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张爱玲文集第4卷-第6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直顶起来,顶得高高的,像一股子阴风。庙里石板地晚上很冷,门口就挂着这么个窄条子
花布帘子。屋梁上装着个小电灯泡,一张张圆台面上的大红桌布,在那昏黄的灯光下有突兀
感。以后的事全在乎三奶奶跟她房里的人,刀柄抓在别人手里了。

  她一直站着给人夹菜。

  “你自己吃。坐下,二奶奶坐。”别人捺着她坐下,她一会又站起来。她一个人照应几
张桌子,地方太大太冷,稀薄的笑话声,总热闹不起来。

  打了手巾把子来,装着鸭蛋粉的长圆形大银粉盒,绕着桌子,这个递到那个手里,最后
轮到她用,镜子已经昏了,染着白粉与水蒸气。鲜艳的粉红丝棉粉扑子也有点潮湿,又冷又
硬,更觉得脸颊热烘烘的。

  麻将打到夜里一两点钟才散。在马车上奶妈告诉她孩子吃了奶都吐出来,受了凉了。回
去二爷听见了发脾气。他今天整天一个人在家里。

  “一直好好的,”奶妈说,“就我走开那一会,二奶奶叫我去吃面,后来吃奶就存不住
。”

  “你走了交给谁抱?”

  “交给谁?谁也不在那儿,”银娣接口说,“我抱着他到处找夏妈,也不知道她死到哪
儿去了。来喜那小鬼,跟着那些小孩起哄,都玩疯了。”

  据夏妈说,她也在找二奶奶。二爷把跟去的人都骂了一顿。银娣起初心不在焉,他的雌
鸡喉咙听得她不耐烦起来。

  “好了好了,哪个孩子不伤风着凉。打鸡骂狗的,你越是稀奇越留不住。”她存心叫他
生气,省得再跟她说话。

  “你还要咒他?也是你自己不当心,这么点大的孩子,根本不应当带他去。”

  “是我叫他去的?老太太要他去拜师傅,你有本事不叫去?”

  “奶妈,把门开着,夜里他要是咳嗽我听得见。”

  “噢,我也听着点。”奶妈说。

  他们的声音都离她很远,像点点滴滴的一行蚂蚁,隔着衣服有时候不觉得,有时候觉得
讨厌。她能知未来,像死了的人,与活人中间隔着一层,看他们忙忙碌碌,琐碎得无聊。

  但是眼看着他们忙着预备睡觉,对明天那样确定,她实在受不住。不知道自己怎么样,
这不是人所能忍受的。目前这一刹那马上拖长了,成为永久的,没有时间性,大钳子似的夹
紧了她,苦痛到极点。他们要拿她怎么样?向来姨奶奶们不规矩,是打入冷宫,送到北边去
,不是原籍乡下,太惹人注目,是北京,生活程度比上海低,家里现成有房子在那里,叫看
房子的老佣人顺便监视着。正太太要是走错一步路呢?显然他们从来不。这些人虽然喜欢背
后说人家,这话从来没人敢说。

  她并没有真怎么样,但是谁相信?三爷又是个靠得住的人。马上又都回来了,她怎么说
,他怎么说,她又怎么说,她怎么这样傻。她的心底下有个小火熬煎着它。喉咙里像是咽下
了热炭。到快天亮的时候,她起来拿桌上的茶壶,就着壶嘴喝了一口。冷茶泡了一夜,非常
苦。窗子里有个大月亮快沉下去了,就在对过一座乌黑的楼房背后,月亮那么大,就像脸对
脸狭路相逢,混沌的红红黄黄一张圆脸,在这里等着她,是末日的太阳。在黑暗中房间似乎
小得多。二爷带着哮喘的呼吸与隔壁的鼾声,听上去特别逼近,近得使人吃惊。奶妈带着孩
子跟老郑睡一间房,今天晚上开着门,就像是同一间房里的一个角落。两个女佣的鼾声略有
点参差不齐,使人不由自主期待着一上一落,神经紧张起来。一个落后半步,两个都时而沙
嗄,时而浓厚,咕嘟咕嘟冒着泡沫。然后渐趋低微,偶尔还吁口气。或是吹声哨子。听上去
人人今天晚上都过不了这一关。夜长如年,现在正到了最狭窄的一个关口。

  格喇一响,跟着一阵沙沙声。是什么?她站着不动,听着。是老郑在枕上转侧,枕头装
着绿豆壳,因为害红眼睛,绿豆清火的。

  她披上两件衣裳,小心地穿过海上的船舱。黑洞洞的,一只只铺位仿佛都是平行排列着
。一个个躺在那里,在黑暗中就光剩这一口气,每次要再透口气都费劲,呼嗤呼嗤响,是一
把乱麻绷紧在一个什么架子上,很容易割断。每一只咽喉都扯长了横陈在那里,是暴露的目
标。她自己的喉咙是一根管子扣着几只铁圈,一节节匝紧了,酸疼得厉害,一定要竖直了端
来端去。她转动后面箱子房的门钮,一进去先把门关上了再开灯。一开灯,那间大房间立刻
闯了上来,在温暖的黄色灯光里很安逸。用不着的家具,一叠叠的箱子,都齐齐整整挨着墙
排列着。

  二爷不会看见门头上小窗户的光。老妈子门隔着间房,也看不见。她搬了张凳子放在他
的旧床上。坏在床板太薄,踢翻了凳子咕咚一声,比地板上更响。门头上的横栏最合适,不
过那要开着门。另一扇门通向甬道,是锁着的。她四面看看,想找张床毯或是麻包铺在床上
,但是什么都收起来了。还是宁可快点,不必想得太周到。孩子随时可以哭起来,吵醒他们
。反正要不了一会工夫,她小时候有个邻居的女人就是上吊死的。她多带了一条裤带来,这
种结实的白绸子比什么绳子都牢。能够当作一件家常的工作来做,仿佛感到一点安慰似的。

  上面有灰尘的气味,也像那张床一样,自成一个小房间。

  如果她夏天上吊,为了失窃的事,那是自己表明心迹,但是她知道这些人不会因为她死
了,就看得起她些。他们会说这是小户人家的女人惫赖,吵架输了,赌气干的事。现在她是
不管这些人说什么了。如果她还有点放不下,至少她这一点可以满意:叫人看着似乎她生命
里有件黑暗可怕的秘密——说是他也行,反正除了二爷她还有个人。

  其实她并没有怎样想到身后的情形——不愿意想。人死如灯灭。眼不见为净。就算明天
早上这世界还在这里,若无其事,像正太太看不见的姨奶奶,照样过得热热闹闹的。随它去
,一切都有点讨厌起来,甚至于可憎。反正没有她的份了,要她一个人先走了。





                                        八


  绿竹帘子映在梳妆台镜子里,风吹着直动,筛进一条条阳光,满房间老虎纹,来回摇晃
着。二爷的一张大照片配着黑漆框子挂在墙上,也被风吹着磕托磕托敲着墙。那回是他叫起
来,把她救下来的。他死了她也没穿孝,因为老太太还在,现在是戴老太太的孝。她站着照
镜子,把一只手指插在衣领里挖着,那粗白布戳得慌。

  十六年了,好死不如恶活,总算给她挺过去了。当时大家背后都说:“不知道二奶奶为
什么上吊。”照二爷说,那天晚上讲了她几句,因为孩子从庙里回来受了凉,怪她不小心。

  有人说还是为了头两个月家里闹丢东西的事。还真有佣人说听见夫妻吵架的时候提起那
回事。

  三房是不是给她吓住了,没敢说出去?三爷如果漏了点风声出去——他是向来爱讲人的
:“卜二奶奶靠不住”,“刘家的两个都靠不住”,亲戚里面凡是活泼点的都在可疑之列。
讲她又有人信些,因为她的出身。她寻死就是凭据。是不是因为这罪名太大了,影响太大,
所以这话从来没人敢说?这都是她后来自己揣测的,当时好久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就连一
年以后还不能确定,他们家也许在等着抓到个借口再发放她。老太太算是为了她上吊跟她生
气。真要是吊死了成什么话?她在自己房里养息了几天,再出去伺候老太太,这话从来没提
过,不过老太太从此不大要她在跟前,讲起来是二爷身体更差了,要她照应。

  那年全家到普陀山进香,替二爷许愿,包了一只轮船,连他都去了,就剩下她一个人看
家。可是调兵遣将,把南京芜湖看房子的老人都叫了回来,代替跟去的人,在宅子里园子里
分班日夜巡逻,如临大敌。还怕人家不记得那年丢珠花的事?

  她是灰了心,所以跟着二爷抽上了鸦片烟。两人也有个伴,有个消遣。他哮喘病越发越
厉害,吸烟也过了明路了,他死了,她没有他做幌子,比较麻烦。女人吃烟的到底少,除了
堂子里人,又不是年纪大的老太太,用鸦片烟治病。

  男人就不同。其实他们又不是关在家里,没有别的消遣,什么事不能干,偏偏一个个都
病恹恹整天躺着,对着个小油灯。大爷三爷因为老太太最恨这个,直到老太太的丧事才公然
在孝幔里面摆着烟盘子,躺在地下吸,随时匍匐着还礼。

  楼下摆满了长桌子,裁缝排排坐着,赶制孝衣孝带。原匹粗布簇新的时候略有点臭味,
到处可以闻见。七七还没做完,大门口的蓝白纸花牌楼淋了雨,白花上染上一道道宝蓝色。
每天吊客进门,吹鼓手“吱……”一齐吹起来,弯弯扭扭尖利的鼻音,有高有低,像一把乱
麻似的,并成一声狂喜的嘶吼,怪不得是红白喜事两用的音乐。她明知道迟早有这样一天,
也许会来得太晚了。她每次看见有个亲戚,大家叫她大孙少奶奶的,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
大孙少奶奶辈份小,已经快六十岁的人,抱孙子了,还是做媳妇,整天站班,还不敢扶着椅
背站着,免得说她卖弄脚小。替婆婆传话,递递拿拿,挨了骂红着脸赔笑。银娣是还比不上
她,婆婆跟前轮不到她伺候,再过两年也就要娶媳妇了,当然是个阔小姐。上头老是给她没
脸,怎么管得住媳妇?等到老太太死了,分了家,儿子媳妇都不小了,上一代下一代中间没
有她的位子。

  其实她这时候拿到钱又怎样?还不是照样过日子,不过等得太久,太苦了,只要搬出去
自己过就是享福了。可以分到多少也无从知道,这话向来谁也不便打听。就连大奶奶三奶奶
每天替换着管帐,也不见得知道,——一向不要她管帐,藉口是二爷要她照应。她们也顶多
偶尔听见大爷三爷说起。大爷算是能干,老太太许多事都问他。三爷常在帐房里混,多少也
有点数。只有二爷这些事一窍不通。老太太一死,大奶奶把老太太房里东西全都锁了起来,
等“公亲”分派。一方面三爷还在公帐上支钱。

  本来不便马上分家,但是这一向家里闹鬼,大家都听见老太太房里咳嗽的声音,“啃啃
!”第二声向上,特别提高,还有她的旱烟袋在红木炕床上磕着敲灰的声音。房门锁着,钥
匙早交了出去了。晚上大爷在楼下守灵,也听见楼板上老是磕托一响,是老太太悬空坐着,
每次站起来,一双木底鞋一齐落地。银娣疑心是大奶奶弄鬼,也有人疑心她自己,不过大家
还是一样害怕。

  “这房子阴气太重,”他们舅老太爷说,“本来也是的,三年里头办了两件丧事。你们
还是早点搬出去,不必等过了七七,在庙里做七也是一样。”

  今天提前请了公亲来,每房只有男人列席,女人只有她一个,总算今天出头露面了。她
揿了揿发髻,她的脸不打前刘海她始终看不惯。规矩是一过三十岁就不能打前刘海。老了,
她对自己说。穿孝不戴耳环,耳朵眼里塞着根茶叶蒂,怕洞眼长满了。眼皮上抹了点胭脂,
像哭得红红的,衬得眼睛也更亮。一身白布衣裙,倒有种乡下女人的俏丽。楼下客都到齐了
,不过她还要等请才能够下去。她牵了牵衣服,揭开盖碗站着喝茶,可以觉得一道宽阔的热
流笔直喝下去,流得奇慢,浑身冰冷,一颗心在热茶里扑通扑通跳。

  “大爷请二奶奶下去,”老郑进来说。

  大厅里三张红木桌子拼成一张长桌子,大家围着坐着,只向她点点头,半欠了欠身,只
有三爷与帐房先生站起来招呼了她一声。他们留了个位子给她,与大爷三爷老朱先生同坐在
下首,老朱先生面前红签蓝布面帐簿堆得高高的。满房间的湖色官纱熟罗长衫,泥金洒金扇
面,只有他们家三个是臃肿不合身的孝服,那粗布又不甚白,三个有了些日子的雪人,沾着
泥与草屑,坐在一起都有点窘意,三个大号孤儿。三爷自从民国剪辫子,剪了头发留得长长
的,像女学生一样,右耳朵底下两寸长,倒正像哀毁逾恒,顾不得理发。她这些年都没有正
眼看过他一眼。他瘦多了,嘴部突出来,比较有男子气。老太太临死又找不到他,派人在堂
子里大找。

  九老太爷开口先解释为什么下葬前应当把这件事办了。

  他行九是大排行,老太爷从前只有他这一个兄弟,跟着哥哥,官也做得不小,也像在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