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采采女色_雍容-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八国王为了争夺舍利,险些发生一场恶斗。徒卢那说:“世尊在日,教我们行慈悲之事,如何在世尊涅后,为了舍利而起刀兵呢?”于是劝各方收起战阵,均分舍利。

    我抢到众人之前,恭敬作礼,乞求将舍利分与。

    “那里跑来的野种,世尊舍利何等尊贵,我等分割方定,你休生妄想!”八国王一齐道。

    “你们敢侮辱我!我的父亲是释伽族后裔,我应该分得一份舍利!”我将父母的故事,原原本本的对众宣示。

    他们轻蔑的眼神刺伤了我。我的头又剧痛起来。按着剑的手,抖个不休。

    正僵持间,阿难尊者越众而出,神色凝重,对八国王说:“世尊涅之先,曾经嘱咐我,若有一自称乌仗那国王上军者,来求取舍利,务必分与。”

    诸天发出赞声,证他所言为实。

    八国王面面相觑。他们终于同意将舍利匀出一份。

    我感激的将舍利郑重放置在七宝装饰的白象之上,对阿难尊者深深一礼,率众而行。

    一出门,我忽然发现,困扰我多年的头疾,豁然而愈。

    (十二)

    诸弟子目送上军王欢天喜地的押着白象,走了出去。

    摩诃迦叶转过身来,问我们:

    “阿难,你号称多闻第一,可知道上军王求取舍利之因果吗?”

    我惭愧的说:“不知。”

    “木连,你神通第一,可知道上军王求取舍利之因果吗?

    “不知。”

    “舍利弗,你智慧第一。可知道上军王求取舍利之因果吗?”

    “不知。”

    这时,须菩提微微一笑,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乌仗那国地处边鄙,诸国不屑与之并列。上军王有妄诞之疾,常苦头痛。他把自己当成释迦族后裔,龙女之子。其实本无逃亡的圣族之子,亦无蓝勃卢山龙池龙王之女……”

    我惊讶之极:“你是说,世尊早就知道……那为何又……”

    “世尊灭度一切众生,此等大悲悯胸怀,岂是你我所能及。”

    摩诃迦叶道:“如是,如是。上军王如愿得到舍利,若能虔诚供养,弘扬我佛法,何尝不是一件美事。”

    在场众人,都合十赞叹。(十二)

    据《大唐西域记》载,在乌仗那国的瞢揭厘城西南六七十里的大河东,有@堵波(佛塔),高六十余尺,是上军王所建。大河边上,有块大石头,形状如同一只大象。当年上军王用大白象背负舍利归来,到了这里,大象忽然倒地而死,变成石头。上军王就在它旁边建了佛塔。(十三)据后人考证,《大唐西域记》关于上军王的传说都不可信。佛经中关于佛涅及八王分取舍利的记载中,都没有提到乌仗那国,甚至上军王这个名字,也从未在佛经里出现过。上军王和龙女的故事,显然是个神话传闻,很可能是乌仗那国佛教信徒所造,并被玄奘游经该国时所闻。

    一切有为法皆悉归无常

    2003年10月



 闲文第53节 忠王世家

    忠王李秀成者,梧州藤县人也。父世高,母陆氏,生秀成及弟明成。家素寒微。幼从舅父读,粗知字义,长随父母种山帮工,计日而食。后入拜上帝会,太平天国辛开元年,义军过藤县大黎里,秀成投至,从上永安,时年二十八。

    癸好三年二月,金陵既克,东王杨秀清拔为右四军帅,守太平门外新营。八月,调为后四监军,于仪凤门外高桥把守。十月,即同翼王入皖安民,归春官丞胡以晃节制。以机警矫捷、秉直任苦,特受倚重。助守庐州,旋镇和州、太平郡,进位十八指挥,复升殿右二十二检点?乙卯五年,加地官副丞相。春,随燕王秦日纲救镇江,与清军大战于高资、汤头,解镇江之围,旋破清军江北、江南大营。丙辰六年七月,天京惊变,东、北王死之。三河告急,秀成把守桐城,保固安省,晋地官正丞相。招捻军张乐行、龚德树等来归,号百万之众,以功封合天侯。丁巳七年正月,与陈玉成部大破桐城围敌,连克舒城、六安、霍邱。四月,翼王率部出走,国中无人,夏,天王乃命合天候李秀成为副掌率,与正掌率赞天燕蒙得恩、又正掌率成天豫陈玉成共掌朝政。玉成秀成同握兵符,提调军务。

    时天王专任安、福,秀成见国乱纷纭,主暗臣昏,遂上书,请择才而用,整肃朝纲,明正陟罚,依古制而惠四方,求主礼而恤民下,宽刑罚,轻赋税;仍重用翼王,不用安、福。天王怒而革其爵。秀成仍切谏,痛陈天下之大势。廷臣同谏,乃复其职。

    十一月,镇江被围,率本部自六安州东下,救吴如孝部回撤。十二月,清钦差大臣和春复立江南大营于孝陵卫,长壕百三、四十里,连营百三十座,号“长城”,且从容困天京。戊午八年二月,东北门被围,南门亦将被围。自请出京调兵解救。诏下不准。秀成见事急,乃至朝门击鼓,乞重议。天王悟,如所请。翌日,突出东门,昼夜奔赴芜湖。时清军势大,李世贤兵屯宣城,秀成谋之,令牵制江南,自进江北,以交通天京。三月,选精兵五千,半由芜湖渡江,半由东梁越西梁,会师含山。不意清军先陷和州,遂领兵急救之,夺昭关,顺流而下,破清军军营廿馀,克复和州,乘胜取全椒、滁州、来安,以分江北大营之兵势。未几,敌援亦至,连战不利,退守来安。四月,又退归全椒。

    天京围更急,秀成欲会通京、浦,以安人心。乃由全椒下江浦大刘村,将取道桥林,进军浦口。清江北大营饮差大臣德兴阿自浦口调集马步军万馀迎战。太平军败绩,退屯汤泉。秀成及数骑回全椒,行文各镇,会谋枞阳。遂与陈玉成约南北分兵合击,玉成由潜山过舒城,取庐州,下滁州,秀成亦由全椒指滁州。时天王设五军主将,封秀成为后军主将,进爵合天义。八月,与玉成会师乌衣,大败德兴阿。次日,又败援军于小店,直下浦口。玉成攻其前,秀成袭其后,清军大乱。遂破清江北大营,斩首万级。京围既解,人心乃安。十月,又与陈玉成救皖,战于三河,全歼湘军李续宾部。

    初,李兆受投秀成,联络捻众,颇立功勋,而扰民滋事,中心不安,遂叛。且以书劝秀成降,为天王截获。是时,秀成镇浦口,天王尽封船只,不准李部一人过江者数十日。秀成窘,然不为所动,回书斥李。天王乃帛书“万古忠义”赐之,封忠王。此九年冬之事也。

    和春经营江南大营,深壕广寨。天京贮粮无多,浦口又困。秀成回京力奏,天王始允其调兵以救。去浦口始三四日,城外营盘八座,卡十馀座,悉为湘军攻破,九洲要塞又陷,天京势危。秀成以敌兵雄寨坚,对决必不胜,而湘军军饷出苏、杭、赣、闽间,若奇袭杭州,撼动苏浙,彼必分兵往救。可乘其势单,回军急击。庚申十年正月,自芜湖发兵七千,从安吉小径昼夜赴杭。二月,亲领前军千二百五十人破杭州外城。和春接警,即命骁将张玉良领江南大营精兵,兼程往救。秀成见其入彀,乃新造旗帜,遍插城头,以作疑兵。张玉良惑之,复恋杭城金帛,不肯发,秀成已暗扑建平,合众急攻江南大营。清副帅张国梁不能御,三月,荡之。天京围解。遂一鼓而下常苏。和春走死,国梁丧生。东南大局,为之一新。

    苏州既克,四境不宁,秀成乃躬自安民。乡民操戈逐之,随从尽皆失色。秀成蔼然,循为解说,民皆悦服。三日各乡安堵,七日吴县、长洲清宁。由迩及远,不战自抚。乃建苏福省,苏州遂为首府。苏南田赋本重,捐税繁多,民不聊生。秀成奏减之。又重工商,重建阊、胥,复减各卡关税,船来日多,交易日盛。故秀成居姑苏,苏南富盛如故。

    六月,洋枪队陷松江,犯青浦。秀成往救,大败之,华尔狼狈。获洋枪二千,大炮十余门,前膛洋铁炮百门,船数百。七月,再克松江。攻沪,扫荡九里桥。忽风雷震动,暴雨如注,人马皆不得站立,且内应无功,遂止。冬,天王命秀成为南路统帅,与英王、侍王等分兵进武昌,以解安庆围。十月,右军主将刘官芳破羊机岭而入,占黟县,去祁门曾国藩老营仅六十里。曾大骇,至立遗嘱。以敌情不明,未攻祁门,仍从羊机岭退出,入浙江。曾大侥幸。



 闲文第54节 尔膺重任

    辛酉十一年自正月至四月,由玉山深入赣境,叠克吉安、瑞州等城,进至湖北武昌县。五月,北路英王等西进乏力,复受英人之绐,侍王、刘官芳等各部亦挫,清湖北巡抚胡林翼发兵阻之,军饷复被夺。乃退守赣中,接应李世贤军。八月,回师铅山河口,翼王部将童容海、吉庆元等以军二十万自桂来投。乃令李世贤取浙东,自领大军南下,十一月,克复杭州。先是,苏南多降卒,多团练,多枪船匪帮,秀成概抚之。时永昌徐氏联络熊、李等,预谋叛乱,而苏州守将陈坤书以扰民惧祸,逃往常州,天王思分忠王兵势,乃封陈坤书护王,众建诸侯,以少其力。此滥封之渐也。

    天王又命秀成取上海。秀成照会外夷,令毋助清为虐。是时,北京条约连署,外夷齐助清军。壬戌十二年三月,连陷嘉定、青浦,进犯太仓。自松江至上海,连营百余座,皆有其军把守。四月,秀成大破洋兵清兵于太仓,踏敌营三十余,获洋枪洋炮不计其数。追亡逐北,斩法将卜罗德于奉贤南桥,困嘉定,败援军,下青浦,生擒常胜军副统领法尔思德,百余营寨,一时破散。常胜军瑟缩松江城内。是时洋人望帜披靡,军威大盛,上海破在旦夕。

    时曾国荃犯天京,数十日内,自安庆陷芜湖、巢县、无为、运漕、和州、东、西梁山、太平关,抵秦淮河,驻雨花台。天王一日内颁诏者三,令秀成即刻撤兵回援。秀成以湘军新到,不欲撄其锋,拟自苏浙解粮,源源济京,依托坚城,缓缓图之,俟其气竭,乃一举歼之。天王大怒,再诏严责:“三诏追救京城,何不启队?尔意欲何为?尔膺重任,知朕法度否?若不遵诏,国法难容!令莫仕暌专催起马,启奏朕知!”秀成无如何也。六月,召补王、堵王、襄王、首王、来王、奉王等计议,会于建平,欲集侍王、护王等十三王,合力救天京。初,天王颇疑外臣,欲强枝弱本,拔秀成、玉成部多人为王,以分其权。秀成令不能行。乃颁《会议辑略》饬众曰:“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须联万心而作一心。”遂交割苏、浙之权,送老母家眷回天京为质,抒天王之疑忌。复张榜安民,并剿灭枪船水匪,以靖后方。乃于八月,分兵二路,一由秣陵关,一由板桥善桥。九月,围雨花台。曾国藩为之心烂胆碎。然湘军有水师,弹药补给易,得久持。太平军须陆运,十月,天渐寒而冬衣不至,天京又无粮,强攻四十日,功败垂成。

    天王乃欲进北攻南,以解天京围,强令秀成弃南岸之敌而渡江攻北。秀成不能争。时常熟已叛,湘军临城,不得已,留一部牵制清军,自率大军,于十三年二月渡浦口。至六安州,皖北兵灾不已,青黄不接,无粮可购,军中既乏粮,以草果腹,死者相继。仓促南返。适逢江水暴涨,清军以船炮截击,太平军死亡枕籍,九洲要塞,以此丧失。此一役,秀成折兵数万,精锐丧半。天国失九洲及江北,湘军乘虚又克雨花台,天京围困渐成。

    既归,众怨沸腾,天王不得已,加真忠军师,留守天京。先是,秀成北征,清李鸿章淮军合戈登洋枪队,自上海连陷太仓、昆山、吴江,犯苏州。左宗棠湘军合法人常捷军,自赣取金华、绍兴,围富阳,迫杭州。苏、杭各将日日飞文前来。秀成屡奏,请救苏、杭,皆不准。爰至八月初,复以老母为质,始得出京。苏州水道纵横,旱道虽畏洋炮,尚足抗衡;水师木船,难敌洋船铁艘,以是败绩。秀成亲出阊门,屯扎马塘桥,取犄角势,暂保苏州。欲回天京,面陈迁都之策,正计议间,郜永宽、汪安钧等畔杀苏州守将慕王谭绍光。初,秀成先察之,曰:“今主上蒙尘,我亦不能留尔等。若有他心,我乃国中有名之将,何人敢包我投乎!”郜等咸曰:“王且宽心,我等万不负义。自幼蒙带至今,敢有他心!若有他心,不与王共此数年苦。”秀成以相从多年,不忍诛之,遂养此变。

    十一月,苏州既失,秀成在马塘桥,闻之即上常州;无锡又失,乃暂扎丹阳。李世贤兵屯溧阳,劝其往,别作他谋,秀成不从,轻骑连夜回京。次日,上殿启奏,分剖大势,力主让城别走。天王震怒,严责之,犹跪而苦谏:“曾九得雨花台,绝南门之道;得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