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建宁年间,卢植征为博士,不久升迁尚书,参与国家大事之决策。黄巾党人事变起,拜为中郎将,和皇甫嵩、朱俊等同时奉召为讨平黄巾军的主战军团指挥官,立下不少军功,黄巾党平灭后,庐植复任为尚书,和皇甫嵩、朱俊同时被认为是声望最崇高的三位元老重臣之一。
  由于卢植地位超然,讲话有分量,何进和袁绍都不好直接反驳,曹操的建议便被列入会议记录,以审慎评估。但是以何进及袁绍为主的强硬派集团仍不顾反对,暗中派遣特史,带着伪造的皇帝密诏,星夜奔往各军区调动军马。
  曹操自然早料到何进的真实态度及作为,在会议结束后,便对清流派领袖郑泰表示:“制造天下混乱者,必定是我们这位大将军何进了……”
   何进派密使奔往各军区传密诏;最先表明积极态度的是董卓,董卓乃凉州刺史,手下统领二十万西凉军团。
  凉州位于西方边疆,因为必须和羌人作战,又有护卫皇帝直辖司隶军区任务,所以军容庞大,兵力精足,作战力之强,仅次于司隶军区。
  但是,司隶军区派系复杂,有不是由并州、豫州、兖州、冀州等派驻的军团,利害关系不一,立场复杂,相互牵制。即使皇甫嵩也仅能以其战争英雄的声望,成为名义上的领导者而已。因此,过去,当董卓以西凉军团为后盾,多次违抗皇命,拒绝调动时,便有不少中央军政大员建议皇甫嵩以司隶军区部队强制董卓就范。但皇甫嵩在评估双方实力后,自知司隶军的复杂情况与自己在司隶军中的实际操纵力,仍表示宁可诉之法律以解决董卓抗命事件,而拒绝以武力相对抗。
  


第三章 良谋难展 英雄无奈(7)


  现在,何进在得到董卓愿意以军力支持的文书后,十分高兴,立刻召集清流派反宦官集团会商,并对自己的计划表示十足的信心。
  侍御史郑泰却担心地表示:“董卓豺狼本性,引军入京城,必食人也!”
  何进反驳道:“我们拥有皇权,又有军队,董卓敢怎么样呢?何况这些读书人,事事总是多疑,如此是不足以成大事的。”
  而卢植也持郑泰的看法,说:“植素知董卓之为人,面善心狠,一入禁城,必生祸患。不如赶快派遣使者,阻止他前来,以免生乱。”
  郑泰再说道:“董卓一向不尊皇帝,有不臣之倾向。现在,他又领有重兵,足以威胁朝廷。若再授之以朝政大事,不正好加速促使野心得逞吗?这样下去,一定会危及朝廷的,大将军这次诛杀宦官,是为国家清除皇上身边之佞臣,怎么可以又去借重不尊王法的人呢?请立即阻止董卓率西凉军进入司隶区,否则后悔就来不及了……”
  由于大家一再反对,何进也感到有些困扰了。他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便征求袁绍的意见。
  袁绍正是一个主张借助外藩力量打击宦官的人,因为他是力主彻底消灭宦官的,所以听了大家的话,最担心何进诛杀宦官的计划有所改变。何进这时问他的意见,他便说:“其实大家不必将事情想得过分严重,董卓这人,野是野点,其实还是很听招呼的。关键是现在形势比较严峻,如果西凉军团能够牵制住司隶区亲董重的部队,便有助于我们的整个计划,这有什么不好呢?当然如果大家担心西凉军团进入洛阳会扰乱朝政,可以退而求其次,先派特使迎董卓于渑池,要求他驻扎该地,就近监视司隶区军团即可。”
  袁绍的意见当然对何进很起作用,何进便又坚定了按原计划行事的决心。
  郑泰再次阻止这样做,并提出强烈抗议,但何进固执己见。
  郑泰无奈,只得退去,郑泰在退出后,告诉黄门侍郎荀攸说:“何公不听人言,恐将有重祸临身。”
  第二天,郑泰便挂印弃官而去。
  郑泰走后,尚书卢植更加心灰意冷。因卢植一向和董卓有宿怨,现在何进不听众劝,决定重用董卓,董卓必将报怨于他。卢植将此事告知皇甫嵩,并请皇甫嵩支持他离开朝廷。皇甫嵩也无可奈何,只能表示同情和理解。于是,卢植便向朝廷提出辞呈,准备告老还乡以避祸乱。
  尽管两位重臣相继离去,何进并不以为然,他依旧执著于按计划行事。并且,加快了行动的步伐。他虽同意董卓的西凉军进入司隶区,但一方面也担心己方实力不足,乃派大将军府秘书王匡,骑兵都尉鲍信等返回青州,大肆征募勤皇部队。
  卢植走后,皇甫嵩也动了心思,他怕董卓此次乘机夺权,便也令东郡太守桥瑁屯兵于成皋,并将司隶军区中最大的军团武猛都尉丁原的精锐部队调到洛阳附近,随时应变。
   何进的整个行动,很快被禁宫里的张让、段圭获悉。张、段等人无比震惊,何进不顾后果,引外藩军团进驻司隶区,显然是即将对后宫展开屠杀行动的一个序幕。张、段二人决定先下手为强,因为情势所逼,不得不这样办了。
  当天,张让紧急召拢赵忠、封胥、曹节、郭胜等大宦官,共商自保之道。
  段圭大声疾呼:“我们如果再不行动,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封胥说:“既然已经无路可走,就只有背水一战了!”
  其余宦官,无不气愤至极,纷纷表示赞同。
  最后商定,在八月二十五日发动事变,首先谋刺何进,以瓦解何进及袁绍集团的突击计划。事不宜迟,宦官们以缜密的头脑,制订了详细的行动方案:
  一、以何太后之名义,召见大将军何进,表示将由何太后出面,以协调宦官集团与大将军府间恶化中的争议。
  二、由张让亲自指挥刀斧手五十名,埋伏于南宫的嘉德殿门内,准备刺杀由此登殿的何进。
  三、由赵忠率领精锐部队五百余人,布防在南宫的大门前,以勇力阻挡袁绍部队进入。
  四、以曹节、封胥等率禁卫军三百人,在北宫布防紧守,若赵忠等阻挡不住袁军压力时,立即下令全部退入北宫,由曹节尽力抵抗袁军,以争取撤退所需的时间。
  五、由郭胜率领较勇猛的禁卫军,组成两百人的突击队。当张让刺杀何进得手后,袁绍军团必会进入南宫,郭胜的突击队立刻乘势攻入西城全市的富家民宅,并纵火焚烧,让司隶区亲董重的军团看到火焰后,攻进洛阳城以压制袁绍部队。
  六、反制行动若失败,郭胜的部队可由雍门杀出,攻入西郊及南郊的民宅,并立即放火烧屋,再利用混乱局面作掩护,逃离洛阳,投奔驻防司隶区的亲董重军团。
  七、反制行动失败时,曹节及封胥率队,由北宫杀入东北角步广里及永和里官邸区。何进的大本营在此,禁卫军杀出时,可沿途放火,以为疑兵。并可掩护张让、段圭等挟持皇帝及何太后,由永安宫往东门撤退。杀出洛阳城,分别投奔友军,再重行集结,联合亲董重军团回师进攻洛阳。
  八、军事行动由曹节任总指挥,张让、段圭负责挟持皇帝及太后,以必要时充当逃脱用的人质。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十分缜密细微的计划,不愧为终日动用脑筋的宦官所为。何进、袁绍在计谋上确实低估了宦官,他们只追求大的计划,而忽略了“小”的谋算。
  随着八月中,何进以袁绍领司隶校尉,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去负责监督宦官的行动以及董卓在何进授意下上书皇帝,表达勤王意愿,并进兵至平乐观的一系列事态发展,何太后也感到了问题有些严重。
  为了缓和事态,何太后除了保留少数侍奉生活的小宦官外,所有中常侍小黄门一律免职,遣归故乡。


第三章 良谋难展 英雄无奈(8)


  在宫中生活惯了的小黄门,顿时如丧家犬一般可怜兮兮的了。在无可奈何之下,纷纷涌到何进官邸,以“免职返乡,无法谋生”为由,请求何进饶他们一命。何进指着他们骂道:“天下汹汹,就是你们引起的。现在董卓军团将进入京城,必会展开屠杀,我看你们还是趁早离开京城,保住自己性命的好!”
  小黄门已跪在地上,一片哭声,呼天号地。何进不仅不为此动心,反而命卫士将其驱散。
  小黄门的举动,使袁绍认为秘密已经暴露,不能再等待了,应该迅速向宦官发动突击。但是何进说:“太后对诛杀宦官必定十分反对,目前直接行动,不太妥当,还是让董卓对京城形成压力后,再作举措,就自然顺理成章了。”
  何进没有同意,袁绍只得暂停行动。
  在这期间,宦官加紧了他们的计划实施。
  早在此前许久,张让就有意让养子娶了何太后的妹妹为妻,这时张让就向他的儿媳妇诉苦,说:“老臣得罪了大将军,本该辞职归乡,但每思念先皇及太后之恩德,实不忍弃职远离,眼下事态已发展得十分严重,老臣坐卧不安。请替我恳求何太后,希望能有机会表达侍奉之心愿,虽死无怨……”
  媳妇十分同情公公的处境,当即表示,一定去向她的母亲舞阳君陈述。张让感动得几乎流出泪来。
  媳妇便走到舞阳君身边,述说公公如何赤胆忠心于朝廷,但现在却被兄长何进所逼,实可怜悯,万望母亲从中缓和一下,舞阳君素来接受张让等不少好处,当然就十分认同女儿的话。于是,立即着人叫来何太后,要她想法尽快缓和大将军与宦官间的矛盾。
  同时,舞阳君又叫张让亲自向何太后求告。张让便在舞阳君的安排下,偕同何进之弟何苗,共同登殿向何太后禀告,“如今大将军假借皇帝诏令,引外藩军队进入司隶区,明摆着是要来杀我们的,希望太后念长久侍奉之辛劳,垂怜赐救。”
  何太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说:“大将军与你们之间,隔阂日深,现在既然有沟通之意,我看你们可以亲自到大将军府谢罪,并明白表示你们的心意更好。”
  张让一听,顿觉不好,便哀求道:“太后有所不知,袁绍正急着捕杀我们。我们去了,不等于自投罗网吗?希望太后能帮助我们约大将军进宫,由臣等在太后面前直接向大将军求饶。如果他硬不肯原谅,臣等只有在太后面前请死了,免得互动干戈,危及宫内安宁。”
  这一番赤诚之语不能不令何太后感动,加之何苗在旁不断附和,太后便同意了张让的请求。
  于是,太后降诏宣何进登殿,以协商大将军府及宦官集团日益紧张的严重争执。
   何进接到诏旨是在八月二十五日,这时大将军府正在招待清流派士族共商大事,接奉圣旨后,何进立刻准备启程登殿。
  主簿陈琳表示:“内宫情势未明,太后此诏意向可疑,切不可去,去必有祸。”
  何进笑着说:“太后召我登殿,有何祸事?”
  袁绍也感到担心说:“如今,外藩军队入京的计谋已泄露,宦官必会反扑,大将军要进入禁宫,绝不可大意。”
  曹操出谋道:“事已紧急,请先召出张让等作为人质,大将军方可入宫。”
  何进哈哈大笑,以不屑的口气言道:“我们已掌握绝对优势,宦官求饶还来不及呢,哪敢对我们怎样?”
  何进坚持立刻登殿,袁绍不得已表示:“大将军既非登殿不可,请准许我们动用禁卫军在宫廷四周作适当部署。并由我等引甲士护从,以防不测。”
  何进说:“那就照你说的办吧,总之殿是要登的。”
  于是由袁绍军团选出精兵一千,由袁术率领,布防在南宫外围。袁术全副武装,以青滇以外为指挥中心,随时准备应变。另外,以大将军直属部队组成的护卫团,由曹操及袁绍亲自率领,护送何进入宫。
  曹操更多了个心眼,他怕发生巨变,乃暗中指挥曹仁、曹洪率兵布防在宫廷及民宅间,阻断宦官可能的蠢动,防止事件扩大,带来洛阳城的全面混乱。
  午后二时左右,何进一行人到达南宫大门口,请求登殿。
  黄门传下太后意旨:“太后特宣大将军,余人不许进入。”
  袁绍、曹操都说,若是如此,大将军就不要进去。
  何进道:“已行至此,怎能不进宫。余人不许进入,也是宫中规矩,你们就在外面吧,不会有什么事的。”
  于是,何进便进了南宫大门,除五六名贴身护卫外,曹操及袁绍等人都被阻于宫门外了。何进抬头挺胸,一身傲气,昂然直入。贴身护卫随其身后,跨入嘉德殿及三公府间的会议厅等待太后。
  可是,等了一会儿,太后并没有来。正盼望疑惑间,忽见张让、段圭带领大群武装甲士涌来大厅。何进正要喝问,武装甲士嚷嚷着已将他团团围困。
  张让大声指责何进道:“如今天下大乱,是长久弊端引来的,你怎么能将责任推到我们身上呢?难道说没有我们,朝政就马上会恢复清平吗?你可知道,先帝曾与何太后有过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