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6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不懂经济谈判,却都有留苏的经历。三人以大华的顾问出现,一人抓住一个前苏联的领导人物,先是忆苦思甜,接着开始回忆两国并肩走过的岁月。

激情燃烧的年代,立刻让这些前苏联人回忆起了他们年轻的岁月,再上谈判桌的时候,语气和口吻都不一样了。

苏城微微一笑,站到看的目瞪口呆的焦国平身边,道:“麻烦你通知一下刘明浩先生,我想好他第二件人情是什么了。”

“是什么?”

苏城瞥了他一眼,轻声道:“大华整理了一份我们需要的苏联专家的名单,想请刘明浩先生,帮忙接触。”

大华实业在苏联的能量依然有限,但要是有刘明浩的人马帮忙,那就是两个概念了。

第三百八十三章复制资料

大华战略事业部,早在几年前就有调查整理前苏联的专家技术。不过,真到了苏联解体,想坐个火车过来就打包一车皮的专家,还是有重重困难的。

首先是人家苏联专家本身的意愿。西方的月亮比东方的圆,不光是中国人的狭隘思想,前苏联人也是一般的,而且只会更强烈。

和平演变不是说笑的,要不是热爱美国生活热爱到骨子里,苏联群众和党员也不会陪着戈尔巴乔夫玩什么休克疗法。所以,但凡有一点机会,前苏联人都是要奔着美国和欧洲去的,某些通过解体赚到万贯家财的苏联人,宁可放弃俄罗斯的产业也要投奔美国,此等毅然决然可见一斑。

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有哪个苏联人会把中国选择做目的地的。1992年的中国,城市里虽然是解决温饱了,但生活质量还是谈不上,城市建设别说和美国欧洲比较了,较莫斯科也没有多少优势,完全不符合苏联人民的追求。

论及年薪待遇,美国的公共科学家拿着数万美金的薪水,公司研究员拿着十数万乃至数十万美金的薪水,中国企业的平均年薪福利算到一起,也达不到1000美元的标准。

即使是大华实业,也不能因为某人的国家是前苏联,就贸贸然的拿出10万美元的年薪和欧美企业对拼,那样做的话,大华实验室的中国研究员要不要提高薪水?假如把中国的人力成本拔高到美国的程度,那大华实业除非再找到一个百亿吨的油田,否则只有等死的命。

另一方面,并非每个苏联专家都是真正的专家,一个项目组内,有价值的角色往往只有一两人,剩下的研究员只是懂技术的实验室工人而已。把他们带回国,加上一个语言不通,效果也许还不及一名中国研究生。

至于有名有姓的苏联专家,早在大华战略事业部做名单之前,就上了欧美国家的名单。什么贝尔实验室、英特尔、德州仪器,又或者哈弗耶鲁,不等苏联解体,就到莫斯科公然抢人了。在戈尔巴乔夫的卖国软蛋思路下,以学术交流等名义“流亡”海外的苏联专家不在少数。

大华实业真要是摆明车马的争夺,哪有丁点的机会。

也就是这种时候,苏城才能体会到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国家领导人满世界的邀请华侨华人的心情。若非同种同源的血脉相连,谁会陪着你玩百废待兴的游戏?看看黑非洲国家就知道了,由于殖民时代没积累,全国说是只有两名工程师就真的只有两个工程师,此等状态下,想要跨越式发展谈何容易。

苏城交给刘明浩的名单,也就特意避开了知名的苏联专家,转而将目标锁定在了苏联国家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身上,更准确的说,他的目标是研究所的资料,而不是研究所的人。

“带枪投降”是国民革命时期就有的优良传统,到了90年代,也不能说抛弃就抛弃。

苏联国家能源研究所,研究包括石油天然气在内的所有能源技术,同时也研究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历来有着相当的积累。如果阅读八九十年代的中文相关材料,仍然能看到苏联国家能源研究所的影子。甚至有一些前苏联的翻译作品,直到21世纪仍然摆在能源相关工作人员的案头。

按照苏城的要求,不光是研究所的人,还是研究所人员的亲戚,能带着资料出来的,就可以得到美元和实物报酬,达到一定的数量和质量,还能享受全家移民的政策。以苏联目前的技术管理水平,愿意且能够轻松逃出火坑的人不在少数。

唯一可虑的是这种行为有点商业间谍的性质了。苏城此前没有实施,既是担心泄密,也是因为手下没有合适的人选。

请刘明浩做这种事情,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就连崔国平将消息传给刘明浩,刘明浩自己都觉得苏城选人选的太好了。

他也不纠结,坦诚的向国内报告了一声,又向苏城领了一笔活动经费,就开始拉人。

苏城投桃报李,转手就送给夏米尔价值一百多万元的油井设备。

配合这批设备,刘明浩准备的10万美元现金,总算是有点用处,算不上难看了用李琳的说法:这盒巧克力是送给马克西姆先生的零食。

马克西姆先生吃了正餐和零食以后,怎么报答刘明浩,苏城是毫不关心。他就一门心思的算着刘明浩挖来的带枪战士有多少,资料有多少,然后换算成油井设备送给夏米尔。

军火生产线谈起来是很麻烦的,不光要谈生产线的价格,还要谈授权、购买价格等等。相形之下,苏联的研究员们就痛快多了。

国家能源研究所虽然是俄罗斯联邦的重点单位,但稍微有点名堂的克格勃要么是辞职了,要么也是腆着肚子在院子里晒太阳,最多派两个人到研究所来巡视一圈。

研究员们不好直接拿出资料来,就将所里的资料复印出来。

刘明浩派两个俄罗斯,直接开辆卡车等在国家能源研究所的门口,研究员们来上班了,就从车里顺手拿一叠复印纸,进到研究所里点个卯,转身就将复印纸变成了资料,有的还细心的编个号,然后再丢回到门口的卡车里,一言不发的从某人手中接过一张绿色的美钞,以及更多的复印纸。

几天下来,一辆卡车就被迫变成了两辆卡车的倒班制度。刘明浩还从善如流的买了几台复印机,以解决能源研究所内复印机不足的瓶颈问题。

复印机放在临近的小商店里,能源研究所的研究员们抱一叠资料出来,当场复印完毕,转手就可以拿一瓶伏特加以及原先的资料回去了,非常方便。等到莫斯科派来的新所长被银弹攻势击垮以后,能源研究所复印资料就更加容易了。

他们的所长早就跑去奥地利了,几个副所长要么去莫斯科求官,要么跑去了加盟共和国,剩下的也在做出国的准备,根本是无心管理复制研究资料的事。

如果是大量偷盗研究资料,他们还要担心责任问题。现在只是复印,竟是无人多事的局面……对许多前苏联人来说,苏联都不在了,一些研究资料的存在,又有什么意义?

除了文字资料以外,电子资料和实物资料也在刘明浩的视野当中。许多珍贵的地质碎片,头天还贴着俄罗斯的编号,第二天就换成了中文编号,送上了火车。

在普京就任俄罗斯联邦的总统之前。俄罗斯就是个不设防的矿区,谁都可以从里面采掘出来一些东西。

一些背景和资金雄厚的欧美国家和公司选择采掘里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他们不太需要苏联的研究资料,因为欧美发达国家的能源产业自成一系,与华约国家的技术套路并不相近。而且发达国家都有着严格的专利保护,对于专利壁垒不严密,或者基础不牢固的商业技术,往往兴趣不高。他们聘请苏联专家和技术人员,也是为自己的体系做补充,而非做改变。

大华实业这样的中国公司,就没有此等担心了。中国的石油天然气产业,本来就有很深的苏系影子,阅读和参考他们的资料,是自然而然的事。至于专利壁垒更不在苏城的考虑当中。

几乎白送的东西,还挑三拣四什么?

在大华实验室一干无聊的研究员的建议下,刘明浩特别制定了详细的分值表,在给研究员金钱回报的同时,还给他们计分:一套国际先进技术的资料积600分,一套华约先进技术的资料积200分,一套普通技术的资料积50分,一套大型装备的设计图纸积500分,一块岩石积20分……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同时,刘明浩自己又制定了移民计划的分值表:前往美国2万分,移民美国50万分,前往英国4万分,移民英国100万分,前往中国1万分,移民中国200万分……虽然在苏城看来,这样的移民分值表和信用卡积分有的一拼。不过,既然有人真的能用信用卡积分换一辆车回家,总有些前苏联的研究员们,会以无畏的勇气和大无畏的耐心,刷出几百万分,给全家移民……在此过程中,出钱的是苏城,出力的是刘明浩。苏城得到实惠,刘明浩完成任务,前苏联的研究员们也没有吃亏,拿自己和同事以往的成果,换到了未来的生活。他们大都不选择去中国,而多选择去芬兰、波兰一类的国家……对普通的研究员来说,如果不是大华实业出钱,刘明浩出力的话,这种梦想往往是难以实现的。

只有输油和输气管道的研究员和技术工人,是苏城极力邀请前往中国的。大华燃气公司已经在数个大城市站稳了脚跟,继续发展下去,人员和技术的缺口将日益增加。此外,数年后到来的西气东输工程,也需要提前做好准备才行。

第三百八十四章中韩建交

伴随着秋明油田隆隆的放炮声,苏城离开了秋明市,返回莫斯科,准备乘机返回国内。

有了刘明浩的背书,苏城也不用守在秋明市了。那些俄罗斯富商没有一个好相与的,要是没有点什么东西镇着的,迟早是要兴风作浪的。

莫斯科依旧是一般的冷冽和萧条,正是中国人最爱的俄罗斯风景。

苏城抵达的当日,就见到了夏米尔的祖父马克西姆,一个快70岁的苏联前高官,经历过二次战争和斯大林清洗的人物。

两人友好的进行了利益交换,又说了一箩筐的废话,继续进行利益交换……苏城用了几年的功夫,炼就出来的商场技巧,在前苏联官员面前是丁点作用都没有。

马克西姆老爷子非常实在,不用前戏,不用遮掩,敞开了门廊只谈价钱,而且大度的允许苏城“讨价还价”。

本以为要用很长时间的工作,一个早上就完成了。

等苏城从会客厅里出来,就见又有金发碧眼的欧洲人笑呵呵的往里走。陪苏城出街的小胖看的乐了:“我说呢,人家是急着见下一波呢。哎,是不是有人在抢飞机的生产线?”

苏城赶紧扯一把他,低声道:“那些是谈其他生意的。”

“什么生意?马克西姆不是说只在国防装备上有影响力。”

“军火又不是只有飞机。”苏城说了这么一句,就不让小胖说了。苏联军队的腐败是有口皆碑的,他们出售军火的过程有着强烈的集团化的倾向,最著名的莫过于东德撤退时,损失的数十亿美元军火,戈尔巴乔夫当年派人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引来的却是大规模的反弹,也让许多人看穿了苏联的虚弱面孔。当政治组织无法控制军事组织的时候,需要有人付出极大的牺牲,才能避免国家的牺牲。这个民族情绪高涨的国家,自然缺少牺牲精神。就连俄罗斯民族,都已经不再维护大苏联了。他们不愿政府将自己创造的财富无偿的提供给加盟共和国,同样的,加盟共和国对于缴税到中央,或者听命于中央也是一肚子的埋怨。

军队作为一个集体组织,在这种情况下,唯一关心的就是自己的利益。

如果不是飞机生产线牵扯到很多的因素,马克西姆手上又没有现成的东西,他一个人就敢决定其归属。当然,这也要对方给出的现款充足。

无荣誉的军人等于有奶就是娘的丘八,苏城也不喜欢这种事情,快步走出了灰白的大楼。

一名瘦长脸庞的亚洲男人,从对面的小酒馆中冲了出来,迎面向着苏城,露出惊喜的笑容,用怪异的英语问:“您是大华实业的苏城先生吧!”

苏城听他的口音,第一反应问:“日本人?”

“我是韩国人!”瘦脸男的不乐意转瞬即逝,他再次挤出笑容,道:“我是韩国交通部的申泰渊,冒昧来访。我听说了大华实业在秋明油田的工作,非常佩服,能够战胜伊藤商社以及新加坡和马拉西亚的国家石油联合体,真的是太厉害了!”

“是新加坡和马拉西亚地区石油公司。”苏城纠正了他一句,问:“你找我什么事?韩国交通部,似乎和我没什么关系。”

“哦,我们韩国交通部,准备下设一个铁道厅,我是来西伯利亚铁路来考察的,这里天气寒冷,建设了上万公里的地铁线,真是人间奇迹!”

“原来如此,西伯利亚铁路确实难得。”苏城的脚步没有停下来,而是继续缓慢的向前,听了申泰渊的话,也没有停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