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9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大华船业相比,大华的海上石油装备部的水平要高的多,完全是世界级的,而且拥有产能巨大的生产车间,若非本身的工作量太大,光凭他们,苏城就敢用9个月来竞标。

虽然会尽量减少借调的人数,但大华的海上石油装备部,确实给了苏城很大的底气。

万不得已,无法完成的时候,有这数千名熟练工人兜着,大华船业受到的损伤就不会太大。

考虑好了风险,想好了止损措施以后。苏城再填写标书的时候,非常轻松。

第一位接受标书的就是东道主,新加坡航运集团。

他们的标书里面,包含了5艘船。一艘7万吨的油轮,3艘2万到5万吨的灵巧型的船舶,还有一艘小客轮。

苏城先在油轮和客轮上打了叉,大华暂时只生产货轮。无论是分段造船法所用的分段,还是巨型总段造船法所用的总段,都像是拼接船只的积木,有一定的规格,不同的船只和船东要求,都是相对于确定的积木做出微调。散装货轮是大华目前准备最充分的型号,尤其是灵巧型货轮,更是分段车间和总段车间的主攻对象,此时都有做好的分段等着用了。

3艘灵巧型的船舶,苏城在4。8万吨的那艘船后面写下了300日。这艘船的要求比较高,有可燃重油等要求,虽然可以通过采购的方式达成,但技术要求高了,时间自然用的多,即使竞争不到,苏城也不觉得可惜。

另外两艘灵巧型的货轮,是一模一样的两艘2。8万吨的船只。

苏城毫不犹豫的写上了260天,等于比9个月的时间还短了。

这样的灵巧型货轮,正是大华船业目前最擅长的,大规模的生产,能最大成都上的减少压力。

将标书中必填的内容填好了,苏城重新检查一遍,就签上自己的名字,将之装入牛皮纸袋中封好。

自有人来收取,同样挂上封条,再送到后面去检查。

那里会有新加坡航运集团的律师核查合同与合同修改项,若是符合要求,才会按照时间和价格排序,继而找到中标者。

在场的有几十个船舶制造商,后室里面,律师和新加坡航运集团的高管,用了20分钟左右,才完成了全部工作,将中标者写在报告里。

正在等待的苏城,很快就听到了自己的名字。

2艘2。8万吨的灵巧型货轮全中标了。

苏城意料之中的笑了笑。别人的竞标价格也许更低,但在时间上,260天确实是极限了。

台上的主持人念出大华实业的名字的时候,就见面前的白板上写出了竞标成功的船舶和船舶制造公司的名字,以及它们的竞标条件。

260日的竞标条件,明显刺痛了一些人的眼球。

旁边的4。8万吨货轮的竞标时间是280日,也没有让人轻松多少。

要说起来,真正吃惊的是荣尚国,他也想竞标这艘4。8万吨的货轮。却是完全没有料到,时间如此之紧。

“接下来,是马拉西亚的马丹航运公司的标的。”台上的主持人没有给大家讨论的时间,紧接着将又一叠竞标文件散发了下来。

这次的竞标采取暗标的形式,但竞标是以船东为单位,一家家的进行的。竞标成功的标志也并非是低价,而是船东方面的认可。

因此,船东在乎时间的,就以时间为标杆,在乎价格的就以价格做标杆,两者都在乎的,就自己列式分析。一切以船东的判断依据为依据。

这种方式偶尔会出现猫腻,主要看船东所在公司的管理情况。

若是对船东的公司或者国家不放心,船舶制造公司完全可以不竞标。当然,他们也可以积极的去做这些船东代表的工作。

场内功夫和场外功夫,在这样的场合都算数,只是付出的多少而已。对于售价上亿的船只来说,一些公司不屑与那些名声不好的公司打交道,一些公司则喜欢和那些名声不好的公司打交道。

此外,国家和地方法律往往也是跨国公司考虑的问题。

大华就没这么麻烦了。苏城像是一切中国企业主那样,采取通吃的架势,只管东西能不能造出来,有没有盈利,才不在乎政治问题。

这要感谢国内的商业环境,给了企业参与国际竞标的自由度。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相对落后的企业要想竞标已经很难了,若是再挑三拣四,那就是等着落后挨打的节奏,又何谈发展。

苏城在马丹航运公司的标的上,又选了两艘3万吨左右的船。在写时间的时候,稍稍犹豫了一下,一艘2。8万吨的照旧选择了260天,另一艘3。2万吨的选择了280天。同时,他又把3。2万吨的价格稍微下浮了一些。

一刻钟后,结果出笼。

大华船业中标一艘船,3。2万吨的船却是交给了现代重工,同样的260天和更低的价格。

坐在前排的裴忠勇,向后得意的看了一眼。

苏城笑了笑。在掌握巨型总段造船法以前,9个月就是船厂的极限了,韩国船厂也不例外。他们也许能通过超长的加班,优良的设计,以及先进的设备提高速度,但只要有任何瑕疵,时间就会延长。作为一种工艺和工程操作,船只制造其实是有极限的。

50年代的造船厂,70年代的造船厂和90年代的造船厂,在造船的时间和成本上,都有本质的区别。

大华只准备收下10张订单,同样的9个月极限,所承受的压力和现代重工是绝对不同的。

现代重工可是想要拿下20个以上的订单。

这种情况下,意味着他们要同时开建20艘船。即使现代重工有好几个船厂,也是非常困难的事。

以往的订单在这种时候会变成负担。

通常来说,远期订单的价格会比较低,用来保证船厂的最低利润,就像是船厂的底薪似的。近期订单的价格较高,利润也高,是船厂盈利的主要手段。

现代重工在过去几年里,接手了大量的远期订单。说是远期,总要在几年内完成的。

如果他们大量压缩近期订单的时间,意味着要抽调更多的工人和设备,占用更多的船坞和船台。远期订单不免受到影响。

苏城摸了摸下巴,不受影响的稳定竞标。

遇到型号相同的2万或3万吨级的船,他就用260天左右竞标下来。裴忠勇只抢了一艘,就不做这样的事了。

他们的设计,使得自己在制造4万吨左右的船只的时候比较有优势,2万吨的船舶,利润太低。

双方一来一回,半天就过去了。

32艘船已有18艘竞标完成。

大华得到了里面的5艘船,现代重工得到了7艘,剩下的5艘被其他船厂竞走。

荣尚国则一无所获。

在时间全线缩减的情况下,他做的准备明显不足。

眼看着下一轮竞标就要开始,荣尚国挺了一下腰,想对苏城说什么。

苏城腰间的BP机忽然震动了起来。

他立刻拿起来看,只见上面写着一行繁体字:8月为极限。大华自身限制为6艘。

“大华自身限制为6艘。”苏城又读了一遍这句话,“哗”的站起来,道:“请求暂停,我要打个电话。”

“休息10分钟。”主持人敲了一下小锤子。

第四百一十八章能做完吗?

回到会议厅的苏城,龙行虎步。

8个月的极限,意味着大华从头到尾,用240天就能造出一艘灵巧型的散装货轮。虽然不是世界顶尖的水平,但在生产领域绝对是绰绰有余了。

用这个速度,大华自己能建6艘船,但若是全球化的播撒订单,这个数字扩大两倍或者三倍都能做到,只是利润的多少而已。

李沧的保证,恰到好处的解决了竞标的问题。苏城相信,以大华的成本优势,只要能抢来订单,就一定能创造利润。

造船业是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也是对价格最敏感的产业。每降低1%的成本,都能带来数千万的收益,每降低10%的成本,就是一场革命。

正因为如此,美国和欧洲有无数先进设备和熟练工人的船厂,最终都倒闭了。日本接手了船舶制造业,也没有坚持太久,当他们的人力成本上升以后,韩国试图从他们手里继承世界船舶制造业的大旗。

中国比韩国又晚了15年,才开始如火如荼的造船。

在苏城看来,与其说是15年前的中国制造业,准备不如韩国的充分,不如说是15年前的中国民营制造业,准备的不如韩国充分。

即使是到2003年,中国大举进军世界造船业,先锋和主力仍然是江浙的民营企业。那些做衬衫做皮鞋的老板们,拿着30年积累来的资金,购买中国或外国船厂的旧设备,从一两千吨乃至几百吨的船舶做起来,愣生生的做到了每年上千万吨的规模,论排水量,等于数百艘的航空母舰。

而中船一类的国企,是等到中国的民企把市场做出来以后,才强势插入。这就好像是两只野狗约好了出去找母狗,相对瘦小的找到了母狗,正开心间,强壮的野狗从后面直插瘦小的野狗,然后也觉得开心。

若是让强壮的野狗单独出去找母狗,他又不敢了。

1993年的中船重工,在硬件条件上也许比韩国船厂差一代或者两代,但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的船舶制造中,技术先进只是增加利润和订单的方式,不可能做到垄断。

中船真正糟糕的地方是自我消耗,他们根本就没有把精力放在找母狗传宗接代上,他们的眼光全都放在公狗身上,只想怎么占点便宜。

多年积弊,不是苏城或者荣尚国能改变的,甚至不是任何一个人所能改变的。

苏城确定外包策略能够实现,决定不再理会荣尚国和他的造船厂,回到位置上,就轻声说道:“荣总,我准备再多订几艘船,咱们的协议依然有效,对吗?”

荣尚国知道他刚才的电话有什么内容,默然道:“协议有效。”

他一条船都没有竞标到,又不敢强行压缩合同时间,因此,明知道“合作生产”等于是做配套的代工厂,也不得不答应下来。

不管怎么说,做这种短期船只的配套,利润也比长期合约船的多一些。

苏城颔首,向主持人示意可以开始了。

主持人见下方无人反对,稍等就宣布竞标继续。

中场休息,许多人都联络了自己的公司,将最新消息传递了出去,大部分人都得到了来自公司的反馈。

因此,下半场从开始阶段,就陷入了白热化。

第一批暖场的3艘船,价格瞬间塌下去一截。1。5万吨的干散货船,出价3300万;1。1万吨的近海成品油轮,出价7200万;8000吨的内河近海船,要价只有1300万……别说苏城和荣尚国了,韩国人都愣住了。

这次交易的基本都是标准轮船,各公司参与竞标的,也是自己公司的传统型号,只做微调,不做大的改变。

这种情况下,船只的成本可以降的比较低,也能给船厂一些高利润补贴,毕竟,这么紧张的时间,等于是让这些船东插队了。

然而,半场后的这三艘船,不仅将价格拉回了平均水平,而且有所下降。

第22艘到第25艘,也是同样的情况。

只见台上的新西兰船东,乐的眉毛不是眉毛,眼睛不是眼睛的。

时间短,价格低,这简直是船东的梦想。

荣尚国看看台上的价格标签,再看看自己写的数字,忍不住用英语道:“这都是做什么?赔本的买卖,还用得着抢来抢去的吗?”

刚才出手最狠的印尼船厂代表,顿时收起了笑容,道:“我们肯定是有利润的。”

“那最好了,否则看你怎么交代。”荣尚国瞪了他一眼,这种价格若是三年交货的合同,当然是有利润的。但若是9个月或者10个月交货的合同,加班费就能吃掉利润。

印尼那船厂的代表嘿嘿的笑了两声,他其实爷有些后悔了。

第26艘船和第27艘船,是一艘3。2万吨的干散货船和一艘7万吨的集装箱船。

对后者,苏城毫无兴趣。5万吨以上的船只建造难度相应提高,大华船业使用的巨型总段造船法和平地造船法,都没有在这一级船舶上进行过实际验证,就算要来订单,也只能转让给别人。

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苏城将目标放在3。2万吨的干散货船上。这艘船,不仅符合大华船业的需求,也符合现代重工的需求。他们正在制造的船,就集中在3万到4万吨的区间,而大华竞标的船只,多是2万吨到4万吨的船。

这次的竞标会,订购的都是标准尺寸和标准装备的船只,能极大的降低船厂的压力,相同的船型批量制造,则科研设计、放料、胎架、培训等一次性费用可以分摊到几艘船上,同样的材料和设备批量购买,也能降低价格,随着生产批量的增加,生产技术的提高,差错会逐渐减小,所有这些都能降低船厂的成本。

因此,竞标同样的船型,船厂能给出更低的竞标价格,可以说对双方都有利。

在船舶运输业强劲复苏的这段时间里,这种方式能争取最大利润。

苏城抬头看了一下韩国那边,然后开始低头翻阅竞标书。

一共32艘船,还剩下7艘。其中有2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