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乌纱-第18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问虽然和皇后没有血亲、严格说来算不上外戚……张问本来就是朝廷命官,总不能因为娶了皇后的姐姐就罢官,规矩上并没有这么一说,只有娶公主才要罢官。尽管这样张嫣也要避嫌,尽量保持和张问的冷淡关系。

就在这个时候,一个宫女奔进了坤宁宫,说道:“是皇子!皇后娘娘,任贵妃娘娘生产了,是个皇子!”

宫女先说出皇子,儿子和女儿的分别是相当大的。

张嫣呼出一口气,一脸的欣慰,问道:“皇上要去长春吗?”

“皇上正从养心殿赶过去呢。”

“哦,知道了。”张嫣淡淡地说了一声。既然皇上要去,张嫣就不想过去看任贵妃了,本来任贵妃平时和她就没有好眼色,过去起反作用。

……

朱由校很高兴,他抱着自己的儿子,还特意拨开包在儿子身上的布,看了一眼那颗花生米。如今在偌大的紫禁城,人口上万,有这个玩意的人,也就两个,其中一个就是这个婴儿。

朱由校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婴儿身上,对躺在床上一脸疲惫苍白的母亲鸟都不鸟,连一句问候都没有。任贵妃感觉到有些悲凉,其实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因为任贵妃刚刚为生这儿子遭了大罪,这才产生如此悲凉感。

任贵妃亲身体验,当然清楚生产时受的罪,试想被人剥光衣服、被一群人蹂?躏了大半天是什么感受,她的阴?毛被人剃光,肛?门被产婆用手指戳了无数次(检查胎儿位置),大小便失禁、在床上大喊大叫,痛得根本顾不上脸面。受了这样的罪,总算生下儿子,皇帝连正眼都不看她一眼,也难怪她会难过了。

但是这种悲凉感转瞬即逝,任贵妃苍白的脸上很快就满是欣慰。皇子!这是皇帝的第一个儿子!将来极可能继承皇位,继承天下亿兆苍生的管理权、继承大明百万带甲之士的统帅权!她的儿子非常可能君临天下,成为人中之龙,成为数以万计官员的老大,手握全天下的生杀大权!她的儿子将永载青史,连她自己都会记录在青史之上,万代流传。

作为一个母亲,会有如此牛?逼的儿子,还不欣慰干毛呢?皇帝给了她这样的儿子,还不够厚恩?根本就不需要去安慰她了。

任贵妃不得不高兴,任何生下龙种的妃子都不得不高兴。要是在英宗以前,妃子们生下了龙种简直要高兴得飞天,因为那段时间没有子嗣的后妃在皇帝死后要跟着殉葬,结局悲惨,唯一的生路就是给皇帝生下孩子。英宗被蒙古人抓去了,又被放了回来,更离奇的是回来之后干脆复辟成功,又干了几年皇帝,他对女人们做了一件好事,就是下旨永久废止后妃殉葬。

“皇上,给皇子赐个名字吧。”任贵妃用微弱的声音祈求道。

朱由校想了想,说道:“就叫朱慈炅吧。”

……

朱由校心情很好,有两件事让他觉得今天的运气太好了,第一件当然就是喜得皇子,第二件就是张问的辞呈。

张问那言语诚恳的辞呈(说是身体有恙,经常浑身疼痛,不能呆在京师,需要去南方温暖地区调养),让朱由校的压迫感消失了。一切都在朱由校的掌控之中,他想张问下台不需要牺牲妹妹、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这样麻烦了,只需要恩准张问养病这么简单。

但是朱由校又有些犹豫,张问的主动,让他感觉自己是不是太多疑了?他仔细想起来,张问其实是个干吏,而且他不像其他大臣那样缩头缩脑只顾自保,张问可能会让大明的气象变好,是个难得的人才……可是张问这样党同伐异的干法,又让朱由校有种不安全感。

其实上皇帝这份工作压力很大,为了皇位连兄弟都可以互相残杀,谁能完全靠得住?除了那种在娘肚子里、脑子就进水了的皇帝,才可能天天乐呵呵地没有任何压力。皇权是最大的权力,但是朱由校深知道这样的权力是怎么实现的。

朱由校犹豫了许久,在上进与稳固中徘徊不定,但是他最终想明白了:让大臣中拥有最高权力的人退下,会产生各种连带的反应。所以无论朱由校最后决定怎么办,他都应该先稳住张问,再作从长计议。正如张问想稳住朱由校一样,朱由校也想稳住张问,激烈的干法双方都没有准备好。

张问如果不在了,朱由校缺少一个核心的班子替他治理天下,那些朱由校曾经重用的旧臣,现在只剩张问了,让张问突然离位,会让朱由校产生一种无力感。他需要时间提拔一批中用的大臣,他的极高皇权需要有人拥护才能化为实际的权力。

于是朱由校决定召见张问,和他谈谈心,稳住他的情绪。

这次朱由校没有在后宫召见张问,在下旨传唤张问后,他去了文华殿。文华殿从嘉靖十五年起就一直用作皇帝经筵和召见大臣的地方,朱由校却很少用。

文华殿南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黄琉璃瓦歇山顶。朱由校从连接前后殿的穿廊走到后殿主敬殿中等候张问。等了许久,仍然不见张问过来,他便有些恼怒地对太监说道:“内阁到文华殿,才多远的路?张问为什么还不来?”

太监道:“回皇爷,张问今儿不在内阁,呆家里呢,估计过来还要一点时间。”

“在家里?”朱由校看着文华殿侧边的三交六椀菱花槅扇窗,喃喃地说道。他在想,张问是真不想干了?

过了许久,一个太监走进主敬殿,跪倒在地说道:“皇爷,张问来了,已经到月台外边的甬道了。”

“宣他进来。”

又过了差不多一炷香功夫,张问在太监的带引下走进了主敬殿,远远地就伏倒在地,喊道:“微臣张问叩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平身,来人,赐坐。”朱由校活动了一下面部肌肉,作出一副轻松的表情来。

张问走上前去,走到龙榻旁边的凳子旁边,先拱手说道:“臣恭贺皇上喜得龙子,皇上之福,大明之福,社稷之福,天下幸甚。”说完才坐到皇帝赏赐的凳子上,那凳面上铺着一个软座垫,坐着很是舒服,但是张问只敢让臀?部的沾着凳子座垫的一个小角,在皇帝面前坐都是这样的姿势。

朱由校挥了挥手,屏退了左右的宫女太监,这才说道:“张问,你为什么要辞职?别给朕说身体有恙之类的,朕不信。”

张问寻思了片刻,自己突然提出辞呈,说出一点实情,反而能给皇帝交心的感觉,他想罢便说道:“昨晚二更天,遂平公主殿下来内阁值房了……”

“哦?”朱由校有些尴尬,忙说道,“这个丫头,越来越放肆,都是朕给纵容的……”

张问道:“臣昨晚就在想,按理殿下晚上是不能走到内阁值房的,也许……也许是皇上对臣的施政不满……”

张问委婉地说了出来,意思就是朱由校想把他变成驸马、从内阁次辅的位置上退下。这么说虽然有点打击皇帝的面子,但是确实是那么回事,朱徽婧一个公主半夜二更的怎么能顺利走到内阁值房?张问如果假装看不懂,朱由校也不信。

现在主敬殿没有其他人,朱由校被张问说得很不舒服,但是转念一想他倒是实话实说,也就想通了。朱由校虽然文化不高,但并不是一个完全不明理的人。

朱由校沉默了许久,喃喃说道:“朕曾经对你说过:朕在,保你荣华富贵……”

张问心道把公主嫁给我,当然荣华富贵了,不过老子恐怕只能去经商了。

朱由校又说道:“朕用是执掌内阁,你在几个月内专门提拔南人,打压其他大臣,朝中诸臣多有不满,恐对国家不利。”

张问颇神情地颤?声说道:“臣也曾经对皇上说过:如果有一天皇上不信任臣了,只需要赐微臣宝剑一柄,微臣即可自裁谢罪,以谢皇上知遇之恩。”

兴许是张问的语气很有感情色彩,朱由校在这一刻真的动容了,他听过无数大臣上表忠心的话,但是没有听过比这句话更真挚的、纯粹的话。

朱由校一时也无法断定张问的危险性。在朱由校犹豫不决的时候,张问却已经十分断定:有朱由校在,他的新政根本无法推行。

一个犹豫不决,一个态度坚定,在这一轮交锋中,张问已然占了上风。不过总体情况、大势强弱,依然十分悬殊,毕竟朱由校是君、张问是臣。

张问继续迷惑皇帝道:“臣绝无党同伐异的居心,但是朝廷自国本之争以后,党争局面已经无法控制,要想有所作为,无法避免党争实情。东林党无益于国家、魏党无益于国事,臣想重组三党,重新安排朝廷格局,辅佐皇上澄清宇内,中兴大明!”

三党即齐楚浙党,其实还包含了宣党﹑昆党等,是以前在对付东林党的党争中形成的党派。三党也不是什么好鸟,但是东林党也不好,阉党也不好,相比之下三党对于朝廷来说还好一些。

以前在皇帝面前,谁也不敢明说党羽,但是张问和朱由校的关系倒是很特别,张问反而敢在他的面前说真话、直话,这可能也有朱由校文化不高的原因,只有说的直白他才更懂。

张问继续说道:“嘉靖以来,党争从未间歇,朝中诸臣面对现实纷纷抱团,党派不是说解决就能解决的。嘉靖时,一些大臣信奉‘心学派’(徐阶等人),主张无党,实际上也是‘无党而党’。这样的情况,臣要对抗阻碍新政的势力,只能拉拢一批支持新政的官员,才能有所作为。臣一生的抱负,就是辅佐皇上成就中兴大业,只要新政推行成功,臣当卸甲归田,以享天伦之乐。”

因为张问的党同伐异干得太明显了,这时候他为了让皇上感觉到他的诚挚,干脆什么都直白地说出来,为自己的结党作解释。

朱由校实际上已经有点相信张问的话,朱由校明白朝廷党争的现实,张问说的一点都不虚,全是大实话。

他犹豫的是这样下去,会产生什么后果?一党独大,架空皇权?所以他举棋不定,也没拿定主意要把张问怎么处理,而张问却一副逆来顺受的样子、把选择权完全交到朱由校的手上,让朱由校更加左顾右盼。

但总得来说,经过今天这一番谈话,张问在朱由校心中的威胁大大地降低了。交流能够拉拢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皇帝成天坐于后宫、不见大臣,坏处也是很大的。

朱由校决定先稳住张问,再作打算,他便说道:“你的辞呈朕压下了,以后别再上书这样的事。”

张问忙扑通一声跪倒在地,说道:“臣真不知道该如何感激皇上的信任,这几天臣也在想,是臣太过心急,施政过于激进,这才造成了诸多大臣的反对。臣当重新订制施政方略,采取缓和的态度,缓解党争造成了不利影响,方不负皇上的重托。”

朱由校点点头道:“欲速则不达,你要谨慎处理政务,方不负朕对你的期望。”

“臣谨记皇上的教诲。”

朱由校站了起来,说道:“朕今天还有一点事儿,你且安心下去,好好做好本分。”

张问听罢,重新跪下向皇帝行了三叩九拜的朝礼,倒退走了几步,这才转过身,走出了主敬殿。

他从殿前出月台,从直通文华门的甬路走出文华门的时候,这才敢松了一口气。君臣之间这样的勾心斗角让张问心里很不舒服,而他又没有办法。

在压力和危险的刺激下,张问心底那股子邪恶又冒了起来。

第六折 肯羡春华在汉宫

段十二 琴声

当天晚上,张盈留在了张问的身边,门外的雨在哗哗地下个不停。张问心里面装着事,兴致不高,草草就完事了,幸好张盈的身子特别敏感,依然在雨声中达到了顶端。她疲惫地伏在张问的腿上,而张问则靠在床边上,轻轻抚摸着她缎子一样的后背,犹自在心里想着事。

如此漫不经心的抚摸,让张盈很享受,在疲惫和幸福中打起了轻轻鼾声,就像一只温顺而乖巧的小猫一样。

轻轻摇曳的烛火、门外的甘霖犹如情人满足的眼泪,这是一个温馨的环境,但是张问心里面盘算的事却并不温馨,他在算计皇帝朱由校。他和朱由校曾经是相互信任的君臣关系,但是一旦有了裂痕,就再也回不到过去了,如分手的情人,心里面早已留下无法调养的伤痕。作为一个臣子,用阴险的心理算计皇上,在儒家道德观里,一般人连想都不敢想。但是张问内心里压根就不信儒家道德那一套,他不认为那是真理。在张问看来,没有什么事是他不敢干的,只有能不能做到的问题。

从玄衣卫在后宫的密探报上来的密报中,张问了解了许多信息,他很专心地在脑子里把这些信息联系上,以期找到布局的方法。比较谨慎和合理的办法显然是没有,张问细细想了许久作出了这样的判断,不过冒险的方法应该存在可能。

他想起了最近受皇帝专宠的柳自华,倒是可以从柳自华身上寻找突破。可麻烦的是现在柳自华一直在后宫里面,不好联系。玄衣卫那些收买的那几个太监、自然不好让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