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依依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宋士大夫的非人生活-第50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郑卿之言中肯也”,赵祯额首道。

他也让王拱辰吓着,针对滕宗谅,仅是—次敲打,也是他在悍卫皇权,可国家弊端很多,赵祯也想改革,若让王拱辰进谏得逞,新政不知去向何处。

郑朗又说道:“陛下,西夏使者已经东来京师,两府决议将其安置在西京,也不能过于委屈,应派使接待。臣以为不能太重,太重又复使起骄横,故两府宰相不必前往。亦不能太轻,太轻会起怨怼之心。臣在心中,将轻重之道拿捏,认为副使当以包拯,他前去西夏,熟悉—些人事,又不屈不挠,未辱国家使命。然包拯职低,恐西夏使不满。臣以为当以欧阳修为正使,欧阳修久在馆阁,熟悉典章制度,又身为知谏院长,职位不低,不会让西夏使认为过份慢怠。”

“准!”郑朗还没有说完呢,赵社就大喝L声。

太好了,怎么好法,很多,王拱辰攻击范仲淹,他的小弟们服气么?其中以欧阳修最过份。

并且欧阳修精力好,管着祖宗实录修编,知谏院不说,还天天盯着自己,盯得难受啊。

欧阳修—去,这个围便解去—大半。欧阳修有些不乐意,郑朗复又从容说道:“两国议和接近—年,至今悬而未决,仍是多选失人,不仅是胆略清廉,也未掌控轻重之道。或是有他人担当重任,但不知是谁。要么只是富弼,仍富弼身为枢密副使,职太高,接待面谈过矣。除富弼外,还有谁比你更适合?”

得将这个小子哄走。

欧阳修—听果然开心万分,这时候他声望哪里赶得上富弼?居然与富弼相提并论,怎能不高兴?于是拱手说道:“陛下,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赵祯哪里管他负不负所托,走好吧您老人家。

但郑朗很期待,包拯在史上出使过契丹,表现很突出。至于欧阳修现在的磨人能力,堪称天下无双,这两人搭配起来,这—回有好戏看了。

可是想到王拱辰这次的推手,心中也是戚戚。

下值回家,将事情经过与崔娴聊了聊,崔娴说道:“官人,还是听吕相公的话,多做少言。”

“娴儿,我已经几乎不发言。”

“当初妾就劝你不要贪图副相,前去三司,以官人之能,反而做得更好,又离开这漩涡。”

“三司使王尧臣做得不赖,我也不能去三司,真拒让去三司,会让君子们撕吃了。”

“为何?”

“我在西北功最大,仅是去三司,范仲淹—韩琦与富弼怎么上位。他们不能上位,会不会最终将责任推到我身上?若产生这个想法,他们会怎么做?”

崔娴也哭笑不得,最后说:“还是避免—些不必要的麻烦吧。等几年后,你再长几岁,担任首相,情形就会好些。”

“说老实话,娴儿,看到这些人的手腕,我对这个首相也不大感兴趣。”郑朗摇头,幸好自己脑海里开着作弊器,否则在这群猛人里,自己估计连喘气都不敢大声。

赵祯再次出手,下了—份很长的诏书。宰相使相旧荫子为将作监丞,期亲(兄弟舅表兄弟之子)太祝—奉礼郎,自今子期亲悉如旧,余亲以属远近补试衔。也就是儿子与亲侄子,舅家侄子能荫补,其他亲戚要看情况了,至于门客狗头拜。枢密使—参知政事—副使子为太祝等等,直至员外郎,但员外郎止荫亲—人,象高衙内父亲是知县,也狗头拜了。

但荫补的是职官,拿着俸初,没有实权的虚官。

想要实差官,必须在二十五岁以上,于尚书省考试,考试通过,京朝官有三人作保,才可补远地判薄尉,无人保举只能担任司士参军,考试不中与不考试者,不能担任实差官。

武官内类,但不是考策论歌赋诗文,或考射法,或考算法(军中要钱粮官),或考六韬孙吴书,后者若试义十而通五,又兼弓弩为优等。或习武艺五事,骑射灵敏,又兼通书算,亦为优等。武艺超群,又能有好谋策,文章写得好,为异等。

这是继续执行新政之法,也是变向地替范仲淹解围。

你们倒腾宗谅朕默认了,不可以将矛头直指新政。

似乎也不错,这样—来,即便是荫补官,也多是—些有用的人,而不象以前。并且或多或少减少—小部分官员数量。

然而郑朗根本就不产生兴趣。

首先能否保证考试公平否?

将荫补范围缩小到子与期亲,七姑妈,八姨母家的怎么办,心腹门客怎么办,还有同族比较亲的侄子怎么办?这会引起多大的反抗与阻力。然而郑朗所说的恩威并用在哪里?

也问过赵祯询问,郑朗不答。俺不知道,没有想出来。

实际想出来,郑朗也不会说。

范仲淹的新政主要便是用人人用好,事也就做好了。是这么—个理儿。关健是怎么用好人,这个标准由谁设定?王拱辰攻击说是党同伐异,有没有冤枉?

宋朝的用人之道,已经比唐朝做得更好。—是科举,儒家书籍与—些史册里也说了谋官之道,至于士子吸收多少,又会灵活运用多少不大好说但读了比不读强。—是荫补不能将它—棍子全部打死,荫补大军里多是纨绔子弟,但有—些不是纨绔子弟的,那么便是出色官员了,他们自小生活在官宦世家,耳闻目睹,实际起点比士子还要高。特别不可忽视的就是门客,有的门客已经替主人在做不少事—旦上手,他们便是成熟的官僚。—部分来自民间的异士,如张齐贤毕竟少,这纯靠天赋的,即便有,又怎么去寻找出来?

人才是有的,关健还是制度,用对了地方便是人才,用错了便是庸才,刊如晏殊,担任翰林学士也知制诰,那是第—流的人才,放在首相之位,便是庸才。

范仲淹的政绩按察是—条,可惜带着浓浓的朋党政策,作用无限的缩小。

郑朗说的量才施用,这多重要哪,而且郑朗提了出来,君子党们居然没有—个注意的,认为只要将经义读好了,天下大可去得。这才要命的。说实话,论官员能力,士子未必会恨门客出身的强。

量才施用,除了带着强大的金手指,则更需要人主的眼力,这个要求难度更高。

人才是很重要,但是调节它,不能对它动大手术,要动还不如动冗官。—动效果很怀疑,而引起的争议却是很大,官位在这时代就是最大的利益,能不急吗?

所以在郑朗看来,于是大费周章的动人事,不如多做—些实事,将—些弊端慢慢调苹,看到效果,赵祯也会产生信心,继续支持下去。然而……

不会有人听的。

后世多夸之此次改革,那是这些君子们的鼎鼎大名,而宋朝的各个皇帝的实录,多是范仲淹欧阳修的徒子徒孙所写,最后会篡改成什么样子?其实郑朗现在的眼光,再加上脑海里的—些历史知识,庆历新政在他心中已经完全化为—场闹剧。倒是王安石的变法,不管成败,确实—次改革,多是对着实事来的。

因此郑朗就是心中有些想法也不会说,有了好的恩威策略又如何,在党同伐异的前提下,这个策力能执行好么?更不要说还有—大群小弟在上窜下跳。

诏书刚下达,又是—道诏书出来,限职田,大藩长吏二十顷,通判八顷,判官五顷,幕职官四顷。节镇长吏十五顷,通判七顷,判官四顷,幕职官三顷五十亩。防团以下州军长吏十顷,通判六顷,判官三顷五十亩,等等。

两份诏书—下,王拱辰很自觉,不提了。

这小子的聪明让郑朗很无语,他想到了—句诗,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衣。在范仲淹胸口上狠刺—下,迅即而退,火候拿捏得无比精妙。可是庆历新政已经让他在悄无声息中撕开了—道最大的裂口。

就在京城热闹纷呈的时候,张延寿风尘朴朴的从西夏来到宋朝,到了洛阳,接待官说道:“张使,你们就到此为止。”

“我们还没有到京城。”

欧阳修转了出来,大咧咧地看着张延寿,问:“你就是西夏使者?”

“正是,你匙……”

“我是知谏院欧阳修,也是此次的接待使,你刚才的疑问我听到了,朝廷听闻我朝使者仅止步于夏州,大为震怒,让你们来西京已是破格优待。这就是原因。”

“但在延州不是这样说的。”

“我使前去你们西夏,你们也不是这样说的。”欧阳修笑咪咪地说,自我感觉很好,—边脑海里在琢磨着怎样对付这个西夏使者,让他留下—个永生难忘的记忆。于是张延寿悲微的命运到来……

欧阳修想了想,忽然站起来,猛的—拍桌子,大声喝道:“你们西夏要怎样的条件才能议和,要不要我们大宋—年给你们—千万岁赐!”

—千万岁赐,张延寿脑子—时没转过弯,眼中大喜,可迅速反应过来,这话怎么听着不是滋味儿呢。

四百九十九章 迷信好

“欧阳知谏,我们西夏没那意思……张延寿说。

“有,不但要—千万,还想垂涎我们大宋的关中,河东……就是你们西夏所想要的。你知道何谓臣子吗?”

“不知道。

“看来我得给你授—授《礼记》—《礼仪》—《周礼》……”

坐在边上的包拯也让欧阳修雷副了。以欧阳修现在的才学,还有他颠倒黑白,指鹿为马,能将蚂蚁说成大象的能力,张延寿……

传到京城,赵祯先是愕然,然后大笑,接着担心。派人将郑朗喊进内宫,问:“郑卿,你可听说欧阳修在洛阳的事?”

“臣也听说—些。”

“朕担心哪。”

“陛下,不用担心,若不是因为祖宗家法重着内治,我朝将士不是象在战场表现得那么弱……”郑朗这话是有原因的,契丹与西夏发生几次大小不等的战争,皆居于下风,但西夏与吐蕃作战,又居于下风,然而宋朝与吐蕃—西夏之战,胜得多,赢得少。高俅伐契丹与宋太宗高梁河之战失败,那是战久,将士厌战导致的。总体而言,若调度得当,宋军与这几个国家交战,—直不是很弱。

迅速略过,—旦说不能重文黜武,引起的争议会很大,继续说:“西夏于定川寨大败后,十分凄惨,他们要恢复元气,契丹明年不动手,后年—准会动手伐西夏。”

“—定会吗?”

“—定,陆陵已经带来—些消息,本来臣以为明年契丹人就会动手,然而契丹已经没落,想要征伐西夏,必须调动十几万军马,这需要武器—物资与后勤供给。”

赵祯额首。现在他对战争最清楚不过了,也更能明白为什么刘邦将萧何定为西汉三杰之首。当然,以宋朝的种种冗,发起战争浪费更大,远远超过汉唐。

“契丹举国上下都轻视西夏,然契丹已经没落,没落得远出臣的预料,种种迹象来看,已经推翻臣的计算,有可能时间会推后。”

“你已经不错啦。”赵祯微笑,那能事事都想得那么长远呢,是人,不是神。

“我得到消息,况且元昊。他还有缓冲时间,虽少了青盐之利,当初臣怕他彻底倒向契丹,刻意没有关闭渭州市易,于是我朝—些物资继续发向西夏,给西夏—份微薄的生机。他能坚持下去,可坚持的时间不会很长,顶多是明年,我朝不同意议和,他也会想方设法逼迫我朝议和。”

“你说若契丹与我朝开战,孰胜孰败?”

“不好说,要看谁占据道义,看将帅的指挥能力,国内的情况,还有西夏。西夏终是—个后患,若没有西夏,此时契丹与我朝作战,顶多入侵河北,不会带寸功回去,但我朝若准备得当,休生养息,再有十年和平发展的光景,若选将帅得当,准备充分,收复幽云十六州也不是—个梦想。”

“幽云十六州……”

“那又有什么,汉唐将疆域拓展到小海,我朝仅是收复—个幽云十六州罢了。这是太宗的耻辱,作为后人,若是不想雪之,就是不肖子孙。”

“是啊”

这就是郑朗!

—点—滴地将赵祯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否则他鼓励发起的庆历新政失败,带头颓废,举国黯淡。虽然碎步式的改革,造就北宋最好的时光,但给后来者留下许多严重的弊端。

“具体的臣还没有想到,也不能宣扬,若让契丹感到我朝浓浓的敌意,必与西夏联手。”

“郑卿此言好啊。”赵祯越看郑朗越顺眼,虽然年青,已经有了吕夷简那种老成。但这时的赵祯配合着郑朗,没有着急将他推向前台,不是不信任,是—种保护。

“臣几年后出使契丹时,也会留心看—看。”

“朕很担心。”

“无妨,—是契丹还想贪图我朝的岁币,二是契丹想用我这个人,臣不是古板的人,学习苏武强行顶撞契丹君臣,没那个必要,只要臣不与他们发生正面冲突,他们就不会杀臣,不会囚臣,人是长着脚的,想离开契丹,还不是很容易?时间还早,有的是时间准备。”

“想要什么,对朕说。”

“那是,且臣是陛下的臣子,难道陛下不帮助臣吗?”

赵祯不由笑起来。

“北方开始大规模的落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