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1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大喜,点头表示赞赏肃顺的话,正欲开口的时候,外头的杨庆喜又奉进了折子,“皇上,天津那边八百里加急的折子。”

“快拿上来!”皇帝接过了杨庆喜手里的折子,打开一看,脸刷的变得苍白无比,身子一晃,跌坐在了须弥座上。

诸王军机看到皇帝的脸色,心知必然是坏消息,难道是天津陷落了?众人不敢说话,只有领班军机彭蕴章壮着胆子问了一句:“皇上?天津那边来的军情是?”

皇帝摇了摇头,闭着眼睛,殿内的蜡烛燃地室内恍如白昼,过了许久,方才开口,只是突然之间,皇帝都没发现自己的嗓子已然哑了,苦涩嘶哑的声音在勤政殿里头响起。

“军机处拟旨:着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礼部侍郎庆海、并耆英赴天津与各国谈判,钦此。”

肃顺不敢置信,望着咸丰皇帝膝行了几步,大声道:“皇上!?!?!?!”本来被自己已经说通了,怎么会突然变卦!

皇帝睁开了眼睛,眼中全是无力感,他觉得自己的力气已经在坏消息哪里用完了,“英国舰队在渤海上攻击了上海运来的漕运船,并号称,若是再不和谈,将会一直封锁到大清愿意和谈为止。”咸丰皇帝闭上了眼睛,“就这样办吧,朕乏了,你们跪安吧。”

第148章 天津条约(五)

皇后到了勤政殿的时候,军机大臣们已经全都散了,五月的春夜已经不会凉,斜月朦胧地罩在勤政殿高耸的飞檐上,地上出现了古怪而沉重的阴影,殿前的御前侍卫挎着腰刀肃然挺立,杏贞看不到殿内的烛光,杨庆喜沉重地出来打千行礼,“皇后娘娘。”杨庆喜的声音隐隐带着哭腔,“快去瞧瞧万岁爷吧。”

“皇上在哪里?”杏贞平静地开口,边上素来最为跳脱的帆儿也不说话,只是拿着点亮的宫灯。

“在东暖阁里头,什么人都赶出来了。”杨庆喜委委屈屈地说道,脸上的红印子在月光之下清晰可见,“万岁爷刚才还发作了奴才一顿。”

“你快去用冰敷一下,别叫人瞧见了,这里有本宫,叫如意和双喜伺候着。”杏贞抬头瞧了瞧天上的月亮,不远处几朵漆黑的乌云慢慢地弥漫过来,吞没了月光,“帆儿,我们进去。”

“是。”

杏贞缓步走进东暖阁,只见咸丰皇帝枯坐在炕上,阁内只是点了一盏豆大的油灯,其余地方漆黑如墨,只有皇帝身上的明黄衣裳和他惨白的脸色在摇曳的灯火中微微发光,咸丰听到动静,缓缓睁开眼,见到是杏贞,毫无动作,只是开口说了一句,“皇后来了。”

“是,臣妾来了。”杏贞行了一礼,皇帝没有发话,自己也自顾自地站了起来,挥手让帆儿点灯,接连的几个含着龙涎香的蜡烛点了起来,东暖阁里头变得明亮了起来,皇帝没有动怒,只是微微皱眉,复又闭上了眼睛。

“皇上。”杏贞示意让帆儿出去,只留下自己一个人,她也不坐下,就站在地上对着皇帝开口了。

“皇上,您就这样对着洋人低头了?”杏贞问地毫不客气,丝毫没有以往的婉转和蔼。

“还能如何?”皇帝不以为忤,语气萧然,可见是已经对着局面失去信心了,“大沽口虽然败了,毕竟天津未失,大约还能一战,可是。”皇帝依旧闭着眼睛,只是眉宇间剧烈地抖动了起来,“朕偏偏是忘了漕运!如今金陵在发逆之手,只能海运至京,如今英国人已经示威,若是再不和谈,就要封锁漕运,如此一来,北京必然大乱,朕想到如此之结果,不由得阵阵后怕,如此一来又变成先帝时候的故事了。”皇帝缓缓地平静了下来,一副心灰意冷的样子,“还能如何?只能是听他们的了,怎么,皇后你还有法子?”

杏贞没有回答皇帝略微不满的问题,不卑不亢,站在地上说起了别的事情,“当年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越国几乎全灭,勾践忍辱负重,带着夫人和大臣范蠡去吴国服苦役。越王给阖闾看坟,给夫差喂马,还给夫差脱鞋,服侍夫差上厕所。勾践三人受尽嘲笑和羞辱。为图复国大计,勾践顽强地忍耐着吴国对他的精神和肉体折磨,对夫差更加恭敬驯服。勾践回国后,时刻不忘吴国受辱的情景。他睡觉时,躺在乱柴草之上,夜夜不得安眠,睁眼便是励精图志,早日报仇!勾践在自己的屋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都要尝尝苦味,提醒自己:不能忘了在吴国的苦难和耻辱经历!失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皇上,如今京畿未失,天津依然在僧王手里,天下大事,仍有可为之机,若论局势艰难,如何能比刘邦被项羽追赶,不得不丢下汉惠帝和公主?若论无计可施,皇上比得过当年的越王勾践吗!”杏贞说话声音越来越高声,话中的深意惊得咸丰皇帝瞪大了眼睛盯着杏贞。

“皇后?”

“如今江南发逆已经被死死困住,平定可期。”杏贞依旧不管不顾,大声说话,声音在寂静无声的东暖阁里来回激荡,“若是暂且放上一放,几支大军指日间可以北上勤王!就算洋人封锁漕运那又如何?洋人封的住一时,封不住一世!只要皇上卧薪尝胆,全国上下一心抗击洋人,如何不愁打败洋人?就算皇上要议和,也不能如此沮丧,议和并非割地赔款,若是有檀渊之盟,也是极好的出路!”

“如今新军已经锻炼差不多了,洋人若是再得寸进尺,拼了南边的发逆先不平定,也要和洋人在北边玉石俱焚!僧王的大军原本就不善于海战,如今也不是牢牢守住了天津城?天津不失,何惧京城有碍!嘿嘿,到时候在地上,还不知谁胜谁负呢!”杏贞睁大了眼睛,用充满诱惑的声音鼓励皇帝,“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皇上,圣天子岂能稍遇挫折就气馁的,当年圣祖康熙皇帝在三藩之乱,整个南边皆是糜烂的时候还是镇定自若,翻云覆雨之间,淡然平定,皇上这就是您的榜样啊!”

皇帝的眼睛睁得越来越大,脸色也越来越红润了起来,“不错,皇后你说的极是!若不是皇后你,朕真要对着洋人再忍让无度了!”咸丰皇帝站了起来,也来不及穿靴子,下到地上来,双手拉住杏贞的手,“不错不错!正是这个道理,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皇帝喃喃复述,忍不住眼睛一亮,“这可谓是金玉良言!皇后,你说说,咱们该怎么办?”

“既然皇上下旨要议和,那咱们就按照议和的来。”杏贞拉着皇帝回到炕上,和皇帝左昭右穆地对坐了起来,“第一,不割地,不赔款;第二,赔偿亚罗号和西林教案损失即可,不赔军费;第三,分别和四国签约,各个突破!臣妾以为,其余三国也就罢了,这俄罗斯狼子野心,要想着咱们大清北边的疆土,垂涎日久,不可与其退让三分,美国是为来分一杯羹,也好商量,如今天津未曾失去,咱们谈判也不会毫无依仗,僧王的大军就是咱们的后盾!”杏贞侃侃而谈,“通商这些都好商量,不过这公使驻京,不知皇上是什么意思?”

“如今,也只能委曲求全了。”皇帝苦笑,虽然精神被杏贞激励兴奋起来,可是咸丰的斗志还是昂扬不起来,“且看他们几个当差是否利落吧。”

杏贞不置可否,有些事情很难解释清楚,咸丰帝虽然没有经历过第一次鸦片战争,但他深受其师杜受田的影响,非常痛恨洋人。在他眼里,是这些不懂事理的夷酋们打破了大清王朝的安宁。他为不能赶走这些洋人而气愤。当他得知上海天主教堂的十字架被雷电击劈时,在臣子的奏折上朱批到:“敬感之余,更深惭愧。”咸丰帝对洋人的痛恨使得他根本不愿意处理这些夷务,长久下来,使其对洋务根本一窍不通。他身居宫中,只是在奏折上看到臣子们称这些夷酋性如犬羊,反复无常,自己也就深信不疑了。现今这些夷酋提出公使驻京这一要求,定是“意存叵测”因为在咸丰帝所读的史书、经典中,根本没有像西方这样的常驻使节。如果硬要说有的话,那常住在对方京城的只有监国之类的太上皇或“质子”之类的抵押。

不过有些事情杏贞希望变化,有时候变化不一定是坏事,“那便只能如此了,皇上,和谈如何,皇上还需要给桂良等人好好面授机宜一番。”

咸丰点点头,原本是极为兴奋的表情,看着杀伐果断侃侃而谈的皇后,脸色喜悦的神色慢慢地淡了下来,变得看不出喜怒,“皇后说的在理,那朕便如此做了。”咸丰皇帝打开折子,拿起了朱笔,“朕先批折子,你先跪安吧。”

“是。”杏贞眉间微微一动,却也没多说话,“皇上早些休息,龙体为重。”

“朕知道了。”

杏贞走出勤政殿,转过头看着复又变得灯火辉煌的勤政殿,脸色平静,心里却在犯嘀咕,是不是刚才的话有些过激了?似乎不应该是贤德的皇后该说的话,算了,说都说了,也不去多想了,杏贞朝着杨庆喜招手,杨庆喜屁颠地过来,脸色的红印褪去了不少,“你最近小心点。”杏贞低声说道,“皇上心里不痛快,别触霉头!”

“是是是,都亏了皇后娘娘,不然今天皇上还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呢。”

“恩。”杏贞点头,转过头叫帆儿,“你叫丽妃过来,即刻。”杏贞坐上了轿辇,《天津条约》还是一如既往地要在历史里发生了,有些事情杏贞可以不在意,但是有些事,她绝对不能容忍发生,她再吩咐一直守在殿外的安德海,“叫德龄,上次说的事即刻去办!”

“是。”

我倒是要看看,这个历史里版本的《天津条约》该是怎么签!杏贞上了轿辇,“回住所,告诉贞妃,六宫都给本宫警醒着点,不许乱嚼舌头动摇人心!”

“喳!”

第二天一大早,神武门的守卫揉着眼睛就看到了许久没出宫的德龄,只见德龄袖着手,双眼半眯着坐在马车上,守卫的头领不敢怠慢,上前连忙打了个千,“哎哟,德公公,我怎么说今个没起来就听见喜鹊在树上叫呢,就在这里遇到了德公公!”看着德龄只是点了点头,没接自己的话茬,那个首领有些讪讪,“德公公这么早出宫是去?”

德龄只是瞧了那首领一眼,对着他的盘问也没有动怒,“皇后娘娘有令,让我去承恩公府赐立夏的节礼。”

“是是是,那德公公请慢走。”首领连忙点头哈腰。

驾车的小太监一挥鞭子,马车辚辚出了城门,德龄对着那个首领点点头,“你当差辛苦了,得了空来储秀宫找我,咱们一起喝杯酒。”

“是是是。”那个首领喜不自胜,“这是我的福气,公公慢走,今个都是我当差,公公晚些也是无妨。”

等到德龄的马车远去,那个首领站了身子,站在地上喜滋滋的,一个亲近的侍卫瞧见首领患得患失的样子,不由得开口笑道:“头儿,您这是怎么了?对着一个老棺材瓢子这么热情作甚?昨个内大臣出宫的时候,都没见您这么鞍前马后的!”

“棺材瓢子?”那个首领复述手下人的话,嘿嘿冷笑一声,“你倒是敢小瞧这德龄啊?一个太监,先是服侍皇太后,之后又照拂万岁爷,如今又到了皇后娘娘宫里当差,你说,这宫里最大的三个主子都和他有关,就算他看上去干瘦,似乎风一吹就倒,我可还真不敢小瞧他,嘿嘿。”看着那个手下还一脸懵懂,“有些事说出来怕吓死你,罢了不说这个了,你小子当差谨慎些,如今可是非常时刻,洋人都打到家门口了!皇上和内务府那里都不痛快,肃顺大人正在整顿内务府,你小子别得罪了人,怎么死都不知道,嘴巴不闭紧点,反倒而来连累老子,快站好当差!”

德龄依旧闭着眼坐在马车上,等到马车辚辚朝着西边行去,快到了劈材胡同的时候,德龄淡然开口,“去恭亲王府。”

“是。”那个小太监丝毫没有惊讶之意,一挥鞭子,一声吆喝,调转马头,西行朝南,望着什刹海行去。

丽妃刚睁开眼睛,起身就透着帐子对外头叫着“春儿”,春儿掀开了帐子,对着丽妃说道,“奴婢在呢,主子醒了?”

“阿玛进园子了吗?”

“估摸着这时候也快到了。”春儿扶起了丽妃,“要不叫小太监去盯着?”

“快去,你叫人进来给本宫梳头,你也去园子门口盯着,等到了让小太监领着阿玛来本宫这里,你么去请皇后娘娘来。”丽妃原本只是紧张的声音变得急躁了起来,“这和英国人议和的事情怎么能搀和?皇上这时候倒是记得阿玛了,之前和肃老六起了争执的时候,怎么没见他想起?”

“娘娘。”春儿低低地警告了一声,丽妃这才不再嗔怪皇帝,“阿弥陀佛,这次差事是怕难了,不求有功,就盼着没罪过,本宫就心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