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争之世-第27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因为人机灵,熟悉鲁国风土人情。且深谙蛇行鼠窃之术,便被调进了耳目司,公开身份是是行走于鲁吴之间的一个商人。如今他已和昔日群盗重新拉上了关系,是可以自由进出钟离谷。帮他们销卖脏物,购买药品、美酒等不易劫掳之物的贼商。

庆忌又自袖中摸出一道虎符。唤来耳目司的一个信使,那人身材瘦削,相貌平凡。看起来毫不起眼。见了庆忌也只长长一揖,一言不发。

庆忌吩咐道:“你通过耳目司地渠道务必安全赶去於余丘,俟嬴蝉儿称王三日之后,向梁虎子将军呈上虎符,他自然知道该怎么做了。”

那耳目司的小吏双手接过虎符,又是深深一揖,悄悄退了出去。

“郁大夫……”“臣在!”

庆忌踱到他身边。笑道:“寡人特意把你从姑苏召来。是有一件大事要你去做。”

郁平然欠身道:“大王请吩咐。”

“寡人要你持节赴鲁,向鲁国要求一件事情。”

庆忌说道:“鲁君姬宋。与寡人一向有嫌隙。此人对我的事,必然多方阻挠。不过自孔丘被贬。姬宋势力大挫,已经难以同三桓抗衡。你可以从三桓处着手,务必达成这件大事。”

“是,不知大王要臣办什么事?”

庆忌眼中泛起一丝笑意,说道:“借船!”

郁平然离开后,一旁英淘忍不住说道:“大王,我吴国南武城已经被打造成水师大营,战舰如云,单以水师而言,我吴国规模堪称天下第一,战舰质量更远优于鲁国,何必要向鲁国借船呢?”

他率兵赴陈国伏击偃将师的楚军大胜而归,率兵回国途中便被庆忌派人把他叫了来,随在庆忌身边。如今已经有三日了。

庆忌冷冷一笑,深沉地道道:“勾践心思缜密,既阴且柔,寡人不相信这样地一个人想要对付我吴国时,在吴国不会暗布耳目。当初寡人与公子光一战,这勾践率兵赶来趁火打劫,能昼伏夜行,避过我无数耳目,又能屡屡抢在我们前头,与公子光相会秘议,哼!他在我吴国不但耳目遍布,而且必然早在多年前就已安插、培植,因此这一战,南武城的船一条也用不得,否则必然打草惊蛇!”

英淘瞿然警觉,钦佩地道:“大王英明,若非大王说出来,臣还……不曾想到。”

庆忌哈哈一笑道:“这个么,寡人可不敢抢功。提醒寡人的,是自越国赶来投靠寡人的一个破落公族子弟。”

他吁了口气,说道:“天气炎热,又无战事,不必穿着甲胄了。且换上便服,与寡人到江边垂钓纳凉去。”

他抻抻懒腰,轻叹道:“从鲁国费城赶回卫国之后,直到现在,寡人已是难得偷闲了,但愿以后不会再如此繁忙。”

英淘轻笑道:“大王是我吴国之主,中兴之君,想要过闲云野鹤地日子自然不易。”

庆忌微微一笑没有多言。天下诸侯林立,各国君主们其实也不是那么辛苦,每天总有些逍遥的时候,像庆忌这般忙碌地的确不多。倒不是要做一个明君就必须事必恭亲,日理万机。在庆忌想来,只要在大政方针上定出方向,具体事务要臣子们去做才是正理。但是现在不同,天下风云变幻,历史堪堪走到了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上,这对他来说,是一次难得地机遇。抓住这个机会,让吴国抢到前面去,才不会在这股历史洪流中被淘汰。

消灭越国、蚕食楚国、吞并东夷,此时正当机会,完成了这一步之后,相信整个中原已经因为晋国的解体而彻底进入动荡时期,到那时他已具备了成为江东猛虎的条件,接下来就要蛰伏起来休养生息,积蓄国力、静观天下之变,做一个逍遥自在的看客了。

到那时,苦日子就该熬到头了……

长江水,带着磅礴的气势,以雄浑不可挡的巨大洪流滚滚东向,卷着堆雪似的浪花向大海涌去。江边树下,两个人正坐在石上,双脚濯于水中,手中稳稳地擎着一根竹杆。

江面上,不时有头戴竹笠地渔人摇着小船儿穿梭往来,他们看到了坐在岸边垂钓地两个常服男子,可是却没有一个人知道,那其中有一个是手握重兵的吴国将军,另一个更是叱咤风云地当世枭雄。

两面屏立苍翠旭染的青山、波澜壮阔地江水,一轮高挂的红日,将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它们的陪衬,坐在树下的那两个垂钓人,也成了这副宏伟画卷中的一个画面。

“太阳好毒啊,坐在这树下面临大江,还觉有些闷热。”英淘就着卷动不息的江水洗了把脸,向庆忌笑道。

“呵呵,那是自然。毒月恶日……,明日就是就是恶日了。”

庆忌悠然神往道:“鲁国三桓想必又要在沥波湖举行龙舟竞赛了,只是不知这一次,季孙意如又会许下什么彩头,三桓世家会不会竭尽全力去夺那龙舟之想起围绕鲁国龙舟之赛,他和叔孙摇光、成碧夫人之间发生的那些故事;想起在龙舟之赛前后,他与鲁国三桓斗智斗勇的惊险;想起他千里奔袭到齐国,在临淄双峰山下一矛击杀鲁君姬稠的腥风血雨;想起豆骁劲和许许多多为他慷慨赴死的英雄豪杰,庆忌心潮澎湃。

他缓缓起身,眺望滚滚江水,英淘也随之站起,立在他的身侧。

江风拂起庆忌的发丝,发带随风飘扬,庆忌怅望良久,忽然大笑一声道:“英淘,记不记得寡人与你初次相见时,对你说过的话?”

英淘先是一怔,随即欣然答道:“与大王一起,观天下兴亡!”

庆忌悠悠地道:“不错,与寡人一起,观……天下兴亡。”

他双眉徐徐扬起,看着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与对岸屹立不动的连绵青山,胸有成竹地说道:“有人蠢蠢欲动,有人坐失良机;有的分崩离析,有的随之崛起;该兴的兴,该亡的亡。看着吧,天下,就要进入多事之秋了……”

第279章 ……兴亡

绛城,子夜时分。

随着一声呐喊,知氏府邸突然***通明,耀如白昼。

随即,知氏府邸大门洞开,火把的洪流从知氏大宅中倾泻而出,汇聚成一道流光,跳跃着冲向赵简子府。与此同时,远远的又有两道火把汇成的洪流也同时从城中不同方向亮起,向着赵氏府邸冲去。

“擒贼,先擒王!”

绛城东门,城卫将军赵长弓因晚间和几位军中袍泽小酌了一番,此时正在酣睡之中,他猛地惊醒过来,发现自己的亲兵正在慌慌张张地摇着他的身子,不禁勃然大怒,他腾身而起,一句粗话还没骂出声摇醒他的那名亲兵便仓惶大叫道:“将军,将军,城中生了变故,你快起来看看。”

“什么?”

赵长弓莫名其妙,只穿着小衣趿上靴子,便提着佩剑慌慌张张赶出去,他爬上城楼往城中一看,只见三股火光在夜色中异常明显,正向着赵氏府邸所在的方向卷去,顿时吓得醉意全消。

半夜三更,这么多的人冲向赵家意欲何为?

一念及此,赵长弓脸上瞿然变色,不禁大声尖叫道:“不好了,有人要对赵简子大夫不利。快,快快,击鼓鸣号,唤起所有士卒,马上赶去赵大夫府接应。”

“将军,出了什么事?”

两名披甲戴胄地将军匆匆跑上城楼。赵长弓一见大喜。这两人正是今晚与他欢饮地两位袍泽好友孟曲二将。这二人俱是城卫偏将。赵长弓喜道:“孟将军、曲将军。你们来地正好。城中生变。有人意图对赵简子大夫不利。快随本将集合士卒前去救援。”

“什么。竟有这样地事?何人如此大胆!”

两位将军大吃一惊。肩膀一晃便抢到他身边。扶住箭垛向城中望去。赵长弓回身指点道:“你们看。那些火把冲向地地……啊!”

赵长弓一言未了便惨叫一声。孟曲两位将军霍地左右一分。跃出一丈多远。手擎带血地利剑狞笑着看他。

赵长弓肋下血如泉涌。他吃惊地看着素来与他称兄道弟地两个军中袍泽。嘶声道:“你……你们……”

他伸手拔剑。但剑只拔出一半。便踉跄一步。一头仆倒在地。抽搐了几下。已然气绝。

赵长弓的侍卫随从们举着大戟长矛,把两位偏将团团围住。由于赵长弓已死,这两人便是城上最高级别地将领,众侍卫虽见他们杀了主将,职责所在不敢放他们离开。却也因无人作主而不敢逼近厮杀。因此虽将他们困在中间,却面面相觑。不知接下来该如何是好。正在僵持间,曲将军厉声大喝道:“赵简子勾结魏氏、韩氏图谋不轨。奉国君之命,知氏、范氏、中行氏三家世卿为国除奸。尔等弃械投降,仍是我晋国士卒,胆敢违抗者,与叛逆同罪!”

众侍卫一听胆气顿丧,晋国历史上,不止一次发生过由国君授意,世卿动手的内部大屠杀。远的不说,赵简子的爷爷就是历史上有名地那个赵氏孤儿,那一次晋国内部之争,便险些一举把赵氏斩草除根,想不到传到他孙儿这一代,赵家竟重蹈覆辙,再度发生灭门屠族的大灾难。

一听孟曲二将这么说,众侍卫顿时信了八成,抵抗的勇气已经削弱。就在这时,城下又传来一阵呐喊声,原来城门已被孟曲二人带来的亲信强行打开,据说仍在封邑进行休整的那支知氏大军早已秘密调遣至此,就隐在城外不远处,一见***讯号晃动,他们立即自隐蔽处冲出来向城门狂奔,顺利地进了城。

孟将军闻声大笑道:“诛逆大军已然进城,尔等还要为即将除名灭族的赵氏效命吗?”

众侍卫仓惶四顾,终于萌生了降意,一时间弃械解甲声不绝于耳,城卫已落入知氏手中……

晋侯宫城地守卫也已发现了城中的异动,宫城守将韩在意登上箭楼,居高临下向城中观望,先见赵氏府邸受到围攻,随即赵氏、韩氏府邸火起,心中顿觉不妙,他一面令人全面戒备紧守宫门,一面匆匆赶去参见晋侯姬弃疾。

晋侯听说城中发生兵变,赵氏府邸受到围攻,不禁骇得浑身发抖。

韩在意急道:“国君,赵简子大人乃我晋国砥柱中流,一旦赵氏被灭,恐怕他们转而便要对国君不利。依臣之见,我们不如马上派出禁宫精锐,把赵简子大人救出来,趁着夜色昏黑救他逃走,或者接进宫中依托险要守住宫城。只要我们撑过三两日,便会有各地牧守大夫陆续赶来卫护,何况我们还有在卫国和韩塬的两支大军,不管谁要造反,到那时都必然失败。”

“什么?派宫卫去救赵府?”

晋侯一听连连摇头:“使不得,使不得,万一乱军闯进宫中对寡人不利那该怎么办?而且……而且他们只攻赵府不取宫城,未必……未必便有对寡人不利的意思,寡人若派兵去救赵氏,一旦激怒了他们,那时可就难说了。”

韩在意顿足道:“国君,赵大夫国之忠良,有赵大夫在,宵小方不敢有所举动,若失赵氏,国君权柄必被削弱。再者说,国君乃一国之主,臣下未奉国君之命,擅调兵马围攻国家大臣,国君却闭宫自守,任其妄为,一旦赵氏伏诛,国君威信便要荡然扫地了。”

“住口!”晋侯大怒道:“城中如此混乱,你当尽忠职守护住宫城,一味劝说寡人派兵出宫是何道理?下去。下去,只管守住宫城。”

他咽口唾沫,踮脚看向远处赵氏府邸已燃起的熊熊烈火,喃喃道:“等到天明。等到天明就好了……”

韩在意跺了跺脚,只得回到前宫。他攀上宫墙箭楼眺望远方,只见自家韩氏府邸此时也是烈火熊熊,再也按捺不住,大喝道:“打开宫门!”

手下裨将惊道:“将军不可。也不知外边有没有乱兵埋伏,我们守卫宫城要紧!”

韩在意一咬牙,二话不说,抽出利剑劈胸刺去,那裨将措手不及,被他一剑刺中。惨叫一声倒在地上,韩在意双目赤红,嗔然大喝道:“赵魏韩三卿受乱兵围攻,国君无能,不敢尽一国之君本份。本将军要出宫救援,哪位兄弟愿随本将军出宫?”

士卒们眼见他刺死了身边裨将,尽皆为之骇然,韩在意说罢。众士卒沉默片刻。其中有忠于韩在意的亲信士卒便纷纷举手道:“将军,小人愿随将军前往。”

“小人愿随将军前往。”

“好!”韩在意大喝道:“夜色当中。敌我难分,愿随本将出宫地。皆袒左臂,此番若能救下赵简子大人立下大功,人人皆有封赏。走!”

韩在意不管不顾,领着五六百人打开宫门冲进了夜色。不愿随他出去的士卒忙又将宫门紧紧闭拢。

韩在意领着这几百名亲信武士没有赶回韩家,而是径往赵氏府邸扑去。他心中深知,韩魏两氏力量有限,既然有人作反,目标必在赵氏,所以韩魏两氏府邸必是佯攻目标,其意只在阻止韩魏两氏救援赵氏,他唯有救了赵氏,才能为韩魏解围。

可是韩在意领着数百人冲向赵氏府邸,还没到大门口,迎面便碰上一支人马,正是刚刚进城地知氏军队。双方一阵混战,只一个照面韩在意便损失了六七十个兄弟,眼见敌人越来越多,而赵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