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经穴汇解-第1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知孰是。 
颞 眉眼尾中间。上下有来去络脉。(千金) 
按与脑空异。千金曰。针灸之。治四时寒暑所苦疽气温病等。 
当阳 眼急痛。不可远视。灸当瞳子上入发际一寸。随年壮。(千金)去临泣五分。(类 
经) 
按资生曰。铜人。无当阳穴。而明堂下经有之。亦不可废者。其穴与临泣相近。大全曰 
。当阳二穴当瞳人。 
当容 肝劳邪气眼赤。灸当容。百壮两边各尔。穴在眼小 近后当耳前。三阳三阴之会 
处。以两手按之。有上下横脉。则是。与耳门相对。是也。(千金) 
按千金翼。无小 近三字。外台。耳前下。有客主人三字。 
眉冲 一名小竹。当两眉头。直上入发际。(资生) 禁灸。(入门) 
按资生曰。明堂上经有眉冲穴。而铜人经。无之。又曰。其穴与曲差相近。入门曰。直 
眉头 
上。神庭。曲差之间。大全曰。眉冲二穴两眉头。直上入发际相求。针灸大成。作直眉头。 
神庭。曲差之间。膀胱经攒竹后有此穴。 
曲眉 两眉间。(千翼) 
按面风游风云云。灸二百壮。 
鱼腰 眉中间。(大成) 
印堂 两眉中间(大全)陷中(大成) 
按此穴曲眉鱼腰穴同处。盖异名也。针之治目疼灸之治急慢惊风。大全曰。两眉角痛不 
已。 
太阳 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大成) 
按丝竹空也。洗冤录曰眉际之末者。太阳穴。宜与瞳子 合考。奇效良方曰。太阳二穴 
。在 
眉后陷中。太阳紫脉上是穴。治眼红肿及头痛宜用三棱针出血。出血之法。用帛一条。紧缠 
其顶紫脉即见。刺见血立愈。 
鱼尾 目 外头。(类经) 
按银海精微曰小 横纹尽处。大全曰眉外头。小字是外之误。眉字是目之误。此穴似瞳 
子。疑是其穴。千金曰。眼戴精上插。灸目两 后。二十壮。盖指鱼尾。 
睛中 眼黑珠正中。取穴之法。先用布搭目外以水淋一刻(吴文炳。作冷水)方将三棱针 
。于目 
外角离黑珠一分许。刺入半分之微。然后入金针。约数分深。旁入(吴文炳。无旁入二字。) 
自上层转拨向瞳人轻轻而下。斜插定目角。即能见物。一饭顷。(吴文炳。作一法要。)出针 
轻扶偃卧仍用青布搭目外。再以冷水淋。三日夜止初针之时正坐盘膝。将筋一把两手握于胸 
前。宁心正视。其穴易得。治一切内障。年久不能视物顷刻光明。神秘穴也。(大成) 
光明 对瞳人上。眉中。是光明穴。(银海精微) 
内迎香 鼻孔中。治目热暴痛。用芦管子。搐出恶血。效。(大成) 
鼻交 中 鼻孔 中一穴。针入六分。得气即泻。留三呼。泻五吸。不补。亦宜灸。然 
不如针。(千翼) 
按经脉篇曰。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之交 中。是其名称所出。 
鼻准 鼻柱尖上是穴。专治鼻上生酒酢风宜三棱针出血效。(大成) 
鼻柱 治涕出不止。灸鼻两孔与柱齐七壮。(千金) 
夹上星 治鼻中息肉。夹上星相去三寸。各百壮。(千金) 
上龈里 正当人中及唇。针三 。治马黄黄疽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作三分 。 
上 入口里边在上缝赤白脉是。针三 。治马黄黄疽四时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脉下有上字。 
舌下 挟舌两边。针治黄胆等病。(千金) 
按千金翼。灸黄法。作舌下挟舌两边针 。次注曰足少阴。舌下二穴。在人迎前是曰舌 
本。不与是同。口齿类要曰。舌下廉泉。此属肾经。说已见。 
唇里 正当承浆里边。逼齿龈。针三 。治马黄黄疽寒暑温疫等病。(千金) 
按内经集注曰。任脉之龈交。入下齿。详龈交下。 
侠人中 火针。治马黄黄疽。疫。通身并黄。语音已不转者。(千金) 
侠承浆 去承浆。两边各一寸。(千金) 
燕口 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赤白肉际。各一壮。( 
千金) 
按千金。风喑狂邪。口眼相牵等往往灸之。宜据本类考之。千金曰狂走刺人。或欲自死 
骂詈不息称鬼神语。灸口吻头赤白际一壮。又小儿大小便不通灸口两吻各一壮。 
颊里 从口吻边。入往对颊里。去口一寸。针主治马黄黄胆。寒暑温疫等。颊两边同法 
。(千金) 
按千金翼。针作 。 
聚泉 舌上。当舌中。吐出舌中直有缝。陷中是穴。治哮喘咳嗽。及久嗽不愈。若灸则 
不过七壮 
。灸法用生姜薄切一片。 
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如热嗽。用雄黄末少许。和于艾炷中。 
然后灸之。如冷嗽用款冬花为末和艾炷中。灸之。灸毕以清茶连生姜细嚼咽下。又治舌苔。舌 
强亦可治。用小针出血。(大成) 
左金津右玉液 舌下两旁紫脉上。(类经)卷舌取之。(大成) 
按大全曰。金津一穴。在舌 
边。玉液一穴在舌下右边。医经国小曰。舌底紫脉。有二穴。左为金津。右为玉液。奇效良 
方曰。在舌下两脉。紫脉上是穴。卷舌取之。治重舌肿痛喉闭。用白汤煮三棱针出血。 
海泉 舌下中央脉上。(类经) 
按大全曰。在舌理中。奇效良方曰。在舌下中央脉上。是穴治消渴。用三棱针出血。疟论 
曰舌下两脉。廉泉也。海。疑是廉字之误。廉泉之说既见。 
舌柱 舌下之筋如柱者(类经) 
按终始篇曰。重舌刺舌柱。又按海泉。舌柱疑是同处。 
悬命 一名鬼禄。鬼邪妄语。灸悬命十四壮。穴在口唇里中央。弦弦者。是也。又用刚 
刀决断弦弦者。乃佳。(千金) 
按千金翼。刚。作钢。明堂。作上唇中央弦上。 
头缝 额角发尖处。治头目昏沉太阳痛。(大全) 
按是头维穴欤。 
下颐 颐下骨陷中。(次注) 
按骨空论云。髓空。在脑后五分。颅际锐骨之下。一在龈基下。次注曰。当颐下骨陷中 
。有穴。容豆。中诰图经。名下颐。 
面八邪穴 外科全书云。面八邪。 
一承光 两穴在发际。 
二攒竹 两穴在眉心。 
三禾 在口上唇人中兑端左右。 
四人迎 在口下唇 
回发五处 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口度之寸数便以其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 
孔间 
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千翼。有 
中 
字)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而灸。前以面为正并根据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 
瘥。 
又灸壮数如前。若连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 
若指面为瘢。则缺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千金) 
按千金翼。连灸。作速灸。 
督脉 卒癫。灸督脉三十壮。三报。穴在直鼻中上入发际。(千金) 
左角 
结喉 
维角 
舌根 
按以上四穴。出千金翼方。杂法篇中。无穴注。 
额顶 
按出大全鹤膝风条。无穴注。未知何处。 
中矩 一名垂矩。在HT 下骨里曲骨中。此一穴。出□华佗传也。主中风舌强不能语。及 
舌干燥。(丹波康赖医心方) 
按燥。一本作KT 。误也。 

卷之七奇穴部第十一
背腰部第二
属性:肩头 灸癣法八月八日。日出时。令病患。正当东向户长跪。平举。两手持户两边。取 
肩头小垂际。骨解宛宛中。灸之两火俱下。各三壮。若七壮。十日愈。(千金) 
按资生经。云。灸 
愈。灸毕顷大痛。良久乃定。永不发。予亲病齿痛。百方治不验。用此瘥。 
肩柱骨 肩端起骨尖上。(大成) 
按与肩头穴同处。 
巨阙俞 第四椎。名巨阙俞主胸膈中气。灸随年壮。(千翼)第四椎名厥阴俞。主胸中膈 
气。积聚好吐随年壮灸之。(同上) 
按与腹部巨阙同名异穴。千金曰。胸膈中气。灸阙 。注曰。扁鹊云。第四椎下。两旁 
各一寸半。名阙 。详于背部二行中。 
臣觉 背上甲内侧。反手所不及者。骨芒穴上。捻之。痛者是也。(千金)骨芒穴上六分 
按千金注曰。臣觉亦作巨搅。千金翼云。狂走喜怒悲泣灸巨觉。而甲作侠。注曰。一云 
巨阙俞又杂法篇作巨览。注曰。一作觉。千金头注曰。骨芒疑膏肓之误。 
胃脘下俞三穴 治消渴咽喉干灸胃脘下 三穴。灸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 
灸之。(千金) 
背甲中间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鬼神语。灸背甲中间三壮。报灸之。仓公法 
。神效。(千金) 
腰目 消渴小便数。灸腰目。在肾俞下三寸。亦挟脊骨。两旁。各一寸半。左右以指按 
取。(千金)以指按陷中。(千翼) 
按千金曰。消渴小便数。灸当脊梁中央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 
腰目 腰痛。灸腰目 。七壮。在尻上约左右是。(千金) 
腰眼 一名鬼眼。(大成)一名癸亥。(阿是要穴)令病患平眠。以笔于两腰眼宛宛中。点 
二穴。各灸七壮。此穴诸书所无。而居家必用载之云。累试累验。(类经) 
按腰目以下三穴。盖同穴也。针灸大成曰。鬼眼。专主痨虫。令病患举手向上略转后些 
。则 
腰上有两陷。居家必用云。治诸痨瘵。已深难治者。以癸亥日。二更尽入三更。令病患平眠 
。以筋于两腰眼。点两穴。各灸七壮。累试累验。类经曰。癸亥二更后将交夜半。乃六神皆 
聚 
之时。勿使人知。令病者解去下衣举手。向上。略转后些。则腰间两旁。自有微陷。可见。是 
名鬼眼穴。即俗人所谓腰眼也。正身直立用墨点记。然后上床合面而卧。用小艾炷。灸七壮 
。 
或九壮。十一壮尤好。其虫必于吐泻中而出。烧毁远弃之可免传染。比四花等穴。尤易。且 
效。冈本。阿是要穴。一名癸亥。 
顶椎(千金) 
脊梁中央 消渴小便数。灸两手小指头。及足两小趾头。并灸顶椎佳。又灸当脊梁中央 
解间一处。与腰目上两处。凡三处。(千金) 
按千金翼。灸黄法。脊中椎上。七壮。盖同处。 
督俞 一名高盖(资生)在六椎下。两旁各半寸。通灸。(资生入门)正坐取之。(金鉴)禁 
针(资生) 
按资生。背俞第二行。载此穴曰。铜人经。缺此穴。明堂经有之。今根据明堂入在此。恐 
铜人 
本不全也。类经。寸半作二寸。入门。灸三壮。主寒热心痛。腹痛。雷鸣。气逆。高盖。与 
肾俞同名。 
气海俞 在十五椎下。两旁各寸半。通灸。(资生入门)正坐取之。(大成) 
按类经。寸半。作二寸。入门。入足太阳经。主腰痛痔漏。资生曰。明堂。有气海俞。 
而铜人无之。恐铜人本不全。 
关元俞 在十质椎下。两旁各寸半。通灸。(资生入门)伏而取之。(大成金鉴) 
按类经。寸半。作二寸。入门。入足太阳经。主风劳腰痛。泄痢虚胀。小便难。妇人瘕 
聚。诸疾。资生曰。明堂。有关元俞。而铜人无之。恐铜人本不全。 
骨(次注新校正)见肩 下。 
中枢(次注) 
灵台(次注) 
阳关(次注) 
阙俞(千金) 一名厥阴俞(资生) 
以上四穴。载背部中行部。 
督脊 小儿惊痫。脊强反张。灸大椎。并灸诸脏 及督脊上当中从大椎至穷骨。中屈更 
从大椎度之。灸度下头。是督脊也。右背部十二处。十日儿可灸三壮一月以上可灸五壮。(千金) 
五 俞(素问) 见 下。 
精宫(入门) 见志室下。 
痞根 专治痞块。十三椎下。各开三寸半多灸左边。如左右俱有左右俱灸。(入门)以指 
揣摸自有动处即点穴灸之。大约穴与脐平。(类经) 
中空 从肾俞穴。量下三寸。各开三寸。是穴。此即膀胱经之中 也。(大成) 
按不当中 。是注误。 
下极俞 第十五椎。名下极俞。主腹中疾。腰痛膀胱寒 饮注下。随年壮灸之。(千翼) 
按难经下极之 。滑寿曰。两阴之间。屏翳处也。不与此同。千金。无第十五椎及中字。 
肩上 脾俞下四寸。挟脊梁。一寸半。二穴。(千翼) 
脊背五穴(类经) 治大人癫。小儿惊痫法。灸背第二椎及下极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 
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此绳作三折令各等。而三合如 字。以一角。注中央。灸 
下二角。挟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以丹注所灸。五处灸百壮。削竹为度。胜绳也。( 
侠脊 治霍乱转筋。令病患正合面卧伸两手着身。以绳横两肘尖头。根据绳下挟脊骨两旁 
。相去一寸半。灸一百无不瘥者。(千翼) 
按注曰。肘后方云。此华佗法。 
浊浴 挟胆 旁行相去五寸。(千金) 
按千金曰。治胸中胆病。千金翼同。 
下腰 八魁正中央。脊骨上。灸数多尤佳。三宗骨。是忌针。(千金) 
按千金曰。泄痢久下。失气劳冷。灸下腰百壮。三报。千金翼。无央字。又按八魁三宗 
骨未详。东医宝鉴。魁作 。稍通。 
荣卫四穴 大小便不利。欲作腹痛。灸荣卫四穴。百壮。穴在背脊四面各一寸。(千金 
。千翼) 
按背脊四面。未知何处。恐脱语。医学纲目云。在背脊四面各一寸八分。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