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2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白了。”苏城并不意外的闭上眼睛,竟是一副小憩的模样。

对他来说,接下来的谈话,更像是体力活。

第三百四十四章体力活

周老依然坐在会客厅的躺椅上,轻轻地前后摇动着,说明他在思考问题。

苏城进门的时候,已有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先生坐在了对面,同样是靠在沙发上,闭目养神。

候海青趁着他还没进去,小声说道:“南教授是戴教授的同事,专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问题。”

戴教授是苏城在做期货时,碰到的中东问题专家。他的同事,大约也是社科院的某位院士。

和中东那种“偏僻”地方不同,90年代研究东欧的学者太多了,建国后留学苏联的数万名学生,若是走了学术道路,几乎都可以自称研究东欧。因此,能在这个专业方向里脱颖而出,实属不易。

苏城见对方没有睁眼的意思,也就自顾自的找地方坐下,静静地等待着第三个人的到来。

大约四五分钟以后,一位浓眉大眼的干部,从容不迫的走进会客室。

周老慢吞吞的睁开眼睛,笑了笑,说:“来了。”

苏城和浓眉大眼的干部同时点了点头。

随即,这干部就伸出手来,风度翩翩的道:“我是外交部的焦国平,你是苏城吧。我看过你的采访。”

“是我。”苏城有种落在下风的感觉。

这位焦国平表面上看来和颜悦色,却令苏城感受到一种天然的咄咄逼人。也许是坐姿,也许是说话的语气,也许是看人的眼神,可以说,这位主儿明显是对话间的压迫练到家了。

苏城见的人也算不老少了,焦国平这种还是第一次,他不自觉的向后挪动了一点距离,才觉得轻松些了。

此时,周老已经酝酿好了,问道:“苏联的情况,你们已经了解了吧,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遗产,我们已经派遣人员,与俄罗斯进行接洽,同时承认各共和国的合法地位。关于国内外的局势,你们怎么看?”

“从国家大战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安全局势,将有极大的改观,来自北方的战争威胁,可以说是不存在了。国内的政治思想,将是新阶段,我们要解决的重点。”南教授做着简单的分析,语速不急不缓,道:“首先,全面西化不可取,戈尔巴乔夫的那一套,只能做反面教材。适度的紧缩,暂缓国际世界的交流,我觉得是可行的方案。”

“适度收缩?”周老不置可否。在改革开放期间,略作收缩的思想是不停出现的,苏联的问题,确实激起了很多人的担忧。

是否继续改革开放,在1991年末,1992年初,变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南教授的意见,几乎可以说是暂缓了。

应该说,苏联作为社会主义老大哥,的确教给了中国许多东西。首先是十月革命的经验,其次是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率,接着又是建国以后的援建,以及相关产业的扶持。同样的,90年代的苏联解体,对中国来说,也是一堂不可磨灭的教程。堂堂世界两极之一,竟然在短短几年内土崩瓦解,连聚合残渣都做不到。

戈尔巴乔的策略,天真的像是内奸一样。

此时的社会主义阵营,假如破口大骂的话,一定会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

不过,经过了五次反围剿和遵义会议的中国,也老早就从苏联老大哥身上学到了外国专家的不靠谱。邀请美国人来设计本国的财政改革,这种事儿,中国注定是不会做的。

焦国平就发言道:“我不担心中国会重蹈苏联的负责,我担心的是改革开放的成果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我认为,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保证改革开放的延续性,最好是能够给予国内明确的信号。至于国外,我认为静观其变就行了。”

他的最后一句话,稍稍有些针对苏城。因为“私掠证”并不是什么秘密工作,它的对外宣传是帮助苏联恢复经济,焦国平的意见,很有可能使之发生变数。

好在周老对已做出的决定信心十足,不置可否的点点头,就问苏城:“你觉得呢?”

“我赞同焦国平的意见。”人家说的是正确的,苏城也不想逆市而走。

焦国平愣了一下,旋即露出不易察觉的冷笑,道:“保证改革开放是一个大的提纲,具体怎么做,我还没有很好的想法,苏董怎么认为?”

听起来简单,但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大的题目,说是中国未来的治国方针都不为过。

焦国平根本没有去完整的思考这个问题。不管是作为一个社会科学的命题,还是一个真实的政治问题,这都是一个巨大的难解的谜题。往往需要数十名学者,以极大的耐心进行极深入的思考,才能完成。从焦国平的角度来说,这又是他进行的一次完美逼宫。

这句话说完,他甚至没有去看苏城,那是料定了他无法回答。焦国平转过头来,就准备继续延续性的话题。

这时候,却听苏城说:“应该说明,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的判断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同时,我们应该抓住有利时机,集中精力搞经济,发展经济依靠的是科技和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虽然只是寥寥几句话,周老、南教授和焦国平全都听愣了。

这内容,太切合实际了!

乍听起来,好像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提出的理论,但仔细一想,竟然全是紧扣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理论。

换成普通人也许不能明白其中的难度,在场的三个人哪能不知道苏城话里的分量。

他就像是提炼出了马克思理论里的现实状况一样。

焦国平第一时间就想要反驳。

怎么能让苏城占据理论制高点?

他的记忆力是极好的,苏城只说了一遍,他就记了个八九不离十。此时默默诵念了一遍,竟然念的痴住了。

短短的几句话,焦国平反反复复的念了几遍,不仅觉得无漏洞可寻,而且觉得正确无比。

简直像是马克思理论里,天然生成的解决现实问题的宝藏一样。

南教授又让苏城说了一遍,自己用钢笔记录下来,然后挺直了腰板捧读。

那模样,仿佛是学堂里的小学生一般,有教徒般的虔诚。

“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有利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周老也慢慢的念了出来,念的兴起,竟然站直了身体,高兴的来回踱步。

一会儿,他更是乐呵呵的说:“好,太好了,没想到,苏城竟然有这样的理论水平。”

苏城腼腆的笑了笑。

他说的,可以算是南巡讲话的前置版和总结版。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重要的片段,南巡讲话的历史地位怎么形容也不过分。说它开启了现代中国的新篇章也不为过,它不仅解决了苏联解体以后,社会主义阵营的政治危机,而且解决了中国萌芽中的政治危机,并一口气将国家推上了前进的快车道。

事实上,苏城之所以能够说出这段话,还能记得南巡讲话,也是因为它是学校学生必考的项目,里面精炼出来的语句,每一个都是背的烂熟的。

南巡讲话,并不是简简单单的领导演讲,在幽默风趣的语言下,南巡讲话涵盖着深层次的理论。几乎每一个要点都紧扣着马克思主义,深入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对1991年和1992年的中国来说,这是非常必要且有意义的,是一种先天的法理性和正义性。

苏城此刻将这套理论倒出来,虽然不甚完整,但也给周老等人带来巨大的冲击。

苏联解体以后,中国社会的走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命运,改革开放的成果保存……如此多的核心问题,竟然被苏城用短短的几段话给解决了。

南教授和焦国平根本是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周老容光焕发的拍拍苏城的肩膀,珍之重之的把记录着这段话的纸条,放入怀中。

焦国平忽然有种话语权被剥夺的感觉。

但在这种理论问题上,胡说八道只会起反效果。

赛过苏城?自诩理论强者的焦国平也没了自信。

周老收好纸条以后,并没有重新坐下,反而向门口走去,口中道:“我得去参加几个会议了,你们且随意,饿了的话,让人给你们准备吃的。”

“周老请慢走。”焦国平很不适应的站了起来。

他还从来没有开过这么短的幕僚会议,他甚至没有提出什么有价值的意见。

南教授仍在读那纸条,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是欲罢不能,再顾不上其他。

只有苏城,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片刻的闲暇。

如果做了周老的幕僚,以后恐怕就更忙了。对于纸条上的内容,他倒是没有多少担心,那都是请专人琢磨修改过的,加上方向端正,可以说是没有丝毫的隐忧。

第三百四十五章保卫人员

整整一天,苏城再没有见到周老。

他回到酒店,吃了晚餐,又休息了一会,才见到神色诡异的候海青。

“周老他们晚上要开会,估计没有时间见你了。主任让我向你说明,你建议的十条策略,已经被领导全盘接受,但是会做进一步的完善,如果你想参与的话,随时都可以。不过,这是机密工作,一旦参与,完成之前是不允许离京的。”候海青在国务院工作了六年时间,见到的大事也够多了,但像是苏联解体这样的大事,确实是没有遇到过。

此时,苏城的建议竟然变成了一个未来的主导方向,以至于影响到了中国政治的走向。即使是亲眼见到,候海青仍然难以相信。

或者说,是不愿相信。

苏城究竟提了什么建议?这个问题,早在候海青脑海中徘徊了。

苏城本人是没有丝毫的意外。他是按照南巡讲话总结出来的要点,受到上层的青睐有什么奇怪的。就算是没有他,人家最终选择的仍然会是这样一个思想体系,只不过提出建议的人不同了,时间更会晚一些。

历史上,要经过好几个月的酝酿,才会有一系列的南巡讲话,以及依据南巡讲话而派生出来的政治理论。当然,从根子上说,应该是先有了要表达的政治理论,才有了一系列的南巡讲话。

苏城此时将后世提炼到教科书上的政治理论说出来,以中央政研室的那些老学究们的水平,要将之完善出来,简直是轻而易举。

不过,比起完善理论,提出理论的人,总是会被人高看一眼。

尤其是在这种重要时刻,候海青不禁想到:如果提出十策的人是我……即使他和苏珍结婚,有苏东元那样一个岳父,也还是需要政绩的。

就候海青的身份而言,没有比理论扎实,观点鲜明更好的政绩了,一个影响国家政策的理论构想,足以令他自千百名国务院工作人员中脱颖而出……“我不能在京城久留,完善理论什么的,我就不参与了。”苏城的话,打断了候海青的幻想。

候海青反应的很快,回过神来,扶了一下眼镜,微笑道:“那我就原话转述了。另外,周老说你可能会去苏联,让我帮你联系专机,大概有多少人?”

“是资助苏联……哦,现在是资助俄罗斯的活动吧?不算深发展,我们这边大概五个人。”

“好的。”候海青记录了一下,又道:“周老准备派一名保卫人员给你,正在挑选中,你有什么要求吗?”

“保卫人员?”

“苏联究竟什么情况,现在也说不清楚,到时候你要是留在大使馆也许还好,出了大使馆,就得考虑安全问题了。”

“找个没我帅的就行了。”苏城半开玩笑的说了一句。

候海青经过自己的理解,很认真的记录下来:“面貌丑陋。”

不同的领导对保卫人员有不同的要求,有什么样的特殊记录,都不奇怪,候海青此时可没有歧视的概念。就算有,他也只会选一个不那么有针对性的词。

做好了记录,候海青收好本子,啧啧有声的道:“配保卫人员是高干标准了。等局里挑选好人,就会给你带过来,如果你同意的话,就会跟你一年左右的时间,到时候再看情况。另外,保卫人员的工资由国家支付,武器由国家准备,但工作服和工作时间的食宿由你负责。”

第二天。

苏城坐上了自京城转飞阿拉木图,再飞往莫斯科的专机。

飞机主要是供外交部和国务院的干部使用,他们也要以最快的速度赶赴新成立的俄罗斯。银行系统和商业系统的干部全都坐在了后面,很有蹭机的觉悟。

苏城愁眉苦脸的坐在机舱尾部,耳边是机翼螺旋桨的轰鸣声,身边坐着的则是新保镖古洪军。

正如候海青所形容的那样,新保镖古洪军长的绝对丑陋,矮小的身材配合满脸的横肉,以及爆出嘴唇的牙齿,可以保证,他能吓哭幼儿园以下的孩子,同时让初中以上年纪的同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