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73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菊耦担忧的看着李鸿章,“局面如此复杂,父亲您是快七十的老人了,我只怕您的身子吃不消。”

“不打紧。”李鸿章精神抖擞,红光满面,一点都看不出来快七十岁的模样,“我这个人,说起来,权欲熏心,实在是俗到极点,这差事若不是疑难复杂,千丝万缕,我倒是没什么心思去干,只有这样的难事儿,我干起来,才觉得有意思,才觉得斗志昂扬。”他就在这交谈之中确定了好接下去的走向,他叼着烟斗说道,“对付日本人,软了不行,硬了不行,不阴不阳,不急不慢的对付,这才有的玩,袁世凯又要去朝鲜,他可以做得好,不过我也不能就看着袁世凯自己在那里孤军奋战,李三!”他吩咐自己的亲随,“先拍电报去朝鲜,问一问朝鲜国王到底是怎么回事,皇太后上次说过要让朝鲜世子进京,他们到底要怎么样,准备违抗太后的圣旨吗?若是没有合适的护卫,就让咱们的驻军护送过来就是了。”

慈禧太后特别命理藩院下达严令,命朝鲜世子必须入京学习之后,闵妃终于被迫不得不面对自己最疼爱的孩子要承担作为一个类似人质的身份前往清国,当然这个过程尽量要拖得更久一些,目前正在说希望春天海上信风结束之后再行入京朝见之事,“信风有什么大不了的,朝鲜的世子若是这点信风都怕,将来怎么当国王?”李鸿章不以为然的摇摇头,“不过这也是推托之词,咱们和朝鲜,我如果不是老糊涂,还是知道有陆路接壤的,接下去绝不能让朝鲜国王和这位闵妃有任何投降日本人的可能,朝鲜国王的变数,若是变大了,朝鲜的事情就难收场。”这样是绝无可能达到李鸿章所追求的稳定,“这个王世子,就算是押也要押到京师来!”

“若是押了过来,怎么让人家心服口服呢?”菊耦笑道,“到时候反而把朝鲜人推到日本哪儿去了。”

“倒是不要他们心服口服的,只要把人送过来,有这样的人在手里,国王和闵妃,想必也知道这个世子的前途是咱们大清说了算的,闵妃在朝鲜搞后宫干政的那一套。”菊耦突然咳嗽了一声,李鸿章哑然失笑,“她治国理政不成,搞阴谋诡计那一套是最厉害的,她不笨,知道如何取舍,朝廷的意思定下来,在东亚这里,没人能够反抗,且不要说朝廷的意思如何,就是我北洋大臣的钧旨,她也必须垂首听命。”

李鸿章摇了摇手指头,“这事儿就交给袁世凯办就是,他知道怎么和朝鲜人打交道。”

这样的一番长谈,就已经差不多是到了入夜的时候,说完了正事儿,李鸿章这时候才关心起了女儿起来,他看到了菊耦手里一直拿着一本书,“这些日子倒是时常见你捧着这本书?怎么最近又出了什么新鲜的书吗?若是好文,倒是可以给为父瞧一瞧。”

李菊耦把手里的书按了按,笑道,“这倒不是新鲜出版的,是几十年前英国的一位女作家写的小说,今年才到了咱们中国出版的,唤作《简爱》,讲的是一个小姑娘的故事,京中女学的学生们人手一本,前些日子我去玩,也借了一本来。”她轻描淡写地说道,“父亲想必是不会喜欢看这些故事的。”

既然是小姑娘的故事,想必也没什么可看的,李鸿章点了点头,菊耦起身,将手里的书珍而重之的让丫环拿回房间去放好,又命下人把晚饭拿上来,李鸿章吃饭素来是以食不厌精著称的,他是安徽人,喜欢吃的是徽菜,安徽会馆还怕少了安徽的厨子?徽菜的特点是烹调方法上擅长烧、炖、蒸,而爆、炒菜少,重油、重色,重火功。今日上的是刀板香、腌鲜臭鳜鱼、虎皮毛豆腐、问政笋、火腿炖甲鱼、清蒸石鸡几道菜最是地道不过,李鸿章兴致勃勃,吃了几口,又喝了甲鱼汤,用了晚饭后,他不免感叹,“整日在山东吃鲁菜都吃腻了,鲁菜味道不错,可到底不是家乡的味道,没想到在北京这里,还能吃到如此正宗的徽菜,实在是难得。”

李菊耦是不吃石鸡和甲鱼的,别的菜倒是一一都试了,听到父亲如此感慨,不免笑道,“根在徽州,口味也在家乡。父亲您是喜欢徽菜,女儿从小在上海杭州长大,倒是更喜欢那边甜鲜的口味呢。”

李鸿章摇头无奈地笑道,“这也是宦游之乐了,我记得是徽州的味道,你倒是更记得住上海杭州的味道。”

“不过咱们父女两人,一样喜欢的是这个。”李三捧了一壶茶上来,“祁红特绝群芳最,清誉高香不二门。这上等的祁红,可是咱们都喜欢的!”

李菊耦接过了李三手里的茶壶,倒了一杯祁门红茶给李鸿章,茶汤红亮,茶香馥郁,李鸿章点点头,“就算是英国女王最喜欢的就是祁门红茶,可这茶汤,她也喝不到,这是咱们的福气。”他拿起茶盏正准备品尝的时候,管家来报,“张老爷到了。”

“幼樵来了?”李鸿章停住了茶盏,“怎么这么晚才来?我可是等着他好一会了。”

“这会子才吃了饭,怎么他就来了,可见没什么礼貌。”李菊耦的兴致似乎被不速之客给打扰了,显然有些不高兴。

“怎么会呢,今个咱们父女谈话谈多了,吃饭吃的晚,这会子刚刚好,可见这张幼樵是有口福的,咱们爷俩都想喝的祁红,他也能分润到咯。”

李菊耦的脸色冷了下来,她朝着李鸿章微微一福,“女儿觉得有些累,还是先回房休息了。”

李鸿章点点头,“你若是累了回去歇息就是,幼樵不是外人,原本应该见一见才好。”

“这位张世兄听说这些日子忙得很。”李菊耦不是那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不知时事的无知少女,多少知道一些外面的事情,“女儿倒是也不去浪费他的时间了。”

李鸿章不知道菊耦说的是什么,菊耦也没有多谈,只是翩然绕过垂花门,离开了这里,她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从桌子上拿起了那本英国传过来的小说,上面用花体英文写着标题,标题的下面写着中文的楷书,打开一看,里面密密麻麻都是汉字,李菊耦抚了抚这本书,好像是自己个最喜爱的珠宝一般,突然之间她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凄苦和不情愿的郁闷之色,“哎。”菊耦叹了一口气,意态萧索,“这位简爱的女孩子,以前过的是苦日子,可后来呢,人家到底是幸福极了,而我这个东方的小姐,锦衣玉食,现在比那简爱不知道好上多少倍,却不知道未来会是如何呢。”

张佩伦到了花厅,见到李鸿章就准备大礼参拜,被李鸿章拦住了,“幼樵啊,咱们何必搞这一套,是多少年的交情了?请坐,请坐!”

“大人您是宽仁,学生却是不敢放肆。”张佩伦还是跪下了磕了头,起身对着李鸿章潇洒地笑道,“这些日子知道大人您得升隶督,之前知道您大约忙的很,我已经很是失礼没有前来道贺,今个过来,恭贺之礼还是要的。”

李鸿章笑眯眯的点点头,“如此我倒是要受了你的礼了。”他伸手朝着边上一让,“请坐,今个你的口福不错,刚好泡了一壶极好的祁红来,你算是赶上了。”

“是,如此就叨扰了。”张佩伦坐了下来,又偏过头对着李鸿章说道,“老大人,晚间用茶,怕是会扰乱睡眠,您还是少在晚间喝茶的好。”

“不碍事,年纪大了,原本就是睡的时候不多,喝点茶也没什么大影响,何况喝茶喝习惯了。”李鸿章笑道,“不碍事,倒是你们年轻人,喝上一点,怕是晚上就睡不着了吧?”

张佩伦微微一笑,“倒也无妨。”

“听说你最近忙的很。”李三上来倒了茶,李鸿章喝了一口,“好茶。”他赞了一句,“不知道在忙些什么呢?”

“无非就是部里头的差事。”张佩伦说道,“兵部这些日子倒不算很忙。”

“下了班后呢?”李鸿章又问了一句,“都干些什么事儿?听说忙的很啊。”

李鸿章又问了一句,张佩伦明白了,他有些惶恐的站了起来,“倒也没什么别的,寻常偶尔和同僚一起,找一些清净别致的地方喝酒。”

李鸿章也是翰林出身,岂不会不知道这些“清净别致”的地方,是什么地方,若没有别的心思,这会子倒是要赞扬一句名士风流,可听到这样的话,这个时候李鸿章倒是有些不悦了,他微微冷哼了一声,“现如今朝廷许多事儿管的严,你也要注意着些,不要为了这些小事儿惹上什么麻烦,哪些地方要少去一些。”

“是。”张佩伦连忙说道。

“你的妻子过世有几年了。”李鸿章说道,“什么时候我帮着你张罗着再找一个,却不知道你喜欢什么样儿的?说起来,你这样的才子,应该不至于没有续弦的。”李鸿章倒是真心欣赏张佩伦,觉得他学识极佳,文章道理诗词歌赋样样来得,当然当年他在南洋大臣的任上没什么建树,那也是因为左宗棠的打压罢了,单凭他上的那几条痛陈越南重要性的折子,就已经足够证明他的才学了,所以后来张佩伦在李鸿章的帮助下,分润了一些功劳,借此回到了京中,在兵部里头担任差事,但是不知道为何,这些年官运一直不通,兵部的职位坐了六年都还没有变化。

李鸿章这会子和乡间的媒婆子没什么区别,想帮着张佩伦介绍婚事了,张佩伦连忙说道,“旧年拙荆过世,我倒是歇了续弦的想法,只是好好当差罢了,多谢老大人厚爱,只是学生。”他不知道想起了谁,“如今倒是还没有这个念头。”

“那倒也无妨,可以慢慢的寻着。”李鸿章笑道,“不急在一时。”

于是又谈起了一些官场上的事儿,李鸿章想了想,“我在直隶,财计上的事儿,有杏荪去主抓,政务和军务上的事儿,倒是还缺一个得力的助手,天津巡抚指望不上,不会来当我的属官,我这么私下想着,你在兵部也许久了,可以要动一动,你若是乐意去,那么我就上折子,要你这个人,皇太后是不会不准的。”

这是一个很大的诱惑,对于任何一个官场上有眼力见的人来说,李鸿章这个国朝最当红的总督,地方上的实权派,更是慈禧太后最亲密重用的大臣,他亲自看中的人,绝对是将来必然会飞黄腾达,别的不说,起码一个巡抚侍郎的前程是一定的,将来发展的好,登堂入阁,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儿。

张佩伦听到了这个事儿,不免脸涨得通红,刷的又站了起来,“佩伦何德何能,居然能得老大人如此青睐,实在是三生有幸,感激涕零,实在不知如何报答老大人的大恩大德!”

张佩纶在参加科举的时候,李鸿章是他的主考,在考试之后,张佩纶前往李鸿章的住宅拜见老师,李鸿章对他的才华非常的满意,加上张佩纶之父张印塘早在镇压太平天国时,就已官居安徽按察使,与李鸿章有着生死之交,这是李对张佩纶青眼有加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

李鸿章微微一笑,“无需如此,你的才干我是知道的,只是欠缺一个极好的机会,北洋海阔洋深,最合适你大展拳脚的了!”

第869章 连锁反应(三)

张佩伦自是感恩不已,又再三拜谢,李鸿章摇摇头,“无需如此,快请坐下。”他对着张佩伦笑道,“我这里头倒也还不急,总要我自己个先去了,接了大印,看了看直隶的情况如何,再上折子请旨把你调过来,故此先问了你的意思。”

“现如今倒是有一件难为的事儿要你去办。”李鸿章说道,“既然是答应了来直隶帮忙,使唤你幼樵,自然是理所当然的。”

“老大人若是有吩咐,学生没有不从的。”张佩伦只觉得这时候踌躇满志,“请老大人示下。”

“这件事儿,原本还是机密,不过既然要你帮忙,自然要和你说,你在兵部当差,接下去朝鲜的军械,我会请兵部多拨付一部分,兵部里头的阎王或者是小鬼,我就是一概不管了,都交付幼樵你去应对。”

“是。”这事儿不算很难,但也不容易,拨付各省的军械每年都有定数,若非紧急情况是不会增派的,朝鲜是局势有些烦乱,但还不至于要突然增派,李鸿章显然不愿意直接去麻烦哪一位昔日的袍泽,如今的大司马荣禄,只是让张佩伦出来,张佩伦到底是在兵部里头当差的,由他来处理此事,倒也方面,但是难就难在,就单单李鸿章如此说,张佩伦实在是想不到为何要多增军械,“只是朝鲜的局势,学生以为,还是稳健的,日本人到底不敢对中国如何,现如今在朝鲜嚣张,也不过是主官当差不利,学生看邸报,之前在朝鲜平定内乱的袁世凯又起复后重新前往汉城——老大人的淮军老部下的确是十分能干,有他在汉城,必然可以遏制住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何况老大人主管北洋水师,北洋水巨舟连海,吨位乃是亚洲之首,世界第四,有这样的重器在北洋坐镇,日本人翻不出什么大浪花来。”

“幼樵你却是有所不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