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道教史-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索,执以饲虎。”桃是生命底象征,所以有杀鬼底能力。现在道土还有用桃剑驱鬼
底。南方人家每贴虎形于门相上,是像度索山上食鬼底虎。玄坛、紫微,都骑着虎,
所以也能辟鬼。
  古代所行底排也是驱鬼逐疫底巫术。李春种秋、李冬都有摊。季春是有国者排,
仲秋为天子排,季冬有司大摊,及于庶人。《乡党》底摊和《郊特牲》底杨,都是
庶人底排。《周礼·春官》占梦,“季冬,遂令始摊,殴疫”,注说令方相氏执兵
器以驱疫病。所谓“始”,是说在上行完摊,诸侯万民始能举行。巫也参与雅事,
男巫职说:“冬,堂赠,无方,无算。”郑玄以为是于礼毕送不祥及恶梦底礼,杜
子春说:“堂赠,谓逐疫也。无方。四方为可也,无算,道里无数,远益善也。”
《月令》所载季春命国排,九门杰捷,以华春气;仲秋,天子乃摊,以达秋气;季
冬,命有司大摊,旁碟,出土牛,以送寒气;方想说夏阳气盛,阴媛不能作,故无
须摊。如《搜神记》所说。濒项有三子,死而为疟鬼:一居江水为疟鬼,一居若水
为担烟鬼,一居人宫室,善惊人小儿,为小鬼。于是正岁命方相氏体以驱逐它们。
方相氏底形状见于《周礼·夏官》,当摊时,狂夫四人,蒙能皮,黄金色,四目,
元衣朱裳,执戈扬盾,表示他底威猛。汉朝仍沿用古雅礼,在《后汉书崎仪志》里
说:
  先腊一日,大体,谓之逐疫。其仪选中黄门子弟年十岁以上,十二岁以下百二
十人为偎子,皆赤债皂制,执大斐。方相氏黄金四目,蒙能皮,玄衣朱裳,执戈扬
盾。十二兽有衣毛角,中黄门行之,冗从仆射将之,以逐恶鬼于禁中。夜漏上水,
朝臣会传中、尚书、御史,诸者虎贲羽林即将,执事皆赤债,陛卫乘舆御前股。黄
门令奏日:“娘子备,请逐疫。”于是中黄门倡,仅子和日:“甲作食础,麻胃食
虎,雄伯食想,腾简食不详,揽诸食咎,伯奇食梦,张梁。
  祖明共食磷死、寄生,委随食观,错断食巨,穷奇、腾报共食蛊。凡十二神追
恶凶,赫女驱,拉女干节,解女肉,抽女肺肠;女不急去,后者为粮。”因作方相
与十二兽街,欢呼周遍,前后省三过,持炬火送疫出端门。门外验骑传炬出官,司
马阀门。门外五营骑士传火弃维水中。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休人师讫,设桃梗、
郁儡、苇荣,毕,执事陛者皆罢。苇我、桃枝,以赐公卿、将军、特侯云。
  古代的雄为今日乡间道土驱鬼底前影,不过人数与装束不同而已。西藏、蒙古
底跳鬼或打鬼,相传是纪念西藏古时佛徒刺一个毁法底王底庆典,但也与摊底意味
差不多,大概也是从古巫术流行下来底。
  摊以外还有厌胜底方术。《封禅书》所记周灵王时,苍弘劝方怪之说,依物怪
以降诸侯,与汉武帝时,巫益厌胜底方术相似。书中又说秦德公“作伏们,碟狗于
邑之四门,以彻盎苗”。秦汉人主求神仙,一方面就得拔除邪恶,故所立底洞都与
厌胜有关。如五帝之把起于五行说流行以后,秦哀公柯白帝,汉高祖加调黑帝,以
后增为五万,在武帝时,《淮南子》已想象五方帝底人格。今将《天文训》所述五
方之神表列于下。
  此中勾芒、后土为最有名的神。勾芒底信仰很古,《墨子·明鬼》已记其显灵
之处。后土底崇拜到现在还不衰。汉时五方五行底观念很强,放日也有吉凶。占日
底人为日者。如武帝时底少翁“以胜日驾车辟恶鬼”,《索隐》说:“木青色,故
以甲乙日圆青车驾之。火赤色,故以丙丁目圆赤车驾之。’欺是应用五行说于历日
相克底方术。后世盛行底吉凶日及厌胜术都从这时产出。由年月日时之吉凶推到人
生底本命。《晋书·戴洋传》有“君候之本命在申”及“使君今年四十七,行年入
庚寅,故有大厄”底文句。这本命论恐怕起于三国时代。
  秦汉所封有八神:天主、地主、兵主、阴主、阳主、月主、日主、四时主。除
天主及兵主外,都是山东底山。天主打天齐。天齐是天底腹脐。兵主词量尤。地主
们泰山,自汉以后,此山便成为司人魂魄底神,现在所谓东岳大帝或泰山府君底便
是。东岳也是道教主要的神。
  最后,道家底方术中,还有所谓房中术底。这术也起于汉代。议书·艺文志》
房中家有《容成阴道》二十六卷,八家共百八十六卷。这术本近于医家,因为道家
主张摄生,遂以男女之事为可以调节精气,使人不老。《后汉书·甘始传》说:
“甘始、东郭延年、封君达,三人者皆方士也。率能行容成御妇人术,或饮小便,
或自倒悬,爱啬精气,不极视大言。”《王真传》也说王真、郝孟节皆容貌似未至
五十,“不绝居室”。《琅挪代醉篇》说东方朔得此术以传一女子,至元延年中,
百二三十岁,貌如童女。又霍去病时,有神君女子以太一之精补气,出于《汉武内
传》。《内传》为道教徒所伪托,或是六朝之作品。《抱朴子·释滞》(卷八)
“说房中之事近有百余事”,可见当时人对于采补底迷信程度。《后汉书·冷寿光
传》注引刘向底《列仙传》里说:“容成公者,能善补导之事,取精于玄收,其要
谷神不死,守生养气者也。发白复黑,齿落复生。御妇人之术,谓握固不泻,还精
补脑也。”可知在西汉时代已有用《老子》文句来解房中底。《老子》底玄化、谷
神,很易被用为房中底名辞。
  巫靓道与方米预备了道教底实行方面,老庄哲学预备了道教底思想根据。到三
张、二葛出世,道教便建立成为具体底宗教。

    



 


 


                          附录 道家思想与道教

                                  绪论

  儒道两家底思想可以说是整个中国思想底两方面。儒家注重实际底生活,而道
家则重玄想,这是人人都知道底。从我国人日常生活底习惯和宗教底信仰看来,道
底成分比儒底多。找们简直可以说支配中国一般人底理想与生活底乃是道教底思想;
儒不过是占伦理底一小部分而已。
  道家思想是与汉族文化同时产生底。史称少笑之衰,九黎乱德,天下相惑以怪,
家为巫史,民读于把,帝额领乃命重为南正,司天以属神;命黎为北正,司地以属
民;因此,巫史底职守就有了专青。南正所司底事体是关于天志底,是巫祝或道家
思想所从出。北正所司底是关于天人感应底事实,为巫史或儒家思想底根据。我们
要明白道教,不得不先知道巫祝。哲学思想底起源可以说都是巫祝们玄想或妄解底
结果。因为他们底责任就是要将玄渺无端底天则来解释或规定这陵乱发展底人事。
这原始底哲学在各种文化底初期,都可以找出来。《国语·楚语》载巫底才能说
“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知,能上下比义;其圣,
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听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日巫,
在女回现”。巫祝底聪明圣知都超过常人,所以除去降神以外,还有解梦、预言、
医病、卜览等等能干。史底职分本与巫差不多,不过他所注重底多在记录过去底经
验与事迹而已。
  巫与史有一本共同底典籍,但各有各底用法。那本便是《易》。从巫底眼里看,
它只是一本占卜底书;从史底眼里看,它是一本记载民族经验底迹象和字书。其实,
《易》乃是华族拥有最古底字典,“开物成务”之书。古巫每以文字可以启示天志,
凡有待决底事,皆向字书索取,日久成例,而占卜之辞与赔》经文就难以分辨了。

  《易》是中国宗教与思想底源头,故研究道家与道教不可不先学《易人《易》
底八卦相传出于《河图》、《洛书》,这两种文字大概是居于河洛两岸底初民所遗
留底。英人黎弗卡恩(J.H.ffivettCamac)以为《河图》、《洛书》是在河洛岸
上底穴居人凿在石上底“杯纹表帜”(cap-co)。他说这种表帜在石器时代最为普
遍,欧、亚、非、美各洲都有,欧洲以在意大利及西班牙所发见者为最多。在原始
的文化中,刻在石上底“O”形与“@”形,乃是表示初人对于生生能力底信仰,故
在瑞士古洞里找出有这种表识底石名为“婴石”(BabiesSton)。《河图》、《治
书》也包含两性的道理,后来因为记载底方法与材料进步了,乃由O@而变为一,可
是阴阳、父母、男女等等观念,仍继续地留传下来。
   
                           一、原始的道家思想

  道教底渊源非常复杂,可以说是混合汉族各种原始的思想所成底宗教。但从玄
想这方面看来,道教除了后来参合了些佛教思想与仪式以外,几乎全是出于道家底
理论。道家思想底渊源也与儒家一样同出于《易》。从传说方面,我们知道在现存
的《周易》以外,还有《连山》与《归藏》两种。三《易》不同之点,在乎对于卦
底安排次序。学者又以为《归藏》是殷朝底幅》,为道家思想之所从出几周易》是
周人用底,儒家思想本于它而来。《周易》底《系辞传》虽然说是孔于作底,但其
中引申《归藏》底意思比较《周易》似乎多一点。《系辞传》当成于先秦时代,与
《吕氏春秋》、《道德经》、《礼运》等先后出现于世。如将这几本书用比较的方
法去研究一下,定然很有兴味。
  由巫进为术数,由术数进为阴阳,后来又进而为五行,由五行而进为黄老道家,
推其原始也出于《河图人《洛书》,故亦可视为解《易》底一派。《河图》、《洛
书》是阴阳与术数学底雏形,《易》就是从这两样脱形出来底。放假》为阴阳象数
之学,全书所有解释都不外乎此。郑康成以为“《易卜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
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三面的意义为道家思想或道教玄学之所从出。《系
辞传》上载:“乾知大始;坤作成物。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
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
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无论对于什么事
体,总要把这个简易底道理明白了,然后可以成德立业,然后德业可以久大。




  简易底道理在《道德经》里更说得明白。“易”本是要人生趋到无思无为底境
地,故为政者当存我无为而民自治底心,不必用什么法律道德,风俗等等,来约束
人民,政府越管得简易,人民越觉得安适。“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不必,也不
能用力去煮它,犹如国君不必用权势去治国一样。人民所以能治是顺乎自然底性情
而来,如果用权势去压迫或勉强他们顺从一件事情,那就是违反了自然。在自然里
头自然有一种不可摧灭的势力,它底自身能够成坏事物,毋须人去激发它。可惜我
们日常的生活已经失了道德之自然状态,而被仁义礼教所约束及压迫,因此人民越
难治。欲望便是从使用不自然的权势去治理人民才会产生出来底。人民底欲望越多,
越不能知足,不知足,则国越难治,灾祸就随着发生了。要灭绝这种不自然的权势,
自然得从寡欲知足做起。而知足寡欲必要与外界接触底机会少,所处底社会简单才
能办得到。所以小社会是最理想的国家。
  小因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丹舆,无所乘之。
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
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以道德经》下八十)能够实现返到原
始的小社会去过那简易的生活,自是道家底政治理想。从这点,道家立了柔弱与清
静底教义,因为这两点是简易生活底要素。柔静是坤道,是禀承天道底自然,本来
含着刚动底能力,自然调和,人若跟着它进行,也不致于失掉刚柔动静底调和生活。
《庄子》所说“慎守女身,物将自壮”(《在有》),也是表明人如能承顺自然,
保守天地所赋与底性情,一切事物都要自己调和地发展了。
  坤至柔而动也刚;至静而德方;后得主而有常;含万物而化光。坤道其顺乎?
承天而时行。(《易·文言传》)道家之所谓“道”与儒家之所谓“道”,其不同
的地方在前者以为人生应当顺从天地之道与万物同流同化,放立基在阴阳、动静测
柔、强弱等等自然相生、自然相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