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振大明-第9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高第却不同了,他一旦大权在手,便开始下了几道调令,将一些与自己交情不错的人往上调了一些,使他们能更进一步地靠向自己。这些调动不过是小动作,所以其他将士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高第也懂得适可而止的道理,所以在稍作调整后,便又停了下来,开始着手处理后勤粮饷的事宜。但当他仔细察看了数年来的记录之后,却让他找出了一个疏漏之处,那便是如今登记在册的辽东守军不过六万许人,可在孙承宗向朝廷领取军饷时却报上了十数万大军的用量,这让他觉得一份天大的功劳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不过谨慎的他并没有急着就向朝廷,向魏公公禀报,而是将这些资料整理齐全之后,找了唐枫前来商量。在他想来,这是一个弹劾原先的辽东经略孙承宗的大好机会,作为和自己一样为魏公公办事的唐枫必会支持自己的做法,到时候两人便能立下大功了。而既然自己肯将大功劳送给唐枫,那么投桃报李之下,唐枫势必也会支持自己之后的一些决策,为自己将人马收束回山海关添加助力。

打着如意算盘的高第将这些材料给唐枫看了之后,却发现他并没有像自己所想一般满心的欢喜,而是皱起了眉来。半晌后,唐枫才道:“高大人,我想此事一定有些什么误会。你我都在辽东各城池关隘里去看过,这里有多少人马是一目了然的,我辽东确有十三万多人马,孙大人并没有吃空饷。”

“既然如你所说,那怎么登记在册的人马却只有一半,另外的六万人马是从何而来的?”高第问道,他也记得自己看到的人马当在十万以上,可是却不想放过这个唾手可得的大好机会。唐枫细想了半晌后才道:“我想这多出来的六七万人马是孙大人自己在辽东招募的吧。以辽人守辽土这是孙大人到了辽东后实施的策略,为了抗击建虏的入侵,大人他将最肯上阵杀敌的百姓都招募到了自己的麾下,此事到了之前我们还在照做。这六万多出来的人马应该就是这么来的,他们因为不是朝廷的编制,所以才没有登录在册,但是他们却也实实在在地是在保我疆界,所以给他们发军饷也是份所应当的。”

“可这不是在瞒骗朝廷吗?若事情一旦败露,你我可也要担着不小的责任啊。”

“那依着高大人你的看法,我们该当如何处理此事呢?”唐枫问道。他并不觉得这样做有什么错,不然孙承宗也不会向朝廷求饷了。

“如实上报朝廷,请朝廷定夺!”高第可不敢担上如此重担,立刻就说出了自己的看法。不过因为唐枫的态度问题,他并没有将自己想借此参劾孙承宗的意图说出来。

唐枫在愣了一下后道:“只怕这么做很是不妥啊。若朝廷在听了你的奏报后下令将那六万许人遣走的话,我们辽东的防御能力可就要弱上一半了。而且这也会大大影响到军中的士气,到时就会给建虏以可趁之机了。所以我以为此法万不可行。”

高第一想也是,自己本来就觉得在辽东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如果再因此而遣走近半人马的话,自己可就真的太危险了。看着到手的功劳就此飞走,他也不无可惜地叹了口气:“唐大人你比老夫想得要周到一些,老夫就听你的意思,不再将此事上报了。”

唐枫这才松了口气,他这么说话就是想保护已经回去京城的孙承宗,只是他现在的身份还是魏忠贤方面的人才不敢轻易为孙承宗说话。高第却不知道在帮了唐枫一个忙的同时,自己也因为改变了主意而使唐枫对自己的看法大大的改观了,唐枫见高第能从大局考虑,将此事隐瞒了下来,便觉得他是一个识得大体的人,比之前的王化贞更容易共事。

正因为有了这么一个错觉,所以唐枫对高第的戒备之心又低了一些。而高第却依然在为了自己的大计而努力着,虽然如今看来辽东的一切都很是平静,但他却不敢肯定能这么一直平静地过下去。所以现在他必须更多地树立自己在军中的权威,只要将士们知道了自己能够随意调动他们,那么以后他一旦下了什么命令也就没人会提出反对意见了。

而到了锦州查看城防时,便让高第找到了一个不错的机会。

PS:太囧了,这个屏蔽的也太牛B了,根本没有联系的字都能被它看出来~~~~~~

第五卷战宁远

第141章高第的计划

'更新时间'2011…07…0915:24:06'字数'3085

到了锦州后,两人先是四下里查看了防御的措施,然后唐枫又取出了城池的布防细图,指着上面标注的一切向高第详细地介绍起了锦州城的内外防御来:“……所以有了这城外近万大军的驻守,以及城里的两万许人的防御,即便建虏再次出兵来攻,他们想顺利夺下锦州城也没有那么容易了。”

听了唐枫介绍了内外布置的兵马数量之后,高第便皱起了眉道:“可是如此一来的话,守在锦州城的人马便会分散了。力分则弱的道理唐大人应该知道的吧?”

唐枫一愣,有些不服气地说道:“高大人这话却有些失之偏颇了,我如此安排可是想让锦州更为稳固啊。你来看,这大胜堡、大茂堡、小凌河驿等处都是我大明百年来为了拱卫锦州城而设,先人如此设计便是为了拱卫我锦州城,他们当时不会不考虑分兵一事的。”

“不错,唐大人的见解也有着一些道理,但是时移事易,这百年前的情况与如今却还是不同的。当时的辽东尽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那时的女真不过是我大明的藩属,根本无力南来,之所以四处设下这堡垒要塞最重要的目的是能随时掌握女真人的动向,在他们有不轨行为时好及时出兵对付。可现在却不同了,现在辽东我们是被动的一方,若是再分兵四守的话,只怕反而使锦州的防御能力降低了。”高第不慌不忙地说道。他在兵部当侍郎的一年也不是只坐在那不做事的,一些军事上的事情他还是做过了解的,所以几句话便让唐枫无言以对了。

见唐枫愣怔在那,高第知道他是有些被自己说动了,但这却还不足以让他改变想法,所以他便继续说道:“唐大人与孙承宗大人也共事过一段时日了,不知认为他的用兵如何?”

唐枫不知他为何这么问,但还是老实地道:“孙大人用兵远胜下官,是我很佩服的长者。高大人为何突然提起了他来?”

高第其实在这段日子的交谈中就看出唐枫对孙承宗是很推崇的,虽然觉得他作为和自己一样是阉党的人有这想法很是不该,但现在却正好抓准他这一点做文章了。在抿了口茶后才说道:“孙大人在刚到辽东就任时就曾碰到过这样一件事情。那是在天启二年,当时金兵杀到了我山海关下,而那守关的将领王在晋却想着将人马分出一半守在关外的八里铺处。结果孙大人一见之下,就向皇上进言除去了王在晋的守将之位,并将大军全部集中在了山海关里。你道他为何要如此行事吗?”

唐枫茫然地摇了下头,这事他还真没有听说过。高第知道自己已经快要说服唐枫了,便笑道:“因为他认为这是将山海关陷入了绝地之中。在他给王大人送行的时候,说出了自己之所以不能认同他王大人如此布置人马的原由:‘我军防御在山海关中兵力都尚嫌不足,如何能再分兵驻八里铺?而且若是这些人马一旦被击溃,他们势必会往山海关而来,到时候我们是开门迎他们还是任由他们死在面前呢?’听了这话后,王在晋才恍然大悟,为自己的错误决断而后怕不已。

“唐大人,你今日这样布置与当日的八里铺的想法何其相似,只怕到时候城外的一万大军不但帮不了守城的将士,反而成了我锦州城的累赘,甚至成为女真人破城的帮手了。所以我以为此法断不可行!”

唐枫听了这话便有些懵了,他可从未有过这样的考虑,但听起来高第说的也在理,难道自己之前的想法真的错了吗?此事听高第说来煞有介事,应该不是他临时所编,这就更加强了可信性,唐枫一时都说不出话来,只是愣怔地盯着地图。

见唐枫被自己说得哑口无言,高第心中暗喜,知道自己只要说服了唐枫,那么其他将领便无法与他们两人相抗衡了。而且现在他们就身在锦州,一旦令下,也容不得其他人反对了。所以在过了半晌之后,他又用理解的语气说道:“本官也知道你这么做都是为了我大明的边防能够更为坚固,你又还年轻在经验上不足也是可以理解的,好在现在尚未到无法挽回的局面。只要你现在肯改变原来的方针,将人马调回城来,我想还不是什么大事。”

唐枫的心里也在做着取舍,照高第这么说来的话,只怕自己是在好心办坏事了,但他的心里却还存着一分心思,认为自己这么做并没有错。可是高第提到了孙承宗之前所说的话,孙承宗无论是以前所看到的史书里还是来到辽东相接触的日子里,都给唐枫一种完全可以信任的感觉,所以若是他真这么说过和做过的话,那无疑应该是自己犯了错,毕竟自己才刚接触到军事,所知还很是有限。

看到唐枫只是低头沉思并没有给自己一个答案,高第知道此时不能太过急切,不然会让对方看出什么破绽来,便只是一笑:“唐大人,如今本官与你一样也在辽东镇州,一定不会误了我辽东的局面的。此事你且再考虑一下,本官的这点看法也未必就是正确的,还望你三思而行。”说着也不等唐枫再说什么,便走出了门去。

一听到“三思”二字,唐枫便想到了孙承宗离开时对自己所说的那一番话,如今辽东的局势一片大好,正合了那思危之言,自己的确不应该因为取得了一些胜利而沾沾自喜,将他人的劝告置若罔闻,不然受损的还是辽东。想到这里,他便已经有了决定,不过在此之前他却还得去问问他人,看别人是怎么看的。虽然唐枫最是信任的袁崇焕不在身边,但问问锦州如今的守备吴杰也是可以的。

但是问他们的结果却让唐枫有些始料不及了,吴杰以及其麾下的将领在听了他的话后也是难有一个一致的看法,有认为应该将人马全都放在城里的,也有认为放部分人马在城外是必须的。他们的理由也都很是充分,前者是曾听好所过那次山海关的防御之战的,而且之前的锦州也是在屯了所有人马在城里的情况下把城池守住的;而后者与唐枫的看法也差不多,认为朝廷既然花了大气力在各城池外建起了驿站和堡垒,就一定有它们的作用,不能轻易就放弃了它们。一时间他们倒是争得不可开交了,这让唐枫更是为难了。

在踌躇了良久之后,唐枫最终决定听取高第的意见,将人马从锦州城外的要塞里撤回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觉得高第身为辽东经略,又在兵部做了长时间的侍郎知道的军事应该比自己要多,也会替辽东的防御所打算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之前的锦州攻防时给了他以信心,当时也不过是一座城池,而且兵力不过万许就能守住,那以后只凭着一座城池也能做到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对方提到了孙承宗当年就是这么做的,显然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

经此事后,高第在辽东的权威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许多将士已经开始承认这个新的统帅了,高第知道自己终于凭借着调度锦州城防的布置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心里也很是得意。不过在锦州城逗留了几日之后,高第还是很快就返回了山海关,他的心里始终认为这山海关才是自己应该尽全力经营的所在。

当他离开锦州城时,唐枫回头看向了城头,发现当日大战时留下的痕迹依然很是明显,心下也唏嘘不已。然后他的目光又落到了那门依然安在城头的红夷火炮,心里就突然冒出了一个想法,便驱马来到了高第的马车边上说道:“高大人,下官突然有个想法欲与你商量。”

高第从车厢里探出了头来道:“唐大人有什么话便进车来说吧。”

唐枫一想也是,便弃了马钻进了马车,在坐定之后才说道:“我想到的是,想要使我锦州不被建虏所破,除了高大人你提到的将人马都集中一处之外,还应该有一个安排。”

“哦,你且说来听听。”高第虽然一心想着的是将其中的人马撤走,但是面上却还是显得很有兴趣地问道。

“是这样的,当日在锦州城防御之时,我军本来已经抵挡不住建奴的攻击了,但那时却因为有着一门红夷火炮,而且它还正中了城外的建奴帅旗,这才让敌军军心不稳最终退却。如果我们能在锦州多准备些火炮,甚至在其他城池中也都布上这些红夷火炮的话,便能增加更多的胜算了。而且这些炮对敌的杀伤也很大,正可借此杀伤建奴,使其今后也不敢轻启战端。”说到自己之前的想法时,唐枫立刻就有些兴致勃勃了。

“唔,唐大人你的这个办法倒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