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49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爱德华不可思议的看着巴扎利,在他的脸上发现了这不是一个玩笑故事,“我们英国人对于外国的态度太过傲慢了。”爱德华郁闷恼火地说道,“我们总有一天会为此付出代价的。”

巴扎利有些不以为然,只好扯开话题,“中国人趁着亚历山大二世去世的时候在北部疆土进行扩张,俄罗斯人居然也忍了下来,而且现在为了中国人,居然出动舰队,我和枢密院大臣商议了一番。”巴扎利看着雅各布,雅各布点点头,“认为肯定还是和克什米尔有关系。”

“什么关系?”爱德华喝道,“在大英帝国这样的重压之下,中国人还想分克什米尔给俄罗斯吗?”

“我们并没有对克什米尔提出正式的领土要求。”巴扎利说道,“我们一直的要求只是在苏伊士运河股份和恒河流域上,所以中国人当然可以在这件事一定程度上满足俄罗斯人。”

“那么德国呢?”爱德华说道,“为什么他们会帮助中国人?”

前些日子的芳草丛,这一天慈禧太后正在召见乔纳斯,听到了乔纳斯拒绝的话语,慈禧太后也不生气,笑眯眯地说道,“我们一直认为中德之间能够成为很好的伙伴,虽然七千吨的铁甲舰停在了苏伊士运河之中没有见过真容,我也是有听取了汇报的,所以我相信贵国的军事实力,并对贵国提前把水师官兵领上军舰训练十分感谢,所以。”慈禧太后拿出了那本册子,“我们愿意再购买一些东西。”

乔纳斯接过了册子,才一看,就刷的站了起来,“陛下,请问您上面写的这个是真的吗?”

“君无戏言。”慈禧太后笑道,“自然是真的。”

“贵国要一次性再订购三只铁甲舰?”

“是的。”慈禧太后点点头。

“都是七千吨的吗?”

“当然,我们这么大的海域,需要这些巨无霸的铁甲舰来守护。”慈禧太后笑道,“之前我们订购了一只,从船上官兵反映的情况来看,十分满意,所以我们就想一次性订购三只七千吨的铁甲舰,拨给水师使用。”

“我们希望这三只七千吨的铁甲舰能够马上进行建造,相关的合同条约你和总理衙门去谈就可以。”慈禧太后笑道,“英国人的贸易壁垒造成了贵国的大生意,我相信贵国应该会感谢英国人才是。”

“我们应该感谢的是您,陛下。”乔纳斯站直了身子朝着慈禧太后鞠躬,“我相信您知道德国国内的情况,工人的失业率是我们最担心的问题,不过经过仔细的计算,我都能够猜测到失业率能够下降好几个点。”

“那么,还等什么,快点签合同吧!”慈禧太后笑道。

“贵国的意思我明白了。”乔纳斯果断地说道,“一定会把这个好消息传到国内去,而且就会苏伊士运河内发生的事情进行抗议。”

“这件事情我相信贵国会处理好的。”慈禧太后得到了满意的答案,言笑晏晏地说道,“其实这件事情,也是为了贵国的形象,如果将来有其他国家订购贵国的军舰,而又被拦了下来,世人一定会以为,贵国的军事实力和政治影响力太差了,这种事情还是要快些解决才好,不然,我相信,贵国在欧洲大陆的话语权会被英国人削弱的。”

难道英国人不存在了敲打日益强盛德国的想法?这可不一定,英国人所强调的大陆均势,光荣独立的政策,归根到底,就是为了防止欧洲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如果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势必会影响到英国在欧洲的话语权,从围剿拿破仑,再到提防俄罗斯所以对着中国人蚕食北海之地视而不见,再对德国的几次敲打,扶持因为普法战争而衰弱的法国,再和俄罗斯在巴尔干上的争夺,这都是英国人国策的表现。

任何一个新兴的民族和国家最不能容许的就是国家的尊严受到挑战和轻蔑。

“我并不是挑拨离间,大使先生,当然我们并不会要求贵国在欧洲大陆上和英国人发生冲突,这不符合贵国的根本利益,但是在海外,我个人建议,还是要有自己的主见才好,不然没有自己的原则,很容易变成别人的附庸,当然,如果对于欧洲的小国来说,附庸大国是一件获益的事情,但是对于贵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成为二等国家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那太后对于中国的定位是什么?”乔纳斯临走之前问了一句,“肯定是不愿意当二等国家吧。”

“是。”慈禧太后坦然回答了这个问题,“但是我们毫无疑问,现在绝对还是二等国家。”

“我相信贵国一定会成为头等国家的。”乔纳斯由衷的赞美,“因为贵国有您这样的领袖。”

远离国家本土和远离本国军事投射范围之外的纠纷和冲突导致国家利益受损,那么只能是通过外交手段和利益交换,来争取自己利益的最大化,来到中国之前,乔纳斯还觉得远东的中国够古老够有钱,但是绝对不够具备国际视野,但是在这里接触了总理衙门和慈禧太后之后,发现中国人处理国际事务,绝非英法两国以前形容的那样腐朽不堪。

中国人拿了一个十分可靠的消息,和三艘七千吨的铁甲舰来让德国人出面交涉,对德国来说,这绝对是一举两得的买卖。

彰显了自己的主权,对英国人侵犯自身权益的不满进行抗声,军舰的合同能够让德国北部的所有制船厂不用裁员,而且还能进行增加招工来解决就业,中国人需要在三年之前支付三艘,这样的巨大动力能够投入到德国的建设之中,这绝对是十分合算的买卖。

消息到底是不会不透风的,几日之后和德国签订了三艘七千吨铁甲舰的合同公布了出来,英国代表团当场失声,以一艘一百七十万的关平银价格来计算,再折合成德国的马克就是一共三百万左右,而德国一年的军费支出也只是在五百万马克左右,财政收入六千万左右,这样的三百万巨款,当然可以让德国人为之效力,无非只是提交抗议而已,惠而不费,举手之劳。

“当然中国人也不是没有要求的,他们不仅要求和之前一样,让中国的海军士兵提前前往德国接受适应性训练以便更好的尽快操作军舰之外,还让中国的几个造船厂工人一起前往汉堡港一起进行协助建造。”枢密院次大臣雅各布在长春园的远瀛观对着爱德华汇报,这个时候中国的总理衙门已经拒绝了好几次英国人要求会晤的提议,但是礼部和鸿胪寺还有内务府把英国人服务的周到之极,又有中西结合的大美园林可以休憩,若没有外面的烦心事,爱德华一定是觉得这里就是天堂。

“那么也就是意味着。”爱德华慢慢地说道,“德国准备把自己所拥有的造船技术都向中国传授吗?”

“是的。”

“那么意味着中国人很快拥有建造大型军舰的技术了。”爱德华不满的看了面前的两个大臣,“这绝对是我们的失败。”不仅让德国人的实力得到了增强,更是影响到了亚洲军事实力的平衡,就算日本人举全国之力买了一艘铁甲船,远东的海面上,可以预见到只有中国的海军才可能主宰这个地方,之前为了反击中国人要卖给日本人一艘七千吨的铁甲舰的措施已经宣告了失败,故此爱德华有了不满。

“我认为无需太过担心这些事。”巴扎利解释着说道,“虽然中国可以从德国那里学到德国的造船技术,但是他们的技术还是抄袭我们的,这意味着他们的技术并不是最先进的,那么我们大英帝国在远东还是保持超脱的优势的。”

“他们的技术当然不是最先进的,德国人的工业品在欧洲市场上以粗制滥造出名,但是他们有他们的优势,那就是便宜。”爱德华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白痴,对于外面的世道还是很清楚的,“对于中国来说,不需要十分先进,他们的造船业还不能够马上就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只有有人指导,传授知识,中国的海军实力一定会上一个新的台阶的。”

“我甚至不用联系国内,我都能够知道议会里那些造船的资本家在酝酿着对你们这届内阁的弹劾了,这样的三艘订单,可以养活利物浦数以千计的船厂工人,我相信你们都知道这一点的。”爱德华下了定论,“我需要和中国人进行谈判,我们必须要让步,在苏伊士运河上逗留的那艘七千吨铁甲船必须要马上适航通过苏伊士运河,我们不能再躲了。”

“那俄罗斯方面吗?”

“先和中国人谈。”爱德华沉静地说道,“中国人谈好了,俄罗斯人自然会让步,毕竟我们没有办法给克什米尔,现在中国人才能主持那块土地的分配。只要中国人改口了,俄罗斯得不到自己的利益,那么自然他们会离开西奈半岛,已经过了半个月,苏伊士运河的账目显示,每日的税收少了将近百分之四十,这是一个天文数字,不仅是我们,就连法国也对着我们这件事表示了不满,当然,他们之前是乐意见到中国人吃亏的,但是他们现在反而抨击我们了,只要印度和中国的船只在苏伊士运河停滞一个月,伦敦的物价就会涨到天上去,我们不可能拖得起这件事。”

第599章 三家分晋(一)

爱德华环视众人,“中国的报纸上有人叫嚣宁可沉了军舰,堵住苏伊士不能再通航,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虽然不太可能实现毕竟是中国人花了一大笔钱买来的,但是我们要警惕这个趋势,如果他们花了几十万的英镑来让苏伊士运河不再能够通航,这样的代价我们是无法承受的。马上开始谈判,我亲自去见中国的太后,中国需要我出席,那么这次我们双方都最高代表出场,一定要解决好这些纠纷!”

三日之后总理衙门汇报慈禧太后,说英国人愿意就两国共同关心的事宜进行谈判,太后听到了郭嵩焘的禀告,笑道,“怎么,英国人急了?”

“是,爱德华已经亲自对微臣说过,如果有可能,希望能尽快安排会谈,他会出席,如果太后不方便,也可以和微臣进行谈判。韦德更是一日三趟的来来总理衙门,抗议和交涉。”

“壬秋你怎么看哪?”慈禧太后问王恺运,“咱们要和英国人谈什么?”

“自然先谈咱们被英国人扣住的铁甲船。”站在边上的王恺运说道,“苏伊士运河左近有俄罗斯军舰窥视,英国人必然是紧张极了,这样的话,必然能让我们的在此地的要求达成,就是铁甲舰速速返回国内,只要此事达成,苏伊士运河通达无忧也。俄罗斯并不是想要苏伊士运河,只是帮咱们出面而已,法国人想要咱们手里的股权,也会默认我们的军舰通航,一个在外交施压,一个出动舰队,一个默默支持,如此三管齐下,西圣自然能够如愿以偿。”

慈禧太后笑而不语,“然后呢?”

“克什米尔的问题,若是不给英国人一点分润,想必是不行的,这样也是为了在孟加拉国坚持住原则,克什米尔分一点给英国人,想必他们在孟加拉国的问题上大概也不好意思狮子大开口了,这当然需要一个保证。”王恺运笑道,“保证不会就孟加拉国的事情再度滋生纠纷。”

“保证是不一定能够维持长时间的安定的,英国人可以随时翻脸,我们在官方对英国人的解释是石达开是反贼,和中国毫无关系,所以我们也不可能就此事和英国人达成书面的条约协议。”郭嵩焘说着自己担心的方面,“所以对于孟加拉国的局势很可能没有帮助。”

“我们不需要很长久的时间来承诺这个过程。”王恺运说道,“只要有所保证,让石达开等人能够有喘息的机会,就算孟加拉国对英国人称臣又如何?只要承平伯在我们手里,石达开等人就不敢再有贰心,他们虽然昔日作乱,可这忠义两个字,还是拿捏的很准的,那么只要孟加拉国能够和英国停战,或者说英国人能够眼皮底下那么容得下石达开等人,那么让出一部分土地,换的石达开几年安心经营,这也是合算的买卖,英国人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已经得到的利益的,特别是现在我们让他的利益变少了,这样的话,长期的角度来说,英国人是绝对咽不下这口气的。”

“只是印度土地广袤,地方王公势力颇大,只要孟加拉国不要干涉英国人统治镇压印度人,那么五六年之间,想必石达开能够保证安稳,这样的时间,足够了。”慈禧太后笑道,“接下去英国人有更忙的事情要处置了,我们坐着看戏就成。”

“却不知道这是一出什么戏?”王恺运接话道,“微臣觉得是坐山观虎斗,亦或者是河蚌相争,渔翁得利?”

“这不好。”慈禧太后摇摇头,笑道,“中华乃是礼仪之邦,如何能做这样落井下石或者是通吃的事儿?大不了是连吴抗曹而已嘛。”什么连吴抗曹?郭嵩焘听着有些不明白,但是似乎隐隐约约有些了悟。

如此过了几日,中英双方在总理衙门在圆明园外的办事厅开始了洽谈,这一日,慈禧太后和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