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禅的智慧与心灵修炼:快乐密码-第1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空”也就是“色”,这个“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有“色”——有鼻子的存在。

这样的“空”,在禅的里面,叫“真空”;这样的“色”,在禅的里面,叫“妙有”。这就是禅语“真空不坏妙有”的意思。

4?认真时担起

只有看得破,才能放得下。

只有认得真,才能担得起。

空即是色,“色”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万事万物,它的本质是“空”,但我们并不能因为它的本质是空,就一味地加以放弃。在禅学中,非空之空,空而不空,才是“真空”,是最高层次的“空”。认得真,就是要体会这个真空的精神,担起责任与义务。 


第37节:六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5)

放下不等于放弃。放弃是绝对的,放下是相对的。放下是为了更好地担起。

如果放弃了一切,就会剩下一具躯壳。这样的人就成了行尸走肉。

【晒躯壳】

有位孤独的青年,靠在一棵树上晒太阳。他衣衫褴褛,神情萎靡,有气无力地打着哈欠。

一个禅师从这里经过,问:“年轻人,天气这么好,你不去做事,在这里哀声叹气干什么?”

年轻人叹了一口气说:“在这个世界上,除了我自己的躯壳外,我一无所有。我又何必费劲去做什么事呢?每天晒晒我的躯壳,就是我所做的全部事情了。”

“你没成家?”

“没有。成家太麻烦,不如干脆不成家。”

“你没有喜欢的人?”

“没有。爱过后是恨,聚过后是散,不如干脆不去爱。”

“你没有朋友?”

“没有。与其交往之后还会失去,不如干脆不去结交。”

“你不想去工作?”

“不想。工作不过是为了赚钱。赚了再多的钱,到头来还不是两手空空。既然这样,何必还要费那个劲?”

禅师给了他一根绳子,说:“既然这样,你把这根绳子拿去吧。”

年轻人感到很奇怪,说:“我要这根绳子干什么?”

禅师说:“快去把自己吊死啊。按照你的说法,人有生就有死,与其到最后免不了一死,还不如现在不要活了。所以我想成全你,让你把自己赶快吊死啊。”

很多学禅的人,误以为学了禅,就“看破红尘”,什么事都不用去做。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大谬不然。

【担当乃丈夫】

我有一个朋友,曾经有过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在“文革”中,工宣队队长看中了他妻子的美貌,就找了一个借口,把他打成右派,霸占了他的妻子。后来那个时代结束了,工宣队队长也病故,前妻孤苦无依,他们又重新复合了。经历了这样一段惨痛的事件,朋友心上的阴影久久挥之不去。

这个朋友知道我对禅学很有兴趣,就给我写信,诉说心中的苦闷。在信里,他抄录了一句禅语:“好事不如无。”我很清楚他抄录这句话的意图,就在后面续了一句说:“担当乃丈夫!”

半年后,他在一个深夜给我打了电话,声泪俱下。

这句话后来成了他精神的支柱。渐渐地,他的性格又变得开朗起来。

“好事不如无”,是对“色即是空”的体会。而“担当乃丈夫”,则是对“空即是色”的运用。“好事不如无”就是放下,“担当乃丈夫”就是担起。

那么,怎样才能将“放下”、“担起”圆融无碍地运用到生活中?

有一位听了我禅学讲座的朋友在博客中现身说法:

吴言生讲禅,说要看破、放下、担起、自在,颇符合我现在的情况。

前不久,机关搞竞争上岗,我作为资历较老的中层,希望能轮换一个好一点的岗位。但是又不好把自己的想法讲出来,总想着领导会考虑的。后来结果出来,那些跑去找领导汇报思想的人都得到了重用,给我的岗位很不理想,甚至给人一种被贬的感觉。单位有的人也同情我,高层决策时也有人帮我说话。现在过去好多天了,我已经走上新岗位。

回头想想,过去真是没有看破。虽然近几年都免不了常想自己职位的事,有时也看看《道德经》、禅一类的书,真到了结果出来,还是没有看透。

人的修养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既然知道现在的职场就那么回事,自己又拉不下那个脸面去跑去要,心里却还有些牵肠挂肚的,何必呢。

现在我算想通了。看破就要放下,但放下不等于躺倒不干,而继续干事,又与过去那样孜孜以求不同,要在干事中求心灵的安宁自在。这真是我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呢。

这位朋友,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放下”与“担起”有了深切的感悟。虽然文字平平实实,却原汁原味地记录了心态转变的过程。

禅者以“觉悟人生,奉献人生”为人生理想。所谓“觉悟人生”,就是“色即是空”,就是放下。所谓“奉献人生”,就是“空即是色”,就是担起。

担起,就是慈悲。慈悲,就是与乐拨苦。与乐,给予别人快乐。拨苦,解除别人的痛苦。

真正而彻底的慈悲,叫大慈大悲。大慈,就是无缘大慈。大悲,就是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之间没有缘,没有任何关系,但我也发大慈心来帮助你。这时候,我给予你的快乐是没有任何前提条件的。我们没有具体的师生关系、亲戚关系、朋友关系,但是我无条件地给予你快乐,这样的行为是纯粹的;

同体大悲的意思是说,虽然我们是不同的生命体,但是我把别人与自己看成一体,把别人的痛苦看成是自己的痛苦,而生起大悲心来帮助你。在《维摩诘经》里,别人问维摩诘居士,既然你已经是解脱了的大菩萨,为什么还会生病?维摩诘说,菩萨本来没有病,但是菩萨把众生看作是自己的儿子,儿子病了,作父母的当然也就病了。菩萨什么时候才没有病?等一切众生的病解除了,菩萨的心病自然而然就会好。这就叫:“欲令居士身无病,直待众生苦尽时。”(唐刘言史《弼公院问病》)

有一句经典禅语说:“娑婆往来八千度。”娑婆,意译为堪忍,指我们众生所生活的这个红尘世界。虽然有五欲八风种种煎熬人心的东西,但我们乐在其中,不思出离,能够忍受,所以叫“堪忍世界”。菩萨会充满爱心地、无限制地到这个娑婆世界中来,来干什么?来度化众生。因为“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

那么,众生是不是能够度尽的呢?众生度不尽。众生度不尽,是不是就索性放弃了?绝对不是,这就叫“唤他痴圣人,担雪共填井”(《明觉禅师语录》)。众生的欲望如井,你担再多的雪能填得上吗?填不上。但是,这“圣人”是多么的傻,多么的痴,明明知道无法填满,仍然乐呵呵地、无怨无悔地去做。这个禅宗圣人的境界,也正是《论语》中所说的孔圣人的境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样的精神,就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华严经》卷二十三)的菩萨境界!

有一首从《华严经》引申出来的偈子说:

菩萨清凉月,游于毕竟空。

为偿多劫愿,浩荡赴前程!

菩萨的智慧,如清凉的月色,纯洁而圆满,他证得了“色即是空”的禅意,置身任何境界,都能领略到“空”的最为高深的意趣。但是,菩萨并没有远离人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享受,而是为了报偿生生世世的愿望,无怨无悔、充满爱心地奔走在人间。这个生生世世的愿望,就是普度众生,使一切众生远离烦恼,活出一个智慧的生命,觉悟的生命。

菩萨是什么人?菩萨就是觉悟者,是一个充满了爱心的觉悟者。我们每个人觉悟了,有了爱心,也就是这样的菩萨。

***

参透“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就可深入禅的三昧:

“色”是由各种因缘和合而生起的,它的本性是“空”;

正因为“色”的本性是“空”,才能由因缘和合而生起各种事物。

世界上没有绝对的色,也没有绝对的空。所以对两者不可偏执。

执著于“色”,会流于享乐主义;执著于“空”,会流于虚无主义。

为了破除对事物的执著之心,所以要参悟“色即是空”;为了破除对事物的虚无之念,所以要参悟“空即是色”。

参透了“色即是空”,就要勇于“放下”;参透了“空即是色”,就要勇于“担起”。

放下的是执著,担起的是责任。

“色即是空”就是觉悟的人生,“空即是色”就是奉献的人生。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 


┏┄┄┄┄┄┄┄┄┄┄┄┄┄┄┄┄┄┄┓
┆┆精品电子书网:eshu114    ┆┆
┆┆提示:仅作预览┆请购正版纸质书籍┆┆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