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万历十五年-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辽东的李成梁部队不时交锋,偶然也有小股部队和前州军发生接触,但已与大局无关。

    俺答虽称“封贡”,其和局能否持久,廷臣谁也没有把握。因之及时仍有主战派。

    如谭纶即主张积蓄力量,作大规模的主动出击,以彻底消灭蒙古人的攻击力量。这样大

    规模的总体行动,却需要举朝文武真正的协同一致,而且要承担可能发生的风险。因之

    张居正就无意于采纳谭纶的建议。他给戚继光的信上说:“我不得入,即为上功。蓟门

    无事,则足下之事已毕。’

    张居正并不是没有雄心壮志,但是他看得到自己的弱点。即如戚继光在蓟州最大的

    困难就是北兵与南兵的掺杂。他对南兵可以绳以纪律,并能指挥如意,而对北兵则无法

    作这样严格的要求。他曾经打算以经过他训练的官兵作教导队,去训练其他部队,此事

    未能如愿。他又要求再调两万名浙兵,也未被批准,而此时仍有南北兵间极不相容的情

    况,可见他的处境不佳。

    边境的战争既然暂时平息,练兵活动也不再像在南方的时候那么紧张,戚继光于是

    提议派遣北兵修筑长城。北京一带的“边墙”原为明初大将徐达等所筑。戚继光建议增

    造“空心堡垒”,以增加防御功能。他最初计划以250人组成一个工兵营,每营在一年

    内建造堡垒70座。蓟州全境内建造的堡垒总数原定为3000座,后来批准施工的为1200座,

    同时修造的时间也未如原议,竟绵延十载才全部竣工。这种筑成的堡垒,其标准规格为

    3层,台预见方12尺,可驻守班一50名士兵。建筑材料砖石灰泥等等大部由从事修筑的

    北兵自制,政府只发给少数款项作为接济。筑成以后,经常驻守的任务由南兵担任,北

    兵由于购项不足,只能以各种方式营生自给。全部提案遭到北方军官强烈反对,只是由

    于张居正的全力支持才开工修筑如议。张居正去世以后,他一生的经营大部付之流水,

    惟有在这边墙上林立的堡垒才是他留下的永久性的贡献。

    这种营造和防御政策,把兵力分散配备在这样长的防御线上,归根结底仍由当时的

    供应制度所迫致。假使没有这种情形,而戚继光有选择的自由,他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采

    取攻势,创造流动性的战术。他在留下的诗文中曾再三表示过这种愿望。

    戚继光任蓟州总兵前后达15年,等于他前任10人任期的总和。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

    人,喜爱操练、阅兵、举行各种典礼和向部下训活。这些活动使他有机会在全军将士面

    前显示他体格强壮,动作敏捷。在对部下将领讲解各种近战武器的利弊时,他有一次当

    场命令一个下级军官用军刀对他作攻击,而他则持长枪防御。他经常巡视各部,一次驰

    马到长城以外20里,周围没有一个侍卫。他还亲自攀着是绍登上设在绝壁上的观察所。

    身为高级将领还具备这样的体力与作风足使他引以自豪。

    在繁忙的军务之中,他还抽空写作他的军事著作和诗文。他的第二部军事著作题为

    《练兵实纪》刊印于1571年。9年之后又刊印了他的诗文集《止止堂集》。

    中国的古典诗歌,如果用冲淡自然的语言表现出深切或激动的情绪,就谓之含蓄;

    如果用棱角分明的粗线条勾画出不受拘束的气概,则谓之豪放。戚继光的诗歌达不到这

    样的境界,带给读者的感觉只是拘束和平庸。好在也没有人用上述的标准来权量诗人戚

    继光。一般看来,出身于武举的将领,大半生都在戎马位饱之中,能够写出这样的作品

    也就是出类拔萃。即在当代高级将领之中,除了“少好读书”的俞大献之外,戚继光的

    文章造诣已无与伦比。在平常的谈话中,他可以随口引用儒家的经典和史书上的教训,

    以此,文官们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不是樊哈式的武人。等到他的官阶越来越高,就有

    更多的文官把他引为同类,在一起饮酒赋诗,往来酬对。当时的文苑班头王世贞和戚继

    光的交情就非同泛泛,在他的文集中有两篇赠送给戚帅的寿序,并且还为《纪效新书》

    和《止止堂集》作序。

    和戚继光同时代的武人,没有人能够建立如此辉煌的功业。他从来不做不可能做到

    的事,但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他已经做到至矣尽矣。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

    种荣誉。即以官位而论,身居总兵,也已登峰造极。因为本朝的成例不允许一个武人握

    有一省以上的兵权,即使再有升迁,也不过是增加官俸和官衔。如果说还有遗憾,乃是

    他没有被封为伯爵。而这一高位,除了照例授予皇帝的岳父以外,只有建立了匡危扶倾

    的不世殊勋才能获得。

    但是,戚继光在生命中的最后几年坠入了寂寞和凄凉。张居正死后7个月,他被调

    任为广东总兵,官职虽然依旧,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拱卫帝都的重要地位。再过一年,清

    算张居正的运动达到最高潮,戚继光的精神更加消沉郁闷,于是呈请退休。可是当时的

    环境已经不允许他保持令名,据官方文件的记载,他和辽东总兵李成梁同时作为前首辅

    的党羽而被参劾。万历皇帝原谅了李成梁而把戚继光革职。

    戚继光罢官家居以后,只有很少几个朋友仍然和他保持来往,文豪王世贞也是其中

    之一。戚继光去世之前一年,王世贞还写了一篇祝贺戚帅的寿序,赞扬他的生平功业。

    只是不久之后王世贞所写的《张公居正传》涉及了他的好友戚继光时,则。另有一番情

    调。

    这篇《张公居正传》是在史籍中很值得注意的文章。它出于传主的同年而兼为散文

    家的手笔,而且记录极为详尽,包括了很多传闻逸事,细微末节。当然,文中也有对张

    居正的称誉,例如提到他知人善任,就举出了戚继光、李成梁之能够成为名将,就是因

    为得到了这位首辅的支持才得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才略。可是传中重点则指张公虚伪矫饰

    而天性刻薄。而且作者也不隐瞒他和张居正个人之间的嫌隙。文章中叙述到自己的地方

    不用第一人称而直书“王世贞”。

    传记又说,张居正的去世,原因是好色过度。兵部尚书谭纶曾把房中术传授给首辅,

    戚继光则用重金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这样一来,在蓟州重整军备

    这一番作为,似乎又和饮食男女的本能发生了关系。这一段无法考证的逸事,记录在这

    样一篇文辞华美的传记之内,成了一大公案,使以后写作戚继光传记的人都不知道应当

    如何处理,就只好装作没有看见。

    戚继光死去以前,他的妻子已经遗弃了他。他以前统率10万大军,素以慷慨著称,

    对朋友尤为豪爽。他不事私蓄,在被斥退以后,竟至一贫如洗,甚至医药不备。英雄本

    路,使当时和后世的同情者无不扼腕叹息。戚继光本人的功业固然值得表彰,同时又加

    上这些感情的色彩,所以,不论是正式的传记还是非正式的纪事、评论,总是对他备加

    称颂,有时竟把他描写成一个完人。

    但是真正的历史学家应当有超越当时的看法。戚继光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不能把他

    强行安放在用传统道德构成的标准像框里。他的一生中有许多难于解释的事情。譬如说,

    这位高级将领生前娶妾3人,生子5人,可是直到他的儿子长大成人,他却能全部隐瞒了

    他们的存在,他泼悍的夫人竟不知将门有子。他在部下面前提到士兵生活的痛苦,可以

    洒下同情的眼泪。他废止了让士兵采伐柴薪以供他家用的成例,有一年除夕,总兵府中

    竟因为缺乏炊米之薪而不能及时辞岁。可是北京著名餐馆的名菜,如妙手胡同华家的煮

    猪头,却由百十里外走马传致。又譬如他在蓟州练兵时采用过献血为盟的仪式,与将士

    共饮血酒并对天起誓:“或怀二心,不爱军力,不抚念军贫,或屡禁而肆科索,或虚冒

    而充资缘,……即如俞景龙立死,以膺显报。”如果“恣意科敛以供馈送”,就会遭到

    “天灾人祸,瘟疫水火,使全家立死”,甚至“男盗女娼,十代不止”。然而从一些迹

    象看来,戚继光并没有完全遵守他自己的誓言。他以重金购买美女送给张居正一事固然

    无法证实,但是他让他的兄弟给张家“馈送”礼物,却见于张居正的书读。而张居正只

    象征性地收受其中的一小部分,把其余的“壁诸来使”,也可以隐约看出礼物的贵重。

    《明史》本传把他和俞大献比较,说他“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人”,也是用委婉的措辞证

    明了一个英勇的军人不一定同时就是廉洁的将领。1584年戚继光被参劾的理由之中,有

    一条就是他在蓟州的账薄业已不知去向。更直接地说,就是没有帐单可资交代。

    除了献血为盟为外,戚继光还在他的麾下创造了很多宗教式的做法。比如,他亲自

    设计制作各营连的军旗,在军旗上绘绣天上的星星或者传说中鸟首人身的图象,以象征

    他们的指挥官。他重视黄道吉日和生辰八字,而在向部下训话的时候,又常常提到善恶

    的因果报应。难道本朝最为出色的军人竟沉沦于迷信之中?这连四库总目提要油编者都

    感到别扭,不知应当如何评论他著作中的这些内容。

    但是用视而不见的态度抹去遮盖这些事实,就是不忠实于历史;对一个英雄人物隐

    恶扬善,也并不是真正的推崇。戚继光的复杂环境的复杂,如果指望他简单得如同

    海瑞,无疑是不近清理。写历史的人既知道戚继光是一代卓越的将领,一位极端刚毅果

    敢的军人,也是一位第一流的经理、组织家、工程建筑师和操典的作者,则自然应当联

    想到假如他不精通政治间的奥妙,就决不可能同时做好这么多的事情。戚继光所生活的

    时代,落后陈旧的卫所和军户制度早应该全盘放弃,而代之以先进的募兵制度;零碎的

    补给,也早就应该集中管理。然而我们的帝国不允许也没有能力作全面的改革,只好寻

    找出一种妥协的力、法来作部分的修补。戚继光的天才,在于他看准了妥协之无法避免;

    而他的成功,也在于他善于在技术上调和各式各样的矛盾。妥协的原则,是让先进的部

    门后退,使之与落后的部(不至相距过远。在组织制度上没有办法,就在私人关系上寻

    找出路。具体来说,没有文渊阁和张居正的全力支持,就没有强有力的蓟州军区和戚继

    光。他的部队和他本人充满了矛盾,在火器已经在欧洲普遍使用的时候,他动员大批士

    兵修建碉堡;在他的混成旅里面,枪炮手和藤牌手并肩作战。他一方面是这样精细,仔

    细计算口出日没的时间;一方面又这样野蛮,把违反军纪的士兵割去耳朵。这些极端矛

    盾的事实,在其他国家内,可能彼此相隔几个世纪,而我们的帝国则在一个军区内同时

    出现。

    戚继光是否是一个超自然的崇拜者?从某些方面来说,他和很多同时代的人物一样,

    确实有这样的倾向。但是在有些时候,超自然的信仰却只是一种治军的手段。在一次向

    皇帝陈述意见的奏折里,总兵戚继光坦率地指出,北方的军官,“自将领而下,十无一

    二能辨鲁鱼”。将领如此,士兵的文化水准更可以想见。要是主将不用宗教迷信的因果

    报应作为规劝,还有什么其他办法辅助军事教育?

    面对另外的对象,戚继光可以立即改变语气。比如说,他在军区中建造的私宅命名

    为“止止堂”,运用《庄子》中“虚室生白,吉祥止止”的典故,表示他谦抑自持,愿

    意在虚静之间得到吉祥。他的文集,起初称为《愚愚稿》,也就是向所有的文人表明他

    本人愚鲁而作品笨拙,不敢和别人媲美。

    戚继光的长处,在于他没有把这些人事上的才能当成投机取巧和升官发财的本钱,

    而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