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到20%,大部分人仍然在拼命地工作,去挣更多的钱,去买更大的房子。

有人把目前这个阶段的中国人分成两类,一类是稳稳当上了房奴的人,一类是想当房奴而当不上的人。想当房奴而没有当上的人,固然不幸;但已经当上了房奴的人,更是不幸。 因为,他们从房奴,升级到了更高级别的奴才,比如,车奴、色奴等等。

在一个电视节目秀中,当主持人问台上的几个女生理想中的对象是什么样子时,她们的标准是“有房、有车”,甚者在这两个前提下,“有老婆”也可以接受。

这就是迷己逐物、逐物迷己的悲哀。在这个时候,我们迷失了自己,我们的心被房子等外物所填充、占据,整个人成了外物的奴隶。

其实,我们原本可以活得轻松一些的。只要把握好其中的尺度,打开心灵,惬意的凉风,美丽的月光就会流泻进来。而这些大自然的恩赐,本来就是“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的。

一个垂暮之年的老和尚,临终时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弟子。他有三个弟子,悟性都很高,这让老和尚一时很难抉择。

在一个月色清亮的夜晚,老和尚感觉到自己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该到选定继承人的时候了。

他叫来了三个弟子,每人发了一枚铜钱,让他们每人出去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便宜,又能填满禅房。

大弟子和二弟子拿到铜钱后,就出去了。最年轻的那个弟子,仍然端端正正地在一旁打坐。

过了一会儿,大弟子回来了,他告诉师父,用铜钱买了几车干草,可以填满禅房了。

老和尚听了,摇了摇头。

接着,二弟子也回来了。他从袖子里取出一支蜡烛,把它点亮,烛光照亮了整个禅房。 


第25节:四 做自己的主人(4)

老和尚露出了满意的神色。同时,把眼光扫向了他身旁最小的弟子。

只见这个弟子慢慢地起身,将铜钱还给了老和尚,双手合十,说:“师父,我买的东西就要来了!”

说着,他“噗”地一声吹灭了蜡烛,禅房顿时显得一片黑暗。

弟子将手往门外一指,说:“师父您看,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

大家向门外看去,只见一轮满月,硕大无比,悬挂在天上。

水一样的月光涌进了禅房,禅房里洒满光辉,一片透亮。

老和尚惊讶得半晌说不出来话,眼中流下了喜悦的泪水。他脱下了袈裟,轻轻地披在了弟子的身上。

原来,从“以物转我”到“以我转物”,竟是这样简单——

只要你拥有一颗喜悦自在的心,不论你走到哪里,都有清亮的月色,都有我们的穹庐和家舍。转化的关键,就在一念之间!

【归去来兮·鲈鱼脍】

小说《官场现形记》中有一段描写,说一个人做官做上了瘾,临死前躺在病床上,已经进入了弥留状态,这时他的心里只有一个意念:“我还在做官!我还要过官瘾!”

于是,他让家人打扮成两个副官的模样,站在房门口,拿出旧名册。一个副官念道:“某某大员驾到!”另一个副官念道:“老爷欠安,挡驾!”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官场现形记》描写的那样,做官做成了官迷,离开了官位就几乎活不下去了,受不了“门前冷落车马稀”的事实。这些人一旦从官位上退下来,就会发闷、发慌,一夜这间,会满头白发,甚至憋出了病,送掉了命。很多人做官成瘾,也因此上演了一场又一场闹剧。

2008年2月4日,凤凰卫视“锵锵新春闹斯卡”节目播出。荣获2007年度“闹斯卡”最猛导演奖的,是某市委一位主任导演的“大阅兵”。

2007年,某市某书记非常光荣地代表人民群众到外地开会,当他载誉归来的时候,市委办公室主任以大班底大制作,为这位书记献上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在这场盛况空前的欢迎仪式上,彩旗招展,人山人海。充气的巨型拱门上写着欢迎某书记“载誉归来”的标语。街头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欢迎队伍中有学生、教师、工人、农民、公务员、警察、企业家、医生、护士等等。某书记神采飞扬地检阅欢迎队伍,向大家挥手致意,众人昂首挺胸地行注目礼,一时间,“首长好”,“同志们好”的应答声此呼彼应。某书记在亲切友好气氛中,和人民群众的代表分别握手……

全片场面宏大,阵容豪华,对白感人。经过“锵锵三人行”五名在场佳宾的评选,此次“大阅兵”不负众望,获得了新春“闹斯卡”最猛导演奖。

不仅处在权力中心的人士如此,就连在佛门中修行的人,有时也未能免俗。杨澜在参加厦门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大会上,曾提到过一件事,说自己收到过一张和尚的名片,那个名片上用括号印着“享受副局级待遇”这几个字,这让杨澜感到非常的震惊!

这是热衷于功名权力的例子。在历史上,陶渊明的挂冠归隐采菊东篱,张翰的秋风鲈鱼辞官归乡,则是从容淡定地从官场全身而退的典范。

陶渊明四十一岁时,当了彭泽(今江西九江东北)县令。一天,衙役来报:郡里要派督邮到彭泽来视察。陶渊明知道,那个督邮是个专门依附权势、阿谀奉承的乡里小人。陶渊明想到自己要穿戴齐整、强作笑脸去迎候这种小人,心里实在不情愿,他没法忍受这种状况,说:“我怎么能为了这区区五斗米的俸禄,就向卑鄙小人折腰鞠躬呢?”于是挂冠而去,乘船离开了彭泽。

这以后,陶渊明在家乡过着悠然自得的隐居生活。他每天喝喝酒,写写诗。他归田后的二十多年,是文学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归去来辞》、《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饮酒二十首》等等,都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佳作,千古以来,流传不衰。

晋惠帝永宁元年(公元301年),在朝为官的文人张翰,看到秋风吹黄叶,纷纷飘落,感叹世事无常,官场艰险,就用思念家乡的莼羹、鲈鱼脍为借口,从洛阳辞官返回故乡,在南湖游玩钓鱼,吟诗作画,不亦乐乎。 


第26节:四 做自己的主人(5)

表面上,他是在思念家乡的鲈鱼脍,实际上,他真正追求的,就是这份超然物外的逍遥。《晋书》中记载张翰辞官时感叹说:

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邀)名爵乎!

这分明是另一个活脱脱的陶渊明。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辞了县令不做,把酒西风,采菊东篱。张翰也同样挂冠而去。家乡的鲈鱼脍,成了他放弃仕途、回归自由的触媒。

在历史上,有人不爱江山爱美人,这已经够离谱了。张翰更是另类,他不爱官位爱美食,为了一碗鱼汤就扔掉了高官厚禄。但是,张翰的这个举动,却留给了世人无穷无尽的回味。

在禅学里面,不为官位所转的最著名的人物,就是释迦牟尼。他放着王子不做,放着王位不去继承,在一个半夜时分,偷偷地翻出了城墙,刻苦修行,思考着人类心灵痛苦的原因,并终其一生都在寻找解决人类心灵痛苦的方法。中国禅的创立者六祖慧能大师,也继承了这样的风骨。他一生没有做官,在南方弘扬禅学。当武则天、唐中宗派出使者,前来迎接他前往京城时,他都婉言谢绝了。

唐代江州刺史韦丹有一首《思归寄东林澈上人》诗说:“王事纷纷无暇日,浮生冉冉只如云。已为平子归休计,五老岩前必共闻。”诗中说公务繁冗,时光虚度,自己真希望能够像东汉人向平那样,等儿女婚嫁一类的事情处理完了,就可以出游名山大川,到庐山五老峰和灵澈禅师一起,享受闲暇的生活了。灵澈禅师写了一首《酬韦丹刺史》说:“年老心闲无外事,麻衣草座亦容身。相逢尽道休官好,林下何曾见一人?”诗中说,留恋官位的士大夫们,口头上不停地说休官好,真正能够毅然决然地不做官奴,归隐林下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4?自在作主人

迷己逐物,逐物迷己,人生像木偶一样被外在的力量牢牢地控制,像陀螺一样被欲望的鞭子猛烈地抽打。只有“以我转物”,才能作自己的主人。

所以,我们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公”!

【主人公】

有一家寺院,每天一大早,不等寺院里的晨钟敲响,和尚们就被老方丈的呼喊声叫醒了。不过,老方丈呼喊的并不是寺院里和尚们的名字,而是他自己的名字。

就这样过了很多年,老方丈总是在晨钟敲响前半小时左右,早早起床,站在寺院附近的山坡上,对着山谷大声呼唤自己的名字。

有一个小和尚问老方丈:“您怎么天天呼喊自己呢?这样做到底有什么禅机?”

老方丈笑笑说:“我在清醒时可以管住自己,但晚上做梦的时候,就在梦中云游四海,有时候还差一点回到了出家前的生活中去,根本无法约束自己。醒来之后,当然要呼唤自己了,早早把自己喊回来。不然,就有可能把自己走丢了,再也找不到自己了……”

对老方丈这样的修行人而言,担心的还只是在梦里走失自己。对一般人而言,就不只是在梦里才会走失了。在现实生活中,一不留神,也同样会走丢了。

所以,在禅的修行中,就要时时刻刻保持清醒,不让自己走失。

师彦禅师在石上坐禅时,经常自问自答。

他喊自己:“主人公!”

自己回答:“哎!”

“清醒着,以后不要受别人欺骗!”

“是的,是的!”(《五灯会元》卷七)

师彦所呼喊的“主人公”,就是生命中真实的自己,就是自己的本心本性。

如果你为外物所转,丧魂落魄;东飘西荡,没有自己的立场、方向、主宰,就是迷失了主人公。

师彦禅师在坐禅时自己喊自己的名字,就是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物所转,不要成为木偶和陀螺。

当你成为自己的主人公的时候,就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你的时间和生活了。

【老僧使得十二时】

学人问赵州禅师:“十二时中如何用心?”

赵州说:“汝被十二时辰转,老僧使得十二时。”(《赵州禅师语录》)

古代从午夜子时开始,到亥时为止,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个小时。“十二时”就是一天一夜。

通常,人在清醒的时候都无法掌控自己的心念,在睡梦中自然更是管不住自己。学人问话的意思是说:

“像您这样的得道高僧,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包括在睡梦之中,到底是怎样做到一丝一毫的妄念都不生起的呢?”

赵州禅师答话的意思是,一般的人“被十二时辰转”,在睡梦中固然约束不了自己,在清醒的时候,也心猿意马,妄念纷飞。他们吃饭的时候不在吃饭,走路的时候不在走路,心口不能一致,身心不能一致,在十二个时辰中被妄想杂念所困扰,这就是为物所转,以物转我。

而自己呢,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心灵纯一无杂,清清亮亮,这时候,根本不用刻意去克制什么妄想,因为早已经没有一点点妄想的影子了。这种快乐自在的心态,就是自由自在地驱使十二个时辰。

***

迷失了本心本性,就会追逐外在的事物。追逐外在事物的同时,我们就进一步迷失了本心本性。

所以,要不为物转,就要将这种局面“转”过来,以我来转变外在的事物,以我来驾驭外在的事物。

这时,我们就不再是木偶,不再是陀螺,而是自由自在地超然于外物的诱惑之上,以一颗金刚不动之心,淡定自如地笑对大千世界的滚滚红尘。

“以我转物”的具体方法,就是禅学的利器——“不二法门”。 


第27节: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1)

五 超越一切的不二法门

宋代圆悟克勤禅师有两句话说:“春色无高下,花枝自短长。”(《圆悟禅师语录》卷九)这两句禅语将人类的分别心形容得十分生动。春天的景致本来没有什么高下的不同,但在人类的眼里,这些花朵有着长短之别。大部分人偏偏喜爱色泽繁艳、香气浓郁的花,而嫌弃朴素无华、香气平淡的花。

其实,“长”也好,“短”也罢,都是大自然之美的显现,用不着人们去较短论长。由于有了分别之心,人为地生起了好恶的念头,就蒙蔽了智慧的眼睛,看不清自然宇宙、社会人生的真面目,在对美丑、好恶的分别中迷失了自己。

人类由于有了苦乐、悲喜的种种对立,才产生了各种痴迷妄想和烦恼。要想从根本上解除苦恼,就必须超越这种相对的世界。超越相对的世界,就是要清除我们意识中根深蒂固的分别的念头。这是禅的智慧给予人生的切切实实的受用之处。

放下执著、明心见性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二法门”。通过不二法门,可以超越一切对立,涵养从容淡定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