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铸清华-第12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在看着《庄子》的咸丰皇帝抬起头,揉了揉脖子,脸上一脸无所谓的神色,“无妨,肃顺对着朕说,边事当由边臣办,朕深以为然,若是朕委了谭廷襄他钦差大臣的差事,岂不是过于看高洋人,哼,在山东广东的事情朕还没有和他们算,朕宽宏大量,也不能没有底线。”咸丰皇帝站了起来,“朕已经让他对四国公使分而处之,想必不日就会有好结果,何况,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准备地极好,这钦差大臣有没有均是无妨。”皇帝活动了下身子,如意把一叠折子奉到咸丰的面前,咸丰不耐烦地朝着端坐在御座边上的皇后一指,如意连忙把折子递到皇后边上,帆儿接过了折子,放在御案之上,又把批好的折子递给了如意,如意翻开帘子,走了出去拿给内奏事处。

就在如意翻开帘子的时候,殿外的阳光射了进来,伴随着阳光,一道明媚的歌声断断续续地在外头响起,“艳阳天,艳阳天~”

皇帝的耳朵竖了起来,杏贞也暂时放下军国大事,抬头瞧着外面,可是隔着窗棂只见外头的片片花海,除了在外头低头等着皇帝吩咐的小太监之外,瞧不见半个闲人。

窗外的歌声似断似续,“桃花似火柳如烟~~~”歌声轻妙,让人想入非非,皇帝听得如此歌声,怎么还在室内呆得住,微微咳嗽一声,对着杏贞说道,“皇后,朕出去溜溜弯,过一会子就回来。”

杏贞对于皇帝寡人之疾了然于胸,却也不在意,站了起来,含笑道:“皇上请去,臣妾批了折子就要去准备先蚕礼的事儿,就不来皇上这里请安了。”

皇帝猛地点头,“辛苦皇后了,倒不必来朕这里了。”又听到歌声还在,连忙吩咐杨庆喜,“还不快把朕的轿辇拿来,死奴才,这么好的春光,岂能辜负!”

杨庆喜忙不迭地称是,“恭送皇上。”杏贞拜下,等到皇帝出了勤政殿,帆儿这才扶了杏贞起来,殿外的歌声还是悠扬响起,杏贞听到了“对对双飞燕。”忍不住也哼了起来,帆儿愤愤,扯了一下杏贞的袖子,“娘娘,那明摆着是一个狐媚子想着勾引皇上呢,您也不发话!”

“发什么话,这又没什么关系,皇上喜欢就好。”杏贞哼着歌转到御座之后,继续批起折子,“皇上大不了喜欢听个曲子而已,本宫可是贤后,贤后是不会在乎这些小事儿的,咱们当好自己的差事就好。”杏贞吩咐帆儿,“你让如意把兵部奏上来直隶和京畿的八旗驻防那个折子拿过来,对,就是那个,放在绿檀木盒子里的那个,拿过来给我瞧瞧。”杏贞翻开了那个折子,细细的看了起来,又吩咐帆儿,“你去告诉贞妃,敬事房的记档别忘了,今天。”杏贞脸上浮现了一丝无奈却又若释重负的笑意,“皇上估计总是要醉在歌声了。”

殿外的歌声停了一会,又响了起来,女声中带着一丝如愿以偿地娇贵劲儿,“艳阳天,艳阳天。湖光山色映华年,春满圆明园,双鹤双鹤交颈眠。女儿泪涟涟,女儿泪涟涟。奴今十八正华年,空对好春光。谁与奴作伴?谁与奴作伴?”

“放肆!”僧格林沁对着闯入自己帅帐的武云迪大发雷霆,“本帅的决定什么时候轮得到你来多嘴了!”

武云迪缩了缩脖子,倒是没有被僧王的暴怒击倒,依旧硬着脖子不服地说道,“大帅,标下怎么会多嘴,只是看着这些洋人整日里在大沽口外头儿耀武扬威的,有些个渔民的小舢板在海上头捕鱼,都被可恶的英国人戏耍一番,然后再用火炮轰毁,实在是可恶至极!”

僧格林沁双眉一挑,饶有趣味地打量着这京中汉军旗的大少爷,“哟,什么时候武佳氏的大少爷也学会为民请命了?以前在京中不是最爱戏耍人吗?”

武云迪俊脸一红,“标下只是看不惯这些洋人的嚣张气焰,看不惯他们在我们中国的海上横行霸道,所以标下前来大帅这里请命,让标下去炮台上,指挥着兄弟们发上几炮,也要让他们尝尝咱们大清的火炮!”

“糊涂!”僧格林沁摇摇头,出声呵斥武云迪,“别以为在中原打了几次胜仗,就敢藐视天下英雄!发逆不能和英法两国、军队相比,更别说那些捻贼了!”僧格林沁半是训斥,半是提点,“咱们八旗大军,胜算就在弓箭上,即便是再加上火炮,你能比得过洋人在海上飞一般的舰船!?!?!?!”

“要知道这些南边运过来的火炮,也是洋人手里买来的,对着发逆管用,对着洋人,指不定有没有用!”僧格林沁瞧着犹自懵懂的武云迪,有些恨铁不成钢,“皇上的旨意让本王筑好炮台,准备好防御工事,这才是咱们的差事,若非洋人动手,咱们不可发一枪一炮!这是皇上的原话。武守备,当好自己的差事儿,别的事情不要你操心!”

……

大沽口外渤海湾,西北风三级。

“啧啧啧。”巴夏礼拿着随从递上来的公文,不由得啧啧出声,他转过头,对着法国公使葛洛洋洋得意地说道,“我就知道,这中国的皇帝,胆子小极了,这时候看着我们两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带着远东最先进的舰队,原本要对我们强硬对待的勇气又消失无踪了!”

第146章 天津条约(三)

葛洛还未来得及说话,巴夏礼又自顾自地说道:“很显然,我们只需要再保持这种高压态势下去,中国皇帝一定会继续软下去的,到时候。”巴夏礼吩咐亲随,让请美俄两国公使过来,商议一番,“到时候,葛洛先生,我们又能成就大英帝国在二十年前的伟业了!”

葛洛问道,“那我们应该如何回复这个谭大人?”

“我个人觉得我们不需要回复,现在时间在我们手里,叶名琛在广州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可以学上一学。”巴夏礼不屑一顾地把谭廷襄的信函丢在壁炉里,看着火舌舔着信封,信纸迅速地变得焦黄漆黑,忽的一声,壁炉里的火势变大,随即恢复平静,巴夏礼瞧着壁炉,脸上浮现的笑容在火光的映衬下分外狰狞,“就算再给中国人再多的时间,还能如何?中国人不敢朝着我们先发一枪一炮!”

大沽口,阴雨,五更天。

谷雨时节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下,地处海边的大沽口海风不断,使得大沽口更是频添了几分潮湿,签押房里面的火炉已经不眠不休点了一个通宵,负责填碳的丫鬟倚在签押房外头打着瞌睡,连一丝春雨沾染上了自己大襟的下摆都浑然不觉。

签押房里,火炉已经有些冷了,可是谭廷襄丝毫没有想着让丫鬟进来填碳的意思,他拿着手里的信函反复细看,边上的仓场侍郎崇伦苦笑地说道:“大帅,您已经看了半个晚上了,这巴夏礼虽然可恶,可是中文学的颇为精通,不在乎文笔的话,意思是看得极为清楚。”言下之意就是无需在这个所谓的四国公函里面再去逐字逐句揣摩意思了。

谭廷襄放下架下鼻梁上的金丝眼镜,无奈地摇摇头,对于他来说,几乎没有感觉到室内温暖的温度,“我岂能不知,只是初见此信,心下就已然凉了一半,才不敢相信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谭廷襄用手揉了揉干涩的眼角,一夜紧张,声音沙哑之余透着萧索,“果然,这些洋人也不是傻子,特别是巴夏礼这人,中国官场上的东西学的颇深啊,还知道本官不是钦差大臣了!南边那些和巴夏礼联系的人真是该死!”谭廷襄有些挂不住脸面,“让巴夏礼窥视中国,不然他怎么说的出‘君非钦差大臣,岂能办理通商洋务?’这样让本官半句话都说不出来的言辞!”

“眼下洋人的意思清楚的很,就是不想谈。”崇伦咳嗽一声,打住了谭廷襄的牢骚,“之前说是照会格式不对,拒绝接受文书,好不容易在美国公使那里好说歹说,才拿了他们要的格式,这才送到他们那边去,可如今又用大人没有钦差大臣,没有全权办理换约之事为借口来搪塞,其心可诛啊。”

“洋人心里在想着什么,老夫虽然不清楚,倒是可以猜上一猜。”谭廷襄喝了茶盏中已然冷掉的茶,润润喉咙,“变着法子拒绝见老夫,无非是想着瞅准时机,要是和在山东一样,若打了胜仗,那时候就是坐地起价,要在天朝这里狠狠咬上一口。”

“我欲上奏天子,整顿武备,准备开战。”谭廷襄重重地放下盖碗,站了起来,檐下的小丫鬟被惊醒,揉着眼睛,竖耳朵听里面的动静,怕是自己的差事除了纰漏,心里怦怦直跳。

“那洋人回信嘲笑说是天朝如今不敢宣战,确实是滑天下之大稽。”谭廷襄来回踱步,“哼,如今洋人是狗咬乌龟,下不了口,僧王在大沽口早就防备了半年多,该整顿的,该换上的,都已经是万事俱备了,老夫倒是要看看这英法两夷敢不敢率先开炮!”谭廷襄一扬脸,叫唤外头的人,“来人!”

那小丫头连忙窜了进来,“老爷?”

“大帅!”

谭廷襄挥手让那个小丫鬟退下,对着自己的戈什哈说道:“和师爷说,让他多多准备火炮粮草,助僧王一臂之力,快去。”转过头又对着崇伦,“侍郎大人,我要上奏天子,同去否?”

“自然同去。”

“外托恭顺之名,内挟要求之术……天津郡城,无一日之水,无隔宿之粮,城外廛肆毗连,河路错杂,战守两难,不得已仍行议抚,但使津郡能羁縻一日,京师则筹备一日……臣与津存亡自誓已久,非敢以言抚为退缩求生。”

圆明园勤政殿,一个小太监悄无声息地疾步走进勤政殿内,手里还捧着一叠新到的折子,等到掀帘的太监掀开帘子,东暖阁里面传出来皇后朗朗地读折子声音,小太监放慢了脚步,走到里间,里面伺候的双喜接过折子,放在了炕上的小几子上,咸丰闭着眼睛,眉头紧皱,听着坐在对面的皇后的声音。

皇后读完了折子,放下,静声看着皇帝,“皇上,谭廷襄的折子,您的意思是?”

“要停止贸易,关闭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四个通商口岸,这法子不行。”咸丰皇帝摇了摇头,否决了谭廷襄的提议,“如今不论说关税如何,单单宁波府买进来的西洋火炮就是少不了,如何能停止贸易。”如今发逆已经被压制在江南一带,若是停止贸易,恐怕又要猖獗起来了。

“宣战么……目前还不到时候。”皇帝继续摇了摇头。

杏贞连忙说道,“两广的黄宗汉上折子说,提议速速克复广州,使英法等国震慑再出面开导……”对于前世公知精英产生最多的法律生来说,自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例外,是一个典型的国家利益至上者,杏贞清楚的明白如今和英法两国开战确实是不明智之举,国内的太平军和捻军都是冷兵器时代的反叛,朝廷军队到现在举全国之力还没有把金陵的洪秀全剿灭,怎么能把大航海时代崛起的蒸汽强国,打到家门口的英法两强打到?

“皇上,臣妾以为宣战不是要真和洋人动刀动枪。”杏贞说了自己的意思,“宣战只是表明咱们大清的一个态度,要强硬到底,天朝仁义之极,就算是不通教化的洋人,咱们也应该是先礼后兵。”杏贞说话圆了皇帝的面子,总不能说皇帝怕吃败仗才迟迟不肯宣战吧。

皇帝还在犹豫,架着手揉了揉鼻梁,不发一言,杏贞见状,知道皇帝还没下定决心,决定又加一把火,“这美国公使说四国联合的要求是公使驻京?军机的意思是?”

“哼,此事断不可为!”咸丰皇帝猛地睁开了眼睛,怒气冲冲,“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的想法!中国与外国往还,总在边界,惟有属国,始行进京朝贡,亦无钦差驻京之事。此人若是在跟前,朕必定要好好训斥一番!”

有外交关系的国家互派大使,这是近代国际交往的惯例和常礼,但中国从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无派大使到“属藩”之说。而近代以来却又屡遭西方列强侵略,一方面感到与“蛮夷之邦”的“洋人”打交道有失身份,另一方面又不能不屈从列强的压力和横蛮要求。这种对“洋人”既鄙视又恐惧的心理与坚持传统“礼仪”、中外从不互派大使的观念紧紧纠结一起,更不愿派驻驻外大使。互派大使,意味着承认“天朝上国”的崩溃。

“此事朕已经决定,无需再议了。”皇帝定下了调子,“不用关闭贸易,也不宣战,自然,公使驻京也是不许,成何体统!驳斥即可。”咸丰皇帝抬起手,开口说话,示意杏贞朱批。

“切不可因兵勇足恃,而先启起兵端。”

杏贞笔尖微微一停,却又毫不停顿地在谭廷襄的折子里头写上这么一行刺眼的朱砂颜体字。

皇帝处理了这件头等大事,打着哈欠站了起来,“皇后,剩下的折子你自己看着批吧,朕出去逛逛。”皇帝双手靠背,“去瞧瞧外头的花花草草也好。”

“是,臣妾恭送皇上。”杏贞福了一福,皇帝前些日子果然是纳了在湖山在望高歌的宫女金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