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33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嗻!”

……

大沽口,烈烈海风吹得各色旗帜随风狂舞,海船之上号角呜呜长鸣,为首的宝船上挂着一个斗大的“曾”字,十几声的炮响过后,一个穿着一品补服的长须老者陪着一个四品的官员下了船,长须老者见到码头上迎接的天津官员稀稀拉拉的,抚台、藩台、臬台一个都没到,不免微微皱眉,大沽知县在地下大礼参拜,见到曾国藩等人下了船,连忙起身上前迎接,心里却是连连叫苦,迎接钦差大臣,实在不是自己这个一个七品加六品衔的知县该出马的,只是这时候都没有大员在,自己作为大沽知县,不得不硬着头皮出面。

“大沽县,抚台、藩台、臬台三位大人都去那里了?怎么不来迎接钦差!”那个四品的官员居然抢在了曾国藩之前开口,语气十分不悦。

大沽县知县身子颤抖了一下,连忙回道:“启禀大人,三位大人都有要事,不能前来迎接天使!”

“放肆!”那个四品官员呵斥道,“什么事儿比迎接钦差大臣还要重要!”

曾国藩只是淡然看着那个四品官员发作,大沽知县唯唯诺诺,“抚台大人被乱民围在衙门里面不得外出,臬台大人在静海堂外和百姓们对峙。至于藩台大人么。”

“藩台大人怎么了?”那个四品的官员明显是出京宣旨的天使,所以走在了曾国藩的前头,这时候也更是处处发问。

“藩台大人怕天津城之中局面更差,坐镇在天津城之中,须臾不敢轻离。”

那个礼部的员外郎倒吸一口气,没想到天津局面已经如此之混乱,他似乎已经看到了天边隐隐燃起的火光,朝着曾国藩拱手施礼,“钦差大人,下官已经把旨意传到,天津的事儿就交给您了,下官告退。”随即带着自己的随从上了马车,一溜烟的跑掉了。

曾国藩捻须沉思,那个大沽县令见到曾国藩不免有些似乎见到万家生佛的感觉,边上一个穿着锁子甲的武将一个鞠躬,抱拳行礼,“下官禄宝叩见钦差大人,神机营第十三指挥所、健锐营马步官军听从钦差大人指挥!”

如今军中在执行命令的时候已经不行大礼,所以禄宝只是拱手,曾国藩点点头,起身上了已经准备好的轿子,仪仗摆了开来,把大沽县令挤开了,大沽县令急切地说道:“请钦差大人速速发兵,解抚台大人之困!”

曾国藩转过头吩咐禄宝,“两部军官就跟在本官钦差仪仗之后,鸣锣警道,去静海堂!”

“嗻!”

钦差大臣的轿子里头极为宽敞,可以坐四五个人,曾国藩进了轿子,里头的一个幕僚,唤作张克展的,对着曾国藩说道:“东翁为何不先去救崇厚?”

“他在巡抚衙门,死不了。”曾国藩半合着眼,“我若是处置不当这件事儿,可就要死了。”曾国藩看的透彻,这事儿,事关中外关系,又关乎民心,实在是大意不得,不能做出任何让别人认为自己处事不妥当的行为。

“这些人不是杀官造反,不敢冲击巡抚衙门的,围住那里,只是怕崇厚出来,他在天津也呆了几年了,要是出来一主持,巡抚等同于百里侯,这些人就不敢继续为难洋人。”

“所以他们要围住天津巡抚衙门,只不过隔绝内外罢了,并不敢如何,他们要是敢动作,天津离着京师最近,没有他们有异心的空间。所以,兵法云攻敌之必救。如今这把火就在静海堂点的正旺,朝廷委了老夫来灭火,自然要先去着火的地方,只要静海堂平静了下来,就不会有大问题了。”

“可静海堂局势不明,混乱无比,大人若是去了,这千金之体,可不能轻易受侵害。”

“这怕什么,刀山火海都过来了,还怕这小小的天津?后头那些兵丁是太后派来给我用的。”曾国藩捻须笑道,“但凡有人若是觉得脖子痒了,我也不介意,把他们的人头摘下来。”

……

“那我就不能继续发表意见了?在天津这件事上?”慈禧太后不甘心的问道。

“这几日已经有折子进来了,外头士林议论也颇多。”王恺运说道,“折子弹劾太后有失国体,天津的事儿,虽然也有中外事不能沟通的缘故,可首责就在咱们这里,办这事儿的,必然是讨不了好,如今已经让曾国藩去办,太后就不要再发话了,微臣以为,一应事宜就让军机处去料理就是。”

第411章 内外皆困(二)

“若是此事有了什么不妥的地方,让别人负责就是。”高心夔说完了此事,“不过,太后既然借着此事来运作不撤帘之事……”

“谁说我不肯撤帘子?”太后抢先说道,太后嘴角带着莫名的笑意,“谁说我愿意撤帘子了?”既然你们愿意上位者是一个变化莫测的人,那我就做这样的人好了。

董元醇也应该要发动了吧。

……

海河边上,几座风格与中原迥异的石头建筑巍然树立着,和平时此处的安静不同,这会子海河边上,这些建筑外面围着了一大片乌压压情绪激动的人,不远处点起了黑烟,显然有什么建筑是被点着了。

人群之中爆发出几声欢呼,一个腆着肚子身上穿着短袖的壮汉,手里拿了一个地球仪出来,对着大家晃了晃手里的地球仪,把它狠狠的掼在地上,众人又连连拍手,“这些洋鬼子的鬼把戏早就该打碎了。”

人群之中又有人高呼,“这些鬼把戏算什么,洋鬼子这会子还在他们的教堂里呢,咱们应该把他们揪出来,杀了为咱们的孩子们报仇!”

“对!”几个人挥着拳头怂恿着,又有几个妇人哭喊着自己的孩子被洋人挖了心,有几个读书人还颇为理智,要求大家去巡抚衙门控告洋人的罪行就是,大家又犹豫了起来,可这时候,人群之中又有人在说话了。

“听说这些天津的官老爷们都收了洋人的洋药,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那些药都是洋人们挖了人心练起来的,官老爷还能管着咱们呢?巴不得要更多的人心呢!”

几个妇女听到这样的话,不知真假的哭天喊地起来,大家听到这样的话,复又怒不可遏起来,一个挥着锄头的种田老汉怒喝道,“这些黑心肝的东西,蛇鼠一窝,走,先把这些洋鬼子拖出来,好好揍一顿!”

“还揍什么?直接打杀了就是,这些洋和尚洋尼姑,没一个是好东西!”

“对,烧了这些洋和尚的狗窝!”

“烧了他们,杀了他们!”

“放肆!”一个声音响起,一群衙役排开众人,走出了一个黑须的官员,这是天津按察使,他主管一省司法,小民来说,是最惧怕的人,可如今在这时候,也不顶用了。按察使对着大家喝道,“你们围着静海堂,意欲何为!”

前面几排的人畏惧官威,低着头往着后头退了退,众人气势稍挫,“老爷不给我们这些死了孩子的人做主,我们只好自己来给枉死的孩子们报仇!”

人群之中响起了这样的声音,“若是真有此事,也轮不到你们来执行律法,杀人偿命,也不是你们自己办的。”按察使厉声喝道,“况且这时候洋人到底有没有此事,还未有定论,你们就这样围住他们,第一没有天朝上国的体面,其次也要引起外交争端,于国无益,还不快快退去,听候官府处置!”

许多人倒是觉得这位按察使大人颇有色厉内荏之象,这严厉的样子怎么有心虚的感觉,大家默默,人群之中又有人喊了起来,“那就请老爷做主,先杀了这个静海堂里头的洋和尚,为咱们的孩子报仇,别的可以作假,那些尸体做不得假,那些人贩子把孩子运到静海堂也做不得假!”

“是啊是啊。”大家又激动了起来,按察使也不是白痴,知道这里头必然有人在煽风点火,这如今如何能把洋人抓起来杀掉,且不说别的,昔日条约上就说明白,未犯中国法者,不可擅自处置!

按察使又连声厉喝,叫那些说话的人出来对峙明白说清,“这官爷要抓人啦,咱们可不能被抓走,不然咱们又要变成洋药了!”人群之中又有人喊起这样的话,按察使刚要说话,人群之中突然扔了一块石头出来,砸到了按察使的顶戴上,按察使猝不及防,哎哟一声就往后头倒去,几个衙役本来就是十分紧张,见到按察使大人跌倒,连忙就把腰间的腰刀刷刷刷的拔出来,大家又激动了起来,“这些狗腿子,还要动刀动枪要杀咱们呢,实在是无法无天!咱们打死这些狗腿子!”

为首的几个人挥着锄头就上前,大部分的衙役正在静海堂前把民众和教堂分开,这里就这么几个人,挥动了几下刀,就被人一一打趴下,不少人还见了血,有个衙役武功颇为了得,还捅伤了一个村汉,这样群情更为激愤,人一见了血,情景就无法再控制了。

几声炮响猛地响起,震的似乎大地都抖动了几下,围住按察使的人群吓了一大跳,随即铜锣当当当慢慢响起,几百人齐声呼喊起来,“钦差大臣到!”

号角吹起,呜呜呜,隐隐有金石之声,全套钦差大臣仪仗迤逦行来,衙役们手持一对对官牌肃穆走来,上面“两江总督、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一等公、钦差大臣”赫然在目。

人群之中发出了嗡嗡之声,“居然是曾剃头!”曾国藩在江南将逆贼杀的血流成河,仅仅在金陵城就杀了几百号王爷,其杀名天津的老百姓也是耳熟能详,一抬八人大轿慢慢驶来,背后尘土飞扬一群杀气冲天的骑士簇拥着,虎视眈眈朝着这边奔来。

“啊也!苦也!曾剃头来了!这下子,可完了。”静海堂前就有人要掉人头了。

为首拿着锄头准备动手的村汉见到这样的阵势,顿时慌了手脚,丢下锄头就躲进了人群之中。

一群手握腰刀的侍卫疾步走进人群,排开众人,把按察使一群人救了出来。

人群还没离去,曾国藩也还没落轿,但气势似乎已被夺取,曾国藩轿后的骑兵目无表情的看着海河边的众人,胯下的一匹骏马不耐烦的打了个响鼻。

……

倭仁的轿子到了李府的堂前,这才有人通知了李鸿藻,李鸿藻放下书匆匆赶来,隔着轿子给倭仁请安,倭仁进弘德殿的日子比李鸿藻早,入直内阁的时候也比他早,所以李鸿藻素来都是对着倭仁十分恭敬,也不会以自己军机大臣的身份自诩,倭仁虽然直接抬轿子不经通报就进了自己的府邸,可李鸿藻也不介意这些。

李鸿藻拱拱手,见到帘子里头没人反应,就望着倭仁带来的伴当,倭仁的伴当叫了一声,见帘子里头没话语,连忙掀开帘子,见到倭仁已经面如淡金,晕厥在轿子里。

李鸿藻连忙叫人抬了出来,又连忙叫太医,太医还没来,给倭仁刮了痧,发现是中暑,又连忙灌了盐水,下人给倭仁扇扇子,这才缓过神来,李鸿藻又叫人上冰,倭仁这会子悠悠醒过来,摇摇头,“我这身子骨,是受不了冰了,皇上赐给你的,别糟蹋我这里头。”

倭仁醒来,李鸿藻就叫服侍的人下去,“艮峰兄,这么急匆匆的过来找我,所为何事?”

倭仁一把抓住了李鸿藻的手,力气之大,让李鸿藻的手都隐隐发疼,“太后不想撤帘子!”

李鸿藻大惊,“之前不是说好,皇帝大婚了就准备撤帘子吗?礼部已经在筹办亲政的仪程了,怎么居然有这样的消息!”

倭仁深深吸了一口气,“是都察院那里传出来的,是董元醇搞的鬼!”

“这?!!”李鸿藻显然是被惊到了,“可是属实!”

“错不了。”倭仁脸色苍白,白发萧索,看着十分凄惨,“董元醇叫了几个人准备上折子,说如今局势不稳,天津又乱,洋人也颇有意见,要求太后继续垂帘,直到时局稳定了才再归政皇帝!兰荪。”倭仁只觉得眼前阵阵发黑,“这可如何是好!太后还要听政下去,咱们的大计猴年马月才能达成!”

第412章 内外皆困(三)

李鸿藻连忙叫自己的亲随去军机处,“看着点,今天太后都见了谁!”转过头安慰着倭仁,“艮峰兄,局势未明,还不急着下定论。”

倭仁气急,“这还没下定论呢?咱们这位太后手段,实在是高啊。”倭仁是又气又怕,“借力打力,顺势而为,反而叫咱们措手不及了!本来如今天下太平,刚好是让太后归政的好时候,没想到天津出了这档子事儿,反倒是给了那些人借口,让太后继续垂帘听政。”倭仁气的胡子都吹了起来,“我从都察院的后辈小子那里听到,就连忙赶到你这里了,在轿子上想了想,这事儿,谁都说不出不行的理儿来!”

事急从权,如今天津局势不稳,虽然只是一省之地,可事关洋务,又关系着外国人总理衙门等事宜,稍有不妥,洋人的军舰就怕又要开来了,倭仁虽然迂腐,却不是笨蛋,一下子就明白,这件事儿,不是空穴来风!

李鸿藻想了想,果然是如此,“所幸未曾去天津当差,若是我将教案办砸了,那这事儿必然是铁板钉钉。”

“你快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