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7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情况和现在不同,慈禧太后提出了这个可能,群臣倒都是不以为然。

“日本弹丸小国,那里敢捋天朝虎须?”礼亲王摇头说道,“咱们大清国如此万万亿人丁,日本才有多少人,他们在朝鲜闹事,无非只是觉得朝鲜和咱们亲近一些,和他们生疏,在朝鲜没有收成罢了,只要是他们拿了一些甜头去,想必就会消停的。”

额勒和布也这样的想法,“若是他们想要朝鲜的土地,这大约是有可能的,毕竟日本国小,北边有俄罗斯,南边有咱们,他是没有地方可去的,唯一的出路就是在朝鲜,在朝鲜生事不奇怪,不过他们想必是没有胆子和大清对着干的,奴才瞧了瞧袁世凯的履历,他在朝鲜杀了好些浪人和朝鲜本地的乱党,日后继续这么处理,应该也就是无妨。”

别的人倒也没什么反对意见,如果不是慈禧太后要过问朝鲜驻军的人选,朝中大佬根本不会去关心朝鲜,这个人选最好的就让直隶总督自己定夺就是了,还摆到军机处来浪费时间,当然不会继续过问,虽然有些人对着额勒和布的论调不以为然,觉得好像有些太轻描淡写了,但也不值得自己再去反驳什么,只有额勒和布继续说下去,“日本的驻军多起来,如果咱们的人少了,只怕日本人的气焰又要涨起来,奴才的意思,还是要多派一些人去为好。”

太后扫视了群臣一眼,“那这个事儿就让李鸿章头疼去吧,他新官上任,爱派多少人就派多少人去,日本人的确是要好好教训教训了,柏林回报,他们既然也派人去那里搅合非洲的事儿了,他们的力气不大,胆子倒是不小,还掺合起国际上的事儿了。”她把双手叠在一起,放在膝盖上的海山立祥云纹上,“别人若是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咱们这么不顾及礼数,把日本人放出去闹腾呢,好好敲打敲打,哼。”太后的眼神发散,“不然谁都以为咱们和气的紧呢。”

“嗻。”

这个敲打其实已经开始了,九千吨的军舰不日就要北上前往长崎刷油漆,除此之外,朝鲜这里也不会让日本人再继续闹事,按照太后的性格,柏林那里,如果能够让日本人舒坦,那也不是她的为人处世风格了。

不一会养心殿的议事就散场了,军机大臣们回到了隆宗门外的两层五间楼房内继续处理公务,第一个需要公布出去就是李鸿章载凌等人的任命,圣旨已经写好,等着送到养心殿用印就可以明发天下,军机章京和苏拉们鸽子一样飞进来飞出去,还没等到圣旨写好,几个任命的消息就已经传出了宫,差不多朝中的大佬们都知道了消息,那就是李鸿章正式成为疆臣之首,直隶总督,心愿得尝。

恭贺的人已经络绎不绝到了安徽会馆,只是李鸿章之前受了皇太后的敲打,十分的低调,把之前的得意张扬都收了起来,现在圣旨未下,一切事情都未有定论,若是在这个要紧的时候大喇喇的要接受欢迎恭贺的人,若是惹怒了皇太后,任职的事情徒增变数,这就是难看了,所以一概杜门谢客,载凌等总督尚书等人都有恭贺之人,但除此之外,混在这里面的一个小消息,军机处任命袁世凯为驻朝鲜防备军管带兼任朝鲜通商大臣的命令无声无息的淹没在这么多的命令之中。

安徽会馆内,一个深幽安静的跨院里头,新鲜出炉的直隶总督三口通商大臣北洋大臣李鸿章这时候偷得浮生半日闲,正躲在房中练字,女儿李菊耦在边上磨墨,这个时候夙愿得尝,他整个人真是神采飞扬,下笔也是有如神助,临摹书圣的“快雪时晴帖”,字字如龙,意态飞扬,最后的一句“山阴张侯启”里面的那个“启”字是端正从容,又有飞腾得意的韵味在里头,“势巧形密,意疏字缓,用墨清和爽朗,浓淡适宜。”菊耦瞧了瞧赞扬说道,“父亲这些日子的字就属今个,最通达不过。”

“只是。”菊耦的眼珠子乌溜溜的一转,“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写的是自己个儿在大雪初晴时的愉快心情及对亲朋的问候,父亲您的字里头,却有一种寒冬过后春风初展的味道,这和王羲之的原意,可是不尽然相同啊。”

李鸿章哈哈一笑,“古人的心境,咱们现在的人是很难体会到了,你爹爹写这个,取其愉快之情就已经足够。”

第855章 不请自来(一)

“古人之意你爹爹又如何尽数知晓?自然是直抒胸臆罢了,这快雪时晴帖是写大雪初晴,女儿你说的不错,我如今是心愿得尝,比左将军的大雪初晴来的更为痛快了。”李鸿章笑眯眯的点头,他对着李菊耦笑道,“还是女儿你的想法说的对,一下子说中了太后的心事,我这番作为,自然是顺了太后的意思了。”

“父亲您是顺了如今太后的意思,只怕将来的烦恼还有许多呢。”李菊耦笑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父亲您的近忧是免了,将来的远虑呢?”

“这近忧远虑是不会一起子来的。”李鸿章显然这会子心情极好,也不在乎这些远处的烦心事,“说到这里,我倒是要学一学左季高,他那样豁达,只顾及眼前,无暇去惜声,也不会顾忌子孙如何,倒是坦坦荡荡,没人去指摘他什么,如今先把眼前的事儿办好了,将来的事儿,如何,还是两说呢。”

父女两个人打着哑谜,也没明说这个远虑是什么,李菊耦不是不识趣的人,见到父亲如此高兴,也就不说那些扫兴的事儿了,转而说起了其他的事儿,“皇太后现在抓紧着把这些要紧的位置都一一放好人,军机大臣、总督、尚书侍郎,这么一大群,将来就算皇上亲政了,一时半会也不好动吧?我前头还以为,太后会把这些位置留着给皇上自己个安排呢。”

“一来是时间也不够,这么多的空位置,是不能停着这么久的,二来么,太后总是要先把自己的人安排了,这才好安心归政嘛。”李鸿章拿着笔笑道,“这是一定之理了。”

“第三个也要酬功对不对?”李菊耦笑道。

“女儿啊,人家是看破不说破,你倒是好,看破还要说破。”李鸿章拿着沾满墨汁的笔尖半空之中点了点菊耦,“你把话这么都说尽了,还叫老父说什么呢?”

菊耦吐了吐舌头,调皮一笑,“既然父亲已经写好了,那就快些题字吧,今天是父亲高升的好日子,女儿把这字儿好好存着,日后作为一个纪念也好。”

李鸿章点点头,他对着边上一直伺候着不说话的长随李三说道,“除了老夫我的任命之外,还有谁的?”

“载凌任山河总督,接老爷您的位置,朝中的尚书侍郎动了动。”他大概了说了说,李鸿章正在下笔题“庐州”二字,“军机处重新任命袁世凯为驻朝鲜防备军管带兼任朝鲜通商大臣。”

这个时候李鸿章正在写自己的别号,“仪叟”最后那一个“又”字的最后一捺,听到这个消失,拿着的狼毫忍不住就微微一动,捺拖得长长的,而且还抖动了一下,有些奇形怪状,这么一副意态笔墨俱佳临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硬生生白璧微瑕,留了一个小瑕疵出来了。

李鸿章提起笔,惊讶的转过头,“什么?”他显然十分失态了,这个时候的失态,李菊耦许多年都未曾见过,他就这么拿着狼毫湖笔凝在宣纸上,笔尖的墨汁慢慢的凝聚成墨水珠,马上就要滴到了宣纸上,李菊耦连忙把青玉镇纸拿开,把李鸿章的墨宝拿了起来,李鸿章放下了笔,“袁世凯官复原职了?是军机处的命令?”

“是,兵部的意见,军机处批准了。”

李鸿章皱眉,他背着手,仰面苦思,长时间的不发一言,李菊耦才知道李鸿章对这个不知名的袁世凯是如此的重视,“父亲,女儿是不是做错了什么?”她心里有些惴惴不安,“您如此看中袁世凯,此人必然有其特殊的地方。”

她有些担心之前那样对待袁世凯似乎有些坏了父亲的大事,李鸿章花白的眉毛挑了挑,摆摆手,“算不得什么,只是我之前故意冷落了他一下,你又多送了两百两银子,只怕是让他去找了别人,只是我现在在想着。”李鸿章转身,坐在了沙发上,他的起居室倒是和寻常人不同,用的大部分是西洋的家具,“他到底是寻了谁的路子?我原本想着等着我先上任了,再让他官复原职的,如今,嗨!”

李鸿章的话语里透着一股可惜之意,袁世凯如此这么快的官复原职,必然是在别人那里寻了门路,这样的话,自己想要雪中送炭的让袁世凯十分感激的机会,现在就被别人捷足先登了,李鸿章十分清楚,自己担任这个北洋大臣,最要迅速面对的军事上的事情,就是要面对日本人在朝鲜的咄咄逼人,这个事情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十分的棘手,而且很浪费时间,他必须要找到一个能人,一个了解朝鲜局势,也清楚日本人行事风格的能人,在朝鲜看住日本人,让日本人捣蛋惹是生非都没有关系,只不要走了大褶子就是,他不能在朝鲜放太多的精力,袁世凯这个人其实是李鸿章看中的,只是如今,李鸿章摇摇头,“罢了,他既然有自己的路子,我也为他高兴,他说起来到底是淮军子弟,没帮上什么忙,日后再送他一个好前程就是了。”

“此时父亲为何不请他过来?”李菊耦倒是对袁世凯这时候起了一些好奇心,自己的父亲是最心高气傲的那一种人杰,素日里头能被他看中的人物,没有多少个,一个袁世凯还是小小官职居然就被李鸿章如此看中,想必必然有其独到之处,“今日父亲升任直隶总督,寻常人等都不见,若是请他来见,必然他也是十分感激的,多少能弥补女儿之前的怠慢之意。”

李鸿章想了想,摇了摇头,这时候他点起了烟斗,烟雾把他的表情掩盖了起来,“我估计他这时候也不会来,新得了官职,若是就来老夫这里,必然也不是不妥当的,其他帮他官复原职的人,心里定然不舒坦,他是聪明人,不会来的。我也不用他来,他上任之前,必然要去保定候着我,拜了我这个上官才是。”

保定是直隶总督的行辕所在,当然这是规定的住所,现如今大部分的直隶总督都喜欢呆在天津,那里繁华安逸并且离着海近,“既然在保定要见面,也无需在这个地方大家伙众目睽睽之下搞这些东西了,袁世凯是个聪明人,只要我能给他实在的东西,他就不会不听我的话。”李鸿章十分自信,他有这样的自信,也有这样的霸气。

“只可惜了这一副字儿。”

听到菊耦的惜叹,李鸿章微微一笑,“人世间的事儿,就没有如此完美的,就比如这快雪时晴贴,我临摹的也不过是摹本的摹本,正版儿存在三希堂内,寻常人那里得见,但是我有这样的摹本可以临摹就已经足够,再者,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这字帖。”他拿着烟斗点了点菊耦手里的字帖,“有一点点的不如意,倒是反而显得更真实了,好好放起来,日后我翻出来的时候,必然是记得这一日的。”

这里的事儿了了,李鸿章是有决断的人,定下来的事儿就不再犹豫不决,他吩咐李三,“贺礼准备妥当,几位新上任的大员们那里都要好好送一送,菊耦帮着写拜帖,孙莱山这样的鼎力帮我,我也不能委屈了他,寻常的孝敬之外,他将来若是有什么派遣,我自然是没有不准的道理。”

菊耦笑道,“您谢了这么多人,怎么不谢一谢那一位老佛爷大菩萨?”

“自然是要的,你父亲我,就等着太后叫起陛见了,这里头的事儿,倒是要参详参详,女儿你也别躲懒。”李鸿章笑道,“杏荪不在这里,我只能是拿着菊耦你当军师用了。”

“父亲您想了北洋这么多年,还不知道如何奏对?只是拿着女儿取笑罢了。”菊耦收起了那副字儿,转过头笑道,“女儿这就姑且说一说,您就听着,查漏补缺吧。”

“直隶的事儿,洋务、水师、朝鲜三样,是您最需要做的事儿。”

“洋务水师,是为父自然最关心的事儿。”李鸿章笑道,“只是不过朝鲜这个小地方,算什么?朝鲜怎么这么紧要呢?女儿倒是要和我说一说。”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朝鲜的事儿若是只局限于朝鲜,那自然算不得什么,让他们自生自灭就是了,可他们离着京畿近的很呢,朝鲜不太平,直隶这里就会受影响,这和昔日越南对于两广,都是唇齿相依的道理是一样的。”

“日本人在那里那么闹,不就是想要朝鲜吗?”菊耦笑道,“不然他们吃饱了撑着?”

槐花里的这一处日本艺妓之所,今天是破天荒的热闹,外头人头攒动,说是人头攒动,倒是也不太妥当,外面的巷子密密麻麻的布满了马车和驴车,马车夫们在照顾着牲口一边还窃窃私语,“这里头到底是什么来头?难不成是九天玄女下凡了?这么多大人巴巴的跑过来见西洋景不成?”

“只怕是和九天玄女差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