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8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怕常怕骋欢ㄒ捣U怕骋话埽颐堑纳谱浚懿偌词鼓舷拢参弈芪α恕
  “而且,本州的将领如庞义、李异等,都自以为曾有天大的功劳,态度傲慢,心怀二志,一直企图与外力勾结。如果我们得不到刘备的帮助,让敌军在外攻击,人民在内部叛乱,益州必然会失!”
  刘璋深以为然,立即派法正领四千人去迎接刘备。主簿黄权却劝阻此议,说:“刘备以骁勇名著一时,请他前来,把他当做部属,他一定不会满足,但把他当做宾客,则一国岂能容得下二主?如果客人来这里有了泰山一般的安全,那么主人你,就有累卵般的危险了。不如一切稍缓再议,关闭边界,等待天下大势安定。”
  刘璋认为这种被动的姿态是只可能挨别人打的,就不采纳。黄权又谏,刘璋就把他逐出成都,前往广汉当刺史去了。
  于是,法正到了荆州,向刘备秘密献计:“以将军的才干和英明,正好利用刘璋的昏庸懦弱。张松是他身边的最重要角色,用来做内应夺取益州,易如反掌。益州形势,只等将军收取。”
  刘备仍因老原因,迟疑不决。
  庞统说:“荆州荒凉残破,人才已尽,且北有曹操,东有孙权,很难向外发展。而益州户口一百万之众,土地肥沃,财产丰富,有‘天府’之美誉,如果能收为自己的资本,大业何愁不成功!”
  刘备摇头说道:“而今,跟我势如水火的,只有曹操。他严厉,我则宽厚;他凶暴,我则仁慈;他诡诈,我却忠信;———事事跟曹操相反,才能成功。现在,为了小利,竟让我抛弃信义,面对天下,将如何善后呢?”
  庞统又耐心解释:“在战乱时代,一个人死死地坚持某一个原则,并不能安定天下。知食弱小的,兼并愚昧的,以及逆取顺守,这些貌似不义的行为,如果不是有它在特殊情况下应有的道理,古人怎么会给予赞赏?不妨到事后封刘璋一个广大的采邑,大义就不至于缺欠了。如果我们坚持原则,讲求信义,而不顾迫在眉睫的实际情况,结果又会怎样呢?还不是要为别人所夺。”
  刘备终于被说服了,就命令孔明、关羽等留守荆州,自己率步兵数万人,进入益州。
  刘璋命沿途郡县随时供应刘备大军所需的一切物资。因此,刘备进入益州境内后,大有回到家乡之感。刘璋又亲率三万步骑兵,车辆豪华,色泽跟阳光相映,眩人耳目,与刘备相会于涪县。
  


第二十七章 魏武如骑庸(9)


  此时,张松命令法正迅速通知刘备,要刘备在会面时发动袭击。刘备不忍,说:“事情怎么能如此仓促!”
  庞统进言道:“如果能趁会面时一举将刘璋擒住,将军可以不用一兵一卒,就坐得一州,岂不更显仁德?”
  刘备仍然不忍,说:“我们刚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恩德和信义两缺。不宜冒此奇险。”众人只得罢言。
  会面之后,刘璋推举刘备为大司马兼司隶校尉,刘备则推举刘璋为代理镇西将军,兼益州刺史。两军将士互相交往,在涪县欢宴达一百余日之久。刘璋更增加刘备远征部队的兵员及装备,充分供应给养,使其北上攻击张鲁。又命刘备统领以西蜀名将杨怀、高沛率领的驻白水两支军队。其后,刘璋返回成都,刘备则将其远征军推进到葭萌,打算攻击张鲁。
  庞统却秘密向刘备说:“主公难道真要攻打张鲁吗?怎么忘了我们来此的目的!现在,你应派出精锐部队,但动作要隐密,昼夜不停地用双倍速度前进,直接袭击成都。刘璋既不懂军理,又根本没想到要防卫,我大军突然逼近,立即可以得到西川,此为上策。”
  刘备惊道:“怎么,还有中策和下策?”
  庞统笑道:“怎么敢没有!那杨怀、高沛,是刘璋手下最著名的将领,各拥有强大的兵力,据守白水关隘;现在刘璋把他们拨给你,但此次推进到葭萌,他们却并未跟随,可见,心中必定不服。并且他们在此之前就反对刘璋迎你进川。
  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假装通知他们两人,说荆州突然发生紧急情况,你打算立即回军赴援,攻打张鲁之事只好暂缓。
  这两位既不服你的气,但内心其实又敬仰你的英明,加之又非常高兴你将去,从面子上和情理上说,必定会率少量卫士前来晋见惜别。主公就可趁此机会,将二人生擒,吞并他们的部队,再向成都进发。此为中策。”
  刘备听得兴奋起来,问:“那么下策又怎么样呢?”
  庞统做出无可奈何的样子,说:“以我们目前只有荆州立足的情形看,要远征汉中并不现实,只有先就近取了西蜀,才有可能。如果主公既不用上策,也不用中策,那么,下策就是我们撤退到白帝城,跟荆州之军汇合,慢慢再定方略。但是,无论是上策、中策还是下策,你都必须尽快选择。否则,我们将困在这里,后果不堪设想。”
  刘备说:“上策太过蛮横霸道,下策又太消极保守,用中策吧,先收了杨怀、高沛所部,再取成都,把握也更大些。”于是立即下令整顿行装,做出准备开拔的样子,一面使人飞马报至白水的杨怀与高沛。
  正好,曹操这时大军南征,孙权来函求援。刘备见益州事急,便回信说明情况,只令孔明、关羽等死战西线。这时,庞统又想出一计,又让刘备给刘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孙权与我,唇齿相依。关羽的留守部队,十分微弱。如今不往救援,曹操一定会夺取荆州,而荆州一失,曹操兵锋一转,势将侵犯你的益州边界,这样的灾难远远超过张鲁对你的威胁。与曹操比起来,张鲁不过是一个主要图谋自保的小贼罢了,不足挂虑,而曹操,你知道,则是一个野心将整个华夏都纳入他的版图的盗世巨贼。”因此,刘备向刘璋要求增加一万士兵和相应的军需物质。
  庞统说:“这样一来,弄假成真,也由不得杨怀、高沛二人不降了。”
  可是,成都的许多西蜀元老和将领都反对刘璋借兵给刘备。刘璋见反对势力太大,恐生内乱,便只答应拨付四千兵士,军需物资也随之减少一半。
  于是,刘备认为终于找到了和刘璋翻脸的借口,激怒他的部下说:“我们来益州讨伐强敌,殷勤劳苦,刘璋却如此吝啬,凭什么教我们的将领卖命送死?!还不如回到荆州去。”
  张松在成都等待刘备大军的到来,正如坐针毡,突然却听说刘备要回荆州,信以为真,大吃一惊,连忙写信给刘备和刘备身边的法正,说大事即将在望,军至即成,怎么可以放弃?
  不料这两封信被张松的哥哥张肃看到了。张肃是个胆小怕事之徒,生怕事发以后连累自己,便把张松稳在家中,自己立刻飞奔刘璋处,告了密。刘璋大怒,立即派人拿了张松,立刻斩首。可怜张松壮志未酬,却先被亲兄所害。
  刘璋于是下令各关隘守将不准再与刘备交往。而白水的杨怀、高沛却在得到命令之前便果然如庞统所料,到了葭萌与刘备惜别,倒还真的搞成“惜别”了,被刘备以二人“待客不周”之罪予以诛杀。刘备于是吞并了他们的部队,据守涪城。
  一边又立即通知孔明与关羽,说即将进军刘璋,对抗曹操的大军,只有主要依靠孙权了。如此一来,刘、孙联合抗曹,就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孙权见了刘备的信,也无可奈何,只得打起精神,要与曹操一决死战。
  一八六曹操在濡须口因为赐死了荀彧,心中悲痛、懊悔了几天,方才缓过气来,而偏头痛也随之好转了。于是,在重新恢复了神志的宁静后,曹操开始谋计进攻。
  刚继任的荀攸这些天有点落落寡欢。荀彧的遭遇对他来说,颇有些兔死狐悲之慨。他深知曹操之所以下令不惜工本,修筑铜雀台,表面上看起来是“外定武功,内兴文学”,实际上则是因天下三分局面已初步形成,而开始把过去偏向军事方面的努力,逐渐转向国家内部政治方面的斗争之中。铜雀台正是邺城与许都分庭抗礼的一个象征,或者说,铜雀台就是曹操的在野宫殿。


第二十七章 魏武如骑庸(10)


  但他同时也知道,不辅佐曹操又辅佐谁呢?天下如此纷乱,国家破裂,而在他看来,唯有曹操有能力使之统一宁定。
  这天,荀攸仔细分析了与孙、刘的对抗的局势,在会议上首先提出了一个进攻方案。
  他说:“我大军南来,正值刘备率主要兵力进入益州,欲取刘璋,而诸葛亮与关羽所率的荆州方面留守军,兵力较弱。这正是我们可以利用的地方。
  “但孙权、鲁肃、吕蒙及孙瑜之辈,都是计谋倍出之人。他们必定要在西线上屯集重兵,以补其空虚。目前探得,他们在西线上以智囊鲁肃为主帅,率潘璋、朱然、陆逊、董袭、顾雍、丁奉、周泰、黄盖、蒋钦等将所部数万人,与孔明、关羽于此会合,其强盛由此可见。而东线,虽以孙权亲自挂帅,吕蒙为辅,率甘宁、凌统、徐盛、韩当、陈武等将雄踞大本营,但凌统与甘宁有杀父之仇,二将一直不肯配合,虽经孙权多次调解,仍耿耿于怀。此又为我军可乘之机。因此,我建议先大张旗鼓,以我西线之军直扑鲁肃,但进入战区后又坚决不战,至少先不主动出战,以把孙权的注意力引到西线来。同时,我军大本营设在与孙权大本营遥相对应的地方,造成给孙权将长期与之对峙的假象,再突发奇兵,袭击其东、西线相交结处的历阳,以快速动作完成对这个孙权设在长江西岸的大营的攻击。历阳虽在两条战线之交,貌似兼两线之防卫而安全,实则最危险,更加上其水军速缓,待孙权和鲁肃发现,两边来驰援,却已不及,若二人真地放下原防区不管,来援历阳,我反击历阳之军则可立刻撤退,凭江力阻,而同时,东西两线之军,可大举过江。待他们再从历阳回师救大本营,丞相已坐稳孙权的交椅了!”
  曹操本因荀彧之事而荒废了军务,而来到濡须口后,才得到刘备将攻打益州的消息。敌情变得似乎对自己有利了,但究竟怎样出奇制胜,却还没来得及想个周全。而现下,荀攸的一番话正说进了他的心坎里去,于是大喜道:“如果众将对荀攸先生的计议没有别论,就立即行事!”
  众将都说荀攸计妙,更无异议。于是曹操立即派定曹仁率本部兵马及曹洪、徐晃、吕柔所部,仍驻守西线,于襄阳、樊城、江陵、夷陵一带布防,一面与李典、乐进、许褚驻扎在濡须口,造大本营。又秘令长期在合肥、居巢、濡须口、浔阳、历阳一带驻防的大将张辽,以及训练水军已一年有余的于禁和程昱,加紧准备,寻机攻打历阳。
  历阳都督是大将公孙阳。长史张昭在一年前赤壁大捷后,建议孙权在此筑造仅次于大本营的大营,居中而与东、西两线相呼应。孙权同意了,并派善战的公孙阳任战事指挥官。
  公孙阳的部队以速度快闻名一时,因此,由他来担当这个居中策应的重任,是再恰当不过的。却没有料到曹操会放弃两边,直接插入中央。听说曹操大军压境之后,公孙阳接到了孙权的命令,要他密切注意形势,做好随时两头救援的准备。公孙阳慨然领命。
  一八七十二月底,孙权等见曹军大张旗鼓地屯兵西线,以为曹操首先要在此发难,急令鲁肃严防。曹操却令张辽、程昱、于禁率受过水战训练的精兵于夜间急行至历阳。
  公孙阳一觉醒来,方发现曹操军马已到,大为震惊。立即派人向鲁肃与孙权分别求援。由于程昱、于禁所率领的部队已不再是赤壁之战时的“北马”部队,即是“北船”部队,加之张辽也骁勇过人,便一举攻过了江面。
  公孙阳率兵奋战不敌,只得退到离岸几里地的营寨之中,严令坚守,只待援军到来。
  张辽哪里能待他喘息,与于禁、程昱围了营寨,从三个方向突破,故意留出一个缺口,让公孙阳逃跑。
  公孙阳果然慌不择路,冲出缺口。早有张辽侍候在前,只几个回合,就将公孙阳生擒了过来。然后,又以最快速度取了孙权江西大营中能够由船装载的粮草辎重,不能运走的,立即放火烧毁。这一役,杀伤吴军精锐快速部队五千余人,夺得军需无数,烧毁营寨一座,擒得大将一名,大获全胜。
  然后,立刻渡江返回。
  孙权与鲁肃闻报历阳告急,俱大惊,不得不佩服曹操之智。鲁肃因恐曹操还有连环之计来趁西线之空虚而进攻,未敢援助历阳,孙权则大怒欲狂,亲自挥军,带甘宁、韩当、陈武,急驰历阳,留吕蒙坚守濡须口,要解公孙阳之危。走到半路,见公孙阳之残军径直逃来,知已往不及。问了详情,不由得大叫一声“苦也”。
  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