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的智慧-第57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云峥愣了一下,搜索了一下自己的记忆,好像还真的有这个承诺,尴尬的笑了一下道:“主要是习惯了,以后改正就是了,怎么,有了孩子给你撑腰,现在胆子见长啊。

不过,你还是说说你以心换心的打算吧。对这事我是真的非常好奇,因为从字面上解释这四个字,我根本就不相信这是我学生说出来的话。”

苏轼嘿嘿一笑,重新让自己的身体窝的更舒服些,然后抬头瞅着盯着自己看的先生道:“自然是把我大宋这颗心换到四夷野蛮的胸膛里去,然后再把四夷野蛮的身体换到我们文弱的身体里来就好。”

苏轼的这番话彻底的让云峥改变了对他的看法,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两句话是后世太祖年轻时候写的文章里提到的,云峥不知道真正的出处。只知道全段话是这样说的。

“非第强筋骨也,又足以增知识。近人有言曰: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此言是也。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苟野蛮其体魄矣,则文明之精神随之。夫知识之事,认识世间之事物而判断其理也。于此有须于体者焉。直观则赖乎耳目。思索则赖乎脑筋,耳目脑筋之谓体,体全而知识之事以全。故可谓间接从体育以得知识。今世百科之学,无论学校独修,总须力能胜任。力能胜任者。体之强者也。不能胜任者,其弱者也。强弱分,而所任之区域以殊矣。”——《体育之研究》

这段话是在一个特殊的时期说的,也就被赋予了时代的特性,没有切实的经历那段黑暗的历史,苏轼虽然文采飞扬,但是思想境界达不到这个高度,特殊的含义也就无从说起。

不过云峥单从字义上了解,就发现这是苏轼第一次提出来了自己对这个世界改造的看法。

互通有无这是商贾的职能,苏轼对于商贾并不陌生,他老娘就掌管着苏家的几十间大大小小的铺子,他经常需要帮母亲来处理商铺里的事情,耳濡目染之下,商贾间血淋淋的竞争意识就溶进了他的血脉。

宋人羡慕野人的体魄,野人向往宋人发展出来的高度文明,于是,野人就仗着自己身强力壮来抢夺宋人的劳动成果了,这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如果云峥是野人,他也抢!

如今苏轼竟然想把大宋人的心装进野人的身体里,然后再把野人野蛮的体魄嫁接到宋人的身上,当一个有着文明的头脑,野蛮的体魄这样的新式宋人出现,就表示宋帝国扩张的步伐就再也无法止步了。

想象是美好的,现实一定会把这种美好的想象击打的粉碎,这是云峥的认为,而苏轼恰恰是自己教出来的三个学生中最缺少毅力的人。

云钺有些刻薄,但是不缺少毅力,苏辙虽然相比他们两人平庸了一些,但是在沉稳,毅力这两条上却是最出众的。

三人中苏轼的天分无疑是最高的,一个喜欢玩耍,喜欢偷懒的小胖子在玩耍和偷懒中随意的学习,他依旧是三人中最出色的的,假如云钺没有缩小那么些年,三人中他应该是资质最平庸的的一个。

即便是这样,云钺依旧是从后世成百上千个孩子中挑选出来的精英,在来大宋以前,云峥带的那个班虽然让所有老师头疼,但是这些孩子却是整座学校的精华,对这一点,没有人提出过异议。

“你想怎么做?”云峥坐了下来,正色问苏轼。

见先生郑重其事的问自己,苏轼还是有些扭捏不习惯,嘿嘿笑道:“其实没有什么打算,就是您刚才和弟子说话的时候心里头突然产生的想法,您追问的急,弟子只好把这个想法拿出来凑数。”

云峥心中暗暗地叹了口气,这种灵光一闪的东西本来应该非常的宝贵,放在苏轼的身上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云峥相信,只要苏轼把放在诗词上的灵光用在考虑时政上他的成就绝对不止一个千古大文人这个地步。

人的脑子里一天会产生成千上万个念头,大部分的念头如果执着的做下去一定是很有价值的,只可惜,我们捉不住,那些价值连城的想法往往会被今天吃什么这些个无聊的想法给湮没掉。

苏轼不在意自己刚才思想的闪光点,云峥身为人家的老师就必须把有价值的地方给人家指出来。

“文明其思想,野蛮其体魄!这两句话很重要,你有空闲的时间就好好的品品。”

云峥接过苏轼递上来的茶水喝了一口对他说。

“那些都是小事,先生,您现在与那些和尚们的纠纷才是大事情,虽然您用李代桃僵之策解决了梁楫的问题,但是您“囚僧”这件事却给人家落下了口实,那些和尚们的能力很大,学生即便是在偏僻的黄州也有所耳闻。”

云峥笑道:“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两句话其实说尽了人的本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呼吸毒沥与野兽为伍,只有身体最野蛮,最聪明的人才能在那样的环境里活下来,因此,你的说法还是有些道理的,你如果真的能够推动这件事,子孙后代一定会获益匪浅。”

苏轼见云峥不搭理自己的话,不由得有些焦急,凑到云峥身边道:“先生,您的处境真的不算好,自从慧能从梅岭跑掉去岭南传道之后,中原的和尚就对自己的地位看得很重,鸠摩罗的足迹踏遍了大理国,最后圆寂在白马寺,因此,大理的和尚与中原的和尚们渊源很深,所以他们才会甘冒大不违的去要求您杀掉梁辑。因为梁辑在大理的举动已经伤害到了他们总体的利益。

据弟子所知,大理的国君每年献给大宋皇帝的礼物价值,远远比不上大理和尚们输送给中原和尚们的利益。

您也知道,任何事情只要和利益挂钩,就有数不尽的麻烦。”

云峥指指船舱角落里的一个箱子。

苏轼奇怪的打开瞅了一眼,然后就合上箱子道:“十万黄金海,渡的善人归!原来先生早就有了应对的法子,只是不知您打算把这尊昂贵的金翅鸟献给皇帝,还是送给岭南的高僧大德?”

云峥又拿手指指边上的箱子,苏轼就上前把那些箱子全部都打开了,只见里面全是金灿灿的金翅鸟塑像,数量不下十尊。

苏轼挠挠头道:“您打算把这些东西都送给谁?”

云峥笑道:“胡说八道,这里面都是将士们血战才得到的东西,全部都是国帑,如何能够平白无故的送给别人?”

苏轼急忙道:“不用金翅鸟挑起和尚之间的纷争,您如何脱身?”

云峥苦笑了一下道:“小子,你难道还没有看出来吗?我的仇家在这片土地上越多,我就越安全吗?”



ps:第一章,

第五十二章倒霉的《寒食帖》

“自我来蜀中,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

苏轼瞅着先生递给自己的《寒食帖》抓耳挠腮不知说什么好,冥冥中他觉得这首诗似乎和自己非常的熟,却又说不出什么道理来,因为这首诗里的遣词造句的模式和自己很像,先生作出来的诗歌往往大气滂沱,比如《满江红》比如《破阵子》如今这首《寒食帖》的出现,让他发现先生的学问好像又进步了,这让他有些惭愧,因为他这两年除了游山玩水陪老婆之外,学问一途上似乎毫无存进。

“先生把自己说的也太凄惨了些,云家即便不是大宋首富,也绝对算得上是巨富之家,您何必用“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这样的句子来寒颤自己。”

云峥似笑非笑的瞅着苏轼道:“你不觉得这首诗和你家先生我的处境很相似吗?被人家丢在蜀中三年不闻不问,我堂堂的大将军混的连军将都不如,如今谁都跑来要欺负我一下。

庞籍,韩琦,皇后他们欺负我一下也就罢了,毕竟人家位高权重的我惹不起,现在大军在战乱中杀了几个和尚,难道就犯了天条了?

兵火烽烟之下血流万里,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敌占区,难道眼看着那些和尚杀我的手足。却不允许我的属下杀和尚?这是什么道理?

如果是前几年,我就算在战场上杀掉一万个和尚,自有朝廷替我分辨分忧,如今我不过被贬斥蜀中,那些人就想来捶我这个破鼓,谁叫我被贬斥了呢?谁叫我被包拯用命给弹劾了呢?这些我都认。倒霉的时候难道就不允许我嚎上两嗓子?”

苏轼再瞅瞅这首《寒食帖》,胖脸都皱成抹布了讷讷的道:“可是把自己说的如此之惨,是不是有些不要脸?尤其是“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这句话说的让人牙齿发酸。”

云峥奇怪的看着苏轼道:“你不喜欢这首《寒食帖》?”

苏轼果断的摇头道:“不喜欢,一点都不喜欢,这是倒霉到极点的人才能写出来的东西,放在你身上半点都不合适。

您虽然被放逐到了边塞之地,可是豆沙关是您的老家。即便是苦寒之地对您来说也是高兴事,出来当官,能有机会回老家是喜事啊,比起”少小离家老大回”之类的境遇好了无数倍。

再说了,说您在豆沙关一手遮天不为过吧?信王去了您那里都要托庇于您,您诗里说的这种处境没人信啊。”

云峥点点头道:“这样哀告确实有些不要脸,所以我决定把这首诗的出处安在你头上。这样别人要是骂无耻,也只能骂你。”

“啊?”

“啊什么啊?这首诗本身就是你写的。先生拿来用用表述一下自己凄惨的境地不成吗?

这年头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我总是扳着一张死人脸。天大的压力搁在肩膀上明明腰都被压断了还咬着牙说小事情,这样下去别人认为我本事大,什么样的压力都能扛下来,人家不往你先生身上压担子往谁身上压?

李常早就教训过无数次了,还专门带我去拉磨的驴圈里去看了两头驴子,一头只要套到磨上就大喊大叫。一头傻不愣登的光知道低头拉磨,你说说,你要是磨房的主人你喜欢用那头驴?”

“必定是那头不叫唤的,不过先生啊,光叫唤不干活的驴恐怕活不长吧?”苏轼的脑子已经乱掉了。

云峥笑道:“只要那头能拉磨的驴子还活着他就能活着。只有当那头能拉磨的驴子拉不成磨的时候,他才会有危险。

总之光叫唤不干活不成,光知道低头拉磨不叫唤的驴子也不可取,所以啊,你先生我如今想清楚了准备一边拉磨一边叫唤,此乃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不错,您干吗要用弟子的名头,您自己的名头用起来要比弟子的管用百倍。

要不,云二,和小辙的名头也不错……”

云峥又在苏轼的脑袋上拍了一巴掌道:“有事弟子服其劳,这句话你听过没有?一首好诗按在你头上天大的好事呢,还不情不愿的。‘

苏轼跳起来吼道:“好诗我也能写出来,用不着拿自家先生的诗来顶数,再说您这首诗写的恶心无比,又不怀好心,一旦天下人认为您受那些秃驴的委屈了,就会自发的看不起和尚,然后您就会用十几只金翅鸟来收买对您有用的和尚,最后让和尚们自己打架,您坐收渔翁之利。太危险了。”

云峥笑着摇头道:“金翅鸟是国帑,除了交到国库谁都不给,先生我最多让那些和尚们偷偷看看,至于怎么做那是皇帝的事情,我已经告诉陛下,之所以一定要拿到金翅鸟,就因为这东西能够消灾解难,把这东西安在皇帝寝宫顶上有百邪不侵之功效。”

苏轼愣了一下道:“别的呢?您可是弄了十一只金翅鸟啊。”

云峥笑道:“自然是由朝廷出面弄一个天下十大禅门,收买一下人心,这样一来谁有工夫找我的麻烦?”

苏轼苦笑道:“果然是十万黄金海,渡的善人归!在这种情形之下,大概没有什么善人了,来的全是恶人。先生您倒是安全了,只是天下的寺庙,还有安生的吗?”

“这关我何事?”云峥坐在椅子上开心的喝茶又道:“梁辑已经死了,他们之所以难为梁辑,不就是打定了主意认为我会死保梁辑吗?我不死保了,他们还能说我什么?”

苏轼叹了口气道:“学生和佛印和尚在一起的时间长了,不知不觉的心就变软了。人还不错,是一个妙人。”

“佛印?就是那个被你祸害成和尚的金州贡生?他真的去当和尚了?你呀,害人不浅。”

云峥听苏轼说起佛印脸上就有抑制不住的笑意,如果佛印真的成了和尚,佛印还真的是被苏轼给害惨了。

苏轼瞅瞅先生苦笑不得的道:“弟子回到东京的时候进了司天监任官,前年大旱,太子殿下命我书写《祈雨斋文》准备去大相国寺进香祈雨,是林佛印自己说的打算去看看将来的君主是什么模样,非要我把他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