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赤色黎明-第15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此,关中门户大开,刘协也顺利回到了雒阳。对于共和国的制度,他多少有点不认可,但比起给董卓当傀儡,倒稍微舒服一些。关键是袁隗他们忽悠,还真让刘协认为,共和制是维持大汉千年不倒是政体,关键出了问题那也是臣子的事情,和皇帝无关,以后皇帝甚至都不需要下罪己诏了。

这一个两个不断的忽悠下,刘协居然也认可了共和制的存在,安心当了立宪皇帝。

对于董卓的残部该如何处理,朝廷就出现了两个声音:一个是全部诛杀,********,省得出现第二个董卓;一个是董卓首恶已经诛杀,应当收编这些敌军为己用。

最后两派争执不休,这是国会第一次吵架,这样使得决定被第一次延后。

华夏适不适合共和制?或许是适合的,但是说到底大家都不懂得共和制是什么概念,只觉得自己有能力发话就发话,每每发话甚至都是针对自己,或者自己背后家族的利益,很少能够考虑到国家的利益。

再加上百姓方面没有启蒙,所谓的议会成员更是只针对有产者,于是各地的有产者自然是希望所有的政策都能有利于自己。至于那些无产者,比如佃农,比如家丁,他们到底被压榨到什么程度,其实根本没人关系。

甚至于,他们建立的工厂里面,有些人甚至让工人工作到十二小时,而且还没有加班费。还以各种借口克扣工钱,压低薪水。各种保障自然更谈不上,累死活该!

杨浪和李煜的目的已经初步完成,从一开始李煜就清楚:华夏未必不能玩共和制,但必须要一个稳定的环境,甚至需要一个民智开启的环境才行。而且这个共和制不能只针对有产者,那些无产者应该也有资格加入,否则很容易引发上下层的矛盾。

很显然的是,目前的大环境下,根本不会大汉共和国太多的时间去慢慢搞共和制度。只是稍微知道理论,就开始在这里卖弄,其结果就是隐患一大堆,给华夏共和国带来机会!

当然,这些还在初期阶段,所以还不明显。

只是他们耽误了那么多的时间,却是给李儒很大的反应机会。只可惜他没有投降大汉共和国的意思,而是直接整合了董卓的部队,走秦岭经南阳一路南下。期间更是裹挟了不少的百姓,少说也有数十万人,更是劫掠了大量的金银珠宝,最后抵达了枞阳。

是的,这就是董卓军最后的讨论结果,那就是南下投奔李煜。唯有这个势力,不会顾虑他们,而且在这里,他们才有希望!

李傕一开始不是提议,把关中打回来,然后关起门来当皇帝,大不了也建立一个共和国。只是李儒否定了,关中产粮不高,关键是人口不多,缺乏战争潜力,再说这里也是杨阀和李阀的地盘,更有一大堆的世家和大汉共和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都说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李傕他们都是粗人,自然是看向了徐荣,最后徐荣也点头的情况下,这才决定南下。

董卓残部走了,那么如何对付他们自然也就没有必要了。于是这个议题,自然也就搁置了下来。最后经过讨论,封韩遂为金城郡太守,收拾好了残局,便开始继续各自的工作。

“奉先,恭喜恭喜!”袁绍当天来到了吕布的军营,带着大量的礼物前来犒问。

“哈哈,本初客气了!”吕布大笑着上前迎接,双方的关系显然非常亲密。

却是在更早之前,袁绍就已经开始秘密和吕布接触,分化他和丁原的关系。毕竟丁原则数万大军,对还在初期的国会来说,压力太大。袁隗一直主张,要分化和弱化丁原手中的势力,否则对国会所有议员,都将不公平,这也得到了杨阀他们的认可。

结果就是袁绍和吕布接触,恰逢李肃前来劝降,却是将计就计了一番。至于斩杀丁原,多少是计划之外,不过吕布为了能讨好世家门阀,同时又为了取信于董卓,就下了狠手!

关中本来就是杨阀他们的地盘,想要让人混入宫中担任侍卫不难,董卓麾下说不得早就有了他们的人。如此里应外合之下,董卓也只能含恨而终了……

第86章 庐江自治区

等到李儒带着董卓残部来到了枞阳,时间已经到了公元190年元月,不过?23??农历而言,还只是189年12月而已。

李儒派人先一步来到华夏共和国,提出收容的申请。扬言数万大军,将绝对服从李煜的吩咐。同时,随着他们南下的还将有数十万百姓,金银财宝不计其数。

这个时候,共和国的最高人大代表大会刚刚成立。就如同李煜所言,以后类似政策或者立法的事情,大家应该都有资格坐下来谈,而不是他继续乾纲独断。

于是乎,是否接纳董卓残部,就成为了代表大会成立之后的第一个需要讨论的议题。

和后世相比,如今这个代表大会显然是被简化的,现阶段只有原本特区所在的几个县城,同时还要有社会党的背景,才有资格成为人大代表。人数有所下降不说,权力方面罢免主席,相当于共和国来说就是罢免元首的这个权力,并不存在。

李煜的权力受到《宪法(尚未制定出来)》限制,同时若要制定基本国策和法律,也必须要在代表大会上进行说明,分析利弊,然后在得到投票并且通过之后,才能继续进行。

“董卓残暴不仁,在关中推行军管政策,但却是默许军人对百姓和士人进行欺压。哪怕如今董卓已经伏诛,但他的属下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骤然让他们过来,难免会和我们这里的习惯造成冲突。而且南方本来就多山多林,并不适合骑兵作战,我个人的意思是让他们占领皖县、居巢县、舒县、临湖县和襄安县,并且驻扎在当地。

如此,一则可以发挥他们的骑兵作战能力,二则可以避免双方里面不和造成的冲突,最后也方便我们逐渐对他们进行转化,最后达到真正合流的目的!”在代表大会上,最先发话的却不是李煜,而是并不支持吸纳他们进来的袁涣。

他率先走上讲台,把吸收董卓残部的危害,还有不确定因素都详细进行介绍。同时把处理的办法说了出来。

“若放任董卓残部留在长江对岸,会否让他们心有不满,继而转投大汉共和国或者蜀汉?”在询问的阶段里面,陈瑀起身询问道。

“把他们放过来,若他们不习惯我们这里的生活,同样会产生冲突。到时候,甚至我们之间连缓冲的余地都没有,而且若是全部闹起来,对共和国也很有可能会造成损失!”袁涣据理力争。

“可是我们如何转化他们?这样是否会引起他们的戒备,甚至抵抗?数万大军在长江那边驻扎,不管如何不安定因素还是太大了!”来自军方的李懿起身提问。

“军队我们并不插手,但必须要按照我们的标准进行裁撤一批亢员,免得财政负担太重。同时一视同仁,既然他们前来投靠我们,那么就必须要遵守我们的规章制度,反正军饷和补给我们绝对不会亏欠他们!但同样的,他们必须要接受,我们在部队里面安插政委,同时由我们派遣官员在这五县担任官职……我唯一担心的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官员!”袁涣说完看向了后面上首处的李煜。

“实在不行只派遣一个县令,其他则保持不变,避免刺激到他们!”李煜提议道。

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回答,也已经表示他支持袁涣的提议。实际上袁涣的提议最为保险,同时有董卓残部顶在前面,能为共和国的防务分担一些压力。

这其实也算是玩另外一种形势的‘一国两制’和‘自治区’制度。给予董卓残部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权利,以此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冲突。再通过启蒙和帮带的后续工作,来逐步把这支部队真正的吸收到共和国里面,就如同昔日的黄巾军残部一样。

李煜既然同意了这个观点,那么大家基本上就没什么好说的。整个会场顿时就安静了下来。这多少让李煜有点不满意,毕竟行不行应该大家讨论过后来得到结果,而不是他说了什么就是什么。

只是看在代表大会不过刚刚建立的份上,他也不好追究什么。说到底,大家都还习惯以前那种制度,要转变观念还没有那么快。表决的时候,自然是所有代表清一色支持袁涣的意见,这让李煜有点无奈,也无可奈何。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负责把这件事情通报回去的,便是三天前刚刚来到共和国的贾诩。这位刚刚才开始和李煜进行洽谈,却不想董卓已经挂掉了,那么自然不需要继续谈下去。之后李煜表示希望能征辟贾诩,后者倒也是顺势出仕了共和国。

短期内挂着秘书的职位,主要还是在李煜身边学习一些基本的规矩。不过也兼着总参谋部参谋的职位,同时私下也接管了李煜的独立情报系统。

贾诩在算计人,甚至可以说在情报工作方面,有着很高的天赋。很多事情基本上是一点就通,甚至可以举一反三。

虽然不知道,历史上他是不是老曹的间谍头子,反正李煜觉得曹操绝对会有专属于他的情报系统,麾下所有人里面,显然经常把自己关在家里的贾诩,是最有嫌疑的一个!

贾诩以前曾经出仕董卓,是故在董卓残部里面也有不少人认得他。

“文和,你觉得这华夏共和国,真的能接纳我等?不会是打算趁机吞并我等,然后就让我们哪凉快哪去吧?”把那边的通告说了出来,李傕做主出来询问道。

“这个却不需要担心!”贾诩摇了摇头,“李煜与太师有旧,两人其实还是非常投缘的。也曾劝过太师不要妄图用武力逼迫别人妥协,如今想来却的确是为太师着想!

李煜麾下的部队,不能说是万里挑一,但也是精挑细选。能加入军队的,不仅需要能够识字,而且甚至伍长什长都有一定的兵法知识,在临敌的时候,甚至根据需要,伍长和什长要分散成一个个小团体来对敌,这一点我能现阶段无法做到。

是故若让我们直接融入进去,互相之间的配合就容易出问题,到时候闹了矛盾,也容易伤害到的大家的感情。

索性这边暂时有些东西不动,让各位将军好好习惯一下他们的习惯,到时候大家再坐下来好好讨论讨论如何整改,这样才比较稳妥,至少不会伤害到各位将军的利益!”

实际上这番话却不是他要说的,而是帮李煜带来的。以贾诩的性格,他自会站在他自己的立场上进行考虑,不会主动偏向哪一边。不过这番话说出来,对他也有好处,至少也没有什么坏处,是故自然也不介意给李煜带带话。

“这番话是李煜让你带过来的吧?”到底是自己人,贾诩刚说完李儒就反问了句。

“正是如此!”贾诩自然没必要否认,反正这番话对任何人都没有坏处。他就是知道这点,而且也明白李儒会明白这点,所以才愿意帮忙带话的。

“以后这五县之地,都由我们做主?若我们把庐江都给打下来如何?”李儒追问道。

“有些方针必须要以共和国为主,在这个基础上可以自行治理地方。初期而言,士卒启蒙和政委安排必须要进行,同时县令也由他们来派遣。不过若建立自治区,则主事在各位之中产生,共和国并不参与。”贾诩回道。

“那好,告诉李煜,条件我们答应下来了!不过我们也希望共和国派点人来,帮助我们组建卫生制度,农业和工业制度。至于土地要不要赎买,他们说了算!”李儒回道。

“文优,这土地国有,那我们兄弟岂非累死累活都没有个田产给后代了?”李傕却是多少有点意见。

“你就想着后代,玩意你的后裔不肖,文不成武不就,最后给人把土地抢了或者迫于生计把土地买了,到头来还不是一样?若才华横溢,还愁没饭吃?!

再说现在只要有手有脚,总能干活有口饭吃,共和国这里的福利很好,既然要投靠别人,岂能一点代价都没有?”李儒摇了摇头,没好气的说道。

由于董卓一直对共和国,当时甚至还是自治区的时候,就已经派人秘密前来打探。作为他的心腹,李儒对自治区的情况自然也非常了解。

“这样说的话也是……”李傕其他还不能认可,但投名状却肯定是要准备,这点他们都懂。足量提供军饷,甚至各种补给,包括他们垂涎三尺的武器和装备。对他们的约束也少,很多东西一切照旧这点也很合他们心思。

但要得到这些,完全不付出点什么,是根本不可能的。大家都是实在人,关键是李煜也实在的对付他们,那自然没什么好说的。

其他几个将领多少也是这个意思,反正军队只是要识字,多了个宣传教育的政委。反正又不是监军,夺不走他们的兵权,又有粮饷拿,也不需要改变太多的习惯。就冲着这个,投靠共和国怎么都比别人舒服!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次日贾诩就回到了桃源县。以李傕为主的董卓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