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愚者与智者的48个差距-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对!人类的‘食’真的不如你。”猴子很服气地恭维道:“那么穿衣服呢?”
  “那是因为他们天生光溜溜的,不穿衣服一定会挨冻。”老虎笑着说。
  “太有道理了,”猴子忍不住鼓起掌来,“但是人类有自己的房子啊!”
  “他们的水泥洞,几十家用一个大门,有什么好的。”老虎接着说,“举个例子吧,只听说大楼失火,一次可烧死几十人,总没见过森林失火,老虎被烧死在洞里吧?”
  “还是你们老虎高明,”猴子说,“但是,没见过你们老虎开汽车呀?”
  “那是因为人类体质差,跑不快,又走不远,才开车的。而且,机器出故障不能开,油用完了不能开,上山更不能开。”
  “对,对。”猴子一连说了几十个“对”。但就在这个时候,远远突然传来砰砰的枪声。
  “糟了,人来了,我得跑了。”老虎一溜烟儿跑进了森林深处。
  “喂!”猴子大声喊道:“你不是说人类不如你吗?”
  “但是,他们懂得相互帮助,团结合作啊。”老虎的声音从远处隐约传来。
  人类的优势在于合作,如果不懂得合作,或放弃与他人合作的机会,你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老虎可谓高大威猛,但是他独来独往,离群索居,所以很害怕人的合作力量。
  智者不把自己与大众隔离,而是努力地融于大众之中,与大家团结合作。
  俗话说:孤掌难鸣、独木不成林。一个进入社会生活的人,必须寻求他人的帮助,借他人之力,促成自己。一个没有多少能耐的人必须这样,一个有能耐的人也必须这样。就算我们浑身都是钢,也打不了几个铆钉。
  汉高祖刘邦,是一个善借朋友、他人之力者。刘邦出身卑微,学无所长,文不能著书立说,武不能挥刀舞枪,但他天生豪爽,善于用人,胆识无双。早年穷困之时,他身无分文,却敢出入酒馆、独座上宾;押送囚徒时,居然敢私违王法,纵囚逃散;以后斩白蛇起义,云集四方豪杰,无论哪种背景的人,最后都为他所有。如韩信、彭越、英布等,这些威震天下的英雄悍将,原先都是他的死敌项羽手下的人。至于刘邦身边的谋臣武将,如萧何、曹参、樊哙、张良等,都是他早期的朋友,他们在楚汉争战中,劳苦功高,最终帮助刘邦建立了西汉王朝。也可以说刘邦借力他们成就了自己的帝王之业。
  人们常说的优势互补,应当适用于人际关系网的构造。本来,你有这方面的优势,在另一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打个简单的比方,你会著书立说,但你未必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样样精通,那么,你不精通的领域,或者你根本不懂得的领域,就需要有在那些方面精通的人的帮助。所谓优势互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你用你的优势,去弥补他人的劣势;以此换取他人以自己的优势来弥补你的不足。
  李嘉诚的名字在海内外已经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善于合作,善于和各类竞争高手团结协作。在他的麾下,聚集着这样一群人:
  霍建宁,毕业于香港大学,后去美国留学,1979年学成归来被李嘉诚收归长江实业集团,出任会计主任。1985年被委任为长江实业董事。他有着非凡的金融头脑。 
 



第45节:高效率做事(6)


  周千和,是与李嘉诚先生南征北战多年的创业者,他勤劳肯干,真诚待人,为人处事严谨精明。
  周年茂,周千和的儿子,曾在英国攻读法律,对各项法律条文了如指掌,是经营房地产的老手,属书生型人才,被李嘉诚指定为长江实业发言人。
  洪小莲,是李嘉诚的秘书,跟随李嘉诚20余年,为李嘉诚立下了汗马功劳。她精明强干、雷厉风行,颇有“女强人”之风。
  上述四人均属创业奇才,李嘉诚把他们拉在自己帐下,从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拥有人才的大老板。因为他深深明白,成功离不开团结协作。今日这种经济竞争,说到底更是一种人才的竞争。如果拥有了各种优秀人才,并诱导他们贡献自身的努力和聪明才智,就能在竞争中取胜。
  可以说李嘉诚把团结协作运用得淋漓尽致。为了避免东方式的家庭化的企业管理模式造成的弊端,他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大胆启用洋人。Erwin Leissner是他聘请的第一位洋人,请来之后,立刻遭到大家的反对。但是,李嘉诚却不为所动,而是任用Erwin Leissner做了总经理,负责日常行政事务。接着,他又聘请了一位美国人Paul Lyons做经理,由他配合原来的200位基层管理人员实行企业的国际化管理。20世纪80年代,他又大胆启用了英国人马世民。马世民聪明好学,积累了大量融合东西方企业管理精华的管理经验,是个难得的人才。当时,虽然马世民其名不扬,但李嘉诚却提升他做了和记黄浦董事兼总经理。
  由李嘉诚一手构建的这个拥有一流专业水准和超前意识、组织严密的管理团体,在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可以说,李嘉诚财团之所以能够成为跨国财团,和他周围那些能干的中国人、外国人是分不开的。尤其是李嘉诚大胆启用的那些外国人,在帮助他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方面既充当了“大使”又充当了冲锋陷阵的“士卒”。一家评论杂志这样评论:“李嘉诚这个‘内阁’,既结合了老、中、青的优点,又兼备了中西方色彩,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合作模式。”
  如今,李氏企业的业务包括房地产、通讯、能源、货柜码头、零售、财务投资及电力等,范围十分广泛。试想,如果李嘉诚先生不与他人合作,仅靠一个人的力量,纵使他有三头六臂,也不能创造如此宏大的事业。因此可以说,李嘉诚的成功更确切地说应该是团结协作的成功。
  在竞争中,如果你不懂得与人合作的重要性,也就会失去许多发展的机会。
  詹德和、罗泰安是某橡胶公司的两位职员,厂长要在他们两人中选一个人提升为生产科长。谁更合适呢?詹德和的工作可以说是无懈可击,他很爱与各部门竞争,总想击败对方,在专业技术方面比对手罗泰安强;罗的工作显然没有詹出色,但他知道如何与别的部门配合,并与每一个人都能很好地合作。他力求在各方面配合公司的目标,常找时间去各部门看看,了解别的部门的职责和问题,借以增加自己的知识。最后,厂长选了罗泰安。厂长说:“詹是我们工厂最好的领班,但他的事业眼光太狭窄,把自己局限在专业中,限制了晋升的机会。如果只把自己局限在专业里,而不晓得合作的重要性,那至多不过变为一个熟练的技术人才而已。”
  在社会发展的今天,谁不善于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谁就会被经济大潮的巨浪所打翻。故智者的合作方式,使他能永立潮头,作时代的弄潮儿,而愚者的单打独斗的方式,只能使他做潮水中的虾兵蟹将,永远也不能成为翻江蛟龙。
  28.智者挖掘自身潜能,愚者只会埋头苦干
  法国科学家约翰·法伯做过这样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实验。”
  他找的这种毛毛虫有一种“跟随者”的习性,总是盲目地跟着前面的毛毛虫走。法伯把几只毛毛虫放在一只花盆的边上让它们首尾相连,围成一个圈。花盆周围不到15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虫喜欢吃的松针。毛毛虫开始一个跟一个绕着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着,一天过去了,毛毛虫们还在不停地坚忍地沿着花盆打转。一连走了七天七夜,这几只毛毛虫终因饥饿和精疲力竭而死去。这其中,只要任何一只毛毛虫稍稍与众不同,便立时会摆脱困境,吃到美味可口的松针。 
 



第46节:高效率做事(7)


  生活中,愚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千百年来,多少愚者拉着生活这盘沉重无比的石磨,蒙着眼睛,围着一个圆圈,倔强而又勤劳地走着,忙碌而又悲哀。
  我们见到一些熟人或朋友,总会习惯地问对方最近如何,在多数情况下都会得到对方这样的回答:“太忙了!”在今天这样的社会状况下,似乎没有一个人不是在忙忙碌碌地生活着。而“忙”在很多时候,也成了一些人的借口或习惯。
  可是,如果我们去仔细调查一番,便会发现社会上的绝大多数人果然都是在埋头苦干中生活的,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永远都显得那么不够用,他们常常希望一天能有二十五个小时甚至三十个小时。可是同时,只要你再深入一层去探究他们,你就会发现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尽管显得忙忙碌碌,实质上到头来却显得无所事事。这便是愚者的生活模式。
  智者也在忙碌,但智者的忙碌和愚者的忙碌是不一样的,他们是在挖掘自己的潜能,使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发挥到极限,来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和事业的成功而忙碌。
  让我们从智者的举措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吧!
  一百多年前。有一天,一个年老的医生驾车到了一个镇,把马拴住,一声不响地从后门溜进一家药房,和药房一位年轻的药剂师做了一桩生产买卖。
  在药品柜后台,这位老医生和药剂师谈了足足一个多钟头,后来医生离开了,年轻人跟着老医生走向马车,带回来一个老式的铜壶,一片木制橹状的大木板(用来搅动壶里的东西),把它放在柜台的后面。
  年轻人检查那只铜壶后,手伸入贴身的袋里,取了一卷钞票交给了那个医生,这卷钞票是年轻人全部的积蓄——五百美元。
  老医生就交给年轻人一张写着秘密配方的小纸张。
  铜壶里面有一种可以令人解渴生津的饮料,而它的制造配方就写在老医生交给年轻人的那一小张纸上面,这配方是老医生多年心血的结晶。
  年轻人对老医生的创想有极大的信心,知道可以成为受人欢迎的产品,于是他倾其所有的积蓄,将这个创意买下来。
  没多久,年轻的药剂师运用他的想像力,将一种秘密成分加进这古老的铜壶所载的饮料里。他这一个创举,令铜壶里的饮品无比甘美,亦难以模仿。
  在老医生的创意和年轻药剂师的创新下,这个古铜壶就变成像阿拉丁神灯一般,有无法估计的金子流出,历经百年不衰。
  这个铜壶里的饮料,经过年轻药剂师的秘密配方,就是你一定饮过不知多少瓶的可口可乐。大家是不是曾想到原来人们常喝的可口可乐竟是这样来的呢?
  曾几何时,为了能得到一只“铁饭碗”,人们竭尽全力地要挤进已经人满为患而又永远不会到站的列车。而今天,有许多人不再稀罕这个虽然“饿不死”却又“吃不好”的“铁饭碗”,甘愿选择有风险的“瓷饭碗”……
  天涯何处无芳草。多一次选择就多一次新的机会,可以带来一个新的世界,不跨出这一步,那就永远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
  萨缪尔·科恩,21岁;杰里米·克劳斯,23岁;托马斯·希尔顿22岁。他们三人是美国杰里米冰淇淋公司的创始人,生产口味独特的超级冰淇淋。1997年5月创立,1998年销售额超过100万美元,1999年销售额达500万美元。
  克劳斯说:“我从小就讨厌从事一个普通的职业,因此一直没有工作。而我曾说过,其实我能做任何工作——甚至做冰淇淋。”于是,他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入学后就在宿舍里做起了冰淇淋。不久,有同样想法的两个伙伴科恩和希尔顿也加入了。于是,克劳斯卖掉大部分债券自己投资,并拿出他高中时推销净水器时挣下的6万美元,三个人合伙开了这家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克劳斯发现,冰淇淋的口味已经20年没有变化,他敏锐地觉察到,这为他们创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空间和机会。他采纳了啤酒商萨缪尔·亚当斯的建议,使用啤酒酿造技术制作口味奇特的冰淇淋,他与当地的乳酪厂取得联系,由他们提供特制的奶酪制作冰淇淋。 
 



第47节:高效率做事(8)


  由于口味的创新,使这家小型的冰淇淋公司很快吸引到了投资。结果新产品一上市就供不应求。它的风味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很快风行欧美及世界各地。
  克劳斯谈到自己的成功时说:“我们年轻人应该是一个行业中的创新者,而不是一成不变的制造者。因为年轻的本质物质特征就是新异和充满朝气。”
  潜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潜在的能力,包括智者和愚者,而当这种能力被激发出来时,常常出人意料。
  约翰·费尔德看见儿子马歇尔在戴维斯的店里招待顾客,就问戴维斯:“戴维斯,近来马歇尔生意学得好吗?”
  戴维斯把一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