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我们当下都可以拥有的平凡而快乐的生活,就是我们每个人的自家宝藏。

美国教育学家威廉·杜朗曾经现身说法,揭示幸福的含义,他是这样寻找幸福的:

他想从金钱里寻找幸福,认为只要有足够的金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的生活。可是金钱并没有使他感到幸福,他得到的只是烦恼;

他想从感情中寻找幸福,结果他和意中人分道扬镳,和好朋友反目成仇,他得到的只是悲伤;

他想从旅行中寻找幸福,结果走遍了世界,踏遍了千山万水,他得到的只是疲惫。

他尝试着用了几乎所有他能想到的方法来寻找幸福,到最后才发现都是一场空。

疲惫的他打算放弃寻找了。然而,有一天,在火车站,他看到一个少妇,抱着一个熟睡的婴儿,坐在一辆小汽车里。这时,一位中年男子从刚刚进站的火车上走下来,来到汽车旁。他深情吻了一下妻子,又在婴儿的额头上轻轻地吻了一下,生怕惊醒了婴儿。然后,一家人开车离去了。

看到这一幕,这位教育家恍然大悟,原来幸福就是如此简单。我们当下所拥有的快乐的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

“打开无尽藏,运出无价珍。不依倚一物,显示本来人!”(《圆悟录》卷三)

打开了人人都具有的自家宝藏,运出无价的珍宝,我们就可以不再依赖于任何外在的财富,而活出一个快乐的、充实的自己。

这个终生受用不尽的自家宝藏,就在每个人的心灵深处,就在我们当下的生活之中。 


第16节:三 你为什么不快乐(1)

三 你为什么不快乐

柏拉图说:“胸中有黄金的人,是不需要住在黄金的屋顶下面的。”

古罗马哲学家塞涅卡说:“茅草屋顶下住着自由的人;大理石和黄金下栖息着奴隶。”

苏格拉底有一次在雅典的街头看店铺,看了很久以后说:“哦,原来这里有这么多我不需要的东西呀!”——一个热爱精神生活的人,必然是淡泊于物质的奢华的。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博士被称作20世纪最知名的历史学家和伟大的智者,他有着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同情和关注人类的苦难;日本的池田大作是享誉世界的日本思想家。池田大作和汤恩比在1972年进行了一场对话,这场对话的内容后来结集出版,叫做《展望21世纪》。这本书至今仍然是影响最为广泛的著作之一。

在书中,汤恩比博士说:“今天的人类社会已经到了最危急的时代,而且还是人类咎由自取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由于人类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欲而迷失了方向,道德的衰败和宗教信仰的衰落,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它远比地震、火山、暴风、洪水、干旱、病毒更加危险。

当年出生于马其顿的特里萨修女路过美国时,看到美国人极度膨胀的物质欲望,曾经感慨万分地说,那是她一生所到过的“最贫困的地方”。

不幸的是,汤恩比博士的预言,和特里萨修女的感叹,在我们的生活中,正一步步地变成了现实——

现在,物欲症正在世界范围内汹涌澎湃地泛滥开来。按照中国现在受到热捧的成功学的逻辑,如果你没有赚到豪宅、名车,年入百万,如果你没有成为他人所羡慕的“成功人士”,就说明你不行,你就犯了“不成功罪”!

而这些所谓的“成功”,不过是对物质财富的占有。大家梦寐以求地想获得成功,疯狂地追逐财富、名利,却迷失了自家宝藏,染上了“富贵病毒”。“欲壑难填”、“人心不足蛇吞象”等成语,把人的贪婪形容得入木三分。

不断膨胀着的欲望,使我们迷失了自家宝藏,迷失了本心本性。

1?欲望滚雪球

人之所以不幸福,不是在于拥有的太少,而是在于想得到的太多。

一位做了十几年心理顾问的医生说,在他所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心理病例中,最为严重也是最为普遍的一种,就是人们一生总是不断地追求更多的东西。他们并不在乎自己已经拥有了什么,他们只是想得到更多。有这种心理症状的人常说:“如果我的愿望得到满足,我就会变得快乐。”而当这些愿望真的实现时,他又感到无聊,又滋生了更大更新的欲望。

欲望像雪球般,越滚越大,无休无止地膨胀,以致于我们的心灵永远处于饥荒的状态。

对地位的贪求,对利益的渴望,对享乐的欲求,使很多人成为这个时代的“饥民”。

唐代柳宗元写过一则寓言故事,名字叫《蝂传》。寓言说,有一种小虫子很喜欢捡东西,它在爬行时,不管碰到什么东西,都会捡起来,放在背上。慢慢地,它背的东西越来越多,走起来也越来越困难。尽管这样,它仍然不停地背东西。有人见了,可怜它,帮它把背上的东西拿下来。当它刚刚能够行走时,又会像以前那样背着重物向前爬。到最后,小虫子的身上背的东西越来越多,越来越重,它终于被自己身上的重物压死了。

人是万物之灵,按理说,比小虫子应当高明得多。但我们在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到底和这种小虫子有多大的区别呢?我们想想看,自己是不是习惯于像这种小虫子一样,喜欢把“名声、利益、权势”背在身上,是不是总想得到更多呢?我们是不是喜欢把沉重的负担,一件一件驮在背上,无论如何也舍不得扔掉,到最后,自己把自己活活地压垮了呢?

在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比虫子更加可悲可叹,因为虫子只是负重在身,而人类却负重在心!

【数羊不成眠】

有位失眠症患者,跑去找心理医生,希望能找到解决失眠的办法。

“这件事很简单,”医生说:“你是做羊毛生意的,应该熟悉绵羊了。今天晚上,你上床以后,就去数绵羊,从一开始数,一直数下去,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睡着的。”

第二天,那个患者怒气冲冲地冲进诊所,对医生怒目而视。

医生吃惊地问:“怎么?我告诉你的办法不管用?”

患者说:“在我使用你的方法之前,至少还可以睡两三个小时。但是昨天晚上,我根本就睡不着。因为我一直在数,数啊数,数到了成千上万只羊,我还是睡不着。我就想,有了这些羊,也不是个办法。所以我就开始想着剪羊毛,剪了一堆又一堆的羊毛。之后我又想,这么多的羊毛该怎么处理?所以我就开始用那些羊毛来做地毯,卖羊毛地毯是我的老本行啊。到现在,我的脑子里面已经积压了一万多件羊毛地毯了。” 


第17节:三 你为什么不快乐(2)

他喘了口气,接着说:“所以,我都快被逼疯了。现在,这上万件的地毯积压在我的心里,但现在市场情况又很差,很难找到买主,你让我怎么办呀?”

可以和这个数着绵羊睡不着觉的商人相PK的,是一个挖到了金罗汉的农夫。

有一个农夫在山里挖到了一尊价值连城的金罗汉,周围的朋友知道了这件事,都跑来向他道喜。

可是农夫却犯愁了。过去,他下地干活,只要吃得饱穿得暖,就无忧无虑,快活自在。可是自从挖到了这尊金罗汉后,反而吃不香,睡不稳。一个月后,他瘦成了皮包骨头。

他之所以成了这个样子,一方面是怕人家偷去了这尊金罗汉,另一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一天到晚都在绞尽脑汁地想:

“十八罗汉我只挖到了一尊,那其他的十七尊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要是我也挖到了其他的十七尊罗汉,不就大发特发了吗?”

这就叫“人心不足蛇吞象”!

有了这样的贪婪,哪里还有什么快乐可言呢?

一个欲望就是一根铁环,无数的欲望互相纠缠,就好像无数只铁环串在一起,形成了一根长长的铁链。这根铁链,牢牢地拴住了我们的手脚,拴住了我们的心。

【欲望滚雪球】

有一位修行人,离开了他原先修行时所在的村庄,到荒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去进一步苦修。他只带了一块布当作衣服,就一个人到山里去了。

住了一段时间,他在洗衣服的时候,发现需要另外一块布来替换,就下了山,回到村里,向村民们讨一块布当作衣服。村民们都知道他是一位虔诚的修行人,毫不犹豫地给了他一块布。

这位修行人回到山里,不久,他发现在他住的茅草屋子里,有一只老鼠。这只老鼠经常在他专心打坐的时候,出来咬他那件准备换洗的衣服。他在这以前已经发过誓,说自己一生会严格遵守不杀生的戒律,因此他不愿意去伤害那只老鼠。但他又没办法赶走那只老鼠,所以他又回到村里,向村民要了一只猫来饲养。

带回了这只猫之后,他又想:这只猫要吃什么呢?这只猫是用来吓走老鼠的,不是让它去吃老鼠的。但这只猫总不能跟我一样,每天只吃一些水果和野菜吧!于是他又向村民讨了一只奶牛,这样,这只猫就可以靠喝牛奶活下去了。

修行人在山里住了一段时间以后,发现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时间来照顾那只奶牛,于是他又回到村里,找了一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将他带到山中,帮自己照顾奶牛。

流浪汉在山中住了一段日子后,向修行人抱怨说:我跟你不一样,我需要一个女人,我想要过正常的家庭生活。修行人一想,也有道理,我不能强迫别人一定要跟自己一样啊。

于是他又下山,给流浪汉找了一个老婆……

故事就这样不断地演了下去。到了后来,大半个村子都搬到山上去了。

欲望就是这样的一条锁链,接二连三,无休无止,越来越长。不知不觉间,我们就被自己欲望的锁链牢牢地拴住了。

2?作茧而自缚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本来是描写爱情的,但如果用来形容人生作茧自缚的痴迷状况,也是非常恰当的。

《楞伽经》卷三说:“凡愚妄想,如蚕作茧。以妄想丝,自缠缠他。”——痴迷的众生,就像春蚕一样,不断地吐出烦恼欲望之丝,结成了厚厚的茧子。我们的欲望越强烈,吐出的烦恼丝就越长,结成的茧子就越厚,把我们捆绑得就越加结实。于是,我们失去了心灵的自由空间,一辈子做了欲望的囚徒。不但“自缠”,给自己带来了痛苦,而且“缠他”,给社会带来了不和谐,给别人带来了伤害。

我们欲望之丝结成的茧子,是人生的牢笼,是最难突破的东西。我们从出生直到离开,一直都被囚禁在这个笼子里。

被欲望的茧子所束缚,我们就会失去自由,得不偿失。

【猴子与狐狸】

有一位猎人,发现了一个屡试不爽的捉猴子的办法:在墙中夹一个竹筒,然后将一个鸡蛋放在竹筒的一端。猴子看见竹筒中的鸡蛋,就会伸手去抓。当猴子用手握住鸡蛋时,就无法从竹筒里缩回手来。 


第18节:三 你为什么不快乐(3)

实际上,只要猴子松开手中的鸡蛋,就可以顺顺当当地把手缩回来。由于猴子贪心十足,舍不得放下手中的鸡蛋,只好乖乖地束手就擒。

只知道抓取,舍不得放下,是猴子致命的弱点。

有一个与猴子被捉类似的寓言:一只狐狸发现了一个葡萄园,看着水灵灵的葡萄,狐狸垂涎欲滴。可是,葡萄园外面有栅栏挡住,狐狸根本无法钻进去。

狐狸眼巴巴地看着葡萄,却进不了园子,急得团团转。后来,狐狸狠了狠心,绝食了三天,减肥之后,从栅栏缝中钻进葡萄园内,美美地吃了一顿。

狐狸吃饱了之后,心满意足地准备离开。但它这时却惊讶地发现,自己吃得太饱,已经钻不出去了。

没办法,狐狸只好又饿了三天,等身体瘦下来后,才钻了出去。

猴子和狐狸的故事,蕴含着很深刻的人生哲理:

一个人如果受到了欲望的诱惑,只知道死死抓住到手的东西,该放手时不放手,就会落到陷阱里,自取灭亡。

每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时候,都是两手空空的。人的一生中会拼命地抓取,但是等到撒手离去的时候,仍然是两手空空,带不走任何东西。

据说,凯撒大帝临终时告诉侍者说:“请把我的手放在棺材外面,让世人看看,像我凯撒这样的伟大人物,死后也是两手空空!”

既然两手空空,为什么我们还要疲于奔命呢?

【中国式奔命】

日本人的“工作狂”、“过劳死”现象,一度为全世界所关注。而目前,中国式的“奔命”,也成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社会问题。

2007年劳动节,一个全新的词语进入人们的视野——“过劳模”。“过劳模”是指这样的一个特殊的人群,这些人平均每天工作在10个小时以上,基本没有休息日,睡眠不足、三餐不定。他们工作起来几乎有些自虐,工作强度比起“劳模”来,有过之而无不及。根据相关的调查,有八成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