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曹操大传-第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约有整整八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田丰已在狱中度过了整整八个月。
  田丰得知袁绍已下定了南征的决心,在狱中哭道:“如今曹操刚破了徐州,招降了张绣,气焰正盛,主公这一去是以羊投饿虎,有去无回啊!”
  袁绍听罢,大为恼火,使人传言与田丰,说:“你知道什么,区区老朽如果你早一天死,你坟上的树可以长到使人双手合抱了!”
  田丰双手抓住铁窗,嚎啕道:“袁公出兵,官渡就是军士们最大的墓地啊!”
  郭图说:“这老东西在诅咒我们,给我剁掉他的手指!”
  一军士挥刀斩去,田丰的三个手指落在了铁窗之外,他依然不停地喊骂,在田丰的哭喊声中,袁绍大军向南开拨了。
  袁绍南征军团的最后作战目标,自然是许都。从邺城(袁绍府治)到前哨的黎阳,以此为攻击出发路线。袁绍早已有了十分明确的作战方针:最直接又有力的行军路线是由白马津或延津渡黄河,经过酸枣,渡阴沟水和北济水抵达阳武,再渡过官渡水和渠水,便可一路南下,直捣许都。这条进军路线,也正是曹军最主要的正面防线。司隶区的河内郡和青州,便也成了这个主战场的左右两翼辅助战线了。
  从邺城到许都大约五百里,以正常行军一日三十里,就算没有什么骚扰,至少也要十七天的行程。
  袁绍又展开了地图:无数的绿色箭头表示行军路线上河流重重。
  “玄德公,你熟知曹操的军事部署,哪路军的防守力量最为薄弱?”袁绍和刘备并辔而行。
  刘备说:“臧霸的青州军团组织松散,应当是曹操左翼上最严重的弱点。”
  许攸说:“依我之见,应由袁谭军团突破曹军右翼,主公的主力军团以中央突破方式进攻并同时肃清左翼方向的可能威胁,以弥补我们在对方领土上长驱作战的各种困难。”
  袁绍忽然意识到自己昔日应该援助徐州的刘备,那样一来,就增加了东方战线的优势。
  袁绍不知是动了真情还是情绪的突然激动,他紧紧抓住刘备的手说:“玄德啊,假若我当初不以小儿缠绵病榻为念,出兵徐州,情形就和现在大不一样了。”
  刘备的情绪也似乎受到了感染,目光坚毅地说:“主公不必忧虑,我们不是正挥师直捣曹贼老巢吗?”
  袁绍经过仔细分析,确立了更为具体的作战意图:
  第一,交战初期,全力攻击延津的于禁部队,如果于禁军崩溃或撤退,甄城的程昱势必成为孤军,难以有效防守,这样便能切断臧霸的青州军和曹军主力的联系,袁谭的军队便能在青州拥有完全的优势。
  第二,派人鼓动汝南家乡的百姓响应起来,策动豫州境内郡县守将响应,让曹操受到前后夹击,以瓦解曹军的作战士气。
  第三,加强和荆州刘表的联系,加重曹军在豫州方面的压力。
  黄河,古老的河,野性的河,滚滚的浊浪排空而来,野马般奔腾而去,像一支饱蘸浓墨的巨笔,挥毫着中华民族血雨腥风、步履维艰的历史。成功的英雄,败北的草寇,胜利者的旗幡,失败者的血泪,顷刻之间就被滔滔东流的黄河水荡涤得无踪无影。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夜色中的黄河是那样温顺,安静得像摇篮中熟睡的婴儿,白天的咆哮变成了低低的吟唱,像一首催人入眠的摇篮曲。
  曹孟德一行人巡视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河南河北交界处的官渡口。在这以前,为应付袁绍的军事威胁,曹孟德也积极采取以攻势代防御的战略。针对袁军的部署,曹孟德并不完全在防线上静候,反而以更主动机警的调动,随时抓住袁军的薄弱环节,以运动战和突击战为主要战术,以扰乱袁军南征军团的前哨及先锋部队。这是曹孟德基本的战略思想。
  袁绍开始南征,曹孟德的主力部队仍集结在主战场的兖州,统帅部编组如下:
  统帅:曹操
  总参谋:荀攸、郭嘉
  占地行政指挥长官:贾诩
  后勤支援指挥:刘晔、任俊
  禁卫队长:许褚
  侍卫骑兵队指挥:曹休、曹真
  总督军长:夏侯渊
  直辖军团指挥将军:张辽、关羽、徐晃、乐进、张绣
  特别区(规划中大会战区)官渡行营指挥:曹洪
  甄城守备司令:刘延
  延津特遣支队司令:于禁
  骑兵团司令:曹孟德兼任,并由钟繇负责后勤补给。
  为了应付袁绍东西战线部署,曹孟德也编成了三个独立军团,各军团人员结构如下:
  青州军团:司令臧霸(吕布降将),领导黑山党军团独立作战。目的在于遏阻袁军左翼的袁谭军团可能施加的压力。
  司隶区军团:司令曹仁,属支援性预备队,独立作战能力强。
  河内驻屯军团:司令魏种,独立作战,目的在于牵制袁绍南征军右翼的高干军团,由于高干是袁营中相当杰出的将领,因此由责任感特强,擅长坚守的魏种负责。
  曹孟德在大本营许都的留守人员编制如下:
  留守主帅:荀彧。由夏侯惇将军负责防卫支援,李典,史涣,韩浩三将配合。
  首都区防卫司令:李通,负责西南方荆州区的防卫及牵制行动。
  汝南区防卫:袁绍家乡汝南地区可能会起事响应袁绍的行动,特派遣汝南郡太守满宠负责经营防范。
  郭嘉首先打破了宁静。
  “黄河正处于冀州和兖州的交界处,袁军必须渡过黄河,才能发动总攻势。”
  荀攸接着说:“袁军的攻击前哨设在黄河北岸的黎阳津,我军前哨的甄城、白马、延津,都可能成为初期交战的主战场。”


第十四章 官渡风云英雄立业(2)


  曹孟德问道:“袁绍前锋由谁担当。”
  “据悉是颜良、文丑二人,据说这两人有万夫不挡之勇。”荀攸说。
  曹孟德不以为然说道:“颜良、文丑何足称道,徒有匹夫之勇,跟我们的夏侯兄弟差不多,这种将领最忌讳独立作战,更不能让他们打先锋。”
  荀攸说:“目前最关键的问题是选择什么地方作为战场。”
  郭嘉说:“只要延津和甄城这两个地方能挡住袁绍的进攻,袁军主力一定选择官渡作为突破口。”
  当荀攸和郭嘉正在商议之时,曹孟德已经把战略目光集中在了官渡口。此刻,官渡地区的地形地貌又在他脑海中浮现:茫茫的渡口,渡口北方是官渡水这一天然屏障,对守方极为有利;渡口南北两岸是大片的开阔地,地势平坦,正有利于我们的骑兵作战;袁绍的南征军团由黎阳到官渡,其间必须受阻于黄河、阴沟水、北渡水、渠水,不但进攻时较困难,也无法将最大的可能兵力完全及时投入渡口,补给上的困难更将成为袁军最严重的危机。
  我们和袁军的决战地点一定是官渡!
  对,曹孟德紧握了一下拳头。
  山雨欲来风满楼,黄河南北岸的气氛异常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正在这时,江东霸主孙策死亡的消息传到许都。
  曹孟德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得像过节一般,说:“江东小霸王呜呼哀哉,天下暂时又少了一个凑热闹的人。”
  显然,孙策的死又减轻了曹孟德战线上的一个重大压力。
  “荆州方面动静如何?”曹孟德还有点不放心刘表。
  荀彧说:“丞相放心,我已经用黄金和官位收买了刘表手下的主要将领以及靠近长江一带的郡守,连刘表的妻舅蔡瑁和名士蒯越也反对刘表向豫州用兵,过不了几天,长沙、零陵、桂阳、武郡几个地方的部队一定会来向我们倒戈。”
  曹孟德手拈胡须,朗声说道:“天时、地利、人和,我们已经完全占尽了。官渡,官渡,那里便是袁绍的葬身之地!”
  建安五年三月,北方大地早已冰雪消融,而战争的硝烟是从不选择季节的,袁军在黎阳前哨调动频繁,尽管曹孟德成竹在胸,前线情况的紧张是客观存在的。
  镇守甄城的程昱部队只有七百余名,甄城又位于曹军东战线的最前哨。因此可能在战争一开始便遭到袁军的强烈攻击。
  曹孟德策马来到甄城。
  “程将军是否需要增援军队?”曹孟德问程昱。
  程昱似乎不假思索地回答:“不必添一兵一卒。”
  “你真的有把握?”曹孟德感到奇怪。六七百人要对付袁绍的主力部队,谈何容易啊。
  程昱见曹孟德心存疑虑,就慢慢解释说:“袁绍在乐阳方面集结的主力部队已超过十万,如果他拼死力攻打甄城,再多的增援也于事无补。袁绍一向因兵多势大,自认所向无敌,如今见我方兵少,一定不看在眼里,很有放弃甄城的可能。如果甄城的守备增加,袁绍便会以为甄城重要,就非攻不可了,所以增援部队反而只会增加我们的危机和压力。”
  曹孟德听罢程昱的讲解,思忖片刻,说道:“程将军的胆量及见识,真令我佩服。”
  于是,曹孟德就放弃了增加甄城防守力量的打算,腾出大量主力在官渡口一线。
  依照原定计划,袁绍应在青州袁谭军团击败臧霸的阻击之后,指挥主力部队由白马津和延津渡过黄河,以侧翼作战法由中央和左翼突破。
  袁绍便屯兵黎阳,等待袁谭军团的进展,以实施整体的战略目标。
  曹孟德最担心的也就是侧翼的力量能否挡住袁绍的进攻,如果袁绍不能打开侧翼缺口,势必从中央突破,这样两军在官渡决战的局面就形成了。
  臧霸原是黑山党领袖,先被吕布收复,后又因吕布兵败投曹孟德,曹孟德让臧霸的青州军团阻挡袁军的右翼进攻,是作过一番深思熟虑的。
  “臧将军,若袁谭军队向你大举进攻,你能坚持多久?”当时臧霸军团只有一千多人马,而袁谭的进攻部队约有两万人,何况有高干这一智将辅助,曹孟德不能不为之忧虑。
  “丞相需要我坚持多久?”臧霸反问。
  “至少需要两个月,这样,袁绍的侧翼力量受阻,必然会集中从中央突破。”曹孟德再次阐明利害关系。
  “别说两月,就是十年百年,袁谭也休想突破我臧霸的防线!”臧霸夸下海口。
  “你怎么防守法?”曹孟德问得很细致。
  “我本来就是山野草寇,青州地区崇山峻岭,最适合我作战,袁谭全线出击,我们便分散隐蔽,假如他分路包抄,我们就集中力量一口一口地吃掉他们。”臧霸讲了他的作战意图。
  这是臧霸出兵青州之前与曹孟德的一番对话。
  袁绍反复思考自己的战略部署,感到十分满意。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袁谭和高干的青州、并州两军用不了半个月就可以撕开曹操左右两翼的缺口,那时全线出击,用不了半年就可以踏平许都。
  袁绍搬起指头,袁谭和高干已进驻青州七天了。他估计二人已经有了进展,于是准备攻打甄城。刘备和沮授都不同意。
  “甄城不在我们的主战线内,这个小城连曹操也不放在眼里,派极少数人马守备,我们没有必要夺取它。”刘备说。
  审配说:“主公的军事力量如此强大,应该趁黄河汛期未到,抢渡黄河,直抵许昌,我们几十万大军,势如破竹,根本没有必要瞻前顾后。”
  袁绍利用刘备作顾问,是因为刘备熟悉曹操军情,他认为刘备和审配的意见都比较中肯,于是就放弃了攻打甄城的计划。


第十四章 官渡风云英雄立业(3)


  袁军南下的第一道河川便是黄河,在这段主战线上,黄河自东向西分别有白马津、延津和杜氏津三个现成的渡河点。以原定的进军计划,白马津是主要渡河点,其余两个是辅助性质的,沿着这三个渡河点,袁绍在一年前便建造了不少营寨,并由二十余位部将防守。以白马津进攻的计划对袁军是相当有利的侧翼作战法,可是袁绍一放弃攻打甄城,也就改变了原来的作战计划,而把延津作为了跟曹孟德接触的第一个战场。
  曹孟德原来也把重兵摆在白马津南岸。
  “丞相,延津告急,袁绍亲率大军进攻延津。”曹孟德忽然接到于禁的报告。原来,当曹军在白马津严阵以待的时候,袁绍于三月底从黎阳出发,渡过黄河,攻打于禁在延津一带部署的防寨。
  曹孟德说声“不好”,连忙取来地形图。他立刻明白了目前形势:必须在延津拖住袁军,那里不能大兵团作战,敌军几十倍于我们,只能凭借熟悉的地形跟敌人周旋,敌人疲惫不堪必来攻白马,我以逸待劳堵住敌人,这样,袁绍才会一步步移向官渡口,我军方能转入反攻,将袁绍赶向北方。
  那么,谁能担此大任率轻锐部队增援于禁呢?曹孟德突然想到了以猛勇见长的乐进。
  “乐进,我抽五千精兵与你,火速增援于禁,不要跟袁军拼命,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