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4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中国银行团的事,往大里说会牵扯到外交关系和地缘政治,往小里说,也有莫斯科目前局势的影响。武断的拒绝中国是有些难以交代的。

柯基列夫抑制住自己的脾气,用了很长时间,才缓缓的道:“外交对等,不适用于银行之间的关系,你们向俄罗斯国家银行申请贷款,我们就要看到你们的资质文件。”

他愿意谈,就是示弱了。

熟悉苏联的官员都在暗暗诧异,但也没有说话。

苏城接口道:“相对应的,俄罗斯国家银行也需要中国银行的人民币援助,我们也要看到你们的资质文件。”

“俄罗斯国家银行尚在整顿当中,文件没有整理清楚以前,是不会给任何人看的。”

“俄罗斯国家银行既然处于混乱当中,那还有什么资格审查我们的资质文件?我们的银行,很担心你们泄漏机密给银行以外的人。”

“那不可能。”

“最不可能的事都已经发生了,没什么不可能的。”苏城第二次借着苏联解体说话了。

柯基列夫非常不高兴的道:“这么说,你们是拿不出资质文件了?”

“资质文件就在这里,但我们需要先签署一份备忘录,保证资质文件的使用范围,你们才可以看到。同样的,你们应当在适当的时间,将俄罗斯国家银行的资质文件交给我们。”话转了一圈又回来了,苏城看似向后让了一步。

柯基列夫马上回头,低声商量起来。

司空冠也不解的问:“你要他们的资质文件有什么用?”

“以确定卢布贬值的速度,从而衡量利率。”苏城轻声道:“俄罗斯国家银行是卢布的控制者,看了他们的资质文件,我们就能判断卢布的受控制性了。而且,等咱们谈到一定的程度,再给他们资质文件,也有一个解释的余地。否则,一开始就给资质文件,这家伙说咱们资质不合适,贷款不就黄了?”

其实只用苏城说一半,司空冠就明白了过来。要论专业素养,他能甩出苏城十条街去,只是对一个国家崩溃这种事,现在人还没有什么概念罢了。哪里像是后世的金融学家,历经苏联崩溃,东欧崩溃,南美崩溃,东亚崩溃,然后是欧元区崩溃……对崩溃后的社会分析,更像是一种经验和直觉,因为一切都是超过普通人感觉的,像是货币贬值1万倍这种事情,又有什么道理可讲,教授们都是马后炮,预判也只不过是撞大运。

“我配合你。”司空冠给出肯定的答案。

“嗯,你拖延一会,我给他施加一点压力。”苏城点点头。

司空冠讶然道:“你今天就想谈定?”

“他们本来就是受压而来的,越早越容易谈。”

“也好。”

一会儿,俄罗斯人也开完了小会。柯基列夫转过头来,作势道:“我们可以签署备忘录,保证不会在其他场合引用你们的资质文件。但是,俄罗斯国家银行是俄罗斯的中央银行,我们的资质勿庸置疑……”

“苏联银行也曾经是苏联的国家银行。”这一次,不客气的就变成了司空冠。他用一连串的名词袭击柯基列夫,一下子让谈判变成了专业水准的。

俄方亦不示弱,噼里啪啦的说个不停。

中国方面的参赞不时帮衬两下,同时瞪着苏城。苏董事长此刻换到了谈判桌的最右端,靠在了椅子上,休闲的打着电话。那动作模样,绝对是不符合外交礼仪的。只是俄国人尚在,他不好立刻纠正。

柯基列夫虽然在谈,但非常强硬。一会儿就看向苏城,问:“你们如果不退让的话,我们也无可奈何了。今天只能先到这里。”

“嗯,那也是没有办法的。”苏城起身与柯基列夫握手,好像不在意他的离开。

司空冠不明白的看看苏城,配合的站了起来。

“我们送一下柯基列夫先生。”苏城拉着司空冠等人,一起向外。

参赞微微颔首。这才是合乎礼仪的外交嘛,不管谈判桌上闹的有多不愉快,离开了谈判桌,大家仍然应当是朋友。

于是,他也破例陪在苏城身边,准备一起将柯基列夫送上车。

几个人说着闲话走出了使馆的楼门,快要到使馆大门的时候,突听围墙外面传来阵阵俄语的呼声。

“这是怎么回事?”几个人都驻足不前,仔细听了起来。

参赞轻声翻译道:“是俄罗斯人在游行示威,向西方国家的使馆,谴责他们只索取,不付出。莫斯科的物资供应已经很成问题了。”

后一句,大概是他本人的评论。

柯基列夫的脸色很不好,扭头解释道:“我们本来是禁止他们到使馆区来游行的。不过,你们也看到了,总有一些人不守规矩。”

他的心里话,如果是苏联的话,这些人都要倒霉。

现在就不同了,几乎没有人因为不合适的游行而遭到实际上的惩戒。游行的规模和程度也就与日俱增了。

对普通民众来说,这也是一个不错的发泄渠道。

另一名苏联官员解释道:“他们是在抗议一些国家没有履行他们的承诺。”

说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柯基列夫都有些愤愤然。

苏联解体前,西方国家是有过许多种承诺的,或明或暗的表示,一旦苏联扭转了他们的意识形态,就会帮助他们改革国家经济,帮助人民富裕,同时给予大量的援助。

如果苏联只是扭转了意识形态,而未曾解体的话,这些援助也许会有三五成履行。

可苏联一旦解体,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加盟共和国,价值就大大衰减了。不仅是无偿援助未曾实现,就是有偿的援助,很多也消失了。大家都在观望,看俄罗斯能不能复活过来。

而他们观望的时间,又是俄罗斯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在食品都紧张的时间里,愤怒的情绪很容易就积累起来了。

苏城此时道:“中国和俄罗斯联邦一衣带水,只要铁路畅通,还是能够运输相当多的物资的。”

“感谢中国的帮助,但俄罗斯需要的物资太多了。”柯基列夫部分是因为中国商品的压力而来的,但他并没有把中国商品看在眼里。解体前后的苏联确实没有那么封闭了,但眼光都放在欧美国家去了。就像是刚刚改革开放的中国,眼瞅的都是日美英,想的是赶超英美,并没有人注意到,那个时候自己连泰国都比不上。

苏城笑看了柯基列夫一眼,道:“我们本月可以提供1万吨的物资,不知道有没有帮助。”

“本月?现在已经是10号了。”

“嗯。从明天算起,20天提供1万吨的物资,每天仅仅是500吨而已。”这个数量,供应莫斯科都不足够,但却是少有的援助了。

柯基列夫惊讶的道:“你们能做到?”

苏城点头,道:“非常简单。”

“一次500吨的物资好调配,一个月1万吨就难了……”柯基列夫倒是了解。

苏城摊开手,笑道:“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曾经的苏联一样,我们仍然保持着举国体制的力量,如果有必要的话,几万吨物资根本不算什么。”

“举国体制”这个词在俄语中是专有词汇的。听到它,柯基列夫登时兴奋的鼻翼翕动,有种回到自己最美妙年华的感觉。

这一代的俄罗斯人,他们的一生都是奉献给苏联的。从读书到工作,俄罗斯人享受了苏联最好的待遇,莫斯科人又享受了俄罗斯最好的待遇,理所当然的,他们的回忆中也多是美好的东西。

不过,人总是想要更好的。背叛了俄罗斯的不是受歧视的中亚国家,正是俄罗斯人和莫斯科人。

一晃眼,柯基列夫轻声问道:“中国政府愿意提供援助吗?”

“我们只代表各自的银行。我只代表大华实业。”苏城避而不谈国家问题,在苏联人眼中,却好像是秘而不宣的国家援助了。

一名苏联人激动问:“每个月10万吨的物资,是免费援助吗?”

这一次,苏城和柯基列夫都用看傻瓜的眼神看了过来。

“我们签订备忘录吧。”柯基列夫听着墙外的游行示威声,收起了先前的傲慢。

他的傲慢和1万吨物资比起来,真的不算什么。

司空冠落后了两步,低声问苏城道:“咱们能拿出1万吨的物资吗?”

“10万吨都能拿出来。”苏城笑了,道:“你太小看中国的生产力了。”

在中国工厂的生产能力爆发以前,连中国人自己,都很难相信它的产能。苏城本人却是一清二楚的。

第三百五十二章信用贷款

莫斯科东侧的百货大楼下,一家中国深发展银行无声无息的开张了。

早收到消息的莫斯科小贩,提前一天一夜就排好了队。

他们和百货大楼的队伍,形成两个并行的长队,引的排队购物的莫斯科人不停的问:“你们这里是买什么?”

大家都在排队,又都排的无聊,于是正在排队的俄罗斯大妈热尼娅解释道:“这家银行能贷款中国的钱,人民币。”

“中国的钱有什么用?”排队购物的莫斯科人很不理解。

热尼娅大妈轻轻一笑,问:“你们排队买什么东西?”

“买牙膏。”

“雪花牙膏是吧?”

“对对,你也听说了?很难得啊,我印象里,百货公司有两个月不卖牙膏了……”

“听说了,而且我还知道,雪花牙膏是中国产的。”

“中国产的?怪不得都是奇怪的字。”莫斯科人的日用品一天比一天贫乏,早在80年代中期开始,他们就大量进口中国商品。当年的倒爷贩运进入苏联的小商品,大抵是给俄罗斯的商业部门拿走了,他们可没有个体户的说法。

热尼娅大妈得意的一笑,道:“中国产的商品,如果用中国的钱来买的话,肯定比卢布便宜。而且,中国的钱值钱,今天什么价,明天还是什么价。”

莫斯科人被他说的非常心动,顾不得队伍的整齐,又凑过来一点问:“中国钱怎么卖?”

“你可想好了,中国钱只能买中国商品,美国人和欧洲人是不认的。”

“中国商品多吗?”

“比百货大楼的多。”热尼娅与有荣焉的道:“他们不光贷款,而且也汇兑,就是用卢布换人民币。怎么决定,就看你自己了。”

“你呢?你是来贷款还是汇兑?”

“贷款。”

“贷款以后怎么还?”此时的俄罗斯人和中国人差不多,虽然不讲究无债一身轻,但也是倾向于储蓄而非借贷的。恰恰是苏联解体所造成的恶性通货膨胀,才将俄罗斯人的储蓄观念打的粉碎。

热尼娅大妈笑而不语。他们这些火车工人的主业,早都变成小商贩了,贷款来的人民币,用来购买中国人的商品,再交给家人出售出去,自然形成一个循环,还贷压力小的可怜。

对面的莫斯科人好奇的看着热尼娅大妈,但再怎么问,都问不出结果了。

两条队伍缓慢的向前移动,快到百货大厦的时候,才明显的分开了。

热尼娅大妈紧紧抱着前面人的腰,担心在最后时间被挤出了队伍。后面的人同样抓着热尼娅大妈的肩膀,这样自然没有抱住腰来的结实,但也没办法,热尼娅大妈的腰肢太粗壮了,不是想抱就能抱住的。

一名又一名的俄罗斯人,用准备好的贷款文件,换走了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的人民币。司空冠又是高兴又是担心的道:“希望俄罗斯不要再发生大的变化了。否则,咱们血本无归的回去,受处分不要紧,给国家造成损失就不好了。”

和他一起的银行团成员也是表情严峻的点头。他们都没有出国贷款的经历,对于是否能够收回贷款,本身充满了疑虑。

苏城简单的道:“有俄罗斯国家银行背书,你们怕什么。”

“怕俄罗斯国家银行倒闭了。”司空冠很实在的道。

苏城摇摇头,对此无法解释。

银行门前的人流,是越聚越多,拿到贷款的俄罗斯人,兴冲冲的直奔雅罗斯拉夫火车站而去,没有拿到贷款的,只能怅然离开。

深发展的贷款标准是向俄罗斯国家银行看齐的,除了抵押物之外,良好的信用记录也有用。苏联虽然崩溃了,俄罗斯总算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曾经禁锢社会的关系网络,如今就变成了信用网络。另一方面,深发展以信用为单位放出的贷款数额很小,平均每人仅数百元,就单体而言,并没有什么危机。

尽管如此,深发展也引起了俄罗斯方面的注意。

在今天的俄罗斯,外国银行林立,但敢于向俄罗斯人释放信用贷款的绝无仅有。因为没有哪个外国银行家能够确定,这个新生的俄罗斯是能够活下来的。假如战乱频发,或者干脆天上一个核弹砸下来,这些贷款就收不回来了。

这种系统风险是外国银行竭力避免的。因此,即使俄罗斯政府曾经邀请外国银行释放信用贷款,对方也说的天花乱坠,到头来,仍旧是一毛钱都没见到。

在国外银行眼中,缺乏信用体系的国家,根本就缺乏释放信用贷款的条件。

只有像是苏城这样的,既确定俄罗斯政府的未来,又相信非信用体系国家的人,才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