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逝去的年代--中国自由知识分子的命运-第3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很快受到了读者的欢迎,特别是在知识分子中有较大的影响。应当说,
从《观察》的出版到后来的被迫停刊,这个刊物一直是办得比较成功的”'10'。  
'10'1985 年《新观察》35 周年纪念册,转引自林元《碎布集》第397 页。

作为受过西方文明洗礼的储安平,深深懂得一份刊物在国家生活中起
的重要作用。

在1946 年的环境中,储安平能够把《观察》设计为一个周刊,这在今
天的读者看来是难以想象的。不仅是周刊,而且储安平要让这份刊物成为全
国的一个有影响的论坛。当时广州、武汉、昆明、重庆、西安、北平、台湾
等地均有航空版。发行深入到广大的内地城市,乡镇直至边疆省份的辽远部
落。《观察》每周六出版,一到发行的时候,上海的报摊前就有读者排长队
购买。它的读者阶层,主要是大中学校的教师、学生、公务人员,文艺工作
者、工商业者、自由职业者,军队里的将领士兵及蒋政权里的高级官员,当
时立法院长孙科便是长期订户。

《观察》的成功与储安平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储安平在办《观察》的
时候有这样几个特点很值得今天办刊物的人深思。第一,储安平把《观察》
的宗旨定的非常明确,把读者对象也想的非常具体。《观察》是代表自由思
想分子的刊物,它的读者就是知识分子,储安平还明确说过,中学生不在《观
察》的读者考虑之内。第二,储安平有强烈的在中国传播自由思想的理想主


义倾向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他能多次设法求得像胡适、傅斯年、任鸿隽、
陈衡哲这样一些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健将的支持,而且能够团结和他年龄相
仿的第二代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在《观察》的78 位撰稿人中,有相当一批
是和储安平年龄相仿的同时代人,这是需要一点胸怀的。第三,储安平作为
刊物主编,目标远大,视野开阔,在《观察》的撰稿人中,除了从事社会科
学研究的专家外,还有一批像任鸿隽、戴文赛、陈维稷这样一些从事自然科
学和工程技术的专家。第四,储安平同时也能注意求得当时政府内一些文职
官员的帮助,让他们来撰写介绍国家有关方面情况的文章。

在研读《观察》的时候,今天的每一个读者除了为《观察》所倡守的
客观、理性、公平、自由等基本精神所倾倒外,对于储安平对刊物的认真态
度也肃然起敬。在《观察》前5 卷中,每到出满24 期,储安平都要亲自执
笔详细撰写一篇一年来《观察》的总结报告,这种总结报告从刊物宗旨、水
平、作者、读者直到经营发行情况,都非常详细,读后令人感动。对于为什
么要办《观察》及在办刊过程中的种种情况,1947 年储安平曾给胡适写过
三封信,其中第一封信是了解储安平的重要资料,现照录如下'11':  

'11'《胡适来往书信选》下卷第168 页,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83 年版。
适之先生:
我们创办《观察》的目的,希望在国内能有一种真正无所偏倚的言论,
能替国家培养一点自由思想的种子,并使杨墨以外的超然份子有一个
共同

说话的地方。我们在筹备时候,曾请陈之迈先生转求 先生,赐予支
持;

之迈先生事忙,或者未获代致我们的诚意。去夏,先生返国,许多朋
友鼓

励我晋谒先生,我始终未欲冒昧从事。因为先生离国多年,这几年中,


正是中国社会上诡诈最多的一个时候,我们自己虽然抚心自问,是真
正无

党无派的,但先生何能相信?先生对于一个不为先生所熟知的刊物,
决不

会给予任何关切与支助。所以我认为假如那时冒昧晋谒,徒然偾事。《观

察》创刊迄今,忽忽半载,目下第一卷二十四期即将出完。我们曾按

期寄
给先生,请求指正,从过去二十几期中,先生能得到一个大概印象:
这确
是一个真正超然的刊物。居中而稍偏左者,我们吸收;居中而稍偏右
者,
我们也吸收,而这个刊物的本身,确是居中的。过去各期内容,尚有
许多
缺点弱点,总因我们能力有限,人力不够,力与愿违。从筹备时候算
起,
我已花了整一年的心血,全力灌注在这个刊物上。在筹备时候,要集
款,
要找房子,要接洽撰稿人。刊物出后,买纸,核账,校阅大样,签发


稿费,
调度款项,都是我的事情。在最近的五个月中,我没有一天不是工作
至十
二小时之多。一方面稿子不够,一方面要顾到刊物的水准,一个人独
立孤
苦撑持,以迄于今。所幸我自己有此决心,能以长时期来经营这个刊
物,
以最严肃认真的态度从事,长线放远筝,三五年后或者可有一点成就。

先生的朋友中,比较了解我亦最鼓励我的,大概要算陈衡哲先生了。
我和
孟真先生往还甚浅,但傅先生也给我许多指示。我希望这个刊物能得
到许
多前辈的支持和指教,慢慢的发展和稳固,我现在正着手计划第二卷
的方
针。我写这封信给先生,是想以最大敬意请先生俯允担任《观察》的

撰稿
人。
先生对于这个请求,自须加以考虑,不致轻诺。但是先生或能想到,
在滔滔天下,今日到底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己的利益,志私从公,献身

于一
种理想,尽心尽智,为国家造福。到底有几个人,能这样认认真真,
实实
在在,做人做事。当我在筹备本刊最艰苦的时候(去年春天,股款迄
难筹
足),南京方面约我几次,我都未加考虑,因为今日之士,太慕功名,

希望从政,但是我觉得一个有为之士,他应当看得远,拿得定,做他
最好
的,以尽忠于他的国家。刊物出版以后,我除了我寓处、社里、学校
三处
之外,任何集会不参加,任何人不周旋,这就表示,我不以这个刊物
为私
人进身之阶,不以这个刊物为活动的根据。今日中国需要者,就是有
浩然
之气的人,我们请求先生俯允担任《观察》的撰稿人,是为对于我们
的鼓
励,并非要先生鼓励我个人,而是鼓励并赞助我们这种理想,这种风
度,
这种精神。后辈需要得到前辈的道义责任,因为我们共同努力者,乃
是一
种有关国家福利的事业。兹掬最大诚意,并坦率陈述一切,如承,进
进先
生俯允,刊物幸甚。我们并想求先生为第二卷第一期写一篇文章(二


月十

五日前掷下),希望是个大题目,以便排在第一篇,用光篇幅,并为号
召。

如何之处,伫候赐教。专肃,即请大安

后学储安平敬上

一月二十一日,农历大除夕

三、《观察》的停刊

《观察》1946 年9 月1 日在上海创刊后,至1947 年2 月8 日出满第24
期,是为第一卷。

1947 年3 月1 日出版第二卷,至1947 年8 月9 日出满第24 期,是为
第二卷。1947 年8 月30 日出版第3 卷,至1948 年2 月7 日出满24 期,是
为第3 卷。1948 年2 月28 日至1948 年8 月7 日出满24 期,是为第4 卷(第
23、24 为合刊)。1948 年8 月28 日至1948 年12 月25 日出满第18 期停刊,
所以《观察》第5 卷只出了18 期。为什么《观察》出到第18 期后无法再出
版了呢?因为这一年《观察》遭到了国民党的查封。

据《观察》杂志社的林元回忆,1947 年10 月25 日出版的第三卷第9
期刊载了储安平写的专论《评蒲立特的偏私的不健康的访华报告》,这篇文
章由于批评了美国前驻苏驻法大使蒲立特的对华政策,并激烈地批评了国民
政府的腐败无能,引起了国民党的不满,为此中统特务还光顾了储平安的寓
所。1948 年7 月,蒋介石在“御前会议”上决定同时查封南京《新晚报》
和上海《观察》及另一家通讯社。消息传出,南京《新晚报》便遭受永久停
刊处分了。但面对这种情况,储安平没有被吓住,他在7 月17 日出版的《观
察》第4 卷第20 期的头条位置上发表署名文章《政府利刃指向〈观察〉》,
文章历数国民党对言论的管制,据理力争,显示出了储安平一贯的态度。文
章如下'12':  '12'《观察》第4 卷第20 期第3-4 页。

南京新民报遭受永久停刊处分以后,连日南京的政界、文化界、新闻

界又盛传本刊将继新民报之后,遭受停刊处分。我们业已在多方面证
实此

项传说。听说当局最初曾想一口气“解决”几个在他们认为眼中之钉
的报

纸、杂志、和通信社。其后因为新民报的查封今发表以后,各方反应
不佳,

所以第二个查封本刊的命令迟迟未下。政治风云,变化莫测,本刊命
运,

存亡难卜;我们愿在尚未接奉停刊命令以前,对政府公开说几句话。

一、政府现在自称“行宪”,并在“行宪”以前,大吹大擂,说得一

般人心痒痒地,好像从此个国,就要换个局面。其实,上海人一句话,


舞台对面“天晓得”!我们希望政府当局,抚心自问,你们行的到底是


么“宪”!人身之无保障如故,集会结社之不自由如故,而言论之遭受


残,只有变本加厉。即以本刊而论,虽然截至今日,仍在出版,但在
各地


所受迫害,可说一言难尽。或者禁售,或者检扣;经销“观察”的,
受到

威胁,阅读“观察”的,已成忌讳;甚至连本社出版的“观察丛书”
也已

成为禁书,若干地方的邮检当局,一律加以扣留。读者申诉,日必数
起,

谅解我们的,把政府痛骂一阵,不明实情的,责怪我们何以款到而书
不寄;

每读来函,如坐针毡。此种情形,不仅“观察”一家,其他同业,亦
有同

样经验。我们创办刊物,献身言论,其目的无非想对国家有所贡献。
国家

是一个有机体,其组织既极繁杂,其活动尤极错综,全赖所有份子,
献策

献力,各在岗位,有所建树;分而言之,各尽一已之献,合而言之,
充实

国家之命。政府虽是治理国家事务的一个最重要的机关,但是政府并
不就

是国家;政府官吏,受民之托,出面掌政,但是政府官吏并非国家祸
福最

后主宰之人。我们不仅认为执政人物,假如他们政策错误或不尽职责,


以令之去职,同时,对于过问国事,我们坚决认为,这既是我们的权
利,

亦复为我们的义务。在朝执政和在野论政,其运用的形式虽异,其对
国家

的贡献是一。所以欧美民主国家,在国会里无不有与政府相对的反对
党。

在一般社会上,亦无不有健全的公共舆论:如无反对党派和反对意见,


即不成其为民主政治。所以英国反对党的官衔是“英皇陛下的反对党”,

而英儒戴雪复称公共舆论为政治的主权者;凡此皆为欧美宪政的精义
所在。

今兹政府既称行宪,不可昧於此义,若以为今日之事,可以由一二人
主宰

之,未免昧於事理;而欲禁止人民议政,务使一切民间报章杂志归公
消减,

万可谓糊涂太甚。抑有进者,批评政府于不忠国家绝为二事。“出版法”

上有一条,谓不得有“意图颠覆政府或危害中华民国”的记载,这种
限制,

可谓滑天下之大稽。所谓:‘颠覆政府”者,亦即叫旧有的政府下台,


新的政府上台之谓也。以言英国,邱吉尔执政时,工党固无时无刻不
处心


积虑以求邱吉尔政府之颠覆,现在工党上台,保守党人又肆意攻诋,
以求
工党政府之垮台,然昔日之艾德礼无罪也,今日之邱吉尔亦无罪也。
再现
美国,杜威华莱士不正扯起堂堂之旗帜,以求杜鲁门之垮台乎,未闻
有美
人入杜威华莱士於颠覆政府之罪者。就说中国,数月以前为“国民政
府”,
现在则称为中华民国政府,此岂非旧的“国民政府”已被颠覆,新的
中华
民国政府已告成立之谓乎?此“国民政府”既被颠覆矣,然则亦有人
蒙颠
覆“国民政府”之罪名乎?说来说去,实在说不通。但是我们的政府,

看见有人批评它,便脸红耳赤,度量既小,疑心又重,总以为人家要
“颠
覆”它,殊不知政府人物固无不可替换者,政府制度尤无不可更改者。

穿了讲,毫无稀奇可言,只有那些占了毛坑不拉屎的人,才怕人家把
他拉
下来,於是今天想封这家报馆,明天想封那家刊物,说到头来,还是
为了
自己的私权,不是为了国家的福利,但是,既要行宪,得把国家放在
第一,
一切爱国的人都有发言论政的权利,一切爱国的人都有办报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