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同人)黄天道 作者:墨攸(长篇,晋江2012.05.19完结)-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深知此刻若所出非语,真正累及的怕是郭嘉本人。
  “当初亲手葬你之人,就是我;年年为你上坟、锄草之人,也是我。那时为续大汉千年之祚,不得不作了如此牺牲。只是为何、为何,你此刻竟然活生生地又现在了我眼前?莫非当真是天道予我的谴惩?我已亲手葬妻,难道司命予我的磨砺尚嫌不足!”他说着渐渐哽咽了起来。面容扭曲、神情焦躁,似在隐忍着极大的苦楚。一瞬间,我的泪水像是决了堤的大河一般、无法抑制地蜂拥而出。心好似整个儿被掏了个空、毫无知觉,麻木不仁。梦里的一幕幕清晰如刻地在眼前重现:那时的草长莺飞,那时的柳絮漫天,那时的孤坟荒野……原来,这些并不只是梦。
  “朝妹,活身下葬,果是不得瞑目么?但为了汉室的基业,我却不得不布下这困龙大阵。”闻听此言,我不觉伸手捂住了嘴。突然想起了当年周郎之前所说的那个旧闻。据他所述,在吴地的赤壁附近长年以来一直暗伏了一座由汉初策士、留侯张良所建的困龙之阵。其阵接续汉祚,绵延难绝,在王莽篡权之时曾屡现异象,扰其气数。整个困龙大阵以太极大穴为眼,活葬张良之妻,伏长江、水龙于渊潭深井,凝聚天地五行之力,以荫蔽刘氏基载。若这些传闻属实,莫非眼前之前就是我的十一世先祖、张良?那么其妻“朝妹”难不成亦与我血脉相连,方才神似如斯,为他错认?……我只觉心中一片纷乱,不知头绪在何:想不到当年力保汉室之人,如今却变作了挟迫车驾、意图谋反的主谋、帮凶。这当真是天意弄人,因果冥冥么?
  “这么做,当真只是为了延续汉祚?”我忍不住转口问道。不知为何看着他时心底里伤痛欲绝,泛不起一丝一毫的恨意。
  “朝妹,为夫平生虽杀人如麻、诳人无数,但对你,却从不曾有过半分虚言。皇命难为,天地不容。子房不仁,无法为你留下半条生路。”他慢慢挪开了视线,脸上现出了几分残忍、和断然。和平日里的郭嘉、似乎总有不同。我笑着拭去了眼角的泪水。唇边似有苦涩滴淌而下。纵然忆不起那时的往昔,我却依旧铭记着昔日的感伤。梦中那个在桥上冲我微笑的人,或许真的是他。
  “你为何不敢与我直视?事到如今,又何必再要欺瞒于我?”
  “朝妹,我对不起你们。”只这一言便没了后文。也不知他所谓的“你们”究竟还指何人,“既知了真相,你定会因此而怨恨于我罢?但我,却别无选择。始终也容不下你的眼里,还有别人。”他忽然腾出了手,温柔地扼住了我的喉。深色的眼里蓦然泛起了几丝寞落、与悲戚。恍恍惚惚间,那般神色却与郭嘉重叠了。很久、很久之前,似乎也有人问过我相同的问题。
  “天地不仁,万物刍狗。大悲无声,大慈莫言。事到如今,我又如何能恨?”我没有挣扎,不经反抗,任凭他加诸在掌间的力道慢慢变大。我轻轻地摇了摇头,冲着他淡淡一笑。强自伸手、抚平了他眼角的皱痕,“只是莫要负了自个儿的良心,便好。”
  “这一次不再为他辩解了?朝妹,你变了。以前的你,决计不会说出这样的话。”耳畔传来了他的低吟。眼前的一切渐渐变得黯淡无光。脖颈处,却依旧残余着他指尖的炽热。
  作者有话要说:清明梦回,来点玄幻的╮(╯_╰)╭

  ☆、一梦三生

  是日,我又做了一个梦。
  梦里似乎重又回到了温暖的襁褓。回到了娘的怀抱,回到了幼时的颍川,回到了初次见着小叔公、与公达叔叔的那一天……这些早已被岁月侵蚀殆尽了的记忆,不知怎么地、渐渐在眼前变得清晰、明朗,变得恍若亲历、近在咫尺。朦朦胧胧间,我第一次听清了当日娘亲、与他俩的对话。
  “夫人,此子当真就是大贤良师之后?”小叔公的声音在耳畔忽然响起。
  “不,不是。不,是、是的。她就是小天师。大贤良师在世上唯一的骨血。妾身、妾身在此跪求先生了!师尊说了,当今世上唯有神君传人、慈明先生方能救治小天师的性命。求先生代为通传,让她见一见慈明先生罢!就当是可怜、可怜这娃儿!”娘哽咽着、语不成声。
  “这、慈明家叔、与兄长友若如今皆身在洛阳,恐一时往赴不及,耽搁了小公子的病情。”
  “这、这如何是好?我俩孤儿寡母往去洛阳一趟少说数月、几旬,小天师这病,眼看、眼看就要不成了。”
  “……文若与吾侄公达曾得家叔指点一二,若夫人不嫌仆乃末学、微薄,或能有所助力。”小叔公犹豫了一下,轻轻述道。娘一听,手忙脚乱地连连叩谢。将怀中的我整个儿抱交给了小叔公。顿时,一阵芬芳扑面袭来,悠远、宁静之中似有丝丝淡雅、馨香,仿若杏花飘散、微风拂面,醉人、欲睡。指尖透出的暖意,尤甚三月里融融的春阳。我强自睁眼,却只瞧见了一个模模糊糊的人影儿在我跟前晃悠。
  “先生、荀先生,你看这娃儿得的,究竟是什么病?为啥贤师们本事那么大,却没人能够治好她的病?”过了好半晌,娘那忐忑的声音远远飘来。
  “小公子她没有病。”
  “没有病?怎么会没有病?这娃儿打自出生起就始终是这般奄奄一息、命悬千钧的模样儿!别家的孩儿在她这般大的年岁里,早就可以离了娘,下地去活蹦乱跳了。但她却连自个儿吃食都不会。哭的声音像在胡言、梦呓。好似、好似天生就会说话一般。”
  “那是因为她身上的这缕精魂暴戾、桀骜,似有莫大的执念深蕴其中。必是生前遗愿未了,人事难释,是故才长久彷徨于鬼道之中。得生犹死,耿耿于怀。当真是画地为牢、作茧自缚……只是想不到,就连奈何桥上的忘情汤也有奈何不了的魂灵。诸行无常、诸法无我。也不知在她之前曾经历过何事,能叫其虽死不忘、挫骨铭忆。”
  “小叔,此事还是莫要深究了。”公达叔叔似也启了口。
  “两位荀先生,你们说的这些、这些,恕妾身愚钝,不明其意。如今急盼知晓,这娃儿、究竟还有救么?”
  “张夫人,此子乃是黄天‘天师’,并非凡胎、俗物。行事、举止自会与常人异秉。小叔说她无病,那便就是有救了。您老毋需挂心。”荀攸出言慰藉道。
  “此生化作大贤良师之后,必为颠簸天马、翻覆经纶而来。执念如斯,若以圣贤之言、天意大道,循循善诱,改其天性、化其戾气,矫枉是非,明辨正邪,或能为社稷支梁,为苍生谋福。只不过、只不过,如此孱残之身,良善之质,情困之相……却叫人于心何忍、于心何忍?”
  “小叔?”
  “在下心意已决。从今往后,至大运起时,便由文若亲自教化小公子正道、蹊径,阴阳善恶!张夫人尽管放心,我荀彧以命相保,定不惜赴汤蹈火也要将小公子自司阴九泉、黄泉玄关夺回。天地为鉴,绝不食言!”
  ……
  小叔公、公达叔叔与娘的声音渐渐变得模糊。我仿佛又一次沉入了幽暗的水底。耳边只剩得了浑浊的喘息,翻滚的水波,以及无穷无尽的黑黯。不知过了多久,有一线光亮忽然从头顶漏下,我伸手挣扎,蓦然梦回。睁了眼睛、用力坐起时,却发现自个儿竟睡在客舍的床榻之上。云屏环绕,熏香弥散。覆在腰间的一袭青衫斜斜地从脚边滑落,衣襟上还透着一股淡淡的没药味儿。我一把捞过那件将落未落的外裳,捏在手里出神不已。回溯适才的梦境,猛然感觉到喉颈间火燎般的隐隐作痛。一瞬间,终于记起了之前的种种!
  “小娘子,想吃点甚么?”四下环顾,只有华佗立在一旁,尴尬地冲着我笑了笑,似乎知晓我在寻找些什么,“奉孝无恙,毋庸挂心。之前接传报,吴地的使臣们已然抵许了。他陪主公、少主和几位公子先往一步,此刻估摸着还在内城附近,未曾行远。不过他适才还留话说,小娘子若是休歇够了,不妨也跟着同去、瞧个热闹。听说这次孙氏供纳了不少奇珍之物,端的是稀罕至极。指不定其中还会小娘子中意之物。”
  我抿了抿唇,沉默了片刻,忽而转口问道:“崔琰大人,他情况倒是如何了?”
  “刮骨疗毒已然生效。崔琰大人体内余毒尽祛,再无性命之虞。剩下的,只需静心养息、调理一二,想必不日便可痊愈。”华佗舒了舒眉,淡淡地回道,神色间不无得意之情,“此番他能得以回救,小娘子可谓是功不可没的。他日曹公若是得知,必定会有重赏颁下。不过那些落网的南匈奴刺客,至今还未逮住。倒是在许地,牵连出了不少同伙。听说累及了城内很多人家。”我微微一愣,情知祛毒、抓捕都并非一、两天内可成之事。听他的口吻,自那以后,竟似过了好些时日?不过闻得马岱安然无恙,不知为何倒是宽心了不少。
  “华先生,我、究竟睡了多久?”
  “屈指算来,四旬余四,正好七七四十九日。”见我问及,华佗突然面露尴尬、不自在地挤出了一个略嫌勉强的笑容,道,“说来惭愧,小娘子的脉搏、血气、经络走势,皆无异样。既不似脱虚,亦非绝气。之前出诊从未遇着过。是以我着实不知小娘子为何会昏睡这般长时……”
  “什么?竟有四十九日?”七七四十九乃中阴回阳、还魂之数,看来我果然是在鬼门关外徘徊了一圈!暗自惊叹之余,我心底清明。喘息了数声,轻轻地“嗯”了一声,不再与华佗多言。他沉默了片刻,径自补上了一言,道:“对了,小娘子昏睡期间,荀令君曾经来过。”
  “小叔公?”我微微一怔,“他来过了?”
  “不过奉孝未让他作长时逗留。听说是奉孝特意去荀府登门造访,将之请来的。记得他临走前曾说当世之间唯有荀令君才能将你救回,也不知是何用意。如今细细念来,大抵也是法术之理罢?较之医学,道术一门,果然是博大精深、匪夷所思。非我等凡夫俗子所能掌知……”未能听进华佗之后的感言,我呆呆地咬住了自个儿的嘴唇,兀自陷入沉思:莫非适才的那梦,并非仅是虚妄、臆想?若是如此,那幼年我会随娘落脚颍阴、遇着小叔公、与公达叔叔他们大抵不是什么巧合。冥冥之中,似乎万事都有因果、注定。
  “郭嘉、他近来和以前有什么不同么?”我静默了良久,忍不住嘟哝问道,却不知该如何措辞。华佗愣了愣,随即像个少年般挠了挠后脑勺,轻声地回道:“什么不同之处?小娘子为何会有此一问?打自认识他伊始,这十多年来似乎一直就这么一副吊儿郎当的德行,从未有过改变。不过,真要说起来,这几天似乎、似乎是有什么地方不太一样。具体的,我这粗人也说不上来,只是凭空的感觉、感觉罢了:就好像是现在的小娘子,和第一次见着时相较,总觉得有哪里不太一样。”我听罢静静地点了点头,心中百感交集,也不知该作何念想。
  起身松了松筋骨,随便吞了些小食,我换了身干净的道衫便顺着华佗的指点去了内城的御池。一路上,列队熙攘、文武罗立,声势极大、人数众多。他们似乎都在满心好奇地谈论着适才吴地的进贡。也不知道孙氏这一回打算搞什么鬼。念及曾在吴地为客经年半载,受过不少人的恩惠,我深知这一面终归总还是要露的。更何况,指不定还会得些别的、消息。不知不觉伸手扶上了云髻。孙策送我的那支木簪儿依旧静静地躺在那里。钗头的凤鸟少却了初时的毛糙,已然磨出了几分光圆、油泽。数年以来,这簪儿始终都不曾离过身,随我走遍了河北、河东、巴蜀、并凉。
  御池附近人山人海,挑工鱼贯、负石而入。孙氏的使臣,曹公,少主以及几位公子似乎都在那头。我只匆匆瞥了一眼,便挤出人群步上了一旁的高台。只因郭嘉正独自坐在那儿,自饮自酌、惬意万分。几羽黑鸦正绕在他的肩头、手边,尽情地扑通、嬉戏,不时地争抢着自他手里翻出的米粒、粟屑。见我攀上,他淡淡地瞅了我一眼,低声一笑,道:“天师,是你来了。”言辞里透着几分戏谑,仍是旧时那副波澜不惊的模样儿,和平日里并无差别。但我知道,心魔侵身并非失忆,他必定还记得那天的事。
  挑了挑眉,我轻声讥讽了一言:“怎么,不叫我朝妹了?”
  “你是、他的朝妹?”说到“他”这个字眼之时,郭嘉刻意拖长了语调。隐隐带着几丝不屑,叫人捉摸难定。
  “不,我是张暮。”我摇了摇头,反诘道。随手拂去了地上的尘埃,自说自话地凑在他身边席地而坐。这边风景独好、登高尽览,也不见有人叨扰。这一刻,郭嘉似乎连眼角都泛出了笑意。他毫不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