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策-第12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娘子话到后头,自己都觉得自己有些莫名其妙,她急急忙忙给六皇子解释做什么?言语顿了顿,话锋一转:“端王殿下在这儿做什么呢?”

六皇子眼眸亮极了,心绪无端大好,伸了伸袖口,眼中带笑:“还没用膳,去母妃那儿吃饭。”

莲玉跟在后头,嘴角便不由自主地勾了勾,重华宫避在最西边儿,仪元殿在皇城中心,凤仪殿却在仪元殿的东边儿,六皇子这顺道顺得也太巧了。

十月份的天儿凉了下来,行昭却觉得脸上手上都暖得不行,绣鞋在青石板上蹭了蹭,又深福了福,只作告辞:“您快回重华宫用饭吧,常先生也快开课了。。。”

抽身欲离,六皇子却跟了上来。

“正巧我也想去崇文馆借本册子,便一道儿吧。”

这少年郎身上熏了什么香啊?

既像木兰香,浓郁且芬馥,又像沉水香,低敛却恒久。

行昭一阵恍惚,立在原处,踱了踱步,看着那身素袍直裰往前走,咬咬牙便跟了上去。

上回落雪的时候也是走的这条道儿,雪被宫人们扫到一边儿去,可雪气儿却缠缠绵绵地浮在空中,定京的雪几十年就没变化过,来势汹汹下得却淅淅沥沥个不停,既叫人喜又叫人厌。

就像这世间所有的情感。。。

行昭一道走,一道走神,忽然听见六皇子沉吟绵长的一番话。

“二哥从小到大便长得顺风顺水,父皇先有一个长子,是东六宫一个才人生的,一出世便夭折了,二哥出世,便实打实地算父皇头一个儿子,四哥和二哥年纪相仿,可四哥有腿疾,父皇的一双眼便搁在二哥身上,等二哥满了三岁的时候才有了我。。。”

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

其实不仅仅是皇帝爱长子,任何一个世家大户的男性掌权者都更喜欢长子一些——和长子相处的时间更长,投入的精力更多,自然期望更多,长子意味着后继有人,也意味着生命的延续。

六皇子告诉她这些做什么?

“父皇的关注,便意味着喜好。或是个性使然,或是后天养成,二哥行事常常无所忌惮,有些事儿他便思虑不到。”

行昭听得有些迷糊,二皇子的个性说好听点儿是率直通畅,说难听点儿就是不靠谱,这些她都知道啊。。。

六皇子脚下一停,语气颇为郑重:“二哥的家事自然有皇后娘娘与懋妃操心,后宅嫡庶之争,女人间的心思本来就阴狠又出其不意,你一个清清白白的小娘子,贸贸然被拖到豫王府的家事里算什么道理?豫王妃与你交好,那位安国公家的侧妃同你也一向有往来,兄弟阋于墙内,外人说什么都是枉然,况且人心难测,豫王妃闵氏处事行举皆有深意,你一个小娘子。。。”

六皇子话儿没接着说下去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看见了行昭瞪圆了的一双眼。

少年郎喉头梗了梗,说起女人家的事儿,脸上有些发红,可到底不放心,跟着便添了一句:“二哥托你隐瞒豫王妃,本就是胡闹,自家家事,旁人能插什么嘴?你答应不说,可若是因此事,夫妻间生了嫌隙,安国公家的侧妃会怨你,豫王妃照样会怨你。”

老六。。。

老六这是在教她?

在随时随地争储之战就要拉响的时候,他还有心思教她该怎么盘桓在后宅内院的事情上?

行昭手心发腻,两世为人,重来一次,她不介意方皇后和方祈将她当做实实在在的小姑娘看待,可六皇子将她当成实在的小姑娘看待,她心里有些五味杂陈,有酸有涩有苦,难得的是甚至有甜。

凤仪殿的宫道离崇文馆不算远,可每次和六皇子一起走,就变得长得不行。

“我都明白的。。。”

六皇子说完一番话,便默了下来,听轻风啸声,行昭轻声出言:“你别担心。”。。)

ps:还有一更!谢谢书友05111039283打赏的香囊,还有糖心布拉投的粉红票!

正文第一百八一章底线(下)

四个字一出来,两个人瞬间默了下来。请记住本站的网址:。

行昭手里一紧,有些手足无措,她是不喜欢这种感觉的,像面前摆了一只装着蜂糖的瓷瓶,盖子是揭开的,香味儿溢出来绕在人鼻尖上转悠,可心里却很明白这蜜糖是不好的,吃了会坏牙,会变胖,吃多了就会发腻想吐。

可就是想吃,心里告诉自己拿筷子沾点儿尝尝不碍事儿,可尝了一口之后就想尝第二口,第三口,第四口。。。

吃到最后,满口坏牙,便再也咬不动别的东西。

她的爱与恨都来得太过浩荡,前世直冲冲地撞进周平宁的网里,死过一次;这才给拔出来。

她真是属狗的,记吃不记打。。。

前事未卜,各厢筹谋都在飞快地运转中,格局太复杂了,不能再乱了,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她蠢了一辈子,这辈子总不能再蠢下去了。

气氛静下来,只能听见衣料窸窸窣窣的声响。

拐过长门,六皇子收了收笑得抿一抿的嘴角,压低了声音:“将才我去仪元殿,父皇问我,财权是七寸,还是兵权是蛇之七寸。”

行昭抬了抬头,没答话。

六皇子接着往下说:“我便答,乱世之中兵权如险峻要塞,而太平盛世之中,民生安定祥和,国富则民强,民强则道顺,君子威势方可一言九鼎,天家福祉才能万世绵延。”

说的都是场面话。

连行昭这个闺阁女眷都明白的道理。

可皇帝拿这番话来问六皇子,就有些引人深思了,

“皇上怎么说?”行昭忍不住发问。

“父皇便让我出来了。”

六皇子神情淡淡的。他心里明白皇帝想问什么。户部最近在整理卷宗。整理的都是西北一带的财政收支,平西关以南上缴的税银一年比一年少,陈贺二人前去督查,并没有查到任何方祈污点。

朝廷每年拨出军饷军资去充西北阵营,方祈没有私吞库银,却擅自降低税银,贺现的信件来时,上面写到“平西关以南安居乐业。平民皆着松江布,肉食客栈之店来往通行皆利”,方祈擅自降下的税银让西北民众过上了好日子。

在皇帝看来,等于拿他的钱,给方家做人情和脸面。

皇帝问他怎么看,他能怎么看待这件事儿?

是皇帝将方家和他牢牢绑在一起,却想让他反过头来咬方家一口,最后里外不是人?

二哥是皇上的儿子,难道他就不是了?

走在狭长的宫道上,六皇子纵使个性再内敛。心潮也有些起伏的,有些话儿不好说全。再想想方祈已经在定京,皇帝想就这件事儿拿方祈的小辫儿,未免杀伤力不太够,仍旧隐晦地出言提醒行昭一句:“西北战事已平,鞑靼三五十年内翻不起风浪,平西侯借东风步步高,身在定京,位达名臣,有利有弊,可在父皇看来,这是底线。”

在新皇尚未即位之时,将方家拘在定京,是皇帝的底线?

方家若是拘在这底线之中,便会眼睁睁地看着西北旧地被蚕食殆尽,做人不能起坏心,可也不能没有一点自保的能力。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方祈将西北看成禁脔,今上生性多疑,日复一日地担忧,最后所有的担忧加在一起,就变成了积劳之沉疴。。。

“然后呢?打一个浑身都是气力的壮汉自然不好打,可打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病弱老人,只需要借力打力,方家便会烟消云散。”

行昭轻声呢喃:“没有人会坐以待毙的,端王殿下。”

她在方皇后跟前都没说得如此直白,这是她头一次没在六皇子面前说场面话。

六皇子步子顿了顿,随即快步向前走:“自然没有人会坐以待毙,平西侯不会,皇后娘娘不会。。。”

话到最后,语气放得轻极了,轻得好像险些落入尘埃里去:“我也不会。。。”

行昭还是听见了,眉梢半分未抬,将布兜往上搂了搂,一抬眼透过层叠的枝桠便看见了隐在辰光里的崇文馆,脚步猛地一顿,背对着六皇子,终是没忍住缓声问一句话儿:“皇上的底线在这里,那你的底线在哪里呢?阿慎。。。”

阿慎两个字,上唇碰不到下唇,本该很顺口的一个词儿,却遭行昭念得极其别扭。

两人同时在阶前止住了步子,行昭眼神定在了泛着青碧的苔痕上,心里头先有悔意,后来便是铺天盖地的爽快。

一种如释重负之感。

等了等没等来六皇子的回音,便沉了沉心,动了身形,轻捻裙裾往里走,手指还未曾挨到缎面边儿上,手腕便被人一把扣住。

行昭浑身一颤,唤阿慎的时候脸上未曾发烫,如今却从脖子慢慢烫到了额头上,发梢上,耳根子后头。

“我的底线其实很简单。”

六皇子说得风轻云淡:“能将我身边的人,护得周全。”

话儿很简单,行昭一只手被六皇子拉在身后,一只手却缩在宽大的云袖里攥成了一只拳,她背对着六皇子,自然看不到他抿成一条线的嘴,也看不见他闪得极亮的眼眸,可她能感受到。

六皇子手心好烫,就算隔着袖子那层软缎,行昭好像也快被温度灼伤了。

将身侧的人护得周全。

何其难!

莲玉跟在后头,目瞪口呆,她比自己姑娘年长几岁,儿女之情就算没遇着过,也听见过,愣过之后四下张望了下,得亏崇文馆建得僻静,竹影丛丛中,只有隐隐约约看见两个人影在,否则。。。

莲玉赶紧摇头,不能有否则!

可是。。。额。。。六皇子这算不算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莲玉想了些什么,行昭自然不知道,她忙着将手从六皇子手里挣开,敛过裙裾三步并作两步小跑上崇文馆,身子僵直地朝常先生行了礼,便安安分分规规矩矩地拿笔载文。

行昭满脑子都是事儿,自然也没有注意到身后的顾青辰注视了她良久。

皇帝着手西北之事像老妇人绣锦屏,一段儿一段儿的,遣了陈贺两人去了西北之后,贺现便提了一道折子上书,说是西北民生安定,战乱之苦已经过去,启奏皇帝请求提升税收。

皇帝朱批御笔驳回,并下令“五载之内,平西关以南免除苛捐杂税,乡绅大户之产过继、贩卖、捐赠皆由本宗族做主”。

皇帝一手反间计玩得好,贺现当黑脸,皇帝唱白脸儿,无论耕种平民,还是乡绅世家都只有感激皇恩的份儿。

两厢一比较,原本方家人的威望与好处就显得不那么重了。

方皇后一码事儿一码事儿地告诉了行昭,问行昭怎么看,行昭神色挺淡定的,只这样说:“提折子上来的是贺现,可皇上御笔亲批下去担当军草粮饷督查主事的却是陈显之子,慈母多败儿,放在陈家就是老子能干,儿子就弱了下来。陈显之子陈放之才疏且志浅,担着一个主事的名头,实在活儿,出风头的活儿却被贺现抢了过去,陈贺两家既无姻亲关系,又没亲眷牵连,一个聪明的心大的,一个蠢的不甘心的,两个人放在一起迟早出事儿。”

贺现是贺家人,他多本事啊,本事到让贺太夫人忌惮。

把他放在陈放之手下当差,他能甘心吗?一次两次地夺权,陈放之会不采取措施?

方皇后笑着摸了摸行昭的头,连声称:“有时候隔阂与嫌隙只需要一句话而已,好好安排,结盟不睦,成何大事?”

陈贺两家的结盟长不了,各家都在往自己兜里刨好处,前世陈家一马当先,把陈婼推上皇后宝座,贺琰无不懊恼,可一看自家嫡女,一颗心落在晋王周平宁身上没药救。

行昭抿嘴笑一笑,轻轻甩了甩头,想把周平宁从脑海里给甩出去。

年一过完,到新春的雪化得干干净净的时候,行昭就该行除服礼了,算算日子,方福已经过世三年,行昭在小佛堂毕恭毕敬地给方福上了三炷香,结结实实磕了三个头,沐浴更衣,更的是杏红的高腰襦裙,许久未穿这样鲜丽的颜色,一上身便显得有些突兀。。。)

ps:明天改bug吧!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

正文第一百八二章除服

行昭埋头理了理蹙了三圈金线的袖口,金线有些膈人,指腹一点一点抚摸过,既像摸过豁了口的茶盅沿儿,又像抚摸过那段难耐的时光。请使用访问本站。

方皇后掌在椅背上,手紧了紧,望着行昭笑,笑着笑着,眼眶便红了,一道就着帕子擦眼泪,一道儿遮掩失态,笑着朝行昭招手:“你哥哥来信了,昨儿个夜里回事处呈上来的,估摸着你睡了,便没叫你。”

行昭接过信笺,薄薄一层,拿青泥封的口还没开,信封上写“吾妹阿妩亲启”,字儿还是原来的字儿,可笔锋勾连处却多了些圆滑,行昭笑着指给方皇后看:“。。。原先哥哥写鹅头勾,恨不得横平竖直都写出个棒槌来,如今却也晓得软一软,弯一弯,写出来的字儿才更好看了。。。”

“东南未平,外有海寇,内有大家乡绅,景哥儿学一学忍功也好。”方皇后搂着行昭,说得有些漫不经心。

百炼成钢,景哥儿一共寄了三封信回来,她一封,行昭一封,方祈一封,笔墨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