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级能源强国-第17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句话,就把众人给拉了回来。整合资源对是众人切身利益相关的,哪能不用心。

苏城绷着脸,严肃的道:“首先要把济南动力机厂的研发部门,整合到大华实验室中去,成立一个柴油机研究所。动力机厂只保留一个技术科,和以前一样,以减少重复投资。”

陈祖年大声说:“是。”

苏城早就和他沟通过。作为大华实业旗下第一家全资子公司,动力机厂的地位特殊,一度和集团总公司共生,陈祖年干脆利落的同意,也就奠定了整合的基础。

“济南动力机厂要降低成本,杜绝浪费。今年的目标是减支10%,并且提高销量,提升质量,成为大华实业旗下的最优制造企业。”苏城这样说,陈祖年面露难色。对半年生产了3500台大中型柴油机的动力机厂而言,10%得支出是非常高的,几乎相当于一半的利润了。这还是济柴作为国内唯一活下来的大中型柴油机厂,销路甚好的情况下。

苏城清楚情况,不用他解释,又一指张超道:“集团战略部会派员帮助动力机厂改善供应链,对配套厂商也进行深入的整合,尽量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良品率。接下来,是海上运输公司……”

五郎抬起头来。

苏城拿出一纸文件道:“海上运输公司要维持渔船租赁的市场份额,提高船舶出售市场的份额,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经过这两年时间的捕捞,渔民应该能买得起渔船了吧?”

五郎露出渔民似的憨笑,道:“赚的多的,一家能有四五十万。赚的少的,几家合起来也能买得起渔船。”

李琳挺起胸来,惊道:“2年赚50万?我也要打渔。”

“渔民一次出海七八天,睡不好吃不好,天亮就得干活,遇到暴风雨还得想办法自救。运气好回来了,又要分鱼卖鱼,修船修网,全身都是鱼腥味……”

“一年25万呀,鱼腥就鱼腥,我天天洗澡,天天喷香水。”李琳陷入幻想不可自拔。

苏城清咳一声,道:“五郎,把胳膊伸给她看。”

“哦?哦。”五郎拉起了袖子。

只见手腕往上,全是黝黑得粗皮。

苏城慢悠悠得道:“渔民常年飘在海上,没有晒不黑了,什么护肤霜,雨伞帽子得都没用,还有,海盐落在皮肤上,一晒就皱,没多久就粗糙的像鲨鱼了……”

“我不去还不行嘛。”李琳脸色苍白。

男人们发出各种奇怪的笑声。

打了个岔,苏城脸上也露出了笑,再道:“五郎,海上运输公司可以把小吨位渔船优惠出售给渔民,回笼的资金,一半上交集团,一半采购远洋渔船,继续出租。”

海上运输公司和许多造船厂都有联系,他们采购的船舶多用济南动力机厂的船运柴油机,对集团而言,支出并不多,反而能带动上游柴油机的销售。

五郎应了一声,算了算道:“这样的话,我们今年能上缴三千万了。”

90年代中期以前,是渔业的丰收期,随着机械网的蔓延,中国近海渔业资源枯竭,渔民的收益才慢慢少了。大华的海上运输公司拥有最多和最先进的渔船,仅仅是捕捞的分成就很不少了。

三千万元怎么算都不少了,何况还有积累的固定资产。苏城满意的道:“趁着东南亚国家还没有限制,要鼓励渔民远洋捕捞,另外,你们有运海产到别的国家卖吗?”

“赚了50万美元的外汇,主要是日本。”五郎说得颇有些渔业大亨的味道。

大华船业、大华实验室和大华燃气公司还在投资中,苏城只是重申了财务纪律,要求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等这些子公司都说完了,刘品山自己坐不住了,自嘲的笑了两声,道:“我们德邦热水器公司,刚刚收购了四川长征厂。这个……现金也不是太充裕……要是……”

舒浩不愿让他一时之念坏了德邦热水器的浓汤,拦住道:“德邦的股东就咱三个人,空调生产线已经投产了,你留下钱不分红做什么?”

“这个……总得应个急嘛,还有继续扩大……”刘品山有小工厂主的狡猾和小官员的势力,照他想来,钱留在企业才好,分红出去做什么。不过,他的股份极少,见舒浩要给分红,忙改口道:“德邦去年赚的不少,但投了长征厂,就剩下6100万,这个小舒是知道的……”

苏城没让他说完,笑笑道:“我也没投资多少钱,就是出了几个主意,请了几个技术专家做设计图,这样吧,我退股出来……”

“不行。人家要骂我过河拆桥的。”舒浩狠狠的扫了刘品山一眼,道:“30%的分红,我明天就打过来。另外,长征产出的空调卖的不错,到时候你要用钱,五千万以下,给我一个电话就行了”

苏城也不扭捏,笑着说“好”。

舒浩这才安心坐直了,又瞪刘品山。

刘品山委屈的低下头,一晃眼看到了格外年轻的四郎和五郎,恍然大悟,恨不得给自己一巴掌:人家是家族企业得一份,我瞎掺和啥啊!

第二百四十九章用工制度

整合后的大华集团,没有骚包的四处出击,而是开始内敛的进行精细管理。

苏城对管理知之不深。无论是他所学的专业,还是北大中文系带给他的记忆,都没有管理学的烙印。

但是,苏城有一点比80年代和90年代的企业家先进,他知道8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大企业是怎么死的:除了政策性死亡之外,这个时代的中国大企业,全是撑死的。

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

这一点,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同。

日本、英国等小岛国,扩张到极限,也就是几个省市的面积,几个省市的人口,纵然有点消化不良,也不至死。美国、加拿大等大国,人口经济都相对集中,又是充分竞争充分流通的发达国家,一个刚崛起的传统企业,没等占领全国呢,前面左邻右舍已经站满了模仿者,说不定还有大企业虎视眈眈。

中国就没有这些阻碍了。有钱有势的国企,都是些行动迟缓的毛毛虫,周身爬的都是汲取营养的细菌,别说虎视眈眈了,能不睡着就是好样的。中国的人口经济也不集中,全国最具有购买力的人群是吃皇粮的政府公务员以及企事业单位员工,按照80年代和90年代的政策,沿海地区的公务员和北方内陆地区的公务员别无二致,后者说不定还能多些边疆补。

每一个初生的中国大企业,就像是骑兵站在了只有牧人和狼的草原上似的,放眼看去,全是肥羊,极少有能抑制住欲望,不去追逐遍地肥羊的。三株集团得到创世纪的80亿元销售额的时候,竟而在全国大中城市一口气注册了600多个分公司,在县乡设立2000多葛办事处,吸纳了15万销售员……巨人集团也是在政府的敦促下,建楼越建越高,最后建成了烂尾楼,也建垮了集团公司。

这些醒目的事件,多要在90年代中期才发生,到90年代末期,才能引起企业家们的注意。但野蛮扩张是种因,也是大型企业必须克制的欲望。

机会无穷无尽,但它只留给有准备的人。1990年是一个绝好的练功机会,外国封锁虽然打击了中国经济,但也促使外国公司无法进入中国与初生的本土企业竞争,就好像有一条1000%关税的壕沟似的。有了这条美国人建的壕沟,大华燃气公司才有能力占据先发位置,有时间逐渐完善自己的体系。大华动力机厂才能把柴油机的行业份额提升到70%以上,上演凤凰涅槃的好戏……不过,究竟如何改善管理,大华集团内部也是争论不休。半个月里,董事会议就召开了20次,不断的协调关系后,大华集团的框架赶在9月中旬出笼:董事会以下,建立若干个事业部。公关部和营销部全面收缩调整为一个部门。集团重建独立的法务、会计、人事和行政部,组成新的行政事业部。战略事业部继续扩大,招聘人员以充实下面的供应链部和并行工程部。此外,战略部还将引入CI,也就是企业形象识别系统,并在人事管理方面继续推行技术职称管理体系,仿效国家的八级技术等级制度,建立大华自己的八级工体系。

在苏城看来,八级工制度是非常有特点的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制度。劳动部对上万个工种进行了分析,技术标准清晰明确,客观公正,可考核可操作,完全体现出了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差异。同样是50年代设计的制度。中国细致又明晰的八级工制度,比日本简单又难懂的年功序列要先进的多。

这不仅仅是一种技术制度,还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八级工制度给予了一线工人以劳动者的尊严,也是八级工制度给予了一线工人一条强劲的上升渠道,让所有人都知道,中国不止有学而优则仕一条路可走。一名工人,只要付出勤劳和智力,总有一天能到五六级工,让厂长笑脸相迎的地位,若是天赋好些,师傅好些,说不定还能成为全国顶尖的八级工,见到国家主席都不怵。

后世的农民工,并不是因为农民的身份而吃亏,是因为工人的身份而吃亏。很多人总在奇怪,外国技术工人是中产阶级,怎的中国就走样了,特色的根子就在用工制度上。

一名21世纪的工人,若能清楚的表明自己是6级的车工,或者5级的焊工,自然会在劳动力市场上,将自己与简单劳动的普工区分开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和社会地位。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老板再说“你爱干不干,像你这种我往人才市场里丢只砖头,转圈儿能砸死五个的时候”,六级工就可以吐他一脸的唾沫,拿出那红艳艳的证书。

简简单单的一张证书,和毕业文凭的价值别无二致。从个人的角度可以说它只是个纸片,不能证明自己的价值。但从社会的角度而言,正好证明了个人的价值。企业没可能浏览2亿份简历,考察几百几千人的专业能力。设定一个8级工或者哈弗毕业的条件,减少了企业成本,加快了社会流动,完全可以把招人省下的钱作为薪水发下去,还可以将明珠暗投的技术工人从黑心老板的爪牙中救出来。这样一条明确的上升渠道,也能让普通工人看清方向,轻松的将自己从社会底层拉扯到社会的中层。

9月4日的董事会上,终于确定了移植八级工的制度和方法,并规定了最新技术的修订时间,宣布内部整合又完成了一大块。

杨明读的嘴干舌燥,坐下来赶快喝水。

苏城大乐,脚一蹬,让椅子摇摇晃晃起来,开口笑道:“应该写下来,发表出去。我们不仅要在大华实业集团内推广这套制度,其他的关联企业和配套厂也要推广,让他们的工人到咱们集团来考证,考上证了,企业就可以据此多估成本多要钱,只要符合大华的标准,这个钱咱掏了。我考虑着,咱们的供货商如果能有一批4级工水平的队伍,良品率提高起来也简单了,说不定反倒省钱了。最终,八级工制度如果能在全国恢复,善莫大焉。”

四郎是最佩服表哥,肯定的道:“苏董写的,保准能全国推广,你亲自写一篇,就用北大中文系的写法。”

钟志根那么严肃的人笑喷了:“北大中文系的写法是什么写法啊。”

“总有种高级的写法吧。”四郎狐疑了半天,一拍大腿道:“骈文,写出骈文,这个厉害了吧。”

会议室静了几秒钟,然后笑的像是煮沸的水。

苏城笑的手指哆嗦,道:“我要说你没读书,你肯定不服气。我要说你读书了,太对不起自己的肠胃了。”

李琳“哎呦”一声,抱着肚子滑倒了。

四郎皮厚肉糙,脸上都看不出红色来,嘿嘿的一笑,道:“别老大笑老二。我是初中文化,就知道骈文了,你们高中的,大学的,那你们能做一篇骈文吗?”

众人茫然。

“看看,我知道骈文,你们知道不知道现在没法证实了,就算你们都知道吧。”四郎用很大度的语气,昂首笑道:“你们知道骈文,你们也就和我一个水平,你们谁要是能做一篇骈文出来,我算你们比我厉害。”

好家伙,钟志根和张超两个海归都不敢说话了,陈祖年等人更是紧紧闭嘴,生怕被叫出来。骈文这种东西,哪里还有正常的中国人会写。

沉默间,大华船业的闫学灿咳嗽一声,用手指敲杯子,打着节拍唱:“盛世扬眉歌风华,撰文铭赋颂大华……”

他一口气唱了五句,然后停下来,喝杯水,不慌不忙的道:“我以前在济柴做销售的时候,有个中石化的干部就好这口,不得以就学了,一时间只做了这么几句。”

“小闫行啊。深藏不露。”李琳笑嘻嘻的评价,道:“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有爱好。小闫,你要不要到我们公关营销事业部来?专挑那些有文学爱好的领导给你。”

闫学灿连连摇头:“我刚到大华船业没多久,等干出成绩来了,领导说往哪里搬,我就往哪里去。”

“先不搬也行,你要不用骈文,给苏董写一篇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