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学士-第1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夜,暴雨终于落下来了,一下就是三天。这才四月中旬,天就好象破了一个大口子,就好象一跃进入了夏季。在联系到前一段时间的闷热,不禁让人感叹一声:这天气也邪性了。

连日大雨的结果使得大运河的河水暴涨,为安全计算,朱厚熜兴王府一行人和以毛澄为首的朝廷迎驾队伍都驻在了德州,只等天放晴再回京城。

可惜,在德州停了三日,天终于晴开,但河水依旧湍急。不断水路断绝,连陆路也因为这一场豪雨而变成泥淖。队伍也因此陷在了山东。

这样的结果让所有人都始料未及,看着外面的烂泥地,再看着咆哮的大运河,只能郁闷地发呆。

很快,正德十六年的四月就这么匆匆过去。

朝廷那边的三百里加急昼夜不停在京城和德州的驿站之间来回奔波,那些信差和驿马都累都口吐白沫,不但战马上全是污泥,连人身上都满是泥点子。

内阁的焦躁可以理解,国不可一日无主。御座空悬,人心惶惶,若朱厚熜不尽快进京,难免会出现不可预料的变故。只有新君继位,人心才能安定下来,朝廷大局才能稳定。

现在已经是五月,就算现在启程,朱厚熜在路上也要走上十来天。等到了京城,已是五月中旬。接下来,新君登基,大行皇帝入葬,朝廷人事变动,没两个月弄不好。两个月后,就应该征收秋税,开恩科,然后是统筹未来一年的朝廷开支,林林总总,诸事纷杂,都集中在这两个月里,让内阁和六部官员忙得脚不粘地。

不但京城那边翘首盼着朱厚熜的到来,连迎驾的礼部尚书毛澄也是急得嘴角都起了一个大燎泡,整日都跑到大运河边上去看水势,面上全是焦急之色。

一想起毛尚书那张不苟言笑的清水脸上全是焦躁,不知道怎么的,朱厚熜心中却是一阵痛快:人说毛尚书是有名的道德君子,最是沉得住气,看到几十年的养气功夫毁于一但。还真让人高兴啊!

朱厚熜和兴王府的人倒不怎么着急,尤其是对他这个一辈子都没出过王城的年轻人来说,长途跋涉虽然辛苦,却是一种难得的体验。看看风景,看看地里的谷子和街的行人,再看看北地辽阔原野湛蓝碧空,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这些日子,朱厚熜闲着无事,就将黄锦给他的那本《西游记》细细地读了起来。

内心之中,朱厚熜对孙淡这人还是很好奇的。此人这一年来暴得大名,所作的诗文在士林中流传甚广。且不说他所写的“微微风簇浪,散做满湖星”不让唐人绝句,已经成为今年流传最广的佳句,连他所写的颂圣的那一阕什么“火树银花不夜天”也是青楼女子的保留曲目。

对了,他写的《林冲夜奔》也是戏班子必唱的段子。

还有,他的《西游记》和从宫中流出来的半部《笑傲江湖》也是书行中买得最好的演义话本。

当然,对读书人来说,这些都不是正**字,时文八股才是士子的根本,才能看出一个人身上的真本事。

如果孙淡只能写这种风月文字,也不过是另一个唐伯虎。算不得什么。

可孙淡所写的《传清小集》中收录的几篇八股文章却是读书人必读的文字之一,里面的文章字字珠玑不说,而且风格迥异,每一篇文字都有不同的风格不不同的格制,足可写进科举教科书之中。

就是这样一个人物,诗词歌赋,八股文章,戏曲话本,样样精通,堪称全才。

或许,这人还真是大明继解缙、杨慎之后的另一个不世出的天才吧。

朱厚熜以前在安陆藩邸龙潜时也听说过孙淡的名字,也将他的文章找来读过一遍,内心之中对此人已是十分佩服。在知道孙淡在自己夺嫡之争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时候,朱厚熜暗自庆幸的同时也有些畏惧,若这人当初为江华王所用,却不知道又是何等光景。

不管怎么说,这样一个张良陈平式的人物为我所用,自然是我朱厚熜的运气,也是我朱厚熜的德行高洁所致。

得意之余,朱厚熜在得到这本《西游记》时,又听说是孙淡的大作,就兴致勃勃地读了起来。

这一读不要紧,直看得他恶向胆边声,心中那股怒火再也忍不住,顿时爆发出来。

这一日,他正在屋中读书,陈后和张妃在旁侍侯。这两个女人虽然平时因为争宠闹得有些不愉快,可表面上却显出一团和气,此刻正在旁说着闲话。听到朱厚熜手掌拍在书上的声音,二人心中都是一惊,忙抬头看过去。

只见朱厚熜一张脸已变得铁青,口中不住咒骂。

张妃慌忙站起来:“王爷,又有谁惹住你了。”她微笑着不住用手轻轻拍着丈夫的背心,娇声娇气地说:“别生气了好不好,气坏了身子可是你自个的。”

看到张妃如此轻佻,陈后眉宇之间有一股怒气一闪而过。

“还能是谁,自然是那个孙大才子孙静远了。”朱厚熜怒啸一声:“此人满口邪理,把我道家贬得一钱不值,又无限拔高他们佛门,等孤见了他的面,得好生同他理论一番。”

张妃:“大王,这个孙静远究竟说些什么了?”

朱厚熜恼火地拍了拍手上的《西游记》,说:“他写的这本书中,所有的坏人都是道家的,三清玉皇大帝都被他写成了废物,孤修道这么多年,怎么能够容忍这样邪书在世上流传。等本王继了位,一定下诏禁了这本书。”

“对对对,既然这本书让大王如此不开心,那就查封了它。”张妃装出一副恼怒的模样:“还有,写这本书的孙淡也该好好整治一下。让他知道大王的厉害。”

“对,孤一定让他知道乱写乱说话是不对的。”

陈后这才缓缓开口道:“大王,孙静远不是小陆的朋友吗,听说还是陆家钱庄的主事人,论起来也是大王龙潜时的旧人。”

“那又怎么样?”张妃面上带着一丝不屑:“既然他是大王的旧人,自然知道大王的性子最是容不得这种歪歪道理的。依臣妾看来,这种人就该治一治,谁叫他让大王不开心呢!”

说完这一句话,张妃妙目一转,一脸谄媚地看着朱厚熜:“大王,看着你生气的模样。贱妾的心里也很难过哦!”

“恩,是要治治这个狂生。”朱厚熜见张妃附和自己,心怀大畅,连连点头。

陈后:“大王,孙静远乃是大王手下最得力的能人,才堪大用。对这样的人才,本该多加笼络。”

“人才,天子广有四海,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又不差一个孙静远。”张妃得意地插嘴:“贱妾以为,这样的人就该夺了功名,让他好好想想做人的道理。”

陈后怒视张妃一眼:“张妃你说得没错,你还真是一个贱人。国家用人,天子取士,乃是涉及国本的大事,你我做女人的怎么能够胡乱说话。孙淡乃是大王龙潜旧人,若不重用,你让天下人怎么看大王?”

张妃被陈后一通呵斥,眼眶里有眼泪转动,嘴唇微微发颤,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朱厚熜皱了皱眉头,低喝道:“行了,孤自有主张。”

虽然他知道陈后所说的每一句话都有道理,可心中却突然有些恼火,看陈后的模样也有些不顺眼。陈后性格倔强,而他也是一个心志坚定之人。二人成婚多年,相处得也不好,常常是三句话不对就闹僵。也因此,朱厚熜平日里也不喜欢到陈后那里去。对他来说,如张妃这种懂得看脸色,百依百顺的女人才最合自己心意。

两个女人这么一闹,朱厚熜也忘记了孙淡《西游记》这一事,心气也平和下来。虽然心中还隐约有些不快,可心中已有决定。

不得不承认陈后说的话很有道理,连孙淡这样的从龙功臣都有功不赏赐,将来传了出去,让世人怎么看他。

当然。这人所写的书实在可恶,不好好治治他,也难消心中怨气。

等回京城之后,大不了招他见一次面,随便让他去当个富贵闲官,把他养起来就是了。恩,好象钦天监那里还缺一个灵台郎,也是个六品官。好,就让他去那里看天象数星星,他不是才子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就让他对着星星好好想想阴阳四季,好好想想他的灵山究竟在什么地方。

想到这里,朱厚熜心中得意起来,便对陈后和张妃道:“孤也是个知恩图报的人,孙淡替本王立了那么大功劳。本王准备赏他个六品闲差。”

陈后道:“大王,我听人人孙静远有宰辅之才,以他的才学,按理应该进翰林院观政的。”

朱厚熜狠狠地看了她一眼:“国家大事也是你能插嘴的?你刚才还教训张妃,现在怎么反明知故犯了?”

陈后气得满面通红,猛地站,就要拂袖而去。

这个时候,黄锦兴冲冲地带跑进来:“大王,水退下去了,水退下去了。”

张妃大为惊喜,得意样样地看了一眼吃憋的陈后,大声笑道:“好,黄伴,马上收拾行装,早就想进京城了,老呆在德州也不是个事儿。”

……

水总算是退下来了,一行人终于可以再次启程了。

可因为队伍规模实在太大,虽然说走就走,却也准备了一天。

第二日,依旧是一个艳阳天,灼热的太阳照在地上,站在船上,能够看到地平线上隐约有大团水气氤氲而起。

路上依旧泥泞,行人走一步滑三步,不少运送物品的脚夫在岸上摔得七荤八素。

张妃本是大户人家出身,什么时候见过这种情形,在船上看得有趣,不住娇笑。

“王妃,船上风大,仔细着了凉,还是早点回舱吧。”

一个声音传来,张妃转头看去,却是黄锦。

便笑道:“原来是黄伴啊,舱里闷热得紧,我不耐烦成天呆在那里,哎,等到了京城,进了宫,以后再想见着这样的景儿,不知要等到什么时候。”虽然哀声叹气,张妃眉宇之间还是有一说不出得意和兴奋。

黄锦微微一笑:“听说王妃的老家在山东,早知道这水要涨这么长时间,还不如回家看看。”

“是啊,我老家在高唐,离这里也没多远。”张妃叹息一声:“算了,就算我有心回家,他们也不会放我回去的。朝廷自有制度,怎么能随意离开。也只有等以后家里人来京城的时候,或许能得空见上一面。”

黄锦:“大王现在何处?”

张妃嘴巴朝船的另一头撇了撇:“大王正被毛尚书缠着脱不了身,毛尚书这人好生讨厌,成天拉着大王让他学习朝廷礼仪。你也知道,大王是一个没有有静气的人儿,便有些不耐烦。可毛大人动不动就是宗族加法朝廷礼仪压下来,真真是让人恼火啊!”

黄锦笑道:“大王即将继承大统,自然要学些朝廷礼仪,如此才不至于为人所诟病。不但大王,连王妃你们也要跟着老奴学些宫中的规矩,得罪之处,还望王妃体谅。”

“还好是黄伴你来教我们。”张妃一脸庆幸地用手拍着胸脯:“若换成其他人,我才不耐烦听他们说规矩将礼制呢?对了,黄伴,那个孙静远究竟是个什么人,怎么惹大王那么不高兴?”

黄锦心中一惊,忙问究竟是怎么回事。

张妃人笨,又是个藏不住话的人,就将昨日所发生的事同黄锦说了。

黄锦听了,面上也没有表情,心中却像是开了锅一样。

对孙淡的才华和能力,黄锦还是非常佩服的。可正因为此人实在太厉害,黄锦对他戒心甚重,而且,不知道怎么的,黄锦看孙淡怎么也不顺眼。这种厌恶他也不知道从何而来,反正就是觉得同他在一起心中不舒服。

最重要的是,孙淡前一段时间侍侯正德帝,同宫中司礼监众人关系非常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孙淡立了这样的功劳,将来肯定是要受到皇帝重用的。以他的才能,即便是入阁为相也有可能。

至于他黄锦,是皇帝龙潜时的旧人,肯定也能在宫中风光一时。

就黄锦自己看来,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他是志在必得的。

可这里有个问题,他黄锦从小就被派到兴王府做大伴,没受过什么教育,肚子里的墨水非常有限。而司礼监这种要害部门任职的太监谁不是名师指导过的精英,拉出去,都是人尖子。他黄锦这么一个大草包被众太监一比,也就比下去了。

按照功劳和水平,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最有可能落到毕云头上。

毕云本就才华出众,在这次夺嫡之争中出力甚大,又是孙淡的好友。将来若孙淡入阁,有他的推荐,毕云岂不要将他黄锦顶下去了。

隐忍这么多年,京城、安陆两头跑,又吃了这么多苦,到头来却要为他人做嫁衣裳,屈居毕云之下,无论如何都让人无法忍受。

这也是他黄锦悄悄将《西游记》放到王爷手头的缘故,这也是他在王爷面前闭口不谈毕云的功劳的缘故。

只有打击了孙淡,毕云没有了外援,司礼监掌印太监一职就是他黄锦的囊中之物。

好在陆炳是一个没什么主见的人,黄锦闭口不提毕云的功劳,并不断在朱厚熜面前说孙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