比现实来得更真。

只是今日行昭心里揣着大事儿,时刻注意着应邑的一举一动,便觉耳边韵意绵长的京腔显得有些吵嚷。

应邑点出《红豆传》,其中寓意昭然若揭,有情之人分离天涯,饱受相思之苦,可她如何知道她不是神女有意,襄王无情!

行昭轻啜了茶,眼神落在应邑身上,见她神情专注看着戏台,一颦一笑皆随情节而变。

茶是上好的雨前龙井,甫入口是清洌,再品是回甘,行昭轻轻眯了眼,前世的记忆就如走马灯似的浮现,如今再回忆,显得有些朦胧与迷离。

再睁开眼,正好是第二场开锣,芳娘代父从军,已换了一身铁甲头盔,英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