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4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他们的勘探井出油了?”李政夫说话间连忙穿衣服。

在开采石油的地区,再没有比勘探出油更值得欢呼的消息了。尽管斯科勒油田已经初步勘探,是确定会储油的大油田,但地底下的事,地上面的人总是说不准的,具体的储量是多少,产油的速度是多少,是纯粹的油田还是油气田,都有待观察。

在90年代,油田采出了天然气,或者天然气田采出了石油,都不算太好的消息,全都增加了开采的难度。除此以外,原油的质量也将决定商品油的价格。中东拥有世界上质量最好的低硫原油,中国产的高硫石油则会增加炼油厂的成本,哪怕是每桶1美元,每年1000万桶也会制造1000万美元的成本。

伊藤信重微微颔首,同时拧开电热毯的开关,等身上暖和一些了,就匆忙的穿上裘皮大衣,道:“咱们去看看吧。第一口勘探井就能出油,还真是便宜他们了。”

“5000万美元,半年时间勘探出油,他莫非以为自己每次都能一次勘探成功?”李政夫念念不忘白天里,苏城给俄罗斯投资者的许诺。对他来说,不论苏城是否能完成许诺,这本身就给他增加了极大的压力。俄罗斯客户面对其他的亚洲公司,肯定会提出相似的要求,不为了赶时间,也可以用来压价。

伊藤信重看了他一眼,套上沉重的裘皮,绕上棕狐狸的围巾,声音沉闷的道:“不要小看大华实业,他们说能半年勘探出油,说不定真的有办法。”

“怎么可能!如果他们掌握有如此水平的石油勘探技术,别说我们了,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也别玩了,早日倒闭算了。”

伊藤信重微微一笑,道:“斯伦贝谢和哈利伯顿就不会这样想,他们会用100亿美元把大华实业收购了,然后肢解拆分,留下核心业务,其他全部打包出售……”

李政夫呆了一下,无奈摇头。国际大型能源公司,做的久的有延续100年的,技术落后,资金落后或者陷入政策旋窝的不在少数,能扛到今天的,都有各种各样的办法和手段。收购拆分就是他们资本充足时的擅用伎俩,如哈利伯顿,每年都要花掉10亿美元左右,用于收购其他的小型公司,将技术落后的可能扼杀在萌芽当中,同时增加自己的技术储备。苏城做出的双驴头采油机,仅仅是他们全球收购活动中的一角罢了。

对这样规模的公司,李政夫和伊藤信重最多也就是调侃两句。他们的公司在亚洲算是大型了,在世界能源界就不够看了。

一群人穿好衣服出了板房,到了下风口就能闻到好似煤气的味道,闻的久了,还会感觉甜丝丝的。

李政夫也是做了20年石油业的人,鼻子嗅嗅,就知道那是原油中的硫化物,他轻轻的一笑,道:“不知道含硫量是多少。大华实业真是走运,正好我们来参观,他们就采出了油来。”

其他人都不吭声。实际上,大家本就是来看大华这次勘探井的情况的。50%对50%的机会,只看谁的运气好一点。

老远的,就能看到苏城身边围着许多人,全是忙着做后续工作的中国工程师,以及少量的前苏联工程师,众人说说笑笑,场面欢愉。

“产量多少?”李政夫到了苏城身边,开门见山的问。

“初步来看,1万桶每天是能保证的。”夏米尔高叫着,精力充沛的恨不得绕场一周以做欢呼。短短的3个月时间,斯科勒油田就已出油,瞬间解决了他们最大的压力来源。

每天1万桶原油,意味着每天有30万美元的毛收入。相形之下,5000万美元就投入根本算不上钱。

李政夫有点不舒服的扭动了一下脖子,笑道:“苏董也赚了不少吧,第一口井就是万桶油田。”

苏城微微一笑,并不回答,大华在斯科勒油田的合同内有保密协议,即使没有,他也不会说的。实际上,光是贷款协议就比普通技术服务公司的劳务合同赚的多了,当然比不上瑟坦油田的那种利润,但胜在稳定,而且无论巴威尔等人的公司能否开下去,大华的利润都不会少。

一千三四百吨的日流量,算是很强的工业流了。除了中东那种地方,这种产量的油井,说明正正打在油田的G点上,非常难得。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华选择勘探井的水平。

对俄罗斯投资人来说,这明显是他们考虑的要点之一。

“多快好省”不光是中国的口号,也是一切穷国的口号。此时的俄罗斯人,唯一的资产就是政治资源。能拿出1000万美元的都不多。像是前苏联前部长一类的人物,无不担心人走茶凉。现任俄罗斯联邦的官员,也会考虑自己的职位能做多久的问题。

又快又好又省,正是这些人最需要的。

苏城不再理会李政夫,自去和刚刚爬起来的俄罗斯人交流。

李政夫一咬牙,不要脸皮的跟了上去,心想:这个时候,可不能让你说动这些专制的蛀虫。

果然,他刚刚走过去,就听一名俄罗斯人在询问:“苏董,我有一块油田,距离斯科勒不是太远,石油和天然气部曾经做了地质普查,并且发现了100米深的油砂层……如果交给你们的话,多久能采出石油?”

要是在2010年以后,100米深的油砂层本身就是一笔肥厚的资源了,因为开采石油价格超过70美元,开采油砂就变的有利可图。

当然,在石油价格30美元的当下,油砂只能算是储藏原油的一种征兆。在俄罗斯这种地方,有100米深的原油,很有可能是一个大油矿。

苏城立刻回答道:“阿里克塞先生,只要有石油,大华实业一年内肯定能让您见到石油。”

地质普查不是初步勘探,后者会打一些测试井,以了解地质构造为主。只有了解了地下数千米的构造情况,才能有的放矢的钻井试油。算上搬场的时间,一支钻井队打一口测试井的时间往往要几个星期,风餐露宿异常辛苦。与此同时,他们还需要更多的地震队,少量的电法勘探队和重力勘探队以及地质研究队的支持。比起采油,大面积的勘探经常会让人有漫无目的的感觉,也是最耗费时间的部分。

一年时间的许诺,李政夫是绝对不敢给的。

但是,就此放弃一个伸到脸前的订单,李政夫也做不到。

除了苏联解体这种好事,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什么时候能见到超过两个油田的拥有者了?一向以来,都是他们大量的涌向一个油田,竞标参与技术服务……想起自己昨天的退缩,李政夫恶狠狠的看了苏城一眼,道:“阿里克塞先生,我是新马公司的李政夫,我们正在和伊藤商社合作为俄罗斯的石油公司提供技术服务。我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石油开采技术,最优秀的员工和最先进的设备,绝对能比大华实业更快的勘探出石油来。”

“哦?”商人总是喜欢竞争的,前苏联的官商也不例外。阿里克塞顿时来了兴趣。

第三百五十九章竞速勘探

阿里克塞是个大脑壳的雄壮男人。他大概有军事背景,身材保持的很好,也没有俄罗斯人常见的中年发福的迹象,只是头肉多了一些。要是被食人族看到,却是一口上好的祭祀材料。

他并不在乎哪家石油公司为自己开采石油,听了阿里克塞的话,即道:“这么说来,你们两家在勘探和开采速度上,都很有自信了?”

“伊藤商社和新马公司的联合体,绝对是亚洲最好的石油技术服务公司。”伊藤信重此时也过来了,他懂英语和简单的俄语,此时吭吭巴巴的说出来,惹的阿里克塞一阵大笑。

看的出来,阿里克塞是很高兴有外国人能用俄语和自己对话的。苏联解体触动的那根敏感神经,令俄罗斯人的自尊和自卑上升到了一个新的台阶,几乎比得上北朝鲜。

李政夫看阿里克塞高兴,趁热打铁道:“阿里克塞先生,石油勘探是很严肃的工作,苏联的实力强大,也不能说保证在一年内,勘探开发出一块油田。新马公司不会给出不负责任的时间点,但我们会说,我们会比其他任何公司都快。”

挖别人家的石油,赚别人家的钱,练自己的兵,面对这么好的生意,苏城的心态很好,并不因为李政夫的攻击而有所改变,笑容满面的道:“阿里克塞先生,您也看到了,我们只用了3个月的时间,就为阿克瓦夫公司、维特克斯公司和格鲁什科公司打出了第一口油井,日产万桶原油。我们的分析专家估计,斯科勒油田的产量会在年内达到日产10万桶的标准,明年达到20万桶可期。这样算的话,到1994年的时候,年轻的巴威尔先生,夏米尔先生和斯塔汗诺先生,都将成为亿万富翁,事实俱在。如果您独立拥有油田,或者拥有油田三分之一以上的权益,我敢保证,您能在1994年以前,过上亿万富翁的生活。”

当然,当大华实业与三家公司的合约到期以后,苏城也能获得数亿美元的利润。再签一单,只会要价更多,金融敛财的速度,向来是不逊色于其他手段的。

阿里克塞听到亿万富翁的时候,已经流露出倾向了。早在戈尔巴乔夫时代,对外界了解愈来愈多的苏联人,就开始羡慕西方社会的生活,普通苏联人羡慕西方中产阶级,苏联高官显贵则羡慕西方的富豪阶层。

阿里克塞这么辛苦的弄油田,为的就是赚到大钱,有一天能过西方富豪能过的生活,亿万富翁一词,顿时触动了这位前党员的心:“一年时间勘探出石油?你肯定吗?”

苏城点头:“有石油的情况下,没问题。”

假如换一个地方,苏城也许不会如此的确定。但在西伯利亚,这片拥有70亿吨原油储量的油海中,都已经发现了100米厚的油砂,如果还没有石油,那就太过分了。这里可是俄罗斯的秋明油区,不是只有油砂的加拿大。随便来一个专家,估计也只能得到相同的结论,所谓的专业讨论,最多就是说说石油多少的问题。

李政夫没有充足的资料,又怕阿里克塞轻信,忍不住站出来,直接道:“苏城是在赌博。阿里克塞先生,大华实业到时候勘探不出石油,也只会给您说一声对不起。或者干脆说,地下没有石油。阿里克塞先生,假如大华真的出具正式报告,说您的油田地下没油,您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吗?您会欠下巨额债务的同时,反而丧失了主动性,您的油田再找其他石油勘探公司的时候,对方的要价会更高……您没有必要为了虚假的一年时间,签约一家普通的中国石油公司。”

李政夫站出来了,苏城也不相让,盯着他的眼睛说道:“如果大华说地下无油,其他石油勘探公司又找出来了,你知道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吗?大华将丧失所有石油公司的信任,我们绝对不会轻易做出这样的结论。”

“即使你们日后受到惩罚,也不能弥补阿里克塞先生的损失。”

“浪费时间才是给阿里克塞先生造成的最大损失。”苏城一挑眉毛,不屑的道:“你们甚至不敢确定勘探进度,这难道不是做项目竞标首先需要考虑的吧?”

“这又不是竞标!”

苏城眼珠子一转,笑了:“这怎么不是竞标,虽然条件简陋了一些,但性质是相同的。”

李政夫这时候才注意到,他们争执的时间里,附近已经站了好些人,既有其他石油公司的代表,也有不少俄罗斯人在听翻译,后者的模样尤其认真。

这种情景不算竞标,但结果也许比竞标还重要。指不定就会影响接下来的公司布局。新马集团的董事会,可是计划要拿下5个以上的技术服务合同,李政夫敏感的察觉到,拿下阿里克塞的合同,将具有决定性。

想到此处,李政夫火力全开,道:“好吧,那我们就把这当作竞标。苏董连先阿里克塞先生的油田在哪里都不知道,又如何做项目策划,还不是瞎猜?”

“谁说我不知道?”

“嗯?”李政夫迟疑了。他适才注意到,苏城都是用第三人称代替油田的,并没有说到油田的名字,现在看来,他又判断错误了。

待阿里克塞微微点头,李政夫知道自己再次落后了,这说明大华实业提前做了很多的工作,是初来乍到的新马公司和伊藤商社未曾做到的工作。他不禁烦躁起来,道:“没有做初步勘探就确定时间,你不觉得草率了吗?”

“只要有充足的投入,提前完成勘探并不奇怪。这种事情,我们在中国做的很多了。”苏城说的“我们”自然是中国公司。

由于中国石油部的缘故,中国石油勘探的组织性向来极好。国外派遣勘探队,一千人的规模已经很大了,再多就很可能需要外包出去,得不偿失。中国石油部的经验则是大会战,为一个全新的油田,抽调好几个大油田的人力,这种做法,除了苏联以外,其他国家的石油公司连想都不敢想。而且,真到比人力的时候,苏联也比不过中国。

中石油可是拥有150万名职工的庞大公司,相当于盟军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